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
玛丽莲梦兔
691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05: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成人高考英语作文范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负
数
教学目标:
1
、
在熟 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
正确和负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 数。
2
、
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
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
0
和负数之间的大
小。
教学重点:
1
、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
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借助一些具体事例,使 学生理解负数与正数是具
有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关系。
教学时间数:
3
课时
1
、
认识负数
…………………………………
1
课时
2
、
比较大小
…………………………………
1
课时
3
、
单元测试
…………………………………
1
课时
1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认识负数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
意义,
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教
学
1
、
目
的
2
、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重
点
:认识负数
难
点
: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关
键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理争负数的含义
个体设计
一
、
情
1
、说说对温度的认识
景引入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负数
板书课题:负数
二
、
探
1
、教学(例
1
)
索新知
(
1
)观察课本的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上了解到
哪 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
(
2
)组内交流,讨论
(
3
)教师简要说明
1)
“°”表示度
2)
“℃”表示摄氏度
3)
零下
16
℃用“
-16
℃表示
“
-
”是负号,表示比
0
℃低
4)
“
16
℃用”
+16
℃表示
“
+
”是正号,表示比
0
℃高
2
、教学(例
2
)
(
1
)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
(
2
) 以
500
和
-500
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
的量
3
、认识负数
(
1
)什么是负数
(
2
)什么是正数
(
3
)关于
0
,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
、
巩
1
、完成课本练习
1
~
3
固练习
2
、全班交流,订正
课后记
2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比较大小
教
学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目
的
3
、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重
点
:负数大小的比较
难
点
:负数大小的比较
: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关
键
师生双边活动
步
骤
一
、
检
1
、什么是负数?
查复习
2
、读一读,填一填
2
、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个体设计
-
8
+10
-
0.5
120
300
-
7/9
-
12.5
-
25/11
正数
负数
3
、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二
、
探
1
、教学(例
3
)
索新知
指导学生看例题情境图
问题一:
如果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
情况呢?
(
1
)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
(
2
)教师启发,引导
问题二:在数轴上表示出-
15< br>,如果你想从起点
到-
15
处,应如何运动?
(
1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
2
)如果从-
2
处到
2
处应如何运动?
2
、教学(例
4
)
指导学生看课本情境图。
(
1
)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
2
)读一读其中各数
(
3
)把这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填在表中。
时间
气温
周
一
周
二
周
三
周
四
周
五
周
六
周
日
课后记
3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单元测试
教
学
通过本单元的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
目
的
难
点
关
键
课
型
检测
教
具
补缺。
重
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进行各种练习
试卷
一、填一填:
1
、某旅游景区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
22
℃,记作
℃,夜
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
4
℃,记作
℃。
2
、如果
+15
分表示比平均分高
15
分,那么比平均分低
8
分应记
作
。
3
、
-1
22
-3.4
100
-45
45
0
4/7
+69.5
-17/3
-0.02
+1.01
-51/100
+1/10
正数
负数
二、在数轴上描出各数
-2 -1/2 5 -3.5 -1/5 3
三、比较大小
-6
○
0.6
-9
○
9
0
○
-2
7/8
○
-8/7 1
○
-1
-3/4
○
-1/2 -1/9
○
-1/8 -0.2
○
0.2 0.05
○
-0.01
四、六 年级
3
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
10
分,答错一题扣
10< br>分,不答得
0
分,
(一班
0
分;二班
+20
分;三班
-10
分)根据三
个班的得分,说说他们答第四题的得分情况。
课后记
4
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
、
认识圆柱和圆锥,
掌握它们的 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
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
、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
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
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
、
这观察,设计和掉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
在图形与 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教学重点:
1
、
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
2
、
圆锥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
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
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时数:
13
课时
课时安排:
1
、圆柱
…………………………
..7
课时
2
、圆锥
…………………………
..3
课时
3
、整理和复习
…………………
..2
课时
4
、单元测试
……………………
..1
课时
5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圆柱的认识
教
学
1
、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目
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
重
难
关
步
2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特征。
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点
: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 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
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键
师生双边活动
骤
个体设计
一
、
导
1
、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
入新课
2
、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
教师板书:圆柱认识
二
、
探
1
、指导学生看课本的画面,思考:这些物体的
究新知
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2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3
、观察圆柱,弄清各部分名称。
(
1
)什么叫圆柱的底面?
