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绝世美人儿
736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16:4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全国助残日-
统编(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根据七言 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
出诗歌的节奏,
读出诗歌的韵味。
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
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迁移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
主动积累。课堂成功之处不如人意。原因之一:在教学第一步骤,给学生自主读
诗的 时间有点少,
集体朗读不能代替个人自读。
读不好,
教学第二个环节自然不
好 深入。原因之二:引导学生借注释,明诗意,悟诗境时,教学策略过于简单。
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到 孩子的天真可爱,应该下功夫琢磨。
“昼出耘田夜绩
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忙碌景象,距离现 在学生的生活也比较遥远,如何引导
他们感受农村男女夜以继日、
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
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
读懂
作者的情怀,
若适时补充一些人们劳动的画面,
学生应该更容易入境。
教学策略
的单一,
导致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进 入诗歌的意境,
因而整节
课学生始终游离于诗歌之外。
2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读 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作者
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作者为 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
久不能忘怀。
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
读出自己的体会 ,
感受作者的
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课后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没有< br>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总是一步一步牵着学,对学生不放心。其次,学生
活动的面儿小,站 起来发言的总是个别同学。再次,文章语言优美,文中出现了
许多
ABB
式的词,如:
胖乎乎、
圆滚滚等,
应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积累下来,
而我根本 就没提到。
3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读 书来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热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阅读,
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 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
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
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 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
和事情表达出来的。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理解远方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一片段时,
有点
儿无能 为力的感觉,
只是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的方法把文章内容和感情让学生得
以理解,给人一种干巴 巴的感觉。
4*
《梅花魂》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 中,
我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
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
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 梅花的“品格”
“
灵魂”
“
骨气”
。开课伊始 ,我让学
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
在吟咏中加深 对
梅花特点的认识,
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在感受老人思乡之情时,
我主要 抓住
了老人三次流泪和斥“我”污梅。在这里,我设计了两次想想情景说话,拓展了
学生的想象 空间。在体会梅花精神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在指导朗读“做
有气节的中国人”
之前,< br>我先让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图片更加渲染了
激昂的气氛,
为朗读做了 铺垫。
最后
《我的中国心》
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
第
1
页
共
14
页
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
本课语句 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
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
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教学反思
因为本次口语交际的 话题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在导入中回扣课文,
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
又为本活动作了铺 垫。
小组合作交流。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使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中掌握本次口语 交际的要点。
有一个地方处理的不到位:有些孩子注意力好分散,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注意倾听。因为小组较多,所以我并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学反思
从教学环节来看,
从交流到习作,
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
再到反思修改作
文,
完成实现作文教学的一课一得,
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的问
题,
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 br>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从师生关
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 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
作热情。
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堂气氛融 洽,
师生配合得
好。从评价修改来看,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
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提高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
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
生的情感体验,
改进教学活动,
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我认为自己还重视
与学生的对话,
努力做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当中,
注重以动情的言语 将学生的心
拉近,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亲人的关爱和呵护。
5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准确把握课堂目标。直接切入中心,找原因——“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
妒忌诸葛亮,
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从容向周瑜立下了 军令状,
答应三天
造好十万支箭,引出“造”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 的
神机妙算!在读中通过重点词语切入全文的教学重点。我通过“神机妙算”一词
引导学生通过 小组学习的方法,
一步步深入了解诸葛亮知天文、
懂地理、
识人心
的特点,让 学生感知了草船“借”箭的过程,令学生清晰地认识了人物特点,使
学生领会了“神机妙算”在文中的深 刻含义,并感受到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准
确、精练地用词。在课堂上,我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激发 学生积极思维,以
学生的阅读分析为主,
师生相互影响,
相互交流;
有效地训 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激发学生亲近古典名著的兴趣。
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课件范读那个环节,我
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
就不会出现课堂中那种沉闷的现象了。
动画吸引了学
生,
那就是周瑜给诸葛亮 派任务时的对话,
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其次是鲁肃和诸
葛亮在江中草船借箭的过程,学 生看得不亦乐乎,看了一遍,要求看第二遍,
6
《景阳冈》教学反思
精心设计“台阶”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我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
第
2
页
共
14
页
标,共铺设了
4
层“台阶”
:
1.
