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集体备课
萌到你眼炸
912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00: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酸菜鱼的做法和步骤图-
轴对称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由六节内容两大部分组成:
《
15
、
1
生活中的轴
对称》
、
《
15
、
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
《
15
、
3< br>轴对称的性质》
、
《
15
、
4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
15
、
5
等腰三角形》
、
《
15
、
6
回顾与反思》
。如何通过这六部分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 数学美感的体会,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体会数学的广
泛应用。在研读文本、设计 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教一节课,眼光绝不
能只盯着这一节课,不能只是让学生理解轴 对称图形的性质和性质的简单应用,而应注重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及数学思考的展开和培养。
教材文本的解读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五章知识数学的重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知识 与技能方面,关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识别
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二、数学思考方面,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三、
分析与解决问题方面。
关注学生利用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探究图形性质的应用意识。
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以及能否从数学的角度
思考问题。
本章前五节的课后练习都是围绕上目标来设计的,
《
15
、
1
生活中的轴对称》课后练
习
1
,如图(
1
)指出图中那些是轴对称 图形?并画出对称轴,是训练学生识别轴对称和运
用。
《
15
、
2< br>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课后练习
1
,已知:点
P
,
Q
为 线段
AB
垂直平分线上的
点,如图
(2)
所示,当点
P,
Q
在线段
AB
两侧时你认为<
PAQ
和<
P BQ
相等吗?为什么?
B
(
1
)
Q
(
2
)
实质就是判断三角形
PAQ
和三角形
PBQ
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探 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的
平分线性质中体会轴对称的特征。
《
15
、
3
轴对称性质》课后练习
(
如图
3)
画出三角形
ABC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图形,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的< br>许多问题都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如《
15
、
4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 案》中课后练习
1
,
请你收集三个——五个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不同标志的图案,并找出 他们的对称轴,更是说
明了这一点。
《
15
、
5
等腰三角形 》练习(如图
4
)在三角形
ABC
中,已知
AB=AC
,点
D
在
AC
上且
BD=BC=AD
(
1
)
请你指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1
(
2
)
求<
A
的度数
是轴对称在探究图形特征中的应用。
A
L
A D
B B C
(
3
)
C (4)
明确了教学目标方向,我们来分析每节教学内容。
《
15
、
1
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是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 事物及图片的观察、操作来认识轴对称的,突出“感性认识——实践
尝试——归纳概括“这样的活动过程 ,充分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对称的特征。在实践中探
索性质。具体安排是:
1
、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
(
1
)
“观察图片”——发现“共同特征”
。
(
2
)
“大家谈谈”——让每个学生发言,以形成共识。
2
、数轴对称的进一步感受:
(
1
)
画对称轴。
(
2
)
剪出轴对称图形。
(
3
)
观察、操作、认识。
《
15.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本节是经历探索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质的过程,进一 步
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合情推力能力。设计了三个环节:
(
1
)
做一做
目的是让学生在画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过程中,
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
2
)
观察与思考
在学生建立线段垂直平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折纸操作来得出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
3
)
一起探究
目的是从角的对称性出发,在折纸的过程中探究出角平分线的性
质。
《
15. 3
轴对称的性质》本节利用剪纸的操作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由 简到
繁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性质。通过“一起探究”在剪
纸 操作中,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对应点与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对应线段、对应角之
间的数量关系,测 量等手段来验证,从而形成对轴对称性质的深刻认识。借助在网格上画
图从中体会对称点的特征。
《
15.4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本节是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从而体验轴对称在
2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设计是:
“观察与思考”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某些复杂图案
是在简单图形的基础上经 过多次对称形成的。
“做一做”安排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完成一
个简单图形的基本方法,引导学 生识别图形的关键点,并注意如何找关键点的对应点。
《
15.5
等腰三 角形》是轴对称的实际应用。本节是通过“做一做”来认清图形中的
相关元素的名称,引导学生经历折叠 后剪纸,展开后得到等腰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等腰
