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李白
别妄想泡我
529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06: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学生会简介-
第一转贴
: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李白、苏轼、屈原、
陶渊明、项羽、司马迁、杜甫、荆轲)
高考作文素材一:李白
1.
李白道
“
行路难
”
, 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
“
歌遍
山河八万里
”
;一叶轻舟,
“
惟见长江天际流
”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 文人啊!嫉妒
他的人
——
年少英才;
嫉妒他的诗
——
出水芙 蓉。
;
李白道
“
行路难
”
,
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
他
“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
流放 夜郎,
他
“
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所
走的路 更让我佩服。
这样说虽有失公平,
但我仍然觉得,
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 br>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一块宝 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
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 .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
人的位置 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他
吟出了好大的斗志;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 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
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
!
难道能 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
价值吗
?
不能。
3.
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
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
“
泛舟游赤壁
”
的雅兴,有
“
浪淘尽千古英雄
”
的豪迈。他
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 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
“
众
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
”
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
一勾弯月在 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
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 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
“
钟鼓馔玉
”
,而做了一回
真正的 自我。
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
而违背< br>自己的灵魂,
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
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 为
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5.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
”
,遭人诽谤
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 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
风发,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 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
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6.
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 然绊
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
是啊,
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 妃为他磨
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
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 的丑态和贵妃
不可告人的笑,
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
离开这黑暗 的金马门。
他清醒
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
“
御用文人
”
!于是他带上
一把佩剑,
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 的白鹿,
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他骑卸
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 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
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 。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
心灵的超越
——
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
7.“
不事权贵
”
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 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的杨玉环
为其碾墨,让高 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
“
异端
”
之举,多么荒谬之行。然而太白见不容于世
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了。没有易安居士那
“
这次第,一个愁字了得?
”的忧伤,也没有柳三
变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的悲哀。 一句
“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植一杯水
”
的笑叹而
已。
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意气风发 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
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 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
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 暗,高力
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
“
钟鼓馔玉不足
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 ,每一次醉后醒来,
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
跋涉大江南北。
他始终有一种信念,
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
动,始终有超俗的
“
出入
”
的洒脱 !因此,他虽不被朝廷重用,但却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
姓遗忘。
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 br>不断地将自己
“
大隐于市
”
,
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
“
宇宙人
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
吧!李白啊!不愧为
“诗仙
”
,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仙人。
9.
高远恢宏的理想。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
,
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
.”
申 管仲之谈
,
谋帝王之术
,
奋其智能
,
愿为辅弼
,< br>使寰区大定
,
海县清一
”,
这是他执着的人生信念。为此
,< br>他
“
仗剑怯园,辞
言远游
”,
广为交游
,
诗 名远播
.
以期能入朝为官
,
实现济世的政治抱负
,
在高扬亢 奋的精神状态
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
安史之乱
”
爆发后,李白为 早日平息战乱,复兴大业,在隐逸多年
后,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请,满怀热忱毅然从戎。 即使在
“
赐金放还
”
之后,
年近六十之时,他仍壮心不已,准备踏上 征途,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途中因病折回,不
久病死当途。
10.
傲岸独立的个性。无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日,始终保持傲岸不羁的个性。应
诏入 京之时,他一路狂歌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赐金放还”
之后,他愤然呐
喊,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
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
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
“
乍向草 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中生。
”
面对炙手可势的权贵,他始终保持着人格的尊严。
“< br>钟
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西卒不复。
”
11.
豪迈超脱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满自信。他坚信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
”
,这种乐观的情怀,让诗仙在坎坷
的人生路上始终豪迈。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旷世才华,入永王 幕府之后,他曾以谢安自比。
“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沙。
”
这与隐居 隆中却高吟《梁父咏》的诸葛孔明何其相似。
他始终以豪迈而超脱的情怀去拥抱阴晴不定的生活。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时,也要
“
花间一壶酒
”
,用以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何等的洒
脱,何等的乐观。
12.“
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
后,他沉 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
“
长安市上酒家眠
”
,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 而去,
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13.
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
不 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
话题:得到与失去
14.
在那样一个皇命大如天的时代,何人不畏惧高高在上的君主?然而李白独树一帜,
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
“
摧眉折腰
”
,他
“
举 杯邀明月
”
,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
千古名作。
他大笔横扫,
狂飙 突进,
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都
为之一惊。
大唐盛世的诗 坛需要这样一个个性张扬的李白。
——
话题:
个性的张扬和社会的
需要
.
