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玛丽莲梦兔
680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16: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q空间-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萧鹏)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1
《白鹭》教学反思

《白鹭》
是部编人教版第九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也是一篇文质
兼 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
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 爱。

一、成功之处

1.
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
既 让学生动了手,
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
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简洁方法,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 距离;

2.
培养了快速阅读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个环节;

3.
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
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
落实了由教到
不用教的新课标精神。再有,创设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
象力。

4.
对文本的研读有助于我们在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走出文本,
然后精
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美,
体会祖国
语言文 字的奥妙,
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这是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任
务之一。
二、不足之处

1.
在品词析句环节注重了自读自悟,
但是琅 琅读书的预设太少,
用时也太少,
比较句子去感悟内涵也有点蜻蜓点水。

2 .
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例如:
虽然我课前自认为完美的教学环
节 ,但是到了课堂上出现了突发性的事件,而这些突发性事件脱离了我的教案,
我就有些慌乱了,
迫不及待地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
这说明我还没有
真正放手,课前预设得不够。在教 学机智上我觉得我是很欠缺的。

三、改进措施

1.
在品词析句上 下功夫,
会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如诗句般的语言,
以便积累更
丰富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 交流夯实基础。

2.
充分地把自己的预设设计好,
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为课堂上突发事件所引领,以至于让自己的备课心血白白浪费。


2
《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
是一篇精读课文着重 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通过对花
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 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
的人生理想。

一、成功之处

1.
猜 谜激趣,实物再现,拉近距离。通过猜谜、实物再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
的距离。

2.
以读代讲层层深入。
口语交际环节的创设使学生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正落 实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3.
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

4.< br>小组合作,用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种花生、收花生”的
时候,我把学生分成小组 然后分配角色,让他们表演一番。通过学生的发言,教
师扮演“父亲”
,说不全条件就推脱自己 很忙。这样逼着学生在书中找答案,学
生们把条件说清楚了,书也就读明白了。

二、不足之处

1.
对话的内容处理得比较匆忙,
也没有涉及写话,
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没有
落实好。

2.
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 作为重点去把握,而是一带而过,使部分学生
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

3.
在 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
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够细致。
课堂上的教学语
言没有抑扬顿挫 的变化。

三、改进措施

1.
带着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让读书声充盈课堂;

2.
引导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去思考,
再仿造文章对比的写法进行小练
笔活动。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桂花雨》
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
写下对亲人的
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
一、成功之处

1.
配乐朗读课文,
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浓郁 的氛围,
为学好本课确定感情基
调。在《风中的旋律》这首优美的曲子的伴奏下,我泛读课文, 把学生引入一个
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的怀念的氛围之中。

2.
谈话交流,
引入新课。
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有了迫切的期待就一定会做得很
好。
鉴于此,< br>我在配乐朗读结束之后和学生谈话,
提出对学生的要求与期待——
感受桂花的香已经融入 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如何完成这一期待?我给
学生指出了阅读的方法——抓住一个“ 浸”字,扣住花香边读边品味。

3.
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课文边享受作者的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

4.
抓住重点句段读中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

闻香到享乐再到懂情,
情感一步步升华。
表格式阅读更是一大亮点,
在对比中更
感受到我的“摇花乐”


二、不足之处

1.
优秀的孩 子能一步一步围绕问题展开阅读,
但是中下等的学生在感悟慢或
不到位时没有预设更好的办法让 他们提升是一下大遗憾
!
2.
对于新课标的学习还是不够,
没有真正领会新 课标的核心内容。
虽然本节
课看似是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
有些时候学生就像一个牵线
木偶一样,
知识形式上看似学生是主体,
实际上还是在老 师的幕后操纵下进行被
动的学习。

3.
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思路还不是很清晰。

三、整改措施

1.
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我会补充作者《 烟愁》的后记中
的一段话。引导孩子感悟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2.
放慢读书的节奏,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
并从中体会对家乡、
对母亲的怀念。
抓住
“ 摇
桂花”
这一重点内容,
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 的心
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4.
从母亲的语言等 描写入手,
让学生们反复朗读,
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
浓的思乡之情。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
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
属于一篇
略读课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 历程,
课文以生动细腻、
富有情趣的
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 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

