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萌到你眼炸
585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17: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朋友的诗句-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
、《
白鹭
》教学反思
1.
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 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感受意
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
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 少,造成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
实;在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同学不能很好把握。
总之,
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今后教学中,要在注重朗读的基础上 ,训练学生不同
形式的阅读方式,
比如默读,
希望这样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 解课文。
同时我还要
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使他们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
、
《落花生》
教学反思
1.< br>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
我也注重发 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
人。< br>
2.
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 通过朗
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
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
从而达到教 学目的。
同
时,我还设计
“
分角色朗读
”
这样的环节来加深 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
3.
不足之处在于,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作为重 点去把握,而是一带而过,使部分学生
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
总之,需要改进的还很 多,我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争取让自己有个
较大幅度的提高。
3
、《桂花雨》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
乡的怀念。
文笔疏淡有致,
令人回味。
文首开篇明旨,
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
因为它的 香气、
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
1.
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
“
浸
”
字,扣住花
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 细节。
2.
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 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
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 花的乐,花雨的美,
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有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
1 / 14
4
、《珍珠鸟》
教学反思
1.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小珍珠< br>鸟对人的情感的变化,从而自然而然地揭示
“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这一主旨,效
果较好。
2.
在对主旨的把握上,我主要是通过重点 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包含的意思,同时,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板书,让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 br>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问题我统得过死,导致一些同学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反思
在 班会课中,
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大部分同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观
点,
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积极参与制定班级公约。
但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 达自己
的感受及想法。
班级管理、
班集体建设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项长期任 务。
班级公约本身需要根据班级实际动
态调整,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持续互动和 努力。这对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沟
通能力、需求识别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是一种挑战。
园地一
教学反思
1.
学生通过学习如何通 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掌握修辞手法:对比,更全面地理解
本单元课文在表达方面的技巧,在今后 的写作中也能够适当运用;
2.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古诗《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进一步感悟友
情、友爱的真挚温馨。
5
、《搭石》
教学反思:
2 / 14
< br>本文语言质朴,
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 感
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采用
“
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 写中想
象画面
”
,即
“
变话为画
”
的阅读方法,引 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乡亲们
“
摆< br>”
搭石、
“
走
”
搭石和
“
让
”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
的人性美,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 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
使学生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6
、
《将相和》
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
是教学重 点,
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
就能让学生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
同 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提 出的问题是: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层层展开
学习。他们从故事的发展中知道这 两员大将之所以不和的最终原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
高。
那蔺相如又是怎么
“
爬到
”
廉颇的头上呢?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会找到结果:
是因为蔺相如
聪明机 智,以国家利益为重,帮楚王解了围。
长文短教的问题需要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提高认识、
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摸索实践,
最终用最短的 时间上好较长的课文,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7
、《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
教学反思
1.< br>这是一篇说明文,同学们接触的这类文体较少。因此,我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
的把握上 。
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
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让他们自己解决生字词,
效果较好。
在指导同学们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我设计了表格,
通 过让同学们填表格,
从而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
对于说明方法教学。这 篇文章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我先告诉学生们关
于列数字和作比较的定义,然后,让学 生们用小组探讨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探寻。通过自
主学习,
他们掌握了这两种说明方法,同时还明白了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达到了预期的
效果。
不足之处在 于,
这篇文章出现了同学们比较陌生的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
我没有充分通过图
片、课件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事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做得更细腻,
让学< br>生多了解陌生事物。
习作二《
“
漫画
”
老师》
教学反思
3 / 14
1.
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必须对想写的老师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这篇习作要求学生第一步
必须先留心观察所选对象,找出最突出的特点;
2.
学生在选择事例时,必须注意,事例要典型,要能凸显人物的形象特点,让人一眼便能< br>看出所写的对象是谁。
语文园地二
【课后反思】
1.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题目的特点,降低学习难度,设计较为容易理解的题,帮< br>助学生完成练习。如,在用具体情景描述成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把成语的意思弄明白,
然后再 用具体情景展现成语的意思。这样的操作会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2.
在
“
日积月累
”
的授课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名句的朗读上,这样,学生们在这节课就能
背过。
美中不足的是,在
“
日积月累
”
这个环节 ,我只注重朗读、背诵,而把句子的具体含义一带而
过,
这样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具体句子的理解 有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要改掉这个毛病,
尽量做到细致。
8
、《猎人海力布》
教学反思:
1.
