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单元-单元教学反思
巡山小妖精
750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10:0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绿豆酥-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5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本文是小学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 的是长篇历史小说
《三
国演义》
中的一个著名故事: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
借公事让他在十天之内造
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凭着神机妙算在三天内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 箭,让周
瑜自叹不如。文章篇幅较长,内容丰富,人物鲜明,既要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弄懂草 船借箭的原因、
经过、
结果,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要感悟文中周瑜、
诸葛亮、< br>鲁肃等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一、教学效果
1.
准确把握课堂目标。直接切入中心,找原因——“草船借箭”的原因。
周瑜妒忌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从容向周瑜立下了军令状,
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引出 “造”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
在读中通过重点词语切入全文的教学重点。
我通过
“神机妙算”
一 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
一步步深入了解诸
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特点,让学 生感知了草船“借”箭的过程,令学
生清晰地认识了人物特点,使学生领会了“神机妙算”在文中的深刻 含义,并感
受到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准确、精练地用词。
在课堂上,
我尽 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以学生的阅读分
析为主,师生相互影响,相 互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了
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激发学生亲近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自主合作探究见真知。
课堂中我利用小 组合作的方式研读第
2
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
感知人物形象:
在 学生汇报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
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时,我让学生探究,这场大雾, 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鲁肃看到
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那么,
诸 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
情呢,
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 厚,
体会周瑜的妒才阴
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 个人都
有自己的观点。
通过细细品读体味,
一个活生生的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
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
我将主问题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抛给学生后,让学生去找 ,小组合作去琢磨,然后带着他们体会,教给他们联系
上下文学习的方法,
真的不用怕学生读不 出、
找不到,
课堂上学生的滔滔不绝让
我们见识到了学生们知识面之广、思维能力之强 。
三、不足之处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
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br>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让学
生活动不够到位,
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 br>因此,
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
手、
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
个别学生 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
应该鼓励学生大胆
表达。
四、改进措施
< br>针对以上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吝惜自己对学生的评价,
适时地给予学生
鼓励 和赞扬,会使表达不到位的同学声音大起来。
5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
这篇课文是根据元末明初杰 出小说家罗贯中写的古典小说
《三
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主要讲了周 瑜设计,妄想谋害
诸葛亮,
诸葛亮巧施妙计,
草船借箭,
周瑜自叹不如,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智慧,引人入胜。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br>
1.
教学效果(思效)
教给方法找对应。
很多 课文都是前后呼应,
这样的知识学生是掌握的。
本课许多内容前后呼应,
教学时,我教给学生找到前后对应的学习方法。
第一是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诸葛
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第二是找它的预测或结果,
第三是把两句话连在一起。
一句
表预测,一句表结 果,前后一对应,就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在理解这
种方法的基础上,再去寻找其他一一对应的 句子,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收获(思得)
(
1
)抓住“四笑”,精准感悟。
教学时,
我让学生细心 研读课文,
抓住重点人物诸葛亮探究。
课文写到诸葛
亮共有
11
处, 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
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
随后
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和众多信息,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更透彻,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
体会
到诸葛亮笑自己时是自信的笑,
笑曹操时是轻蔑的笑,
笑鲁肃时是友善的笑,
笑
周瑜时是得意的笑,
从而体 会人物的不同特点。
这样的研读丰富了学生对诸葛亮
神机妙算的认识。
(
2
)复述课文,提高能力。
复述课文是学生对教材吸收、存储、 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绝
不能省略,
学生有没有完全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 br>就全靠复述课文这一环节
了。
在让学生复述课文之前,
我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 顺序列出课文小标题:
“借
箭的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如数交箭”
,
然后把学生分成三组,
分别说一说草船借箭这则故事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再 将这三组同学所说的合起
来完整地说一次。学生说完,我还要求学生动笔将这则故事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写好后经过修改,
再请同学站上讲台进行现场复述课文的练习。
学生借助复述课
文这一环节,
无形中会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里许多句段当中的文字内化成为自己
可用的语言, 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发展
了逻辑思维,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br>
3.
不足之处(思失)
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
课件范读那个环节,
我 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
就不会出现课堂中那种沉
闷的现象了。
Flash
动画吸引了学生,那就是周瑜给诸葛亮派任务时的对话,学
生看得津津有味;
其次是鲁肃和诸葛 亮在江中草船借箭的过程,
学生看得不亦乐
乎,看了一遍,要求看第二遍,
4.
改进措施(思改)
运用远程教育,
教师应该更认真地备课,< br>不但备所上的远教课,
还要充分备
学生。像《草船借箭》这样的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 在以后的教育中,要重视
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分组研读,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把握人物特点,这样不
但增加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表演的能
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5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
方。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在教学中根据新 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力求实现学生学习方
式的根本转变。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br>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与合作学习,解
决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读读、说说、 思思、议议中不知不
觉理解了课文。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新课程理 念。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 ,我认为还
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活动不够到
位,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 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
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
音 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
《景阳冈》教学反思
《景阳冈》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的经 过,
表现了武松豪放、
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一、教学效果
< br>(一)精心设计“台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我为帮助学生完成
学习目标,共铺设了< br>4
层“台阶”:
1.
读武松打虎前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语
言。2.
读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的特点。
3.
如何根据这些语言体会人物特点。4.