一、成功之处

1.
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最初的 温柔》在学生的
耳畔萦绕,
各种美丽的鸟儿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一下子就把 学生吸引
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让人看了有种和谐
的感觉 。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
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优美的钢琴曲结束之后,我问:
“作 者为什
么写这篇文章?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由此引出
“信赖,
往往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一中心。
指导学生读这句话后,
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
学生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团。

3.
抓住 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在孩子们提出了问题之后,我让孩子
们在小组里,
围绕着自己提 出的问题边读书边寻找答案。
因为问题是孩子们自己
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 学习,他们都非常投入,交流时也妙
语连珠。


4.
在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 深深的爱。


5.
立足文本,
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 合理拓展。
这样做对自身
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不足之处

1.
学生的背诵没有落实好;
品词析句的能力有点走 过场,
没能做到最好的预
设。

2.
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 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朗
读指导。

3.
对于个别问 题我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导致一些同学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三、改进措施

1.
做更全一点的预设,设计如何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环节, 或自由背诵,或
以填空的形式背诵;

2.
增加一个拓展的环节:搜集与信赖 相关的名言、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去
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能创造和谐幸福画面的人!


口语交际一《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课以“制定班级公约”这个学生极感兴趣、又贴近学生生活的
“热点”话题为素材,整堂课 自然流畅,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纷呈。

一、成功之处

1.
本节课 在教学时,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
我注意调动学生的
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
采用小组交流,
组际汇报和相互补充等方式,
让学生主动
参与到交际中。< br>
2.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br>通
过同学们自己制定班级公约,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达到了预期的效 果。

3.
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读懂题目,自己先思考就哪方面提建议。接着,引< br>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几个问题,要求组长组织好,让每个同学都发言、交流,
使学生的口语交际 落到实处。

二、不足之处

1.
学生对春游的建议很有兴趣,在交 流中学生将自己的游历经历说了出来,
并且讲了出去春游的原因。
但是,
由于提前先让 一个小组示范一下,
很多小组在
讨论时,
一个小组成员发言,
其余成员没有做 到认真倾听,
甚至是随意打断别人
讲话,没有养成文明合作的习惯。




2.
只注重了放手让学生交流,
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提升不够:
评价学生的方
式太单一,激励学生的思维不够好。


3.
由于汇报前我没有强调要求学生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语速适
当,
所以站起来汇报的 学生声音不够响亮,
条理不够清楚。
而刚才小组讨论中不
认真倾听,
甚至随意 打断别人讲话的现象又出现了,
课堂秩序有些混乱,
虽然我
及时进行了调控,但是这次 口语交际的目的没有完全达成。

三、今后措施

1.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交流习惯。

2.
指导学生集体讨论方法,明确注意事项。

3.
关注全体学生,力争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4.
明确口 语交际要求,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在口语交际中,真正有所提高,
学有所长。




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俗话说:
浇树浇根 。
只有引导孩子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自己和自己的心
爱之物之间发生的难以忘记的是或者是 这件物品在什么情况下,
是谁送给自己的,
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说清楚才能够让孩子们打开心扉把 自己和这件心爱之物之间
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并动手形成文字。

一、成功之处

1.
我先引导孩子们想一想自己的这件心爱之物是在什么情况 下,
谁送给自己
的。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这件事通过文字有序地描写出来。
引导学生可以先用倒叙的手法,
开篇点题写出自己最心爱的物品是什么,
然后在
介绍这件物品是在什么时候,
谁送给自己的,
它有什么意义,
自己和他之间还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情,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作 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写作文之前,我先引
导学生读读本单元的课文,
这些文章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事物的介绍与说明,
不仅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惹人喜爱之处,还具体通过举一件小事把情感推向高潮,

《桂花雨》


3.
抓住习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
放矢。充分照顾到不同 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
“突破难点”
“动笔练习”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 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
目的。

