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萌到你眼炸
968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08: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让我欢喜让我忧吉他谱-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
3
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
教
学
导
航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 学们,
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
谁来背首古诗给
大家听听?( 配古筝曲)
一段优美的古筝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 br>我们
来学习一首新诗
《宿建德江》
,
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 意境吧!
(板书:
宿建德江)
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
孟浩然)这 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
.自读古诗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 读准。
(学生
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
2
.教学重点字词与释义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
客:诗人自指。
旷:空旷。
3
.再读古诗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
.
同学们的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 望,
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
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
(夜幕降临,
江中小舟,
烟雾迷蒙,
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 树低,月与人亲。
)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
沧桑、
凄凉)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
(齐读)
2
.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愁”
)找得真准,看来你已
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
.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 br>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
“客”
)
客是指 谁?
(诗人)
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
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
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 解,而此
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
“日暮”
)
4< br>.
“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
包回家去)还 有人在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 br>福。
)
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
你又看到了什么?
(空旷的原野和江面
上只有诗人一个人)
,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 能和家
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
(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
了;
(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2
/
12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
《自洛之越》
)
,那一时
间,诗人满 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
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
5
.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诗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 我
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
如果你是诗人,
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
.听了同 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
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
) 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
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
1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 设
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
忘返。
预设
3
: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
丝丝缕缕都是甜蜜,
然而,
这里却只有——“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
听不 到亲切的乡里乡音,
这里只有——
“野旷天低
树,江清月近人。
”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
“是呀!这又
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还是看这里,有的只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 br>7
.
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 br>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生齐读。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
四、全诗回读、情感共和。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 杜甫曾经守望过的
月也是我们的月,
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
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 然成为了孟
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
3
/
12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满怀愁绪。
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 月儿,
通过我们的背诵,
以解他愁肠百转
的孤独与寂寞。
(背诵全诗。指名背 ,小组背,比赛背。
)
在月亮的光影里,
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
每一个诗
人都曾经陶醉,
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
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
的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
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一定可以跨越时空,
体
会古诗的无限境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
学
导
航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是九年义务教育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
单元
24
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诗。此诗是宋代诗人苏轼 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表现出诗人明锐
的观察感受能力,形 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 准第三学段古诗的教学目标指出,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 的情感。
”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
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
,
意 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
胸。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
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古诗教学原则。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 学能力,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但有时,会对诗
歌背后 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
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地去学习古诗。
【教学目标】
4
/
12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
借助阅读想象 ,
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
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学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 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
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自读
—
质疑
—
交流
—
小组合作探究
—
多种展
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
【教学准备】
古诗多媒体课件
课前收集含
“雨”
的诗句,
搜集苏轼的 相关资料信息及其
诗词等文学作品。
【思路提要】
采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读诗
—
会意
—
入境
—
悟情,
形式不拘
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读中理解、感悟这首古诗。
教
学
过
程
一
、激趣导入
< br>1.
师生对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
刚才所 对的诗出自《水调歌头·中秋》
,作者是谁?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
苏轼?
3 .
今天我们就跨越
900
余年和苏老先生相会,
来学习一首他写的诗
——
《六
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二、诵读古诗
5
/
12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读古诗要有节奏,还要有重音。
1.
诗题:
⑴
指名读,齐读;
⑵
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事
件)
⑶
题意: 六月二十七日,
(作者)登上西湖边的望湖楼,欣赏楼外精致,
在微醉中写下了这首诗。
2.
诗句:⑴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顺。 ⑵
指名读,评读。
⑶
怎样才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
自由畅谈
)
(出示
读诗 建议:①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②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
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③注意平声字读长,
仄声字读短。
④诗的韵脚为开
口呼,读出的声音要悠远。
<
教师对平声、仄声及开口呼作适当讲析
>
)
【出示节
奏】指名读、师生对读、小组读、站立读等多种形式读。
三、理解诗意
1
、自己再读几遍,想想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望湖楼看到一番怎样的景象?
反馈:描绘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
云怎样?“翻墨”
,指打翻的黑墨水。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雨怎样?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跳进船里。
风怎样?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
水怎样?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交流。
<
出示注释
>
馈:
⑴
出示前两句
①男生读,什么意思?【理解“翻墨”
“跳珠”,强调“遮”字书写注意事
项。
[
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 (乌云翻滚、风起云涌、
乌云密布、乌云滚滚……)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
]
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
15
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 时依然在
怀念这样的雨。
(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让我们记住这 样的
雨,齐读第二句。此时此刻,又让你想起哪些含“雨”的诗句?
<
学生说后超链< br>接出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沾衣欲湿杏花雨
,
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好雨知
时节
,
当春乃发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清
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水光潋艳晴方好
,
山色空 蒙雨亦奇。
山河破碎风
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寒
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
6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