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十年中考试题汇编

绝世美人儿
762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20: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双鱼座女孩性格-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屠宝琦)
《醉翁亭记》十年中考试题汇编


汇编:罗化清


2019


(2019
·怀化市
)
文言文阅读< br>(17

)

[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 峰,林堅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br>?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

]
修之来此,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乃日与滁人
仰 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
其民乐其岁物之 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
之乐者,幸生无事之 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3.
请用“
/
”为下面句子断句。
(
标两处
) (2

)
夫宣上恩德
/
以与民共乐
/
刺史之事也。

1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
①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
像鸟的翅膀一样
)
..
②醉翁之意
不在酒
(
情趣
)

③因为本
其山川
(
根据
)

④遂书以名
其亭焉
(
起名,命名
)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3

)
A. (1)
山水之乐
(2)

其地僻而事简



B.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
幸生无事之时也



C. (1)
名之
者谁
? (2)
修之
来此



D. (1)

行六七里
(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解析】
B
。都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②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17. [

]
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_


与予游也
(
用原文语句回答
)
。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
(
提取
[

]

中 四字短语回答
)

(1+1+2=4

)


2018


(2018
·重庆
A

)< br>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15
分)< br>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 诸峰,林壑尤
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r>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
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鄂教版写作“琅邪也”。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⑴名
之者谁(
















⑵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⑶觥
筹交错(
















⑷树林阴翳


























10
.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第②段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 多姿的早晚
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
.第③段< br>”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既照应了首段太守

饮少辄醉

,也凸显了作者
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
.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

若夫



至于



已而


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
. 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
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 场景。



12
.课文中的

环滁皆山也


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
请联系课文第
①段,分析者 这样修改的原因,(
4
分)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 答案】
10
.(
4
分)⑴野花开了,有—股清幽的香味(
1
分),好的树木生长茂盛,
形成浓郁的绿荫。
(或。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 br>美丽的树术枝繁叶茂,
一片浓荫”)

⑵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

1
分)

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
分)


(或“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可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所乐的事情”)

11< br>.(
3
分)
B
(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无抑郁和苦闷之意。)< br>
12
.(
4
分)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 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

2
分);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 可以省去(
2
分)。


(2018
·十堰市
)< br>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 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 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而乐
亦无穷也






B
.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




..

C
.名
之者谁














不能名
其一处也




D
.临溪而









不知人之乐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1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 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
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 美。

B
.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 出流连
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
.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东,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

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
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22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9

A
【解析】
A中两个“乐”都是形容词:快乐。
B
中前一个连绵不断,后一个雾气;
C

前者是“命名,起名”,后者是“说出”;
D
中前者无意义,后者表转折。

20
.译文: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1

C
【解析】
“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这与课文 主旨相悖,应该是“太守之乐其
乐”。

2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
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


(2018
·桂林市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12

16
题。(
12
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 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br>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 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乃日与滁人仰而

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 ,风霜冰雪,刻露
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

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 游也。因为本
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


之乐者,幸生 无事之时也。夫宣上
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
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 注】
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刻露:
鲜明地显露。

本:
根据。

上:
皇上。

刺史:即作者。
< br>12
.下列句子中



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2
分)

A
.面山而






























B
.吾恂恂而




C
.仰而
望山,俯而
听泉



















D
.而
不知人之乐




1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树林阴翳(阴影)





















B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
.宣上恩德(宣扬)





















D
.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

14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
.晦明/变化者

C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
.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5
.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
分)

A
.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
.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
.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

与民同乐

的主旨。

D
.从甲乙两文可知,

醉翁亭
”“< br>丰乐亭

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1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
分)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2
分)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
12
分)

12

D 13

A 14

D 15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16
.(
4
分)

⑴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 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
分)。(语
句通顺
1
分,“……者 ……也”,判断句标志,
0.5
分;“以”,用
0.5
分)

⑵我来到这个地方,
喜欢这里地方僻静,
而且政事简单

2
分)< br>。
(语句通顺
1
分,
“之”