二、不足之处

没 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
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
学生
的作文比较空 洞。

三、今后措施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激发学生“说真话,道真情”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共设了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以 课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
感的语句为样例,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写作的手法。
“词句段运用”①引 导学生积
累并运用几个具体描写事物的片段,
教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如何把事物描写的具
体生动的方法。
②通过比较几组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不同体
会多义词的意 思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的方法,并尝试着用“温和”造句。注
意的是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李白的古诗《送孟浩然之广
陵》


这首诗以绚丽斑驳 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
极尽渲染之能事,
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 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
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 不浮,韵远而不
虚。

一、成功之处

1.
注重了知识的落 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
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 br>2.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
高自主学习 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3.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 ,这些问题涉及到的语句都是
课文中含义深刻,
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段,
放手 让学生自己发现,
然后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同时再说一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来 表达作者的情感
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句的写作方法。

4.
本课采用自主 、
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 谐、
安全的情境。
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
自由奔放地想
象、思维和学习,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

在讲授“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 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
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牢固地掌握这种写法。

三、今后措施

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 练,
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
发展与< br>变化,
培养学会主动探索,
敢于实践,
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
和创新意识。

5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 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
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
,
乡亲们 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
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人、故乡事无穷而深
刻的缅怀之情。

一、成功之处

1.
以读带讲,读中感悟。因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
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所以我 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读”这一环节的。给学生
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
同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抓住重点段
落,通过朗读升华情感。

2.< br>读练结合
,
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这一目的我是通过仿写来完
成的。
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
因此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
用这种方法展 开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

3.
此文教完感觉挺幸福的,因为像是回到了童年,过了一 把瘾!虽然年代离
孩子较远,
但是我的版画一目了然,
我设计的问题不拖泥带水直接让 孩子们聚焦
细节描写,
所以课上孩子们思维活跃,
写话时灵动的笔触留下了许多感人的 瞬间。

二、不足之处

1.
学生的有声朗读处理匆忙,
没 能指导抑扬顿挫的读书,
有失语文学科特点。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我还是 有欠缺的。在本节课的最后,
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太高,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己,所以一度有点失控 。

2.
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
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
体会得还不
够深刻。


三、改进措施

1.
挑 选几个细节描写的句子,
在引导体会的基础上指导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轻
重缓急
. 2.
呈现一些道具,模拟搭石的场景,让孩子们现场走一走,感受一下搭石路。
3.
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合格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6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 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
的一篇历史故事。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 br>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一、成功之处

1.
以课题为抓手,巧妙设置问题,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就被调
动了起来,快速地投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

2.
让学生边 读边想理清课文的思路
,
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作好铺
垫。

3.
学习本文的一个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品质。
这是我要设计的第三个环节。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思考。

二、不足之处

1.
学生虽然参与度高,但是前面两个小故事处理太少;学生读书时间也少。
如果能够让学生从这三个小故事 中各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
在小组内演一演
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接受思想教育 。

2.
分析较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

三、改进措施

1.
驻足前两个故事:
引导学生去感受蔺相如面对秦 王时的据理力争、
临危不
惧、
机智果敢的优秀品质,
然后和对廉颇的态度对比 阅读,
来深化对蔺相如人物
的理解!

2.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
小组内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一个课本剧来演一演。
通过表演,
让孩子们走进历史人物的 内心深处,
体会他们的思想情感,
触摸他们
的崇高品质。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反思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
运用了
列数字、
作比较、
举 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对比给我们介绍了世界上最快的物体是
什么。

一、成功之处

1.
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
教学目标是一堂 课的灵魂。我在备课的时候通过深
研教材,
确定的教学目标
,
确定了自己的教 学思路是: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经历 知识的探究过程的同时享受成功
的快乐,让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落到实处。

2.< br>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小组合作
.
小组合作既能够发挥学生的长处又能够训
练学生 的动手、
动脑的能力。
但是在小组合作的同时老师是不能放手不管的。

