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内容
巡山小妖精
552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20: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各民族传统节日-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内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
》
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
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首诗不是
描写西湖的 一处之景、
一时之景,
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以下是
小编收集 的古诗
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饮湖①上初晴②后雨
水光潋滟③晴方好④,山色空蒙⑤雨亦奇⑥;
欲把西湖比西子⑦,淡妆⑧浓抹⑨总相宜⑩。
作品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濛:
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谢玄晖诗:< br>“空濛如薄雾”。
濛,
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白话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 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
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
时隐时现,< br>眼前一片迷茫,
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
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
那么无论淡妆浓抹,
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 年元七年(公元
1071
—
1074
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
大量 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
1073
年)夏天的一次游玩
后。
作品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
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
方 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
十分美丽。
“山色 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笼罩下,
西湖周围的群
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 ,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
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
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 晴方
好”、
“雨亦奇”这一赞评,
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
也可想 见诗入
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
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
对应之
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
苏轼之 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
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
进 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
山的晴光雨色,
而是遗貌取神,
只用一个既空灵又 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
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 人的
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
在风神韵味上,
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 br>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
晴也好,雨也好, 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
其美。
对这个比喻,
存在 有两种相反的解说:
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
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 ”;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
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 而言,这是妙
手偶得的取神之喻,
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
只是一时心与景会,
从西湖的美景联
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
从西湖的“晴方好”、
“雨亦奇”,
想象西子应也是
“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
何者指浓妆,
何者指淡妆。
欣赏这首诗时,
如果一定要使浓妆、
淡妆分属晴 、
雨,
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这里,诗人抒发的是一时的才思,但这一比喻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所
说,“遂成为西湖定评”。 从此,人们常以“西子湖”作为西湖的别称。苏轼本
人对这一比喻也很得意,
曾在诗中多次运用 。
后人对这一比喻更深为赞赏,
常在
诗中提到。王文诰在《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称 这首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名篇”。
其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
它写的不 是西湖的一处之景或一
时之景,
而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
区而它就具有超越 时间的艺术生命
色。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此外,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互文。
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上半句省落“雨亦奇 ”,
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说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妙。
不能理解为 :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美妙。
对偶。如:“水光 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对,意义相近,互
为补充。
由于“水光潋滟”与“山色空 濛”,
“晴方好”与“雨亦奇”,
自独立
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对仗工整 ,创造出神秘的意境,表达出作者
对西湖的神往之情。
比喻。诗歌
中把“西湖”比 作“西子”即西施,
苏轼以自己的奇妙的观察品味,
把西湖
的自然美比作天然美女西施 。通过巧妙地比喻,构成一幅生动可感的西湖图像,
创造出更真切的意境,
是十分贴切的比喻。
西湖也叫西子湖,
这个名字是从这首
诗歌中的比喻而来。西湖也因此而锦上添花,越来 越闻名。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
—
1101
年),宋代文学
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
1056
~
106 3
年)进士。曾
上书力言王安石
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
曾出知杭 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
喜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
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
为“唐
宋八大家” 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
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 br>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
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 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
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