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在“一起探究”中借助轴对称 性质探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关系,
以及“三线合一”的性质。通过“大家谈谈”来加深等边三角形是特 殊的等腰三角形的认
识。
在这五节内容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本章是将观察、操 作等实践活动以及思考与
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这种“观察操作——合情猜想——进行验证” 的学习模
式,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情分析
1
学生在已学习了线段、角的基础上,学习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应 该较为容易判别轴对
称图形。
2
学生在大量的实例和探究活动过程中 ,
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
能够发展合情推理,
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逐步学 会推理与论证。
3
由于学生差异的不同,在活动过程中会存在个别同学不能很 快接受的现象。可能
会出现被动学习的状态。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等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特征。
2
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 形经过一次(或二次)轴对
称的图形。
3
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4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形的条件。
5
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探索在直角三角形
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
度,那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模块教学整体构思
一
树立教学整体观,让每一个教学点都表现出系统张力。
3
系统 论认为有结构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树立教学整体观对教学活动的简洁高效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 以理解教材,要纵横联系,领会意图,把握目标;处理教材,要
整体入手,
兼顾局部,
为生成而预设,
让每一课的教学设计成为本章教学构成中的一个点。
这个点在结构中既承前又启 后,与系统中其他点的组合发挥出超越自身强大的整体力量。
二
教材在本章内容的设计上突出的特点。
1
立足学生已有经验,从生活的角度研究轴对称,是本章基本的出发点。
2
在呈现发式上,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另一方面注重观察、折
纸、剪纸、简单图案设 计等操作性活动,来丰富学生对轴对称的体验和理解。
3
本章内容定位于对生活中 轴对称现象的分析以及简单图形的对称性的探索,
这既不
同于“变换几何”中的轴对称变换,也 不是简单的轴对称现象欣赏。这里,既注重从现实
出发,又注重向理性认识“飞跃”
;既注重学 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又注重数学
思考的展开和培养。
4
等腰三 角形这部分内容设计了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活动,
通过折纸、
观察、
归纳等方 法去探究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与此同时,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数学
说理渗透。
三
落实数学教学本体目标
1
、
“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 索它的基本性质”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
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利用轴 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基本图形的轴对 称的性质及其相关性质”本章通过“一起探究”
“大
家谈谈”充分体现了“经历”这个过程性目 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简单说理等多种
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借助图形的直观探索轴对称的 基本性质,以及线段、角等基
本图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图形变换设计、欣赏图案。
2
、
“数学思考”方面
本章努力使学生感受轴对称有着丰富的实际 背景,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
“一起探
索”
“大家谈谈”
“做一做”等丰富 的实践活动,不断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新的发现,凸
现出动手操作与数学思考相辅相成,在学习的开始 阶段,先用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图
形、探索性质;然后,过度到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因 此,学习之初,鼓励学
生先动手、后思考、再动手,让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要思考“为什么 这样操
作”
“还可以怎样试一试”将学生充分的实践和实践中的思考与交流有机的结合起来,不
断使学习深刻化。作为思考的延伸,还要求学生能将自己头脑中的印象表现出来,即能根
4
据条件画出图形,实际上还是将空间的观念从感知不断发展为一种实践的能力。
3
、
“解决问题”方面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 出发,这实际上为理解这些基本图形提供
了一个新的角度。进而也为探索这些图形的性质提供了一个新的 工具。例如,对于等腰三
角形,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思考等手段发现其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将启发学生将 等腰三角
形对折起来,由此,进一步探索出它的底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索出顶角的平分线,底边
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的探索手段,为学生积累了丰
富的图形经验 ,也为将来对这些性质的证明奠定了感性基础。改变了利用三角形全等等研
究图形性质的单一方式,初步 感受在具体问题中不同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了解这些不
同方法的形成,主要源于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不 同,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
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精神。
4
、
“情感态度”方面
这一目标关系到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 认识,本章依托对图形的操作。通过“观察与
思考”
“一起探索”
“做一做”等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