此我 在学生小组合作之前先给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方向。
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
搜集信息、整理信息 的能力。

3.
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
在 小组交流环节结束之
后,
我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文中含有数字的语句。
让学生品读 这些语句,

一说自己读了这些语句之后的感受。
然后渗透这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并强调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句子中的数字一定要准确,
即使是估计的数字语言叙述一
定要严密。

二、不足之处

1.
整节课学生都很忙碌,< br>没能利用好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环节,
让学生动手动
脑,学着查阅资料。

2.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有点儿操之过急。
因为自己感觉后面的内容可能在
本节课 的时间内完不成,
着急了。
因此小组合作的环节有点虎头蛇尾了。
如果我
再教 学这一课时,我一定要弥补这一点。

3.
这篇文章出现了同学们比较陌生的事物,< br>在教学过程中,
我没有充分通过
图片、
课件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事物。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一定要做得
更细腻,让学生多了解陌生事物。

三、改进措施

1.
课前预习内容更充实,
鼓励孩子们通过自查资料 来理解文本,
为本文学习
节省时间,以便再加大课时容量,让学生熟读成诵。

2.
对于说明方法教学。这篇文章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先
告诉学生们关于 列数字和作比较的定义,
然后,
让学生们用小组探讨的方式,

他们自己去探 寻。
通过自主学习,
他们掌握了这两种说明方法,
同时还明白了这
两种说明方 法的作用。


习作二《
“漫画”老师》教学反思

漫画, 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一般运用变形、
比喻、象征、
暗示、
影射的方法。
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
以取得讽刺或 歌颂的效果。孩子们都喜欢看漫画,但是用“漫画”来描写自己的
老师就有点无从下手了。
< br>鉴于此,
本课我先从漫画的特点及方法入手给孩子们进行介绍。
漫画常采用
夸张 、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
有较强娱乐性,
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
造型。
直接或隐晦、
含蓄地表达作者对纷纭世事的理解及态度,
是含有讽刺或幽
默的一种浪漫主义的绘画。
它同其他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独特的构思方法和表现
手法。它具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特点以及认识、教 育和审美等社会功能。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 共设了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以怎样阅读课文的方法效果最
佳为例子,
引导学生仔细 体会阅读的方法养成,
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
“熟能生巧”

“词句段运用”< br>①引导学生抓住每个句段的关键词,
用简短的句子概括主要意思,
学会并掌握这种概括句 子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②每一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都可以
用一个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这就是汉语的博大精深之处,
也是成语的特点之一。
“日积月累”安排了四句教育我们珍惜时间 的名人名言。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些问题涉及到的是怎样读书效果更好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实际做法,
同时再说一说自己读了这些语句之后有什么心得体会与想法,
以后自己该怎样去
读书。

在教学
“词句段运用”
时①我引导学生边读语句边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去 概括一下每段话的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概括语句的主要内容。
②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 每个成语的意思,
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用一
个合适的情景来表现一个成语的意思。
美中不足,在“日积月累”这个环节,我只注重朗读、背诵,而把句子的具
体含义一带而 过,
这样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具体句子的理解有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
学中,我要改掉这个 毛病,尽量做到细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
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 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
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8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
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 传的民间故事。
故事描写了善良、

实的海力布,
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 br>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
人们因此世世代
代纪念他。

一、成功之处

1.
追根溯源,
“猎”字入手,感受祖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课件出示



猎”
字的演变过程,并让学生猜一猜它的内涵,接着课件呈现它的本义以 及引申义。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看课件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从而对汉字文化产生仰慕之情。

2.
走进人物内心,领悟精神品格。自由默读课文,标画让你感动的句段, 写
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
在心灵受到震撼中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人物品质逐步凸显。海里布的善良、机敏、舍己救人的品质犹如一座丰碑竖
立在孩子们脑海之中 ,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
复述课文,落实核心目标。引导孩子们抓住主要的时间 、地点、事情的起
因经过结果,
以填空的形式学习复述的方法,
学生很快便完成目标,
复述的条理
清楚,此能力进一步得到了锤炼。