15.
桀骜不驯的李白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漂泊,
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
他永远行走在自己设置的轨道上,
不为周遭的一切 所牵绊,
包括富贵功名
——
尽管他也曾十
分向往功名利禄;
而淡泊名 利的诗人陶渊明则毅然拒绝了朝廷上的钩心斗角,
远离喧嚣,
归
隐田园,过着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的清闲生活;还有范仲淹选择了
“
先天 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人生态度,
辛弃疾选择了时刻准备着为国捐 躯,
上阵杀敌的人生道路
——
虽然直到双鬓斑白他仍壮志难酬。
无论这些伟人 的选择是否高尚,
无论最终他们是否都实现
了自己的理想,只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选择,就应 该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高考作文素材二:苏轼
< br>一、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
物质匮乏,
精神萧索,
可苦难终使他 振作、
使他成熟。
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 宽广的浩瀚;
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
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
终 成赤壁二赋,
大江
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二、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
,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 br>“
侣鱼虾
而友麋鹿
”
,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三、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
“
大江东去
”
,
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 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
不得意。
四、是那个< br>“
拣尽寒枝不肯栖
”
的寒鸦么?是那个
“
一蓑烟雨任平生,何 妨行啸且徐行
”
的
行者么?是那个高唱
“
大江东去
”
的诗人么?苏轼,
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
“
才与李白同,
识比李
白厚
”
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
地酿酒,
“
夜饮东坡醒复醉
”
,在黄州
“
倚杖听江声
”
,
在黄州写下
“
大江东去
”
。他总是那样的淡
泊从容。
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
铭记着世间之美丽。
不然,
何来
“
亲煮东坡肉
”
,
何来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 作岭南人
”
的旷达与豪迈?
五、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 ,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 ,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
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 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
江月,
多么豪迈的举杯,
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 br>——
纪念苏轼,
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
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 br>
六、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 难安。在赤壁
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
“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
,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
江水般深沉的失意,
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
盘旋 ,
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
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 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七、是那个
“
拣尽寒 枝不肯栖
”
的寒鸦么?是那个
“
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
”
的
行者么?是那个高唱
“
大江东去
”
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
“
才与李白同,
识比李
白厚
”
的千 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
地酿酒,
“夜饮东坡醒复醉
”
,在黄州
“
倚杖听江声
”
,
在黄州写下
“
大江东去
”
。他总是那样的淡
泊从容。
他总是 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
铭记着世间之美丽。
不然,
何来
“
亲煮 东坡肉
”
,
何来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旷达与豪迈?
八、
一枝一叶一世界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
,一排短松,守
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
“
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
生
”,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一袭
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
……
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 情。
九、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
,苏子有意气,虽遭 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
“
侣鱼虾
而友麋鹿
”
,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高考作文素材三:屈原
1.
泱 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
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
播进土壤就会长出
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 br>他的诗是淋漓的血液
/
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
/
而不是谰
?
让浊
世在惨笑中,醉倒
……
< br>他的诗是烈火
/
却烧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荆棘林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 br>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
他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嘲笑,
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
在人类精神 的上空飞扬、
生动,龙的传人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2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
“
举世皆浊我
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
“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
射天狼。
”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 志昂扬。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屈原就
是这样一个 英雄,不畏强暴。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
不管时代如 何变迁。
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
他在楚国百
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 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
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
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时 至今日,
“
屈原
”
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
屈大夫,他 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
相传。也就是这样,“
屈原
”
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3.
楚国的天空太小,盛不下你驰骋的思想,汨罗的江水多情,拥抱了你浪漫的失魂。诗
人的 忧愤太多,忧国忧民,忧楚国的江山社稷,忧黎民百姓的苛苛命运。于是愤怒的忧愁,
如火山般爆发,化 作《离骚》,化作
<
天问
>,
化作《九歌》,化作一首首滴血的诗篇。天地< br>有情,有情的天地倾听你泣血的呼唤;黎民有爱;仁厚的黎民发出一声声叹息,汨罗有幸,
有幸的 汨罗收留了你无所栖息的灵魂。
端午的米粽呦,
千年万年呼唤着你的精魂,
遥祭着你< br>的英灵。
4.