助词不译,
0 .5
分;“其”,这里,
0.5
分)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
而政事简单,
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 到这
样的甘泉之后,
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
抬头望山,
低首听泉。< br>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
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
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
更鲜明 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
四时的风
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 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
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
让 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
和民众共享欢乐,
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
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2018
·贺州市
)
文言文阅 读(
13
分,
10

12
题每小题
2
分, 共
6
分)





【甲】
环滁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 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 br>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br>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
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
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 木,
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③之阳,其占为有年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
⑤乃雨,
甲子又雨,
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
三日乃 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
商贾相与歌于市,
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 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③扶风、 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④占:占卜。有年:
指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文中的乙卯 、甲子、丁卵,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
四日。⑥怍(
bi
à
n
) :高兴,快乐。



10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醉翁之意
不在酒




意:情趣






B
.佳木秀
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





C
.民方
以为忧








方:刚才








D
.甲子又雨








雨:下雨





11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四时之
景不同




雨麦于岐山之








B
.而
不知人之乐







凿池其南





C
.醉能同其










真无马邪(《马说》)







D
.以
为休息之所






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2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用一个



字为主线,把众多的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


”< br>,都是为了突出
作者的自我陶醉之









B
.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 号命名,乙文以一件久旱逢甘霖的喜
事命名。



C
.甲 文第

段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
亭表明 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在的脉络是连贯的。





D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于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6
分)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官吏相与庆于庭。





































































































































































14
.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了什么启 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3
分)



































































































































































【答案】
10

C
(正,正要,正在)
11

A 12

D
13
.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
分)


⑵官员们一起在庭院中庆贺。(
2
分)

14
.< br>示例一:
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明白了,
不管在学习、
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挫 折,
我闪都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做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乐观前行。


示例二:
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看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他们告诉我在学习、
生活中
要有自控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
(能结合实际,言 之有
理,表达完整即可)

【解析】
11
题,
A
项 ,“结构助词,的”;
B
项,前一个表转折,然而,但是,却;后
一个表顺承,然后。
C
项,其,前一个为“代词,代他们”;后一个“表反诘,难道”。
D
项,以 ,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因为”。所以无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 物,
表示不忘的意思。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
才开始造 官邸,
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
在南面开凿了一口
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 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
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 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
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 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
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
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
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
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 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2017


(2017
·黄石市
)
文言文阅读(共
13
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 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郑燮,号板桥,清 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
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 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



此何时,
”< br>食。
燮开仓赈济,
或阻之,
燮曰:
若辗转申报,
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

我任
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

10
.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即发谷与民,活
万余人



活:救助。使
……




B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
.值
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
.去
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1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树林阴翳,鸣声上



有谴,我任之




B
.太守归


而宾客从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醒能述以
文者






画竹、兰为长




D


燮开仓赈济,或
阻之

今或
闻无罪,二世杀之




12
.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3
分)

A
.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
.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 br>C
.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


D

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
都能情系百姓,
造福一方 ,
因而都收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13
.翻译下列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腹乎?
















































































【答案】
10

B< br>;
11

D

12

B
13
⑴这句翻译要注意
“乐①其乐②:
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①:
以 …为乐.
乐②:
乐事。

从:跟随。

⑵要注意实词“若”:如果;“辗转”:反复;“活腹”活下去。

答案:⑴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⑵现在是什么时候,如果向上申报,申报,往来反复,百姓怎能活下去?

【参考译文 】郑燮
(xiè
)
,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
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
桌子上 没有遗留
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
以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 长官。
后来调
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 阻止。郑
燮说:

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
?(
要是
)
上边降罪,我一
人承担。

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 百姓,救活了上万人。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2017
·辽阳市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9

12
题(
10
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 人去而
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br>【乙】山故有亭

,世传以为叔子

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 由后世慕其名而
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

,余友人史君中

以光禄卿

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
以回廊之壮,又 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
也。因以君 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 属于予。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③熙宁元年:公元
1068
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 ⑤声:指
好的声誉。

9
.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2
分)

..
山故
有亭


A


公问其故



















B




此之谓
失其本心




太守谓




之者谁





C



其后轩为荣光禄堂







D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
不知人之乐




广而
新之。


10
.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1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
2
分)























































































































