4.
以读带讲,了解 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
比较长,
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来读,
先把课文读正确。
然后继续读
课文在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海 力布是怎样得到的宝石?宝石有什么用处?
海力布得到宝石后,
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他后来遇到 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 ,
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

5.
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 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课堂的表演者变
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

二、不足之处

1.
在教学品词析句时,
注重了引导学生抓关键 词语理解句子以及句子包含着
的社会含义,
但是揣摩用词的精妙未能涉及,
特别是有声 朗读预设得更少,
所以
整堂课缺少有滋有味的朗读,显得沉闷。

2.
对于让学生复述的环节,我指导得有点多,限制了学生的合理发挥,希望
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让 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3.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够严密,指向性不够明确。

三、改进措施

1.
增加指导朗读的环节,让学生享受读书的韵律美、节奏感!

2.
让学生在斟酌用词上下功夫,
在对比中感受作者文笔的功力,
从而让学生
也能迁移运 用。

3.
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
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 个字都
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和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也有利于
提高老师的课堂效果。


9
《牛郎织女(一)
》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
是四大民间 故事之一,
讲的是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
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
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

一、成功之处

1.
由谜语引出传统节日,
由传统节日引出本课的课 题。
猜谜语是小学生喜欢
的智力游戏项目之一,
一个谜语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
传统节日的引出
对孩子们渗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无形中这样做体现了语文课程所 承载的主要
任务之一。同时帮助学生牢记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归类区分。这样一来,顺
理成 章的就讲到了“七夕节”的由来。又该孩子们大显身手了。

2.
以读带讲,
让学生尝试着给课文的第一段加上小标题。
小标题是一段内容
的提炼。
只有在深入了解 了一段话或者是一段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才会概括提炼
出合适的小标题。
这是在训练学生的概括 能力。
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理清课文的思路。

3.
从 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设置问题,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讲述
的道理。

4.
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因为学生喜欢读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每个孩子
都能较快地融入学习,
而且能自读自悟,
思维火花被激发,
课堂不断涌现孩子们
精彩的理解和表达。

二、不足之处

1.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
没有涉及更有助 于思维深度的问题,
所以素养的提升
微乎其微。

2.
我对于个别同 学的关注不够,
致使个别同学的基础不够扎实,
在今后的教
学中希望有所改进。

三、改进措施

1.
创设辩论赛,
让孩子们评一评牛郎的哥嫂的 行为?织女这样的选择对不对?
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通过设置问题,
引导学 生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解
决问题,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2.
继续研究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
让孩子们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全新的
感受,带着孩子们在 语文天地里遨游,徜徉。


10
《牛郎织女(二)
》教学反思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 。
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
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
歌颂了劳动 人民反对压迫、
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
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一、成功之处

1.
学生自读,
感受人物的特点。
因为上节 课,
我们学习了
《牛郎织女
(一)


对这个民间故事的前 半部分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
再加上本课的故事语言平白朴
实,
又是上一篇课文的故事 情节的延续,
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只读课文,
感受人
物特点的环节。
这一环节 让学生自读自悟并在课文中作出批注,
记录下自己的心
灵火花。

2.
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碰撞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寄托的希望。
这一环节
我组织学生 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这一环节中设计的任务包括牛郎、
织女和王
母娘娘。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耳闻目染和平时的阅读积累中对王母娘娘这一形
象并不陌生,
牛郎、织女的形象在上一课中有所了解。
所以本环节我完全放开让
学生去说,去辩论。让孩子们的 思维在碰撞中体会到《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
所依托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折射。
3.
本课结束前对《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进行评价。这样就把《牛郎织女
( 一)
》和《牛郎织女(二)
》两篇课文整合在一起来整体评价。