读 武松打虎前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语言。
2.
读武松的语言,
体会武松的特点。3.
如何根据这些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4.
练习根
据人物特点设计语言。 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
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 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br>要加强综合,
突出重点,
注重语言的感悟、
积累和运用。
本课教学在设 计上,
我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
把理解作
为基础,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 养。通过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
为了使导入课文更有效,
我在课文开头时,
播放
《好汉歌》
,
引导学生学唱。
可是,由于对这首歌不是很了解, 我自己没有带领学生学唱,没有放开,学生的
情绪也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今后要善于突破自我。
7
《猴王出世》教学反思
抓重点问题,自读自悟。抓住“石猴怎 样出”和“怎样称为猴王”两个重点
问题,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多种读法并用,人文交流。由于本文是古代白话文,语言很 精辟,长短句
结合多,读起来比较拗口。我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
法 ,充分读文,实现作者与文本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愿望。
品读不到位。在教学“石猴 是如何称王”这一环节时,品读“连呼了三声”
之后,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我进去!< br>”时,没有指导学生把石猴和其他猴
子对比,更没有让学生注意“呼、高叫”以及后边的两个感叹 号,学生只是声音
大,没有读石猴的勇敢、自信、兴奋之情。
8
《红楼春趣》教学反思
分析教材,准确把握课堂目标。通过深入地分析文 本,心中明确课堂目标,
尤其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放风筝带来的快乐。
在读中通过重点词语来凸显人物的形象。通过对人物(包括紫鹃、宝玉、黛
玉、探春、宝钗、宝 琴)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凸显了各位人物的不同形
象。
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 ,
表现了贾宝玉他们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
爱。带领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①故事情节完整 ;②主题思想深刻;③人物
个性鲜明;④构思角度精巧;⑤环境描写逼真。
回顾整节课,
仍然感觉到有不少遗憾。
课文中放风筝虽然写的有声有色,
写
出了大家的童真童趣,但是,这种场景,学生读来仍然感觉很奇怪,很压抑。我
可以把大家放风筝的一些 隐意简单说给学生听,
让学生领悟封建礼教下的自由快
乐、童真童趣是压抑的,是有限的。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
教学反思
排演课本 剧,
不失为一种让小学生锻炼自己口头写作能力的途径。
它是以教
材为依据,
为小学生所熟悉,
易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一种表演形式。
课堂上课本剧
的表演更注重教学 目标,
课本剧要求的是小学生的自由发挥,
表演重在说,
重在
参与。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是“我们都来演一演”其目的是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
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进一步 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
的兴趣。
在排练前,
我先组织学生交 流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
段。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商量一下要演一部课本剧。然 后大家出谋划策,设计
第
3
页
共
14
页
剧本。
我重点指导学生怎 样把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
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
表情或动作?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 等。
不足之处,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高,老师的“导”多了点,学生
主动 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教师的提问不够简练。在今后的
教学中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 潜能,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活动的空间、
放
开学生的手脚,
拓 展学生的思维,
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
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
生,
把活动的自 主权交给学生,
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践意识、
竞争意识,
以培养学生 自主探究的能力。
习作:写读后感教学反思
这一习作题要求学 生从读过的书中或者文章中任选一篇写读后感,
要写出自
己的真情实感,
感受要真实、
具体。
“写读后感”
在五年级的教学中是一个起点,
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是本次习作教学
的关键所在。
1.