本单元以
“
民间文学
”
为主题,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动人的蒙古族民间故事,而且具
有神话色彩。故事描写了善良、
诚实的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
动 物的语言,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他把可怕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乡亲们得救了,
而他
自己却变成一块石头,
赞美了海力布热心助人、
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因此人们世世 代代纪
念他。
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
但语言通俗易懂,
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
出,重点围绕海力布
“
舍己救乡亲
”
的 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以强烈
的感染和教育。
2.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
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 法,
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
科学 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又因为课文的篇幅
较 长,情节曲折生动,情感丰富动人,所以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自读自悟、自由想象、
倾吐真情的空间 ,因此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在学法上,我们贯
穿的主导思想是“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让学生养成
“
不动笔墨不
读书
”
的良好阅读习惯。
4 / 14
9
、《牛郎织女(一)》教学反思
1.
这篇文章是《牛郎织女》
故事的节选,
主要介绍了牛郎和织女这两个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 br>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来把握人物形象,
收 到
良好的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通过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
阅读中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美 中不足的是,
我对于个别同学的关注不够,
致使个别同学的基础不够扎实,
在今后的教 学
中希望有所改进。
10
、《
牛郎织女(二)
》教学反思
1.
在这篇 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解 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
我注重对人物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来把握人物形
象。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我 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即使是
神话故事,也要基于现实这个特点。
美中不足的是,
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学习中,我一带而过,
没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导致
一些学生对这部分印象不深刻,从而影响对人物、情节的理解。
口语交际
教学反思: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表达,
并让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前引导,注重积累,让学生
“
有话可说
”
;
2.
内容有趣,激发欲望,让学生
“
有话想说
”
;
3.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
“
有话敢说
”
;
4.
示范引导,榜样激励,让学生
“
有话会说
”
;
5.
把握尺度,因材施教,让学生
“
说得精彩
”
。
5 / 14
快乐读书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两点:
1.
学生课前读《田螺姑娘》充分,因此课堂上学生交流起来很有话说。
2 .
通过分析
《田螺姑娘》
,
学生懂得了如何去读好民间故事,
也就是 理清人物关系,
抓情节。
不足之处:如何抓住重点语句谈感受,一些学生还做得不够好,有待进一步训练。
习作三缩写故事
教学反思
1.
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
摘录和删减
”
、
“
改写和概括
”
的内涵,学 会判断哪些内容
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
2.
在懂得判断的基础上, 学会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概括文章内容,必须注意的是,改
写完的文章应做到衔接自然、语言通顺 。
语文园地三
教学反思
1
、学生通过创造性 复述故事、将情节说得更具体的练习,初步掌握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
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 写等,来把事情的经过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培养
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积累了民间故事和写节日的古诗,明白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爱国主义情 感和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
11
、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1.
这三首诗都是 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
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
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收到了较好
的效果。
2.
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
让学生带着节奏,
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6 / 14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
“
己亥
”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
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 惑去学。
12
、
少年中国说
教学反思:
1.
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因此< br>学生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
我抓住朗读,
通过让学生多种方式的 朗读来理解
课文内容。收到良好效果。
2.
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 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
与此同时,我 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
增强了学
生的自学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对
“
干将发硎
”“
奇花初胎
”
等一带而过,很多同学对
这些内容死记硬背,
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在今后 的过程中,
对于一些难懂的词语,我一定
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能留给学生一点儿疑问。
13
、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
我通过让学 生用不同方式的阅读,
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恨、
对
祖国的热爱,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在教学中,
我充分发 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们通过自学来解决生字词、
来把握课文的内 容。同学们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整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美中不足 的是在学生课堂展示收集的资料的过程中,我的引导有不到位的地方,对部分
应该深化的内容,没有深化 到位。
14
、木笛
教学反思:
因为当天是南 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朱丹在决定自己艺术前途的终试前就拒绝演奏欢乐
的乐曲,
学生难于理解。
所以我在课前让学生充分查找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资料,
才能走近
文本 ,真正有所感悟。但当学生进入角色,在读中感悟后,才会很容易受到朱丹、大师和孩
子们的感染。
这篇文章的文字,
很华丽,
对于本文重点的段落,
如果要理解到一定的 深度还是有困难
的,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
7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