二、不足之处

1.
没能让学生复述实为遗憾。
也没有让学生进行品 词析句的训练,
语言的积
累和理解走了过场。

2.
在教学过程中虽 然注意了知识内容的前后联系和知识的正迁移,
但是在迁
移知识的时候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 br>这样处理对学生融会贯通知识产生了一定的
负面影响。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弥补这一点。< br>
3.
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学习中,我一带而过,没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导
致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印象不深刻,从而影响对人物、情节的理解。

三、改进措施
< br>1.
让学生们复述故事,
或者以填空的形式去积累语言。
增加拓展阅读的环节,
由学生的积累入手,以激励孩子们将学习的渠道拓宽,将视野打开。

2.
在 这篇文章的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
基础上,通过设 置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口语交际三《讲民间故事》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课以
“讲民间故事”这个学生极感兴趣、
又贴近学生生活的
“热
点”话题为素材,整堂课自然流畅,学 生情绪高涨,精彩纷呈。在教学设计时,
力求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真实有效的互动中激活思维 ,让学生获得平
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
平台。

学生小组讨论时的要求提的不够具体规范,
所以很多小组在讨论时,
一个小
组成员发言,
其余成员没有做到认真倾听,
甚至是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没有养成
文明合作的习惯。最后,我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以小组形式向全班汇报,由组长
或小组 代表发言,
其余成员可作补充或修改。
由于汇报前我没有强调要求学生语
言通顺,条理清楚,
声音响亮,
语速适当,
所以站起来汇报的学生声音不够响亮,
条理不够清楚。
再加上刚才小组讨论中不认真倾听,
甚至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的现
象又出 现了,
课堂秩序有些混乱,
虽然我及时进行了调控,
但是这次口语交际的
目的 没有完全达成。

今后,
我要在这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在口语交际
中,真正有所提高,学有所长。


习作三《缩写故事》教学反思

缩写故事是一个全新的作文形式,这节课的重要性也就 可想而知了,因此,
我详细介绍了缩写的要求,
让学生明白缩写的目的以及意义,
提高 他们对缩写的
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上好了,
让我感到两个意外:< br>一是课堂上学生的倾听非常专注,
没有哪一
堂课可以比较;
二是作业虽然是回家 完成,
但是缩写质量还真是不错。
尤其是几
乎每个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部分能找准,并且写生动,
而且都能用自己的话来组织。
唯一的问题是,很多学生选择了《猎人海力布》
,有一些关键要素的遗漏。其实
《猎人海力布》的缩写应该是属于相对比较难把握的,那么多学 生选择这一课,
也算是个意外吧。

在学习缩写课文时,
学生一开始看到课本 中这样的作文时,
我从孩子们脸上
看到了犹豫和不知所措,所以对怎么指导学生写好缩写,我有 几点思考。

1.
需要学生明白什么叫缩写故事,
然后请孩子们对照原文中的 句子进行勾画,
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
并在那段文字里总结中缩写的方法和步骤,
给孩子们
一个自我消化的过程,等孩子们思考完了,老师再讲。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

2.
教给孩子们一些比较容易操作上手的方法,比如删减法、概括法。或者用
具体的符号在课 文中标出先,然后,在一些简单多的课文或者段落里先“实战”
一下,这样在缩写比较长的文章时就不会 那么难了。

3.
同桌和同学之间的讨论和检查很重要,学生之间的修改会比老师更认 真,
更有成效。
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该压缩的是不是都 压缩了?
语句是否简洁、
通顺、
连贯?这些都可以在和同桌的讨论后等出比较理想的答 案。

美中不足对个别写作较为困难的同学没能在课上进行及时辅导,
只是把对他们的辅导放到了课下,
导致他们不太重视这次习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要把精< br>力放在他们身上,争取让他们有较大进步。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以本 组课文中的三个民间故事
为例,引导学生把读到的好故事与他人分享,讲给别人听。
“词句段运 用”①引
导学生积累并比较俗语与成语的异同,明确各自的特点;②通过比较两个片段,
体会一 下哪一个片段说得更具体,
并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把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
情节说具体。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林杰的古诗《乞巧》

