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故事40个优秀版

别妄想泡我
953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0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的感悟-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戚荣普)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1
):




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
性是空 。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 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
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佛教经典故事(
2
):




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 br>一休明白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必须会暗中使
劲把鱼捏 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立刻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佛教经典故事(
3
):




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佛教经典故事(
4
):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 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
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 ,这是怎样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
!
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此刻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务必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职责。没有理想、信念和职责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职责,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 br>无德禅
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感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 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感情却很痛苦,有了金
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职责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此刻人们 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务必
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 ;感情要奉献
于他人,才有好处;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佛教经典故事(
5
):




宋郊活蚁占大魁




宋朝宋郊宋 祁兄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有一次,遇见一位高僧,能观人相貌,预知吉凶
祸福。特为他们兄弟俩相命 说:小宋今科将高中状元,大宋虽登科甲,但名位不高。事后,有
一次,宋郊到野外,偶见蚂蚁穴,被暴 风雨水所浸,无数蚂蚁将被淹死,宋郊心生慈悯,编竹
作桥,救渡了无数蚂蚁的生命。到了科试时,兄弟 两人同时参加应考,考毕,尚未放榜,又遇
见那位高僧,一见宋郊,大为惊奇地说:先生相貌已改,必有 大阴德,好象以前救活数百万条
生命。宋郊回答说:贫儒哪有如此潜力?僧说:不然,凡是小动物,都有 生命。郊就将救蚂蚁
的事实说出。僧说:这就对了,先生之令弟当中状元,但是先生功名,将不在令弟之 下!放榜
点呼名次时,宋郊果然选居第一。当时章献太后认为小弟不可位居兄长之先,于是该祁为第十< br>名,以郊为第一名。这时两人才深信高僧的话,果然应验。




佛教经典故事(
6
):




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 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
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 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
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 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 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
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 吧,我才不陪你
!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
镳;第 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佛教经典故事(
7
):




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齐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 跨过那
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向闷声不响,最后最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 色,个
性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佛教经典故事(
8
):




毛宝以放龟免溺




晋朝毛宝尚未成名时, 有一次在途中遇见渔夫?带一只大白龟出售,毛宝心生怜悯,将它
买来,放生江中。之后毛宝当大将军, 镇守邾城。敌将石季龙率兵数万,大肆围攻,毛宝领兵
对战大败,士卒六千人纷纷四散逃跑,部分投江, 都被溺死,唯独毛宝披甲投江时,好象觉得
堕在一块大石上,水中有物承托着他行走,因此免得溺死。等 待到达对岸时,仔细一看,原先
承托的,竟是从前所放生的那只大白龟。所谓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白龟报 恩这就是当生的显报。




佛教经典故事(
9
):




沙弥救蚁得高寿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已证道果,得 六神通,明白随侍身边的小沙弥,再过七天,性命将尽。
因此命沙弥回家探省母亲,并吩咐他说:八天以 后再回来其目的就是要他命终在家中。小沙弥
在家度过了八天,就回到师父的身边,比丘觉得很奇怪,于 是入定观察究竟。原先沙弥在回家
途中,看见蚂蚁穴被水浸入,千万蚂蚁被困水中,将要淹死,沙弥顿发 一念慈心,随即脱下袈
裟堵住水流,并以竹作桥救渡,万千蚂蚁因而得免溺死。由此功德,转短寿而成长 寿。之后沙
弥活到八十高寿,并证罗汉果,永离六道轮回之苦。




佛教经典故事(
10
):




孙真人救龙子传方




孙真人是历史上大名医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便能日诵千余字,弱冠善谈
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 学。之后隐居太白山修道家功夫,练气养神,
专精探究医药,以济世活人为心。当他尚未成就仙道时,有 一次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殴
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孙真人怜悯蛇无辜遭受伤害,便向村童买回, 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
生于草泽中。经过月余,孙真人在静坐间,见一位青衣少年前来邀请,真人跟随, 到了世人称
羡的水晶宫,见头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龙王出来迎接,延请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
伤,幸遇道人拯救,不胜感激。即召青衣小官出来,再三拜谢,并殷勤设宴款待,留住三天,
临 行拿出奇珍异宝赠送,以表谢意。真人坚持不受说道:久闻龙宫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
以救世人,远 胜金玉。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命仆护送真人到家。经过
屡次试验均有灵效,于是 编入千金方中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通,行医救人无算。之后证了仙
品,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了唐高宗永 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遗下形体,仙化
而去。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 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佛教经典故事(
11
):




寿禅师赎鳞虫得度




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莲宗 第六代祖师。平生喜欢买物放生,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
时,大师当余杭县的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 水族放生。因此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
处死刑。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因 此命执行刑罚官,在临刑时,注意
观察他的言词容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现,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
师说:
'
我对库钱,毫无私自使用,全部买物放生,如 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
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大师从此出家为僧 ,勤修禅定,礼佛拜忏,
获得无碍辩才。大师涅槃后,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见阎罗王大殿左边 ,供一尊僧像,
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寿禅师,永 明禅
师在世时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上品上生,阎罗王个性尊敬大师的德化,因
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佛教经典故事(
12
):




大树仙人护栖怀鸟




古时有一仙人,在深山修道,时 常静坐在一棵大树下。屏除杂念,修习禅定。是时,正值
冬天,气候十分寒冷,时近黄昏,有一只饥寒小 鸟飞来,就栖息在仙人怀中,期望获得一些温
暖能延续它的生命,仙人惟恐惊动鸟儿,因此盘膝打座,身 体不敢摇动,让鸟儿无忧无惧安处
怀中,等到翌日小鸟飞往别处栖止,仙人才出定。慈悲爱护动物的心怀 ,竟然到了如此程度。




佛教经典故事(
13
):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理解,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理解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佛教经典故事(
14
):




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此刻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佛教经典故事(
15
):




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佛教经典故事(
16
):




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经典故事(
17
):




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佛教经典故事(
18
):




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 十分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
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十分愧疚。但就在这时候,他听 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
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 必须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之后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
身而去




佛教经典故事(
19
):




禅者的祝福

我的感悟-


我的感悟-


我的感悟-


我的感悟-


我的感悟-


我的感悟-


我的感悟-


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