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玛丽莲梦兔
737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06: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鱼胶怎么吃-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
含答案
)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
.
阅读练习。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哒哒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
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
有雨可 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
1
)为什么说是雨点儿
“
逗引
”
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
)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
(
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
急切心理。
(
2
)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写雨景自然地过 渡到下文写的雨停之后安静的环境。
【解析】
【分析】(
1
)结合语境,对词语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
生赏析的词语往往具有某一 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
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词语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
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
2
)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
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
)
①
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
②
急
切心理。
(
2
)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写雨景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写的雨停之后安静的环 境。
【点评】(
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能力。
(
2
)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
.
阅读。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 经过
50
多公里的急行军,
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
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
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br>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 梯架桥,
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
看到
“
桥
”
还不稳,就说:
“
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
”
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
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 平稳的
“
人桥
”
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
岸上的战士喊:
“
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
“
人桥
”
。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
踩着架 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
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 们浸在
11
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
班班长大声喊:< br>“
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
”
有的战士唱起来:
“< br>野战军什
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
……”
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
“
人桥
”
,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
________
。
迅速:
________
。
(
2
)从文章画横线 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________
(
3
)写出文中的排比句。
(
4
)战士们为什么 要
“
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
?
【答案】
(
1
)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很快
(
2
)跳、扛
(
3
)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 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
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 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
4
)因为要想消灭敌人,就必须渡过这条 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解析】
【分析】(
1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奉命:接受使命,遵守命令。
迅速:很快。(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文章画横线的句子
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跳、扛 。(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和运用。文中的排比
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 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
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 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
4
)本题
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战士们要
“
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
是因为要想消灭敌人,
就必须渡过这条 河,而河里没有桥,又找不到架桥的器材。
【点评】(
1
)本题考查学生对 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
来理解它的含义。(
2
)本 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的掌握。(
3
)本题考
查学生对排比句的掌握 和运用。(
4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
.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
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
说:
“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
说是应了花 瑞。
”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 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
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 根淡黄色的花
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 ,
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
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 聚
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 的
荫蔽?
(
1
)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
2
)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_____
A.
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
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
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
借祖父的话暗示
“
我
”
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
3
)根据上下文,试推断下面词语的含义。
应:
________
菡萏:
________
(
4
)
“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
一句中的
“< br>不宁的心绪
”
指什么?
【答案】
(
1
)对象是母亲!点睛之笔是倒数第四段!
(
2
)
D
(
3
)应:顺应的意思。
;菡萏:含苞待放的意思。
(
4
)指我担心母亲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亲情越来越难以表达。
【解析】
【分析】(
1
)考查的是点睛之笔是倒数第四段,(
2
) 考查的是第
8
、
9
自然段
的作用,(
3
)考查的 是字义,(
4
)我担心母亲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亲情越来越难以
表达。本题涉及课 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
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 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 助资料等,将课
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4
.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燕子的双腿被一个小孩
“
喀嚓
”
一声剪断;
奄奄一息的小猫
“
扑
”
的一声被抛向疾驶的车轮;
正在河岸上蜕壳的蜻蜓,被一双散步的脚有意识地踩扁;
鲜花被两个谈情说爱的人漫不经心地一瓣瓣撕碎、揉烂、碾成泥
……
树上鸟窝里的幼鸟成了人类幼儿的玩物,任凭它们的母亲绕树嘶叫,直至心力交瘁 ,
坠地而死。
顽童们兴奋地往返奔跑,享受踩踏虫尸所发出的脆响。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也许,与浩瀚人世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一出出不足挂齿的小小杂乱的悲剧而已,但不
知几时开始,人 类潜意识里有座冰山,人性就变麻木、冷漠、甚至残忍,以肆虐他族之
苦,养已欢颜,并引为闲适雅趣。
生灵何罪之有?
就因为看不见它流泪流血,
就因为听不到它呼痛呼救,
就因为人类比它强大,
我们就可以任意践踏、蹂躏、摧残?
再微末也是生命,是比人类更加脆弱的生命。
人对世界总是不满意,却从不愿反躬自省,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
< br>(
1
)文中的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
(
2
)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
”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
。
“
触目惊心
”
的意思是
________
。
(
3
)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什么语气。
【答案】
(
1
)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
(
2
)过渡(承上启下);看都之后心里感到震惊
(
3
)强烈谴责
【解析】
【分析】(
1
)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的词语有喀
嚓、扑、有意识、漫不 经心、任凭、享受。(
2
)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
寒,感受最深刻的 悲哀。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
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 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 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
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
.
课外阅读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 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
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历史 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
的长征吗?在
12
个月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飞机在侦察、轰炸, 地上有几十万大军在围追
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 里,纵横
11
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是宣言书。 它向
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
宣 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
(
1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
________
,长征是
________
,长征是
________
。
(
2)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
________
余里,纵横
_______ _
个省。
(
3
)军长征大约经历了
________
年的时间。
(
4
)写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
5
)全世界宣告了什么?
【答案】
(
1
)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
2
)二万;
11
(
3
)
1
(
4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
5
)长征向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
的。长 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解析】
【分析】这道题 告诉了我们,长征向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
它们的走狗蒋介石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 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点评】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和掌握,认真阅读课文不难找出正确答
案。
6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 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
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 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
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 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
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 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1
)这段话描写的是
________
的美丽风光。
(
2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
“________”
画出 来。
(
3
)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波浪线画出来。
(
4
)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答案】
(
1
)草原
(
2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 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
花。
(
3
)那 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br>
(
4
)
B
【解析】
【分析】(< br>1
)、(
3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
被比喻的事物
)
、喻
词
(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
和喻体。本体、喻体有 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
)解答此
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 解最后一句,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草原(
2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
3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
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4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