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词格律入门
玛丽莲梦兔
980次浏览
2021年01月20日 23: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老六杀猪菜-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旧体诗词格律入门
文
/
凇水浮云
一、诗的分类
诗可分为“现代诗”与“旧体诗”两大类。
现代诗 又称为
“新体新”
,
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旧体诗是与新体诗相对而言 的。
旧体诗又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为“格律诗”
,因 为“格律”形成
于唐代,因此唐人称当时符合格律的诗为近体诗,
以前那些不符合格律的诗(如楚辞、
汉乐
府诗等)为古体诗,被称之为“古风”
,我们至今一直延用这种叫 法。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
途
格律诗,又分为五言、 七言和四句八句。四句的称为“绝句”
,八句的称为“律诗”
。
这样又可分出:五言绝 句(简称“五绝”
)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
。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符合格律的诗,称为“格律诗”
。词,不存在“格律词”一说 ,如果填词,必须符合词
谱的要求。
词,形成于隋唐(当时称为“诗余”或“长短句 ”
)
,兴于宋代,这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所以说,诗是词的基础,不懂写诗, 就根本不能谈上填词。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诗里最难学习 和掌握的就是“近体诗(格律诗)
”
,但最美之处也隐藏在这里。
二、格律诗的基本概念
1
、格:就是指格式,如诗的五言四句、七言四句、 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对仗等等;
词,按词牌要求的字数、句数、阕数、每句字数、领字、叠字、对仗等 等。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
商业用途
2
、律:是声 调在句子中、诗中的规律,也就是“平仄”的分布规律(既“平仄格式”
,
相当于“平仄谱”< br>)
,是约定俗成的,配以韵,读起来有声律(称为“韵律”
)之美。
个人收集< br>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古代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个人收集整理
勿
做商业用途
声:指发声,也就是指发声的调式,分四种,称“四声”
。
声的区别,
古今不同,
古时分
“平上去入”
四 声,
今按标准的普通话,
分
“阴阳上
(
shǎng
)
去”四声。
什么是平仄:平仄就是对四声的划分,将四声分为“平声”和“仄声”
。
具体的划分为:
(
1
)古音:平(包括阴平、阳平)为“平”,
“上、去、入”为仄。入声字如:白、菊、
足、国、接、别等等。
《平水韵》里 平声分“上平”与“下平”
,这是指刊行时书的上下册,
对字的划分没有关系。
个人收 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
2
)今音:
“阴平、阳 平”为平,
“上声、去声”为仄。也就是说:
“一二声为平,三
四声为仄”
。
例:妈、麻、马、骂
妈
mā
、麻
má
为平声,马
mǎ
、骂
mà
为仄声。
3
、韵:简单 理解,尾音相同,用在诗句结尾韵脚上的字,用现代普通话来说,就是韵
母。
古音写 诗按
《平水韵》
(由宋末平水人刘渊刊行)
,
填词按
《词林正韵》< br>(清代的戈载编)
,
1 / 13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不能违背韵书的规定。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词林正韵》实际上也是平水韵,只是将其中的一部分韵部进行了合并 。如《平水韵》
中的一东、二冬,在《词林正韵》中就进行了合并,也就是说,
“东”和“冬”
,在填词时可
作为同韵部的字使用,而在诗中是不可以的。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今音写诗填词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以新华字典为准。字典是字读音的 标准“法典”
,
但是字典不是韵书,字典是以声母划字,韵书是以韵母划字。
个人收集 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中华诗词学会于
2005
年已公布了 “中华新韵”
,是以汉语拼音的韵母相同为划分,但
有些发音相近的,可以进行合并(如:o
、
e
合并,
i
、
ü
合并,
eng
、
ong
合并等)
。
个人收集
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律诗是隔句用韵,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而首句可用韵也 可不用韵。五
言诗,以首句不用韵为常格,七言诗,以首句用韵为常格。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三、律诗的格律要求
先以五言为例:
离离原上草,平平平仄仄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平仄
(不,普通话读音是第四声,平水韵中为下平十一尤,平声)
上面两句的平仄分布,就是平仄的标准分布规律。
格律诗,还要讲“粘对”的。
粘:是指两句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声律相同,即上句 这个位置是平,下句这个位置
也要用平,反之亦同。
对:有两个概念,一是声律相对,二是字义相对,也就是相反的意思。
(
1
)律相对:是指两句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声律相反,即上句这个位置是平,下句
这个位置要用 仄,反之亦同。既:平对仄,仄对平。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根据这个道理,对上面的两句,我们采用对句,可得到下面两句:
平平平仄仄
的对句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的对句
平平仄仄平
四句组合起来为:
平平平仄仄
离离原上草
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一入声)
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
平平仄仄平
春风吹又生
(
2
)字意相对:又称“对偶”
, 就是字意相对。
“律意”全部相对的称为“对仗”
。要
求上下两句间相对应位置的字和 词,
词性要一致,
意思要相反或相近,
整句的意思不能相同,
否则在诗和对联 里就犯了“合掌”之病。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在律上,五 言诗,可一三不论,但二四要分清。意思是说:诗中的第一、三个字的平
仄可不论,用平用仄都可以,但 第二、四个字不能变,要分得清楚。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本诗里的“吹”字,是应用仄声而用平了,这不算违背诗律(违背诗律称“出律”
)
。
诗,两句为一联,律上要相对。绝句是四句,由两联组成,字意不要求相对(对仗)
。
一首诗里,律上要“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联间相粘,是指第一联的后句(对句)与
第一联的前句(出句)
,相同位置的字平仄要相同(尤以“复数”位置上的字,
“奇数”位置< br>上的字不要求)
。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
、联内相对:
例诗的第一联:
2 / 13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平平平仄仄
离离原上草(出句,上联)
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对句,下联)
第二字和第四 字的“离”和“岁”
、
“上”和“枯”的平仄是相对(相反)的,这就是
律相对。
第二联:
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
平平仄仄平
春风吹又生
第二字和第四字的“火”和“ 风”
、
“不”和“又”的平仄是相对(相反)的,这也是
律相对。
2
、联间相粘:
仄仄仄平平
一岁一枯荣
第一联的对句(下联)
:
仄仄平平仄
野火烧不尽
第二联的出句(上联)
:
第二字“岁”和“火”
,第四字“枯”和“不”平仄是相同的,这就是相粘。
这样,得到律诗的四种基本标准句式:
(
平
)
平平仄仄
(
仄
)
仄仄平平
(
仄
)
仄平平仄
平平
(
仄
)
仄平
有括号表示为可平可仄。
离离原上草,
平平平仄仄
一岁一枯荣。
仄仄仄平平
联内相对
野火烧不尽,
仄仄平平仄
联间相粘
春风吹又生。
平平仄仄平
联内相对
按着这个规律,可写出下四句的平仄谱:
平平平仄仄
远芳侵古道
仄仄仄平平
晴翠接荒城(接入声)
仄仄平平仄
又送王孙去
平平仄仄平
萋萋满别情(别入声)
白居易的这首五律“草”的平仄格律为:
离离原上草,
平平平仄仄
一岁一枯荣。
仄仄仄平平
野火烧不尽,
仄仄平平仄
仄
仄平
春风吹又生。
平平○
平
平平仄仄
远芳侵古道,
○
仄
仄仄平平
晴翠拉荒城。
○
又送王孙去,
仄仄平平仄
萋萋满别情。
平平仄仄平
仄
该用仄而用平,○
平
该用平而用仄(下同)
注:○
。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格律诗, 要求必须用平声韵,不得用仄声韵。韵,用在偶数句的尾字上(称韵脚)
,而
不用韵的句尾字必 须用仄声字。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3 / 13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根据这个要求,
律诗的基本句式虽只有四种,
但每个 句式又都可作为首句,
这样,
可得
到四种基本句式的组合。以绝句为例:
个人 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五言绝句
一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起,是指第二字,收,是指收尾的字,下同)
平
平平仄仄
○
终南望余雪
祖咏
仄
仄仄平平
○
终南阴岭秀,
仄
仄平平仄
○
积雪浮云端。
仄
仄平
平平○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二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
仄平
平平○
闺人赠远王涯
仄
仄仄平平
○
花明绮陌春
仄
仄平平仄
○
柳拂御沟新
仄
仄平
平平○
为报辽阳客