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
其中似 乎夹杂着一丝香草的气息。
目光流动在司马迁用至情
写下的文字间,我细细品读着你
— —
屈原。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
之物的沾染,
相信拥有如此高风 亮节的你,
必然会向往恬适淡定的生活。
你也许愿意与白云
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 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
丝竹清音;
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 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当一个人陷入
绝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选择 便是归隐山林,做世外闲人。然而,心系国家百姓的你,却没有
做出这样的决定。
你拥有陶渊明超脱于世的情怀,
却不会像他一样一味隐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 br>独享
清闲;
你具有林和靖
“
梅妻鹤子
”
的高洁品格,
却不会像他一样沉迷于
“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
浮动月黄昏
”
的山园小景中,虚度此生。战国年代,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在风
雨飘摇中举步维 艰,
步履蹒跚,
却始终没有倒下。
你用瘦削却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
家 的大任。
怎奈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混乱不堪的楚国已是岌岌可危,
而昏庸的楚王却听信
谗言,
对你的竭忠尽智视而不见。你消瘦羸弱的身躯已渐渐不堪重负,
在这个时刻,又有谁< br>能搀扶你一把?
最终,你只得披发行吟于江畔,挥洒着满腔的热 泪,发出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
我独醒
”
的哀绝叹息。有人劝 你与世推移,,随波逐流,你却用
“
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
蠖
”
维护了你高洁的志向。
“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br>”
,我知道你最爱的便是香草,因为你欣赏它的高洁
品行,
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的 超脱,
那种不随风而屈的坚韧。
而你也如生长在湖畔的一株香草,
缓缓地在风中摇曳,
一颗露珠在青青的草叶上默默地闪耀,
宛如你回望故国时,
眼眸中闪烁
地晶莹 泪光。
天地也为你伤感,
江边袅袅不尽的秋风想拂去你的清泪 ,
却将你的悲伤吹过时间的激流。
物换星移几度秋,
你的身影在历史的风尘中早已烟消 云散,
但当年轻的司马迁驻立汨罗江边
怅望千秋之时,
依旧会为你洒下深情的泪水。< br>你怨愤的声音在滚滚江流上渐行渐远,
却悲而
弥壮。
也许司马迁正是听到了你撞 击他心灵的声音,
于是他挥起了如椽之笔,
著成信史光照
尘寰,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倾听 你用忠贞与高洁演绎的永恒旋律。
品读你,让我读懂了高洁的精神,你 让我明白,高洁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洁的
精神要敢于承担自己内心中的责任。情系国家,心怀百 姓,让你的高洁理应属于不平凡。
正是这不平凡的高洁,
让你 如皭然出水的清荷,
出淤泥而不染:
让你亦如墙角的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留得清气满 乾坤。
微风渐渐淡去,
而香草般的气息却越来越浓,
我依旧品读着你,
在这沾满泪痕的字里行
间,找寻着你遥远的身影
……
5“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纵被罢 逐流放,也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汤
汤的汨罗江最终收留了他,可汨罗江水太混,
荡涤不掉它的忧 愁;
汨罗江水太浅,
掩埋不掉
它的遗憾。
你 是
“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
,但还仍
“
闻佳人兮召 余,将腾驾兮偕逝
”
。在帝王
大殿慷慨直言,激扬陈词;在封建初兴之际试图进行贵族 权力改革;在民族危亡之际
“
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
”
,无不显示出你 的大忠诚,大智慧。但很无奈,当一个民族衰堕时,一个
人的强大总会被
“
大众
”
视为异类,于是
“
楚王所爱之细腰
”
下旨:流放。
当楚王背弃
“
成言
”
,
“
悔 遁而有他
”
时,你感悟
“
君可思而不可侍
”
,感叹
“
人之心不与吾心
同
”
。但纯洁无瑕的贵族血统与心性使然,站在失败面前, 你呼喊,顿足,指责,抗争,于
是得到的是更大的打击与不堪。
无奈,
你轻弹灰尘,< br>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
不含蓄,
不躲闪,
不讲策略,怒形于色。当别人伤害你时 ,你便毫不保留的将伤口暴露给他,大声呼喊:我要
报仇。
6 .“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 带
着满腹诗书才华,
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
为了皓皓之白 ,
为了
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
“
悲壮
”
之路。在滔滔的汨罗 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