练习根据人物特点设计语言。
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
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 习。
(二)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
言的感悟、
积累和运用。
本课教学在设计上,
我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
把理解作为基础 ,
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练习,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
法。
二、成功之处
(一)给连环画配解说词、说书:吸收语言。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老师这里有《 水浒传》的连环画,请你们欣赏一回。”
(
播放连环画课件
)
“你们仔细读读 文中武松和店家的对话,
等会请你们给它配音。
”
学生朗读文中
对话,练习对 话表演。指名上台给连环画配音,随着图文并茂的解说,课文的语
言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生的头脑。
“老师,我想用说书的方式来复述这个故事。”
可能是受了《赤壁之战》
的学习启发,解说刚完,又有学生“另劈蹊径”。好啊
!
李正一几乎是蹭地上来
了,还从抽屉里拿出或许是早已“预谋”好的一把扇子。于是,这个被大家称之
为“相声大王”的李正 一同学凭借一把扇子,一个“惊堂木”──其实只不过是
一个木质黑板擦而已,
将文中的精彩部 分──武松打虎的经过,
老虎的
“扑、
抓、
剪”,武松的“三闪”栩栩如生地 展现了出来。真是叫绝
!
于是,下面的学生便
坐不住了……
(二)精心研读:正确认识人物形象。
教学到此,学生对武松的英勇“壮举”可谓是 体验颇深,如何引领学生更好
地正确认识文中的武松形象,
从而为学生阅读评价
《水浒 传》
中的其他英雄形象
起举一反三的作用?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请 你结合阅读课文的感受,
用一个字来赞扬武松,
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
白处。”学生写 的字有勇、猛、智、神、威等。“这些字中,哪一个最全面最概
括地赞扬了武松
?
”学 生比较出“神”字,进而提炼出研读专题:武松究竟“神”
在哪里
?
从课文哪些地方最 能表现出来
?
用笔读课文
(
默读、
点画
)
,
选择自己感受
最深的一两处,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落实训练。
三、不足之处
课后拓展部 分不够精彩,只是说文中还有很多人物,找一两个人物说一说。
这样拓展处理太简单了,起不到引导学生 有兴趣地读下去,读更多的《水浒传》
故事的欲望。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可以这样设计: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
许多多人物,请你在课外认 真阅读,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写一份
200
字左右的人物速写,下周进行交流。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6
景阳冈(教学反思)
《景阳冈》 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写的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文章
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 后,
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
赤手空拳打
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 英雄性格。回顾整堂课的教学,
总结如下:
1.
教学效果(思效)
抓人物动作,见特点。
打虎中的精彩动词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些动词既善于变化, 又贴切自然。
将武松的人物形象根植于动词中,
是作者的精妙所在。
教学这部分时,< br>我抓住武
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读一读片段,
找一找表现武松 动作的词
语,
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勾画下来,
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能够看出武松什 么
样的特点,把你对词语的感受写在片段旁,做一个眉批。力量超人。“揪、按、
提、
打”
,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演一演,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感悟武松 的英勇、
机敏。
同时,我让学生找出老虎的动作,然后提问老虎进攻使出 了哪“三招”?
学生找出动词为“一扑、一掀、一剪”,武松则避其锋芒,只“闪、躲”应之。
这“闪、躲”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沉着冷静、有勇有谋。因此写老虎的凶猛,是为
了衬托武松的武艺高强, 沉着冷静。
2.
教学收获(思得)
(
1
)品味“闪”“躲”。
“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 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
身子躲避,
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
武艺高强。< br>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
“闪”
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
人看不见。
“躲”是有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 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
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
3.
不足之处(思失)
为了使导入课文更有效,
我在课文开头时,
播放
《好汉歌》
,
引导学生学唱。
可是,由于对这首歌不是很了解, 我自己没有带领学生学唱,没有放开,学生的
情绪也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今后要善于突破自我。
4.
改进措施(思改)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结合新时代,注入新元素。
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 家喻户晓,按部就班地教学会使学生产生阅读厌烦情
绪。在以后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新时代,注入新元 素,采用“为武松写简历找
工作”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武松的事迹、特点、专长,让这项活动贯串整个教 学
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并在其中结合写的训练,从而更
好地感知文章 内容和人物特点。
6
景阳冈教学反思
3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住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特点。
教学武松打虎前写喝酒这部分课文
,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
言感受人物的特点。教学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先让
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引导学生通
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豪放、勇武的性格特 点。然后分角
色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进一步感受武松的语言,体会
武松倔强、勇武的特点 。
2.
抓住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特点。
教学武松上冈这部分课 文时,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找出描写武
松心理活动的语句。感受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
3.
领悟作者通过描写老虎反衬武松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武松景阳冈上打 虎这部分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
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思考,感受武松的勇武和机敏。
4.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能够根据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体会人物的特点。
为今后阅读积累了根据人物的语言、
动作、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心理 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的阅读方法。无形中,也让学生感
受到,在写作时,也要为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他 的特点的
语言、动作、心理,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使写出的文章
更加具有感染力。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担心教学内容没法
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 动手,动口的活动
还不够到位。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教学
效果会更好。
7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 文,主要讲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猴子,
这只猴子每天快乐地在林间生活。
一日,
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
因为敢于第一
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聪明机敏、
爽朗坦率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一)抓重点问题,自读自悟。
抓住
“石猴怎样出”
和
“ 怎样称为猴王”
两个重点问题,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 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种读法并用,人文交流。
由于本文是古 代白话文,语言很精辟,长短句结合多,读起来比较拗口。我
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 阅读方法,充分读文,实现作者与文
本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愿望。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课文时,抓住“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 br>与狼虫为伴,虎
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让学生 反复朗
读,理解意思,发现其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且长短句结合的文法,感受
语言的精 练优美、节奏感强,激起阅读的兴趣,提高赏析、审美的能力。在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