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巡山小妖精
568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19:4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赞美之泉-
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 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75
—
80
页的相关内容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
、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
、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增强对数学价值的体 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
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
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 br>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
是怎样 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
(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
也可以举例说明,
目的是使< br>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
【设计意图:< br>以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不但可以尽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尊重学生
的 个性,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达到复习理解平均数意义的目的
.
】
< br>现在我们就来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首先看一看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2.
使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渡语:大家有没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有)
请看下面这道 题:准备盛着水的
4
个同样带有刻度的杯子,每个杯子里分别装有
6
厘米、< br>2
厘米、
5
厘米、
3
厘米刻度的水,还有一个大杯子。
如果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方法?
⑴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教师巡视)
⑵全班交流,尝试解决。
学生回答预设:
(
1
)移多补少。从
6
厘米高的水杯中倒
2
厘米到
2
厘米高的水杯中,从
5
厘米高的水杯中
倒
1
厘米到
3
厘米高的水杯中,这样每个杯子就有
4
厘米高的水了。
(
2
)先合再分。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在大杯子中,再平均倒在四个杯子里。
(
3
)列算式解答:
(
6+3+2+5
)÷
4
师归纳小结,优化方法。
教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总数量÷总份数
=
平均数
问:根据这个公式,你还能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 学习情境,
让学生独立思考,
分组讨论,
合作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 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一)基本练习
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
1.
春蕾小学要选一名学生参加市级数学竞赛,
5
次初赛成绩如下:
算一算。
2.
看统计图,完成下面问题。
三年级一班三个小组为灾区捐款情况如下:
1
、哪个小组平均每人捐款最多?
2
、平均每个小组捐款多少元?
【设计意图:
通过对统 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复习,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
方法解决生活中实 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
.想一想。
星期天,
小丽高高兴兴去学游泳。
她碰到一个难题,原来游泳池的水平均深是
126
厘米,
小
丽身高
134
厘米,她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会有危 险吗?
□会
□不会
□可能会
□可能不会
(
1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
2
)指名说说(
3
个同学)
。
(
3
)学生评价。
师:平均水深只是一个代 表数,他的实际水深并不知道,可能比
126
厘米浅,可能比
126
厘米深, 也可能正好是
126
厘米,我们在对待实际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
老师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 据,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反映的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
的数据,
在实际生活、
工作中人 们可以运用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让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 学的价值与魅力。
】
2
.课件出示
78
页第
5
题。
3.
把下表补充完整:
三年级同学植树情 况如下表,已知平均每班植树
23
棵,三(
2
)植树多少棵?
班级
三(
1
)
三(
2
)
三(
3
)
平均
棵数
23
?
21
23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理 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并且能够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
】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选择正确的算式: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给灾区捐款活动,我们班
52
名同学分成
4
组,第
1
组捐款
192
元,第< br>2
组捐款
212
元,第
3
组捐款
205
元, 第
4
组捐款
198
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
a
、
(195+212+205+198)
÷
52=16
(元)
b
、
(195+212+205+198)
÷
4= 208
(元)
①说说你选择
b
的理由。
②小明从结果
16
元他就肯定
a
是错误的,你知道这是为 什么吗?
③如果选
a
该怎样提问?
④比较这
2
个问题的异同点?
2.
四(
2
)班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