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别妄想泡我
874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19: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南师范-
《平均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理解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平均数的意义。
2
、理解平均数算法的多样性,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养成从数学角
度 思考问题的习惯。
3
、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并能正确、 全面的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
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 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
广泛。比如,篮球比赛中的换人就要用到统计。 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篮
球赛,红、蓝两队打得非常激烈,你争我抢,你攻我 防。突然,蓝队一名队员受伤了,这时候蓝队的
比分还落后,怎么办?
二、解决问题,理解概念
(
一)上场次数相同时派谁上场?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
1
、讨论收集信息的标准。
(
1
)
问题谈话:< br>现在有
7
号和
8
号两名替补队员,
假如你是教练,
你 准备派谁上场?根据什么?
(
2
)交流。(预设:①看身高,谁 高就让谁上。②看速度,谁跑的快就让谁上。③看经验,谁
打球时间长经验多就让谁上。④看得分,谁的 得分多就让谁上。)
(
3
)小结。谈话: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不管是看身 高、看速度还是看经验,都是为了这个队员
上场后能干什么?所以,决定派谁上场,应该比较他们的什么 情况?
(
设计意图:
篮球比赛的情境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太熟悉 ,
怎样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呢?
我采用适当渲染的办法,
让学生感受赛场的紧张与激烈,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在此基础
上,引导学生讨论派谁上场的根据,也就是 收集数据的标准,为下一步呈现并分析数据铺平道路。
)
2
、收集处理数据,作出决策。
(
1
)问题。谈话:请看 屏幕,(课件出示
7
、
8
号队员得分表),这是
7
号和8
号队员在小组赛
中的得分统计表,看了这个表,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对得分情况的分析, 你觉得应该派谁上场?
7
号
8
号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9
7
没上场
6
8
11
10
没上场
没上场
没上场
(
2
)
思考谈话:
不仅要说出派谁上场,
还要讲清比较的方法,
先自己想想,再和组内同学说说。
(
3
)交流。
(预设:办法一 :派
7
号上场,因为
7
号总分高。追问:
7
号总分怎么算的 ?那么
8
号的呢?随
机板书算式;办法二:前两场
7
号比
8
号多
4
分,第三场
7
号比
8
号少
1
,因为
7
号比
8
号一共多
3
分,
所以要派
7
号上。
办法三:
把
8
、
10
提上去,
一场对一场,
因为
7
号两胜一负,
所以要派
7
号上。
(
4
)追问:现在有这么多方法确定派
7
号上场,看来解决一个 问题,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想
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预设:学生想不到用平 均得分比较。教师要适当引导,还可以根据什么分进行比较?怎样找
到平均得分?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 也可以算一算。)
(
5
)交流:
(预设:①移多补少。 引导学生用学具演示并解释移多补少的过程。②列式计算。(结合学生
交流,板书算式,引导学生弄清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
(4)总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比较,最 后都确定应该派
7
号队员上场。看来解决一个问题可以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思考。< br>
(设计意图:统计的作用在于帮助分析解决问题。本环节通过对
7
号和
8
号队员三场得分的多
种方法比较,
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初 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
为后面学习平均数产生的
必要性进行铺垫。
)
(二)上场次数不同时派谁上场?体会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进一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
1
、问题。谈话:正当教练准备派
7
号队员上场时,(
课 件出示)
6
号队员急急忙忙的跑过来也
要求上场。这时候还要把
3
个 人放在一块比吗?请看
6
号、
7
号两位队员的得分统计表。你觉得应该
派谁上场,
为什么?
2
、思考、交流。
(
预设:(
1
)根据总分比较 。追问:同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
6
号队员因为上场次数
多,所以总分多,在 这里用总分比较就不合理。(
2
)根据平均每场得分比较。追问:怎样计算
6
号
7
号
6
号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9
7
没上场
8
8
没上场
10
11
没上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