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

别妄想泡我
750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06: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瘦身食物-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蒋筑英)


可能而不可习
,
可至而不可学


-----
浅谈李白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

谈李白的诗歌,首先必须要了解他 所处的时代,因为何人的发展都受他所处的时代的
影响。因此要讲李白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就必须从唐 朝社会文化的总体环境开始讲起。




唐朝(公元
618--906

,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对 于无法实现“穿越”
的现代人来说,唐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图和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就是最直观的佐证。 向达
评唐朝



李唐一代之历史,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 宋文明之新运。而其取精用
宏,于继袭旧文物而外,并时采撷外来之菁英。两宋学术思想之所以能别焕新 彩,不能不
溯其源于此也。

韦达评唐朝:

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 真正奠基人,
唐王朝彪炳千古。


名人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这个朝代的伟大。




下面将从两个个方面来看当时的唐朝社会:
一:
谈到古代文人,
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 是
“学而优则仕”

所以,
首先来看入朝制度,
大业元年开始实行的 科举制度使大批的出身庶
族和下层劳动人民的子弟中的读书人有了成为
“士大夫”
的机 会,
改变了晋魏以来

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现象; 二:总体的社会氛围对于奠定当朝诗人的总体基调。从宋代陆
游的《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 汉唐失地》就可以看出宋代文人的整体特征。
而唐朝则不同,从李白的诗句“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
骨香”就可以看出当世社会和文人的总体特征。





现在我们从这个社会和文化政策开明、时代氛围浪漫狂热的 社会背景下来看李白这个
社会中的个体,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
的一个富商家庭。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
,由此看来,放在当今社会也
可以算得上是
“神童”

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
中写道

文可以变风俗,
学可以究天人
”< br>,
这是李白五十七岁时,
对自己的一句毫不夸张的自评。
韩愈云:
“李 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李杜”中的杜甫对自己朋友李白的评价则是: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如此评价中
就可以看出,李白非同寻常。李白的诗歌在当 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
地位,
“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其对后世 的影响则更为巨大,特别是对于后世的文人,他


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非凡自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的独立人格、

戏 万乘若僚友,视
同列如草芥

的凛然风骨、
“自爱名山入剡中”
与山 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
吸引无数士人。


1

李白的 诗歌今存
1000
多首,
诗歌题材丰富多样,
诗风雄奇豪壮。
白居易 :
“诗之豪者,
世称李白。
”今天主要谈谈李白的七言绝句,学识疏浅,只能略数一、 二,如有不当之处,
尽情谅解。

世人大多将李白的七言绝句分为讴歌山河、乡情友情 和言志壮情三大类,本文将从此
三类中各选一首来赏析,
从语言、
格调和气势三个方面 分别来看其诗歌,
分析其艺术成就,
并从中发现李白的

可能而不可习
,
可至而不可学



讴歌山河: 李白一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20
岁开始远游,一生走
过无数的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一路上且行且歌,留下了很多讴歌山河的诗篇。
记得上 小学时学过: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 河落九
天。
”这首《望庐山瀑布》
,是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这首诗从总 体上来看,
格调明快,气势豪放,语言清新,没有明显的人工雕琢的痕迹。一句一句来看:
“日 照香炉
生紫烟”
,一个“生”字,写活了,写绝了。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同时 也
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一个



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
望中的瀑布。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 ,整幅画面何其壮观,看得人
血液都开始沸腾了。李白的大多诗歌中都运用了非常丰富、奇特、夸张的想 象力,飘逸洒

,
、豪放不羁、上天入地,在诗歌的世界中任意驰骋。如“俱怀逸兴壮 思飞
,
欲上青天揽
明月”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霓为衣兮风为马”
。第三句:
“飞流直下三
千尺”
,< br>“飞流”
“直下”而且还是“三千尺”
。岩壁陡峭峻险,瀑布凌空而出,太吓人了。第四句:
“疑是银河落九天”
,原来是从天上来的呀!刘拜山《千首唐人绝句》中评到:< br>“绝
句空中落笔,直撮瀑布直神,兼传‘望’字之理,乃知夸张比拟之词,必似此神理俱全。
大文豪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

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乡情友情:李白是个性情中人,一生广交朋友,写下了许多抒发与友人真挚情感 的名
篇。
小学的时候学过一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当时是无 法理解这首诗的含义的,

天把它拿出来读读,
别有一番味道。
“故人西辞黄 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十分敬爱 大自己十几岁的孟浩然,在《赠孟浩然》中说到

吾爱孟
夫子

,此 番送别,情自依依。在写相亲和友亲的诗歌中,虽没有讴歌山河的诗歌中那样豪
放的气势和奇特夸张的想 象,但是诗歌中任然充满着“谪仙”的气息,其豁达之情和飘飘
入仙之想让读者如痴如醉。如“虎鼓瑟兮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别 东鲁诸公》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陪族叔刑部

2

瘦身食物-


瘦身食物-


瘦身食物-


瘦身食物-


瘦身食物-


瘦身食物-


瘦身食物-


瘦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