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减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玛丽莲梦兔
676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19: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小数的加减法》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 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
减法的笔算方法,使他们能够正确地 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
例题。
例
1
主要解 决“列加法和减法竖式时,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的问题。教材分两个
层次编排。第一层次,通过求“小明 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
,让学生初步理解用竖式
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教 材先让学生试着列出竖式并计算,同时,
呈现了他们可能列出的两种竖式:一种是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 齐,另一种是把两个
加数的末位对齐。
由此,
教材引导学生讨论
“哪一种算法 正确?为什么”
,
从而明确
“把
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的算理。这里不是凭“小数点有没有对
齐”来评判哪个竖式正确,而是联系“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的已有知识进行
合乎逻辑的推想。第二层次,通过求“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引导学生把 小数加法
中“小数点对齐”的方法类推至小数减法,帮助学生再次经历理解方法、独立计算、
内 化算法的过程。随后的“试一试”继续使用例
1
中的信息,要求学生求“小明和小
芳一 共要用多少元”和“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巩固对“小数
点对齐”这一小数加、减 法基本规则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结合对计算过程的讨论,
明确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在例
1
和“试一试”教学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总结算
法。先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 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从“相同数位上
的数对齐”的角度再次明确“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再讨论计算 小数加、减法时要
注意的问题,引导他们归纳与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教材在重视引导学生理< br>解算理、探索算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算法的适当总结与归纳,只不过不再机械地给
出条文式的结 论,而是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充分交流、自主整理。
“练一练”
让学生在已经列出的竖式上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对相关计算方法的理解。
例
2
着重探索“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少”的小数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
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难点。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学习活动。第一层次,探索算法。
首先呈现了计算< br>3.4
-
2.65
的竖式,
并在被减数的百分位上用虚线框补出了0
。
这个
“
0
”
不是一开始就写出来的,而是在计算情 境中出现的。教材把“
0
”加上虚线框,意在向
学生表明这个“
0
” 可以不写出来,但在计算时要把被减数的百分位上看作是
0
,并着
力思考这里为什么可 以看作是“
0
”
,依据是什么,从而使他们在讨论中理解算理、掌
握算法。第 二层次,验证结果。教材通过“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
,
向学生介绍小数加、 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要求他们独立验算上面的计算结果,确认相
关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试一试 ”主要引导学生把例
2
中学到的计算方法类推到整数减
小数的计算过程中,从而进一步 掌握小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教材通过“被减数的十分
位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几?为什么”
,启 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完成计
算,提高计算小数减法的能力。
“试一试”之后,教材 安排了针对性的“练一练”
,让
学生利用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巩固在例
2
中 刚学到的方法。
练习八一共安排了
12
道题,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 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
法的理解,提高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初步学会应用所学计算解决一 些
实际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第
1
~
3
题是配合例
1
安排
的。
第
1
题要求学生直接写 出一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既能起到巩固计
算方法的作用,又体现了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小 数加、减法口算的要求。第
3
题通过
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 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