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玛丽莲梦兔
795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14: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许征帆)
四年级上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
句的意思。



2.
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
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
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
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 ,咱们再
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
介绍作者



范成大(
1126

11 93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
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
1164
)进士。孝宗时出使金国,
表现出不畏暴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
是南宋著名诗人之一,
为“中兴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
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 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
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
自 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
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 阔;文字精
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

《石湖词》< br>、
《吴湖录》等。



2.
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
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
人物?他们分别在 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
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
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
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 担负起一定的家庭
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
傍:靠近。⑩桑阴 :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
梅树的果实,
夏季成熟,< br>可以吃。
②麦花:
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
短 。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
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
篱笆。
用竹子或 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6.
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
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
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
篱笆飞来飞去。



7.
请同学 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
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br>,
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
语言)



8.
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一)是诗人退居家 乡后
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
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
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
中的一个 场景。



9.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 ,
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
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 ”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
别的活后,
晚上就搓麻线,
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 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
口气,
“儿女”也 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
各司其事,
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 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
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
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
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 的现象,却颇
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 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
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 田
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
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 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
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
大人影响下 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
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
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 横生。



10.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 、杏
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 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
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
行人。最 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
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
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
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 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
重点句: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补充知识:“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玉带清辉风骚传——浅尝中秋经典诗词文学是最古老
的传情方式之一,中 秋在传统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意
象,这些描述常常成为最能打动人心的篇章。



早在汉魏时期,
《古诗十九首》中之七《明月皎夜光》
就有中秋夜里“昔我 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
我如遗迹”的感伤。



而 后,
在唐诗之中,
以李白的
《静夜思》
最为脍炙人口,
短短四句诗, 让多少游子魂牵梦绕。而同为李白所作的《月
下独酌》
,又全然另一番味道。“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极尽苍凉。



“中庭地 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在唐代咏中秋的篇 什中,王建的《十五
夜望月》也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
望明月,凝想入 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
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向来脍炙 人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苕溪 渔隐丛话》
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对联是汉语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种类,中秋赏月时它又常
成为取乐娱情的简便方式。在我国的很多名胜 古迹中留下了
大量脍炙人口的咏月名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 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
非常。”重庆巫峡上的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
秋 分外明”的特色,与写巫山秀色的下联相对,工整自然,
珠联璧合。


< br>“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上海豫园得月
楼之联,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简 单道理。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台湾阿里山古
月亭,全联对仗既工整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
深得“推敲”之神。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小学语文电子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