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音版

温柔似野鬼°
836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20: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辛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音版

















































《饮湖上初晴后雨


》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作者是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音版


苏轼

sh
uǐguāngliànyànq íngfānghǎo

水光潋滟晴方好,

shāns&e grave;kōngméngyǔyìqí

山色空蒙雨亦奇。

yìbǎxīhúbǐxīzǐ

欲把西湖比西子,

dànzhuāngnóngmǒ zǒngxiāngyí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
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
;
叫西 子湖,则是
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
(
在今浙江
1 / 6
诸暨县
)
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






水 波荡漾的晴天,
景色真好,
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如果把西湖比
作西 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
(1071—1074)
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
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
(1073

)
正、二月间 。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ldqu o;
水光
潋滟晴方好

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
在灿烂的 阳光照耀下,
西湖水波荡漾,
波光闪闪,
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
笼罩下,西湖周围的 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
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
早晨阳光明艳,
后来转阴,
入暮后下起雨
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 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
无论是水是山,
或晴或
雨,
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
”“
雨亦奇
&r dquo;
这一赞评,
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
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 兴会及其洒脱的
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
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
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
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
山的晴光雨 色,
而是遗貌取神,
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
韵。喻体和本体之 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

西

字 外,
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
在风神韵味上,
与想象中的西施
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
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
所以
对西湖 来说,
晴也好,
雨也好,
对西子来说,
淡妆也好,
浓抹也好,
都无改其美,
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
&ldq uo;
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
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
”;< br>一说认为诗
人是

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
&rdqu o;
。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
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
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 喻,
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

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 子,从西湖的

晴方好
”“
雨亦奇< br>”

想象西子应也是

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其设喻之际、
下笔之时,
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 ,
何者指浓妆,
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
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2 / 6





3 / 6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