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十大经典理论
玛丽莲梦兔
708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23: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七七事变电影-
管理学十大经典理论
一、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 种不同的职位、
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
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
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
·
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
得 出一个结
论:在各种组织中
,
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
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 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
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 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
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
就会造成 组织的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
导致平庸者出
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 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
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
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
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 岗位,
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
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
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这个问题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就不多说了。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
是,
上司总是趋 向于把你放在你能力暂时达不到的职位。
而过一段时间之后,
你会通过压力、
调节、< br>学习等来达到与该职位要求相符的能力。
这样便达到了个人的提高。
两种情况其实都有道理,还是因人而异。决定性因素是领导看人与用人的标准。
二、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
得到的是一桶 污水;
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
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 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
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
他们像果 箱里的烂苹果,
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
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 ,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
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 br>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
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
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
很容易被
侵害、
被毒化。< br>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
花费时日精心 制作的陶瓷器,
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
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
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
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我们部门有这
样的人,
之前差点把所有花瓶都打了,
还好,
及时把这头驴子栓起来才防止了 损失的进一步
扩大。对于这个理论,我深有体会。作管理,要及时的发现身边谁是这头搞破坏的驴子。找
到这头驴子之后的措施倒是简单得多了。
三、木桶定律水桶定律
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 ,可
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
而劣势部分往 往决定整
个组织的水平。
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
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 量,
最短的木
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 果扔掉。
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
无法消除,
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 程度,
如果严重到成为阻
碍工作的瓶颈,你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与你合作的 同事、受你支配的下属其实都是各个不
同长短的板子,
绝对不可能有一样齐的情况,
除 了对于特别矮的板子要剔除之外,
我们要作
的就是让相对较矮的那块板子提升高度。
一 直这样循环往复,
你的桶子里面装的水将越来越
多。
引用另外现在除了木桶定律之外,还有一个箍桶理论。
木桶能装多少水,除了木板的
高低之外,
还有各个板子之间的紧密程度。如果板子都很高,
但是之间的缝隙很大,那 么水
一样会从中间漏出来。这个箍,就是团队合作。我非常重视这个箍。
四、马太效应
《新约
·
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
3
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