1 2
.【甲】【乙】两文中的



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2
分)























































































































































【答案】
9

C
。计
2
分。

【 解析】
A
项,本来
/
原因;
B
项,是
/
所 说的;
D
项,表顺承
/
表转折。

10


树林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
2
分。


(这种行为)史君(或史中

)都无法制止,于是他嘱托我来记述(这件事)。2
分,

4
分。

11
.太守史中

重新修建岘山亭,
1
分,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
1
分,计
2
分。

12
.【甲】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
分。【乙】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
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
1
分,计
2< br>分。


(2017
·广安市
)
文言文阅读。(
15
分)

【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r>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
“< br>醉翁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 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 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 本其山川,
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
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25
.请用
“/”
为下面 句子断句。(标两处)(
2
分)





























也。

2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

①林壑
尤美
























②有冀然
临于泉者(












..
③既得斯
泉于山谷之间(













④掇幽芳而荫
乔木(













27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山
行六七里













之僧智仙也



B
.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
来此



C
.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

D
.山水之乐















其地僻而事简



2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9

【乙】段中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 子取名

丰乐亭

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
尚情怀。(
3
分)

【答案】
25
.夫宜上恩德
/
以与民共乐
/
刺史之事也。( 每处
1
分,荚
2
分)

26
.(
4
分)⑴格外(特别,尤其)(
1
分)

⑵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1
分)⑶这(
1
分)⑷避阴纳凉(
1
分)

27

C

2
分)
< br>【解析】
A
项,沿着山路
/
山中;
B
项,代词,山< br>/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乐

/
以……为 乐

28
.(
4
分)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
2
分)⑵我(欧阳修)
来到这里,喜欢这个地方偏僻而政事又少,又喜爱这里的风 俗宁静安闲。(
2
分)

29
.乐其岁物之丰成(
1
分)安此丰年之乐者(
1
分)

与民共乐(
1
分)(共
3
分)


2016


(2016
·安徽省
)
【三】(
15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 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⑴豁然
开朗







豁然:

















..
⑵阡陌交通







交通:

















..
⑶悉
如外人







悉:




















⑷泉香而酒洌





洌:




















⑸杂然而前陈





陈:




















15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 6
.《桃花源记》选段已用
“//”
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2
分)











































































17
.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 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4
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答案】
[

]

15
分)

14
.(
5
分)⑴开阔敞亮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完全,都

⑷清澈⑸摆开,撰放,陈列(共
5
分。每小题
1
分)

15
.(
4
分)⑴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⑵到溪 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共
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16
.(
2
分)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共
2
分。每点
1
分)

17
.(
4
分)《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
< br>《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 可)


(2016
·武威市
)
阅读【甲】【乙】两文,完 成
17-21
题。(
15
分)

【甲】
环滁皆山也 。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 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
而作之, 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⑴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寓:













⑵日出而林霏开


开:











⑶杂然而前陈







陈:













⑷余奉使
契丹




使:











18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山之僧智仙也




好奇之士也



B
.而
不知人之乐




闻而
往游焉



C
.太守与客来饮于



余作醉翁亭于
滁州



D
.醒能述以
文者




归而以
琴写之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⑵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20
.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
【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














































































21
.《酵翁亭记》全文贯 穿一个



字。作者因什么而



? 请概括作答。(
3
分)



























































































































































【答案】
17
.(
4
分)⑴寓:寄托

⑵开:消散

⑶陈:陈列,陈设;摆开


使:出使

18
.(
2
分)
B
19
.(
4
分)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 的绿
荫。

⑵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20
.(
2
分)【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

21
.(
3
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 br>【参考译文】我在滁州修建了醉翁亭,太常博士沈遵,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听说了
之后就前往 游览。喜爱那里的山水,回去以后用琴曲谱写它,写了《醉翁吟》三首。去年秋
天,我奉命出使契丹,沈 遵与我在恩冀之间会面。夜深了酒喝了一半,拿起琴来弹,有音乐
却没有歌辞,于是写了歌辞赠送给他。


(2016
·西宁市
)
文言文阅读(
13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16
19
小题,共
10
分,本大题共
16
分)

