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巡山小妖精
788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23: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教师礼仪规范-
1.
管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 br>新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
管理者:所谓管理者就是执行管理任务的人员。
3.
决策:决 策是指组织和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
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 程。
4.
计划:计划是指将实施决策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 以便将决策任
务具体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5.
组织:组织是由 一定的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以特
定的结构运行的一种集合体。< br>
6.
组织结构: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各构成部分及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
7.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自 己的目标、
内在结构及组成要素,使组织管理更符合组织发展的目标。
8.
人员配备:人员配备是指组织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岗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在一定范
围内,
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聘任、
考核和培训,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
员充实到组 织结构中特定的岗位中去,
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
实现组织的目标。
简而
言之,人员配备就是为组织结构的各个岗位配备称职的人员。
9.
管理人员选聘: 所谓管理人员的选聘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管理技
巧、管理经验及其他特性的申请 人员吸引安置到组织中空缺的管理岗位上的过程。
10.
管理人员考核:管理人员的考核是指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衡量和评价。
11.
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又称为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发,是指为管理人员灌输组织< br>文化、
道德观念,
提供思路、
理念、
信息和技能,
帮助他们提 高素质和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发挥内在潜力的过程。
12.
领导 :所谓领导,就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一个素质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
施加影响的过程。
13.
激励: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4.
沟通:沟通是指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并期待做出反应的过程。
15.
冲突: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因为互相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
而 产生分歧、
争论和对抗等,
使得彼此之间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
这种现象就称 为
“冲突”。
16.
控制:控制是为了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实施的检查、 监督及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过程。
17.
创新: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 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
指导下的具体活动。
18.
管理 创新:管理创新是指把心得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
模式等要素组合引入企 业管理系统的一系列的创新活动。
19.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指从新产品或新工 艺设想的产生到实现商业价值的完整过程。
20.
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以 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通过知识的整理、累计、
共享和创新,
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 能力,
并为提高竞争力而对知识进行识别、
获取
和发挥其作用的组织运作过程。
21.
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指以人为本管理的思想为出发点,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形成 以
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模式的过程。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
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
查尔斯·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
的产生与发展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
行为科学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管理科学学派
/
数理学派(伯法)
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管理过程学派
/
管理程序学派
/
管理职能学派
(哈罗德·
孔茨和西里尔·
奥唐奈)
管理理论丛林
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西蒙)
系统管理学派
/
系统理论学派
(弗里蒙特·卡斯特)
权变理论学派(伍德沃德)
经验主义学派
/
案例学派
欧内斯特·
戴尔和彼得·
德鲁克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一)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p11
1 .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
1776
年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
译《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他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
素时,以指针为例,特别强调了劳动分工的作用。
2.
提出劳动分工的优点:
①劳动分工可是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②劳动分工可以节省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损失的时间
③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 简化,
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
有利于创造工具
和改进工具
3.
他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提出“经纪人”的观点。
(二)查尔斯·巴贝奇的管理思想
p11
1.1832
年出版了《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
2.
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3.
提出一种工资利润分享制
(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p12
1.1895
年发表《计件工 资制》;
1903
年出版《工场管理》;
1911
出版《科学管理原理》;< br>1912
年发表《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
2.
研究内容的可 以概括为工作定额(时间研究、动作研究)、标准化、差别工资化、科学选
择和培训工人、管理和执行相 分离等。
3.
局限性在于:
①认为工人主要动机是经济你的,坚持“经济人”假设
②只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③只解决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
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如何经营和管理
(四)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p17
1.1908
年
《管理的一般原则》
1916
年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923
年
《国家管理理论》
1927
年《公共精神的觉醒》
2.
提出任何企业都存 在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
动、管理活动。
3.
提出管理活动可以划分为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
归纳出
14
项简明的管理原则:劳动分工原则、权利与责任原则、纪律原则、统一 指挥原
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员工报酬原则、集中原则、等级原则、秩
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合作原则。
(五)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p21
1.
代表作《新教伦理与 资本主义精神》
,
《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2.
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涉及:
①对官僚体制的理解
②权利的划分:
韦伯认为任何社会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 式的权利为其存在的基础,
他认为存
在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利:传统型权利(如族长制和世袭 制)、超凡性权利(基于追随者
对领袖人物的信仰)
、
法理性权利
(实际上是 对依法建立起来的等级制度所规定的职位的服
从)
③官僚体制的特点:
明确 的的职能分工、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建立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业
务的处理和传递以书面文件为 准、人员的任用、职业管理人员、组织中成员间的关系
(六)行为科学学派
p25
1.
人际关系学说是行为科学学派的 早期思想,其代表人物是乔治·埃尔顿·梅奥。梅奥等人
在对霍桑试验的结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 人际关系学说。但它只强调重视人的行为,
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2.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①应把工人看作“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
②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和工作态度,而士气又取决于人际关系
③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④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3 .
广义的行为科学可以理解为包括研究人的行为和研究动物行为的多种学科,是一个学科
群。< br>
4.
狭义的行为科学可以理解为是运用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 研究工作环境中
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5.
行为科学学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①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理论
②与管理有关的“人性”理论
③关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理论
④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
(七)管理科学学派
p29
1.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 理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代表人是伯法,其代表
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2.
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有如下要点:
①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
②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③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
(八)社会系统学派
p29
1.
社会系统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观点 来研究各种组织和组织的,代表人是巴纳德,其其代表作
是《经理人的职能》。
2.
社会系统学派有如下要点:
①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
②正式组织存在的条件:有一个统一的目标
+
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
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
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联系系统
③对经理人提出要求: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
善于使组织成员提供实现组织目标所不可缺少的贡献
+
规定组织目标
(九)管理过程学派
p30
1.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程序学派或管理职能学派
2.
通常认 为该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哈罗德·孔茨和西里
尔·奥唐奈
3.
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有如下要点:
①用管理的职能组织管理的知识
②用管理的职能组织管理的工作
③用实施管理职能的经验推断管理原则
④通过执行管理职能形成管理法则
(十)决策理论学派
p30
1.
决策理论学派是从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2.
决策理论学派有如下要点:
①管理就是决策
②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③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④决策应该采用满意的行为准则
(十一
)
系统管理学派
p31
1.
系统管理学 派,
也称系统理论学派,
源于一般系统理论和控制论。
代表人物为弗里蒙特·
卡
斯特,其代表作为《系统理论和管理》
2.
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有如下要点
;
①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②按照系统的观点对企业进行管理
(十二)权变理论学派
p31
1.
代表人物是伍德沃德,代表作为《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
2.
权变理论学派的理论有如下要点:
①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
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制定管理方法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组织的规模
+
工艺技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
+
管理者位置
的高低
+
管理者的权利
+
下级成员之间的差别
+
环境的不确定程度等
(十三)经验主义学派
p32
1.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案例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欧内斯特·戴尔和彼得·德鲁克
2.
经验主义学派的理论有如下要点:
①通过实例研究管理经验
②将管理经验理论化
③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十四)经纪人假设
p155
1.
经纪人假设又称
X< br>理论
,
是由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总结以往管理人员看法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 br>
2.
这一假设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 就是为
了获得经济报酬。
3.
其主要内容为:
①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②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而不愿负任何责任
③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④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⑤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⑥ 人群大致分两类,
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
少数人能克制自己,
这些少数人应负起管理的 责
任
4.
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应该是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 劳动生产率、
完成人任
务面;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运用职权发号施令 ,使下属服从;在
激励约束制度上,
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
同时对消极怠工 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