《乞巧》是唐代诗人
林杰描写民间七夕 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
,又称“女
儿节”
“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
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
如果线从
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 br>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 和谐、
安全的情境,
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
自由奔放地想
象、思维和学习,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外和
生活中。如在完成“日积月累”时,要求学生 充分地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讨
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体会诗人的情 感,感受
作者的心情,
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体
验。
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
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
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 识。

美中不足对
《乞巧》
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详细,
致使同学 们对我国这个
传统的节日了解得不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尽力做到讲解详细,
让同学们获得
更多的知识,更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
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通过导入这个环节 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正文的把握上,
我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首先让学生了解《田螺姑娘》这个 故事,然后引导学生
了解《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从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们推荐外国的民间故事。

在对民间故事的把握上,
我通过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民 间故事,
让他们感受
到其中蕴含着的劳动人民的期盼和情感,
让他们体会民间故事的魅 力,
从而激发
他们热爱民间故事的情感。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对 于民间故事,
学生们了解得不太详细,
因此在让他
们讲民间故事的过程中,气氛不热烈 ,同学们反应不积极。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
要给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需要伙伴的语言交流,
伙伴的语言评价。
而这节课始终是老师在前面引
着走一环接一环,
没有给学生留下更 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同伴交流。
导致给人一
种“唱独角戏”的感觉。

2.
课堂常规管理不到位

行为习惯的教育比知识的教育更重要。
在 本节课当中师生生命交流呈现一种
“儿戏化”的状态。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的养成是伴随着行为习惯 养成的。
教书育人永远是双线进行的
!
3.
充分的尊重学生可以但不能仅仅是尊重个人。

4.
要学会引导 学生静静地听,
课堂管理和课堂的教学环节应紧紧跟在一起的。


11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共安排了三首古诗, 分别是《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 绝笔之作。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
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
让我们真切 地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
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
《题临安邸》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
腐朽本质,< br>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
忧。
《已亥杂诗》以 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
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 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
国家的愿望。

一、成功之处

1 .
我设置情境导入,了解诗人。例如在教学《示儿》时,我设置了这样一幅
画面在多媒体上展示 :
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躺在床上,
对站在窗前的儿子说着什
么。
看到这幅画面 之后,
孩子们马上会产生的疑问是:
这位老人是谁?他在干什
么?然后出示课题《示儿 》
,引出诗人陆游,对陆游进行介绍。

2.
我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然后借助注释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如教学《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时候, 我让学生先自己
说一说,然后和同桌交流,最后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

3.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
感。

二、不足之处

1.
自读自悟环节放手自学时,
优秀的学生驾驭能力 强易操作,
但中下等的学
生有难度,预设的环节简单,没能全面照顾。

2.
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影响了学生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感悟。

3.
在介绍诗人的时候,
介绍的不够宽厚,
没有把和诗人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介绍一下。
比如介绍陆游的时候就因为缺少了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而影响
了学生对故事 《示儿》的理解。

4.
我对多媒体教学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

5.< br>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
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 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
让学生带着节
奏,有韵味 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创设探究交流的氛围,让生帮
生一起进步。

2 .
把已经积累了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去。但学习是无止境的,
我要在新课标的指引 下以教师用书为依据,
深挖教材,
认真备课;
课上在对学生
的关注上做到细致 入微,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使自己
的教学水平得到 不断提高。


12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 说》
写于
“百日维新”
失败后的
1900
年。
当时清政府腐 败无能,
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
在此背景下,
梁 启超写了这
篇文章。
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
对肩负着建 设少
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

一、成功之处

1.本课是一篇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过渡性的文章。
把课文读正确、
流利是学
习本课的 关键。
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流利,
最后
达到有 感情朗读的目标。
我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朗读中解
决问题,增强 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之后,我又要求学生结合 注释,尝试着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课文毕竟不是现代白话文,
但又 比文言
文好理解。
所以我采用的策略是,
学生先自己借助注释说一说,
然后小 组内交流,
最后集体订正。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实施点拨,但绝不越俎代庖。