杜绝“复述内容式”读后感。分析例文,引导学生明白习作中不能大段大
段地复述故事内 容,要紧扣感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
杜绝
“无感而发 式”
读后感。
通过范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明白读了一篇文
章,
产生了对现实生 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
这才激发了
“感”
。
所以,
写读后 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
思想实际。
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
是,写出自己 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汉字真有趣教学反思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中华几千年的汉字文化,
有着丰富的内涵、
神奇的魅力。
在课堂上,我选择活动式教学。纵观整堂课,由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构建成。
让课堂在中华源 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舞台上驰骋,让实践活动课堂富有文化味。
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 是一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我把语文知识与综合实践活
动有机地整合。
让它既体现语文 学习的特点,
流淌着浓浓的语文味,
又体现综合
实践课的探究性学习特色。
活 动过程始终把获取语文知识的研究能力作为第一目
标。课上,学生的交流是主要的,老师的话语不多,只 是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
并作出结论,
所起的就是总结和过渡的作用,
把课堂还给了学 生,
真正实现了课
堂属于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课堂交流形 式多样。
本设计重在让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
为学生创设一个互
动交流的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及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
通过组长
介绍,成果展示,调 动同学积极参与,真正投入到汉字的研究中来。在组织形式
上很灵活,既有个人活动,也有小组活动,让 课堂别有一番情趣。
我爱你,汉字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活动化。 教学中,抓住儿童好动的特点,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
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
通过组织学生 喜爱的各种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
神奇和有趣,
提升对祖国文字的感情。
活动中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解
决问题,
不是只读书本上已有的结论;
在活 动中每个学生亲历和体验,
而不是只
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
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需要综合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听
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整体发展。
对长期以来习惯 于在课堂里听讲、
回答问题、
做
第
4
页
共
14
页
练习的学生 来说,
活动化的综合性学习无疑是令人兴奋的,
对教师来说也是富有
挑战性的尝试。< br>
探究过程自主化。
在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我们< br>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
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是参谋、
顾问和咨询人员。
教师可以提出建议,
但不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
用信息诱导而不是以指令来约束学生。
尽管教材规定了活动的任务和范围,
但学生必
须 通过自觉主动的活动才能完成任务。
具体的活动方式,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
学生自己 决定的。
活动的开展,
用什么形式呈现学习的成果等,
都由小组同学自
主决定 。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学习过程探究化。
综合性学习的设置为探究型学习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
本组
学习内容都不作为系统的知识来教。这样,学生可以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 习、
探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掌握方法和规律。
9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课题质疑,
善于联系,
理解诗人 情感。
教学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时,
我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摘录几首陆 游的诗歌或南宋时期有关爱国的诗歌,
感受那个
时代志士们忠怀忧国,
关注国家命运的 时代精神。
上课开始,
我让学生从课题质
疑,联系其他诗作,串联起来,理解诗人的爱 国情感。我问学生:
“读了课题,
你明白诗人为什么会在即将天亮的秋夜走出家门吗?”
学生联系
《示儿》
中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可 以明白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诗句
“南望王师又一年”时,我设疑:
“为什么南宋 朝廷不去解救那些饱受欺凌的遗
民呢?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沉默时,我加以点拨:
“能从《 题临安邸》一诗
中找到原因吗?”学生恍然大悟,不禁吟诵起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
作汴州”
,从而体会到“遗民”
“南望王师又一年”而不得,
“泪尽”的痛楚 。通
过联系,
新旧知识互相沟通,
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
也有利于学 生读解
能力的提高。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引领学生走入情境,
尽力做到让学生们身 临其境地去感悟,
比如:
我在课前
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
并讲解时代背景 ,
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
课堂
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 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
从而体
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 主席的决定,
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指 导学生反复品读,
体会感悟,
再用朗读表达
自己的情感。为此,在课堂上,我一再鼓励 学生朗读。诸如语言有温度,字词知
情感。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 都能体现他
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
界……< br>
学习第
8
自然段时,
学生难以体会到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此 时我只是一味强
调朗读理解,
没有让学生把课下搜集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了解
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才成长起来的,
了解他和毛主席聚少离多,
作为父亲 总
有些心酸,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痛失爱子,毛泽东感到震惊,感到万分
悲痛。这样效 果应该更好些。
第
5
页
共
14
页
11
《军神》教学反思
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老师充分让学生说,
让他们自己谈体会,
在边读边说
中感知人物。
例如,
在教学
“一声不吭”
“紧紧”
“崭新的床单都被抓破了”
时,
“崭新”的 床单一般是不容易抓破的,这说明了什么?
