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整理版)
绝世美人儿
723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07: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喝红酒有什么好处-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整理版
)
内
容二次备课个人意见
1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
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
思。
(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
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
江南山 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第
1
页
共
32
页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
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
而我 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 诗人李白一个
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
、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
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 还是写孤独吗?难
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 ”,可见这里的
“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第
2
页
共
32
页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 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
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 神。而神
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 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
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 么知心的朋友,
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
“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 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
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
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 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第
3
页
共
32
页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 的讨论,或者是画诗、
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
结:晓诗题 ──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
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表面)独
(内心)不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
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
吗?
2
、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
、多媒体出示洞庭湖 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
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
、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
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
、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
墨客被它吸引,写下 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
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 一
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
在吟诵呢!
第
4
页
共
32
页
二、精读会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1
)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
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
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
2
)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 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
有磨拭过的铜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
胧 、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
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 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
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
湖,看 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
光。
第三课时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第
5
页
共
32
页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3、指名读。(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五、作业布置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
句 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
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思念
2
桂林山水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熟
练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注意分号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
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 、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
祖国锦绣河山 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第
6
页
共
32
页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脑中想象这种美丽景色。
2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 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
放映课件图像,教师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
感受。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
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第
7
页
共
32
页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
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 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
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
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
“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
净)
根据课堂实情 ,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
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 出
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 水的静、清、
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
“真静啊”“ 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
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第
8
页
共
32
页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 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
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特点之一“奇”。“桂林 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
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
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 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
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
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
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 领会。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
喜爱之情。重点指 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 的山,再看看图
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
受?
第
9
页
共
32
页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
波上,人在画中游’”。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
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
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二)过程与方法
: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
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第
10
页
共
32
页
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
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
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 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
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
带 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教师让学生 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
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 。从整
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
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
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
游记的写作方法。< br>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
、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
、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
些美句。
第
11
页
共
32
页
(教“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
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 多颜色,你感觉
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学生比赛回答、比
赛读)
4
、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
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 学能读出溪流变化?
5
、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
路上的美景。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
龙洞。
1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
、“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
、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
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 ?
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
1
、请两位同学前去探 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
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
2
、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
就出来”)
第
12
页
共
32
页
3
、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
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4
、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
洞。
1
、“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
、谁知道石钟乳 、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
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
3
、默读,找内洞特点。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 龙洞游览完了,
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
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
(二)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
4*
七月的天山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第
13
页
共
32
页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
8
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
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
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
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
想 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
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
怎样的景象呢?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
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
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明确学习任务
1
、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第
14
页
共
32
页
2
、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
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 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
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 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
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
、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
序,引导理解内容
1
、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
、引导阅读:
(
1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
到山里。)找出课文的脉 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
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br>,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
2
)学生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描写景物: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 br>A
、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
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 静。
第
15
页
共
32
页
B
、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
浪 花似盛开的“白莲”。
(
3
)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a
、
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b
、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
c
、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d
、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
e
、最 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
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
4
)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a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b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c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d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e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
、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
和比喻。
第
16
页
共
3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