求知欲。通过有“阶梯”的问题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 够在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
面对挑战和经历,从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本章的自信心。 本章通过“观察、
操作——合情猜想——进行验证”这一学习活动基本模式,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的
习惯,也通过“大家谈谈”的栏目,培养了学生敢于发展自己的看法,理解他人看法的意
义, 从而学会与他人交
流的能力。
模块备课教学思考
多年来,老师备课总习惯把一节节具体的内容作为研究的对象,如《
15.1
生活中的轴
对称》
,认识轴对称图形。
《
15.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质。
《
15.3
轴对
称的性质》
,
认识轴对称的性质。
《
15.4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
15.5
等腰三角 形》轴对称的应用。应该说从局部来讲,这样的想法并不错,但这种备课因为没
有将视野放宽,将课文纳 入单元系统,纳入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组织中,教学目标显得狭
隘,教学过程也显得异常繁琐。当我们换 一种思考方式,立足于单元整体,将视线向两头
延伸,能够很清楚的分辨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一个个教学 训练点在整合找到位置。
我们在模块备课教学中 不难发现,本章的知识都是通过“观察、思考——一起探究—
—大家谈谈——做一做”这样一个过程呈现 的,每一节的内容都是如此,并且更加关注学
生的亲身体验。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每一节都 设计了学生操作、合作交流,
5
这些活动,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归纳概括。
生活中的轴对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会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②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③
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现象,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
、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轴对称现象,去观察、分析、 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
并作归纳总结。
②会欣赏现实生
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美。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性
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陶冶学生的审 美情操。
教学活动设计
:
一、
问题情境
:
师:在现实生活中,和谐、美丽的对称形式随处可 见,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奇妙的数
学现象吧!下面我们观察一组图片
.(
根据课本< br>48
页的图
15-1
制作的挂图
)
二、
大家谈谈:
师:你想怎样说明以上图形的这种对称性
?
生:对折后能重合。
师:怎样对折?
生: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师:很好!从而我们就可以得出:一般地,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
的部分能够完全 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
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
对称轴。
6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实物?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国旗上的五角星,它有五条对称轴。
生:电风扇的扇叶,它有三条对称轴。
生:有些树的叶子,它有一条对称轴。
……
……
师:很好!那么在我们学过的汉字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中、口、日、目、由、申、甲。
生:普、善、喜。
……
……
三、
做一做:
1
、
2
、
请你画出可本图
15-1
中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剪出一个葫芦形状的图形和一个“双喜”字。
四、
观察与思考< br>:
(出示根据课本
49
页图
15-2
制作的挂图)
师
:
每幅图中有几个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每幅图中都有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两个图形完全重合。
师:真不错!从而得出:这样的两个图形
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
对称轴
,两个图形种
的对应点叫做
对称点。
五、
一起探究:
师: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交流)
生:都是对折后重合。
生:都是沿某一直线对折。
生:轴对称是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
生:轴对称是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二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的两部分重合。
师:很好!
(教师做归纳)
六、
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七、
课后拓展:
在建筑中,有哪些利用轴对设计的美丽装饰?
八、
布置作业:
课本第
49
页习题第
1
题
.
7
15.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线段和角是轴对称图形。
②
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意义。
③
掌握线段平分线的性质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④
会运用线段平分线、交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2
、过程与方法
借助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对折在纸上画的线段、角,理解
线段垂直平分线或角平分线所具有的性质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习本节,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②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活动设计:
一、问题情境:
师
:
线段和角都是轴对称图形,他们的对称轴具有什么性质呢?
8
二、做一做:
按下面的步骤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经过线段中点的一条垂直线。
1
、一条线段
AB.
2
、找出线段
AB
的中点
O.
3
、过点
O
画出线段
AB
的垂线
CD.
师:像直线这样,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简称中
垂线)< br>
三、观察与思考:
师:如果沿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
CD
将纸对折,那么线段
AB
被直线
CD
分成的两部
分完全重合吗?这说明什么?