流芳不待人
三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
仄平平仄
○
何满子
张祜
仄
仄平
平平○
故国三千里,
平
平平仄仄
○
深宫二十年。
仄
仄仄平平
○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四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
仄仄平平
○
行宫
元稹
仄
仄平
平平○
寥落古行宫,
平
平平仄仄
○
宫花寂寞红。
仄
仄仄平平
○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以上就是五言绝句的平仄 格律,
平起与仄起主要看第二个字,
因第一个字可平可仄,
不
是确定的。
七言诗
七言诗,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加两个字而成。即起字为平,就前加两仄; 起字为仄,就前
加两平。
基本句式为:
(
仄
)
仄
(
平
)
平平仄仄
(
平
)
平
(
仄
)
仄仄平平
(
平
)
平
(
仄
)
仄平平仄
(
仄
)
仄平平
(
仄
)
仄平
有括号表示为可平可仄。
4 / 13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变化为四种格律(平仄谱)如下:
七言绝句
一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仄
仄○
平
平平仄仄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
○
王维
平
平○
仄
仄平平仄
○
独在异乡为异客,
仄
仄平平○
仄
仄平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仄
仄平平○
仄
仄平
○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
○
少小离家老大回,
平
平○
仄
仄平平仄
○
乡音无改鬓毛衰。
仄
仄平平○
仄
仄平
○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平
平○
仄
仄平平仄
○
南游感兴窦巩
仄
仄平平○
仄
仄平
○
伤心欲问前朝事,
仄
仄○
平
平平仄仄
○
惟见江流去不回。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
○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四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
○
闺怨
王昌齡
仄
仄平平○
仄
仄平
○
闺中少妇不知愁,
仄
仄○
平
平平仄仄
○
春日凝妆上翠楼。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
○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符合格律的四句 诗称为“律绝”
,对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四句诗,可称之为“古绝”
。
诗在写 作上,讲起承转合,即第一句为全诗的开起
(起头)
,第二句承接第一句的意思,
第三 句要为新的寓意而转,第四句要终结全诗。故,
绝句的四句又有下面的说法:第一句为
起句,第 二句为承句,第三句为转句,第四句为结句。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八句的律诗,亦按上述平仄规律(联内相对,联间相粘)接下后四句。得到律诗的平仄
规律如下 :
五言律诗
一
平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平
平平仄仄
○
山居秋暝王维
仄
仄仄平平
○
空山新雨后,
5 / 13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仄
仄平平仄
○
仄
仄平
平平○
平
平平仄仄
○
仄
仄仄平平
○
仄
仄平平仄
○
仄
仄平
平平○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二
平起平收,首句用韵
七言律诗
平平○
仄
仄平
没蕃故人
张籍
○
仄
仄仄平平
前年戍月支,
○
仄
仄平平仄
城下没全师。
平平○
仄
仄平
蕃汉断消息,
○
平
平平仄仄
死生长别离。
○
仄
仄仄平平
无人收废帐,
○
仄
仄平平仄
归马识残旗。
平平○
仄
仄平
欲祭疑君在,
天涯哭此时。
三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
仄
仄平平仄
望月怀远
张九龄
平平○
仄
仄平
海上生明月,
○
平
平平仄仄
天涯共此时。
○
仄
仄仄平平
情人怨遥夜,
○
仄
仄平平仄
竟夕起相思。
平平○
仄
仄平
灭烛怜光满,
○
平
平平仄仄
披衣觉露滋。
○
仄
仄仄平平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四
仄起平收,首句用韵
○
仄
仄仄平平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平平○
仄
仄平
城阙辅三秦,
○
平
平平仄仄
风烟望五津。
○
仄
仄仄平平
与君离别意,
○
仄
仄平平仄
同是宦游人。
平平○
仄
仄平
海内存知己,
○
平
平平仄仄
天涯若比邻。
○
仄
仄仄平平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一
仄起仄收,首句不用韵
6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