(一)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 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 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br>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 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 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 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朝而往,暮而归








男有分,女有归



B
.颓
然乎其间者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C
.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
.醒能述以文








皆披发文




14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太守与客来饮于






皆以美于
徐公



B
.杂然而前陈者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
.醉能同其













如土石何



D
.射者
中,弈者胜










陈胜者
,阳城人也



15
.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第一段介绍了醉翁 亭所在,由面到点,先

环滁

,再

西南
,望

琅琊

,闻

水声


用听觉置换视觉。一







, 方见亭子。

B


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 太守

饮少辄醉

,又暗含众人不知
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 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 美;







字的巧妙
运 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


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是点睛之笔,

醉翁





,不仅因太守酒量
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种含 义。

16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三、 文言文阅读(
13-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16-19
小题,共
10
分;
本大题共
16
分)

13

C
离开(
A
项:返回:女子出嫁。
B< br>项:原意是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坠落。
D
项:名词,文章;动词,画着花纹。)< br>
14

B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A< br>项:
介词,
介绍动作、
行为发生的处所,
在;
介词.

示比较。
C
项:代词,代“他们”;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D
项:……的人:
用于判断句,用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15

B
(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
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 乐的政治情怀,愁苦和
愤懑言之过重。)

16
.⑴欣赏山水的乐趣,

1
分)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
分)⑵人们 知道跟
随太守游玩的乐趣,(
l
分)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
分)


(2016
·海南省
)
阅读《醉翁亭记 》(选段),完成第
11

14
题。(
12
分)

醉翁亭记(选段)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 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 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
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太 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伛(

)偻提携












B
.山肴(

o
)野蔌

C
.射者中(
zhōng












D
.觥(
gōng
)筹交错

1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⑴山间之朝
暮也
















⑵野芳
发而幽香















⑶杂然而前陈

















⑷弈
者胜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4
.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反复描写


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2
分)





























































































































































【答案】Ⅰ《醉翁亭记》(
12
分)

11
.(
2
分)
C
12
.(
4
分)⑴早上(早晨)

⑵香花

⑶摆开(摆放、陈列)

⑷下棋

评分标准:
每小题
1
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3
.(
4
分)答案示例:

⑴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给分点:四时乐)

⑵脸色苍老、头 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给分点:苍颜颓
然)评分标准:每题2
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
1
分,表意通顺准确给
1
分。

14
.(
2
分)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 表现作者治
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评分标准:能答出“与民同乐”且表意正确即可 给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
分。


2015



2015
·黔南州)
阅读《醉翁亭 记》,完成
1-5
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 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 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
)名
之者谁?

名:



2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3
)杂
然而前陈者。

杂: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
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4.
《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

1
)取名,命名


2
)消散


3
)纷繁杂乱

2.

1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2
)野花开了,有一股
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 阴。

3.
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4.
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 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201 5
·铜仁市)
阅读《醉翁亭记》,按要求完成
8-11
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 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 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 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 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
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茂盛的样子

..
..
B.
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觥筹
:喝酒用的酒杯

..
..
C.
佳木
秀而繁阴。

佳木
:好的树木

..
..
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


:记述



9.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烨然
若神人。



B.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足肤皲裂而
不知



C.
太守与客来饮于
此。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




D.
山间之
四时也。

将军岂愿见之
乎。



10.
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段采用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
由远到近的写作方 式,
介绍了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B.
第二段通过朝暮 、
四时之景的无穷变化,
来抒发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的快乐心
情。
C.
第三段通过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的场面描写,
体现了 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
想。

D.
太守醉能述以文的原因:
一是 爱好文学,
闲来无事而作;
二是借助文章表达对自身处
境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11.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

8.B
9.C
10.D
11.
1
)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
醉翁亭 。


2

........

人们只知道跟随 太守游玩而感到快乐
,却
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
乐。

..

....

2014


(福建福州)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双鱼座女孩性格-


双鱼座女孩性格-


双鱼座女孩性格-


双鱼座女孩性格-


双鱼座女孩性格-


双鱼座女孩性格-


双鱼座女孩性格-


双鱼座女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