3.< br>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之后再尝试着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
去熟读课文,
达到 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们在有感情朗读的同时达到了熟读成诵的
目的,完成了本课设置的第二个重 点——背诵课文。

4.
内容拓展延伸。
利用多媒体,
让学生重温< br>1940
年后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
以及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播 放《鸦片战争》
(片段)
播放《虎门销烟》
(片段)播放《开国大典》
(片段 )
。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感受鸦
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屈辱和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
以及 新中国带给我们的幸福
生活。

二、不足之处

1.
这堂课 上下来,优秀的孩子一展自己的风采,也有了自己更高的目标,但
是有部分学生因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不 强做了看客,
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不均衡,
课堂容量也略显臃肿,不够合理。

2.
因为本文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孩子们相隔太远,
虽然做了相关的介绍,

是对于真正理解本文还是远远不够。
这就需要我在以后备课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
解决时代的障 碍、
历史的障碍、
语言文字的障碍,
让学生通过学习直接抓住文章
的精髓,牢 固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3.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对“干将发硎”
“ 奇花初胎”等一带而过,很
多同学对这些内容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

三、改进措施

1.
重视创设更适合中等生发展的教学环节,
补充原 文内容,
在对比阅读中提
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使我的教学效果趋于更圆满!

2.
对于一些难懂的词语,
我一定会用多种方法解决,
不能留给学生一点儿疑
问。


1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 》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
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 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
灭”
,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 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
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
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激发人们不忘国耻,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成功之处

1.
教学本课之 前,
我首先依据教师用书,
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锁
定在
“圆明园的 辉煌的过去”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
我采用的是抓住关键句,
以问题为引 导理解课文内容。
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仅仅借助文字无法回答这两
个问题的时候,我通过多媒 体把课前搜集到的圆明园的资料和照片展示给学生。
当学生看完了这些珍贵的影印资料之后豁然开朗,< br>马上答出了上面两个问题的答
案。

2.
借助资料,
引导学生 展开想象。
仅仅通过文字学生是无法想象圆明园当年
的辉煌的。
除了上一个环节的通过 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之外,
还通过课件与
之相得益彰。
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影像感染 下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
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的艺术品不由得发出声声由衷的赞 叹。

3.
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教育。在学生受到震撼的时候,抓住“圆明园的毁灭< br>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
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
一部分。
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产生最深刻的感触,
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
受愤怒 与屈辱。
让孩子们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全班汇报,
老师归纳:< br>我们要牢记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
一耻辱重复上演。 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
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二、不足之处

1.
整堂课下来都是以本为本,没能借助相关资料进行体会。

2.
在学生课堂展示收集的资料的过程中,
我的引导有不到位的地方,
对部分
应该深化的内 容,没有深化到位。

3.
虽然本节课似乎取得了完满的成功,
但是静心思考 发现,
自己还是忽略了
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朗读习惯没有及时地进行纠正。

三、改进措施

1.
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自学来解决生字词、让学生 查阅相关资料,
课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真正将编者的意图落到实处,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2.
要注意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而且还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教学语言的风趣与
形象,使学 生感兴趣,有兴趣,听得入耳,形成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习作四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反思

“二十年后的家乡”
是部编版 第十册第四组教材的作文题。
本组教材选编了
三首诗词和散文《少年中国说》
《圆明园 的毁灭》
《木笛》
,都是体现了作者热爱
自己的祖国的情感。

从学 生写的作文看,
多数学生开头、
结尾写得比较好。
值得表扬的是学生写
出的家 乡变化想象奇特、内容具体、语句优美;学生写出的师生重逢、亲人团聚
的情节感人、感情真挚。

1.
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对比,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让学生很好
地把 握主题,我引导学生从审题入手,然后通过明确主题,讨论写法等步骤,引
导学生抓住习作重点进行写作 ,效果较好。

2.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对习作方面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指 导。
我通过让不
同写作程度的同学汇报的方式,
发现他们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
并及时
进行指导,教学效果较好。

存在的不足:


q空间-


q空间-


q空间-


q空间-


q空间-


q空间-


q空间-


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