生:能完全重合。这说明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师: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CD
上任取一点
P ,
连结
PA
、
PB
,再沿
CD
将纸对折,那么PA
和
PB
重合吗
?
这说明什么
?
生:重合。这说明
PA=PB.
师:由此得出: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四、一起探究:
1
、不借助测量工具,你能画出∠
AOB
的平分线吗?
2
、∠
AOB
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说出它的对称轴。
3
、在∠
AOB
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则该点到∠
AOB
两边< br>OA
、
OB
的距离相等吗?与
同学一起交流。
(小组讨论、探究、相互交流)
生:我用折叠的方法,画出∠
A OB
的平分线
.
∠
AOB
是轴对称图形,折痕(也就是角平
分线)是对称轴。
生:我在角平分线上取一点
P
,分别作
PC⊥
OA
于
C
,
PD
⊥
OB
于
D
。通过对折,看出
PC
与
PD
重合。也就是说
PC=PD
。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明上面的现象?
生: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师:很好!这就是角平分线的性质。
五、巩固练习:
9
如图,在
Rt
△
ABC
中,∠
C=90
°
.A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
DE
⊥
AB
于
E
,请说明
DE
与
DC< br>相等。
B
E
D
六、小结:
C
A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七、布置作业
:
如图,在△
ABC
中,
AB=AC.
D
是
AB
的中点
,且
DE
⊥
A B,
交
AC
于点
E
。已知△
BCE
的周长为
8
,且
AC
-
BC=2
。求
AB
的长
。
A
D
E
B
C
15.3
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
2
、掌握轴对称性质的简单应用
.
创设情境: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什么是轴对称,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10
生:
(思考、回答)两扇窗子、两扇大门、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等。
一起探究:
片段一:
师:
每位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 沿中间对折,
在折叠的纸上用剪刀剪去一个三角形,
然后打开铺平。此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
(观察、思考)这两个剪去的三角形“孔”关于折痕成轴对称。
师:请你们在纸上标出△
ABC
的顶点
A
、
B
、
C
,对称轴
l
,以及△
ABC
关于
l
成轴
对称的△
A
′
B
′
C
′的顶点
A
′、
B
′、
C
′。
△
ABC
的各边、各角与△
A
′
B
′
C
′的哪些边、角相对应?< br>
生:
(观察、思考、做答)
师:△
ABC
与△< br>A
′
B
′
C
′有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这两个三角形的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生: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师:你能概括一下我们刚才探究的结果吗?
生:
(同位讨论)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 br>相等。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把
AA
′、
BB
′、
CC
′连结起来,描出对称轴
l,
标出
AA′、
BB
′、
CC
′
与直线
l
的交点
D
、
E
、
F
。
北行同 学量一量
AD
与
DA
′的长度,
中行同学量一量
CE
与
EC
′的长度,
南行同学量一
量
BF
与
FB< br>′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
AD=DA
′,
CE=EC
′,
BF=FB
′。
师:你能用语言概括出来吗?
生:
成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连结的线段被对称轴平分。
师:北行同学量一量 ∠
ADF
的度数,中行同学量一量∠
CEF
的度数,南行同学量一量
∠
BFD
的度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等于
90
。
师:直线
l
与
AA
′、
BB
′、
C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生 :
线段
AA
′、
BB
′、
CC
′被直线
l
垂直平分。
11
师:通过我们上边的探讨,你能概括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那些性质吗?
生:(在师的引导下回答)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线段相等,
对应角相 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一起做做:
1
、如图,在网格纸上,分别画出所给图形关于直线
l
的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完成,使学生明白画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到图形各顶点的对称 点,然
后,把找到的对称点依次连接起来。
)
2
、图中,画出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引导学生画图)
,画图过程如下:
⑴、过点
A
画直线
l
的垂线,垂足为
O
;
⑵、延长
AO
到
A
,使
OA
′
=OA
。
A
′点就是我们要求做的点 。
(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画已知点对称点的画法)
例
如图,以
AE
为对称轴,画出该图的另一部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