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
余年寄山水
564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17: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世界无烟日是几月几日-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br>“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
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
②溉汲—— 打水浇田。溉:
gai
,浇灌、灌溉。汲:音
ji
,从井里打水。
③及——待,等到。
④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
⑤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
。之:代词,指“丁
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 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 有一家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地,经常要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
事)。等到家里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
来说:
“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讲述 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
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
“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
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启示】
1.
说话要防止歧义。
2.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 考查的话,凡是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忌道听途说。耳
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 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
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 云亦云。
3.
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 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
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以 丁氏的角度来讲: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 br>义。
以宋君的角度来讲:
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 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
【问题理解】
1.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
在现实生 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
目从,更不能 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br>“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字词】
①崩坠——崩塌,坠落。
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
,没有。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④晓:告知,开导。
⑤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⑥若——你。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1
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⑧果——果然,果真。
⑨日月星宿(
xi
ù)不当坠耶——日月 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
辰。
⑩只使——纵使,即使。
(
11
)中伤——伤害。
(
12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
13
)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
14
)四虚——四方。
(
15
)躇(
ch
ú)步跐(
c
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都是踩、踏
的意思。
(
16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
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
“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的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
那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 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各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踏 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很高兴。
【赏析】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 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
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 br>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决不做“现
代的杞人”
,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 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
中那位热心人对天、
地、
星、
月的解释是不科学 的,
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
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
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 称赞的。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 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
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 身心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
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
?
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现代社会 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 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 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删节部分】
长 庐子闻而笑之曰:
“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
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
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
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子列子闻而笑曰:
“言天 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
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 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字词】
长庐子——又作“ 长卢子“,楚国人,曾著书九篇,属道家一流。笑之曰——杨伯峻:
“
《御览》
二引无 ‘之’字,是也,当删。下文‘子列子闻而笑曰’亦无‘之’字,可证。
”
蜺——音
n
í(倪)
,即霓,虹的一种,亦称副虹。
空——与“有”相对,指整个宇宙空间。
有——与“空”相对,指我们见到的万物。
【翻译】
长庐子听说后笑着说:
“虹霓呀,云雾呀,风雨呀,四季呀,这些是气在天上积聚而形成的。山
岳呀,河海呀,金石呀 ,火木呀,这些是有形之物在地上积聚而形成的。知道它们是气的积聚,是土块的
积聚,怎么能说它们不 会毁坏呢?天地在虚空中四一个微小的物体,但在有形之物中是最巨大的东西。难
以终止,难以穷尽,这 是必然的;难以测量,难以认识,也是必然的。担忧它们会崩塌陷落,确实离正确
2
的认识太远;说它们不会崩塌陷落,也算不上是不正确的。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最终总会毁坏的。遇到它
毁坏时,怎么能不担忧呢?”
列子听到后,笑着说:
“说天地会毁坏的意见是 荒谬的,说天地不会毁坏的意见也是荒谬的。毁坏与
不毁坏,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即使这样,毁坏 是一种可能,不毁坏也是一种可能,所以活着不知道
死亡,死后不知道活着的事;来时不知道时的事,去 时不知道来时的事。毁坏与不毁坏,我为什么要放在
心上呢?”
【课内阅读】
(一)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曰:
“丁氏穿井得一 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
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
1
)家无井而
出溉汲(
)
(
2
)及其
家穿井(
)
.
.
(
3
)闻之于
宋君
(
)
(
4
)问之于
丁氏(
)
.
.
2.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谣言的误传。
3.
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 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 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
1
)身亡
所寄
(
)
(
2
)奈何
忧崩坠乎(
)
.
..
(
3
)若
屈伸呼吸
(
)
(
4
)舍
然大喜
(
)
.
.
2.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
往晓之
未若柳絮因
风起
B.
其人舍然
大喜
公欣然
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
.
.
.
C.
晓之
者曰
久之
D.
其
人曰
其
一犬坐于前
.
.
.
.
3.
从 这则故事中你理解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4.
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