孩子们纷纷举手,答案
很容易出来了。说 明刘伯承此时用力很大,他一定很疼很疼。再回到前面,他始
终“一声不吭”
,这正体现了他的 什么品质?我让大家讨论。最后,老师说:
“谁
能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刘伯承的坚强和勇敢? ”很自然的,感情就出来了。
学生学会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这篇课文写作上的一大 特点。
在感悟军神的
过程中我抓住了沃克医生的反应去体会。
课末,
又让孩子 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
情感变化的句子,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在品悟过程中及时板书,
沃克医生这条情
感线自然浮现出来,这样两条线融合。
上完课,
掩 卷反思,
我仍觉得有一些遗憾。
本课中刘伯承在手术中的表现描
写细致,
教学 时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军神的形象,
是通过动作、
神态、
语言描写时,
我没有再 增设
“读”
这一重要环节,
应当结合问题,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在读中和作者产生共鸣,对刘伯承产生由衷的敬佩;
在读中去感悟祖国语 言文字的魅力。
12
《清贫》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通过 人物的语言、
动作、
神态表现人物的形象。
在学习敌人对方志
敏搜身一部分时 ,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
,
这些动作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国民 党士兵的贪婪本性,
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
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
从中,
学生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
“我不比你们国民党
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 br>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在学习“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
了。
在这长期 的奋斗中,
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
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
总在数百 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这句
话时,学生明白了:作为 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
“一向”过
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而且 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
,
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 清风,一身正气”是他
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所在。
习作:他
_____
了教学反思
《他
了》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习作四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
求学生刻画出某个人呈现某种情感时的 样子。
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
把经过
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样子写具体。怎 样使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
表现人物内心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从教学 环节来看,
从交流到习作,
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
再到反思修改作
文,整个过程注重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
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
作和修改习作的 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参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 习作热情。
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在评价修改环节,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
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br>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提高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
第
6
页
共
14
页
力。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带领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学习了《摔跤》后,我带着学生们归纳总结
出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br>主要是抓住了嘎子的神态,
语言和心理活动来表现嘎子调
皮活泼,
工于心计的特 点。
学生们对这样的写法并不陌生,
但是像这样正式提出
来学习,
还是第一次 。
于是,
我给了学生们十多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仿照作者的写
法写写同桌的一个特点。< br>多数学生写得不错,
还有个别的学生把人物的特点写得
活灵活现。
《摔跤》着重 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
作的词句并画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
不仅把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
词语都找出来了,
而且 理解得也很透彻。
再让
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整堂课的教学中,
很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都是 我抛
出问题,学生努力去解决;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没有激发出来;自主阅读,
带着问题去 阅读,
没有很好重视,
在以后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他
们自主阅 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4
《刷子李》教学反思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课的学习重在 培养学生的语感,
增
强学生的积累,
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时,
我放手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
课文,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行朗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 础上,
围绕
“刷子李”
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
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
在此过程中,
学生阅读,
发现,
欣赏,
咀嚼,
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这样,不仅增强了学< br>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阅读水平。
注重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个性的作用。文中“刷 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
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 人
物活了,
神了。
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
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刷子李”
大胆的“承诺”
,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
心活动体察入微。
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
“半信半疑”
;
师傅刷墙时,
“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
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 br>以为师傅
“名
气有诈”
。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 高胆大”的自
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
赞 叹和肯定。
反思这课教学,我上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心理
活动去刻画人物,没有要求学生要把典型事例写具体,因为人和事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
才显出自己的特点,
在习作中要注意
选择典型事例。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课后反思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五的内容。
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
选取最典型的 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
运用本单
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运用本
第
7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