(
2
)什么叫圆柱的侧面?
(
3
)什么叫圆柱的高?
4
、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
5
、圆柱的特征:
(
1
)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
2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6
、操作实验
(
1
)圆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
(
2
)将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原来的圆柱形。
(
3
)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
关?有什么关系?
三
、
巩
1
、完成练习二的
1
~
4
题
固练习
2
、全班交流订正
课后记
6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圆柱的表面积
教
学
1
、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 含义,
掌握计算方法,
并能
目
的
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重
难
关
步
点
:表面积的计算
点
: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利用教具,学具演示,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键
师生双边活动
骤
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个体设计
一
、
学
1
、只列式不计算
前准备
(
1
)圆的半径是
5
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
多少?
(
2
)圆的直径是
3
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
多少?
2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
、圆柱体的特征。
二
、
探
1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表面积
索新知
的计算(教师板书课题)
2
、教学(例
3
)
(
1
)你知道圆柱的 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同时
让学生拿着圆柱摸一摸它的表面积。
(
2
)你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学生说明计算表面积方法
②教师演示教具配合说明。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
两个底面
的面积。
(
3
)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①学生回顾侧面形状以及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②教师教具演示配合说明
③板书推导过程
3
、尝试练习
三
、
巩
1< br>、完成练习二的
5
~
8
题
固练习
2
、集体交流,订正
课后记
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解决问题
教
学
1
、
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
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解决有关
目
的
2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重
难
关
步
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点
:判断实际物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认真观察实际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
键
师生双边活动
骤
的实际问题
个体设计
一
、
学
1
、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前准备
2
、一个圆柱的直径
20
厘米,主
30< br>厘米,求它
的侧面积
3
、一个圆柱直径
5
厘米,高
15
厘米,求它的表
面积。
二
、
探
1
、教学(例
4
)
索新知
(
1
)出示(例
4
)指名读题
(
2
)出示教具——纸制帽子
(
3
)引发提问:
①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
②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
4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
5
)汇报计算情况
板书:
①帽子的侧面积
3.14
×
2
×
28
=
1758.4
(
cm
²)
②帽子的底面积
3.14
×(
20
÷
2
)²=
314
(
cm
²)
③帽子的表面积
1758.4+314
=< br>2072.4
≈
2080
(
cm
²)
答:至少需要用
2080cm
²面料
三
、
巩
1
、一种圆柱形流水管„„
固练习
(
1
)说说对题的理解及解题思路
(
2
)列式计算
2
、完成练习二的
9
~
20
题
课后记
8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圆柱的体积
教
学
1
、
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理解并掌握圆 柱体积的计算
目
的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2
、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
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
难
点
: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关
键
步
骤
: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
、
学
1
、提问:
前准备
(
1
)什么叫体积?长方体体积怎样求?
(
2
)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
3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
、导入:我们能不能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立
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
二
、
探
1
、教学(例
5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究新知
(
1
)教师演示推导过程
(
2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
(
3
) 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通
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
4
)
观察,
操作后你能说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吗?
(
5
)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
6
)求圆柱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三
、
巩
1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固练习
课后记
9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圆柱的体积
教
学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
目
的
养应用意识。
重
点
: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求体积。
难
点
关
键
师生双边活动
步
骤
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
个体设计
一
、
学
1
、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推
前准备
导的过程。
2
、口头列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
1
)底面积是
1.2m
²,高
5m
(
2
)底面积是
48cm
²,高
20cm
二、
探
1
、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
r
和高
h,能
究新知
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
示?
2
、教学(例
6
)
(
1
)出示课文例题的内容
(
2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
3
)尝试列式解答
(
4
)汇报交流:教师整理并板书计算过程:
杯子的底面积:
3.14
×(
8
÷
2
)²
杯子的容积:
50.24
×
10
3
、练一练: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
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
三
、
巩
1
、完成课本练习三
25
固练习
2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课后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