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与李白的故事
别妄想泡我
589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06: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齐白石简介-
王昌龄与李白的故事
导语:在诗人李白的好友中,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孟浩然,其
实,
李白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
那就是边塞诗人代表 的王昌
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与诗人李白的故事,欢迎阅读
!
< br>在李白结交的诗人当中,
王昌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位。
王昌
龄字少伯,生与公元
690
年,比李白大
11
岁。
王昌 龄一生官低名气大,
位卑才气高。
少年时像众多清贫家
庭中的子弟一样一边耕读,一边多方奔走以求仕进,
王的人生规
划在干谒不成、
边塞求功未成,
三十 岁才转向科举以进士登第任
秘书省校书郎。
三十四岁以博学宏词登科任河南汜水县尉。
四十
一岁贬岭南,
四十三岁任江宁臣,
五十一岁贬龙标尉到六十岁被
杀害宦海 中几度浮降。
囿于现实生活的不得志,
浪漫情怀隐而不
发,
诗作多表现的是在 险恶的生存环境的挣扎抵抗,
束手就擒的
认命、几分低头的无奈和世事沧桑,自谓“久于贫贱, 是以多知
危苦之事。
”
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
竟成永诀。
王昌龄闻讯一路上很悲伤,
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
当时李白正 在被流放夜郎的途
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
坛圈里的交往 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
送李白: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
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
后来 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郎西。
”诗虽短,但情谊深长,耐人品味。
《闻王昌 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比起李白许多众口流传
的诗歌来说,这首七言绝句诗的题目就显得比 较陌生了,左迁,
其实是被贬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龙标,今湖
南省黔阳县。 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因为“不护细
行”
,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不拘小节,被贬为龙 标县尉。而对于自
己的人格,王昌龄本人是非常自信的。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楼送
辛渐》诗,也 是用七绝写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全诗是这样
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
片冰心在玉壶。
”
他把自己比作一片冰心,
可见其冰清玉洁 之心,
并不因为飞来横祸而稍加改变。
李白作为他的朋友,
在听说了王
昌龄本 人的不幸遭遇之后,特地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龙标的他,
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无限关心与同情之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诗的开篇并不单纯
是描写李白当时眼见之景和耳听之声,
而是颇有
“先言它物以引
起所咏之词”的比兴 风韵,
“杨花”这一景物在诗词中历来就有
一种叫人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叫着“不如归去”的啼 血杜鹃,更
给人一种凄凉哀怨的联想。
子规就是杜鹃。
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
致 中,李白单独挑选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
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令 人悲从中来,而且,
这杨花已经“落尽”
,被吹入水中,被踩入泥土,简直是惨不忍
睹 了。为什么诗人会面对暮春如此伤感呢,
“闻道龙标过五溪”
是个中原因。李白是因为听说了王 昌龄被贬官,古时信息不通,
等到李白知道了消息,掐指一算,大概王昌龄早已动身,此时多
半 已经在奔赴贬所的路上了吧。
五溪均在湖南省西部,
是雄溪蛮
溪、酉溪、五溪、辰溪的 总称。诗的前半首只说看见杨花落尽,
只说听见子规啼血,只说想像王昌龄颠沛流离在湘西的荒山。
知识扩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作者〗
李白
(701
~
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绵州昌
隆
(
今四川江油
)
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 详。李白青壮年时家
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
抒发 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
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
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 br>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
间不可确考,
有 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