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温柔似野鬼°
818次浏览
2021年01月21日 23: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培训师-关于国庆节的诗歌
2
《找春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天来了,
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本课的课题就呼唤着
我们去找春天
!
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
们到野外去找一找,
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
打开课本,
我们还会
在课文插图中发现 春天的影子;
读着课文,
我们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
冲出家门、
奔 向田野的孩子,
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
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
喜。
这篇课 文语言优美,
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
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
她害羞,
所以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她美丽,
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
她 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孩
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 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朗读:
“早开的野花
一朵两朵,
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
那是春天的音符吗?”
……
读着这些语句,领 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
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会认
9
个字,会写
9
个字。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
景,体验投身到 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春光的美好,< br>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
习惯。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 活
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
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
并能在 教师
创设的情境中体验、
感受,
达到情感的共鸣,
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 本课有
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
1
、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
鼓励学生运
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
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 、积累,已掌
握了不少识字方法,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 结合生
活实际自主识字,
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2
、情景教学法
美丽的春天多姿 多彩,
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
在教学时,
采用优
美语言,
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
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
手段的优势,< br>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
体会春光的美好,
再用优美欢快
的歌曲帮助学 生体会课文内容,
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
让学
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 。
四、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 、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
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不应以教师的 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
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阅读也是 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学生在读
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 、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
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 悟
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课件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春天。
孔子说“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
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的排除 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
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
羞羞答答,躲躲藏藏 ,这时课件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
引起学生的注意。
(点击画面,出现 动画)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
脚步。而我们,总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睁大双 眼,敞开心扉,去寻找春天。
板书:找。课文中有几个孩子,冲出家门,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这
时候的孩子们,
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
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
个个跃
跃欲试,
也想一起去找春天,
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这时教师
再把板书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在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 难读的字做个记号,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大屏幕出现生字,
(点击出现生字画面),让学生 边认
读边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
熟字变形、 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
动作、
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 名等方法进行识记。
运用课件的演示,
充分引起学生
的注意,
随着孩子们大声 的朗读,
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
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
集中,
积极自主的寻找 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在学完生字以后怎样能让学生轻
松愉快的巩固生字呢,这时我设计了一 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个问
题。
一只只忙碌可爱的小蜜蜂,
要到花园去采蜜 ,
可是今天的采蜜要聪明的小蜜
蜂才会有收获,
利用奥斯韦尔制作的这个游戏,
可以让孩子们利用鼠标把一只只
小蜜蜂拖到花上,
如果找对了和小蜜蜂身上的词语相对应拼音 的花朵,
小蜜蜂就
会快乐的开始采蜜。
如果找错了,
小蜜蜂只好又飞回到原处 。
这样不仅加强了演
示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任务。
至于写字,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
应充 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
通过课 件出示难写的字:遥、摇。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
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 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赏读感悟,体会感情。
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让学生通过
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 课文内容,如:齐读,自由读,小组讨论读等,让学生谈
谈你感受到
“我们几个孩子”
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从
“春天像个害羞
的小姑娘,
遮遮掩掩,
躲躲 藏藏”
这个句子中又体会到什么?课文中的小朋友们
找到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在小组中把小朋 友们找到的春天画下来或写下来。
最
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
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 后一段,
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通过播放春
天景色的录像,
(点击出现 视频画面),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出
现找到春天的情景,配乐朗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 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
子里,
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 ,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 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
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
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
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 的。
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
百鸟争鸣的美景啊,
春天悄悄来到了,小朋友们
留心观察,
发现了春天的踪迹,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春天其实 就在小朋友们的
眼睛里。
(点击出现音乐画面)通过欢快优美的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孩子
们跟着唱,跟着跳,尽情展示自己快乐的心情。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热烈。
(点击出现课文 画面)在这种心情下,再让学生朗读全文,把朗读、理解、感悟
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读, 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
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整篇课 文的教学,我尽量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音乐的美,图画的美,让学生体 会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帮助学生较
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
六、说板书、练习。
本课的板书采用了简笔画的设计,
把孩子们找到的春天 一一展现,
给学生描
绘出一幅春天美丽的景色,
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体验。
在读 课文以后,
让孩子们来
进行补充、添画,这样的板书,既归纳本课的重点,同时起到引背的作用 ,更重
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练习是让 学生在“采蜜本”上选择本课里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
摘抄,
再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 句子。
目的在于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发展
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
3
《开满鲜花的小路》说课稿
《开满鲜花的小路》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童话 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
它以现实生
活为基础,通过 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成有思想、有感情,能
像人一样说话,
富有生命力,< br>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
童话的语言通俗易
懂,
情节简单,
符合 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
富有教育意义,
易于孩子接受。
《开满鲜花的 小路》
是一个温馨浪漫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
它采用拟人
的手法,
讲述了 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邮包,
鼹鼠先生不知道里面一粒粒的
籽是什么?就去问松鼠太太,< br>到了松鼠太太的家,
发现邮包里面是空的,
松鼠太
太发现了邮包上有个小洞,< br>春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
故事。
该故事虽然篇幅不长,
人物对话简单洁明了,
但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浪漫温
馨的氛围,小路上,花朵簇簇,花香飘动, 多美呀!这花是谁种的呢?富有悬念
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孩子理 解、记忆、
学习。
二、说目标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孩子想 说、
敢说、
喜欢说、
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
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孩子语言的发展 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
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 标和指导要点提示
以及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
、知识目标:启发孩子有序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记住故
事情节。学习词和词组 :邮递员、懊丧、花朵簇簇、五颜六色。
2
、能力目标:培养的观察能力,提高孩子想象力、感受力、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喜
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
说准备
为了使孩子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物质准备:
1
、根据《孩子用书》中的图片制作的大图书。
2
、多媒体课件。
3
、黄狗邮递员、鼹鼠先生、松鼠太 太、狐狸太太、刺猬太太等得头饰各一,
有洞的包裹一个。
4
、《哇哈哈》音乐。
(二)、知识准备:知道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生根发芽,有的还会开花结
果。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
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 而是应当采用恰当
的教学方法。
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
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 br>我采用了音乐
激趣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提问法。
1
、音乐激趣法:
《纲要》
中指出:
发展孩子语言的重要 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孩子的经验。
我通过
《娃哈哈》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
让孩子感受歌曲中描绘的像花园一样的美丽景象,
激 发孩子的情感共鸣,
引发孩
子学习的兴趣。
2
、直观教学法:
观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
于是,< br>我选择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
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
孩子缺乏生活经 验和知识水平,
以及思维具有
具体形象性,
对故事所蕴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传统的图片有助于孩子
仔细观察画面,
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
能给孩子创设一 个想说、
敢说的语言环境;
多媒体课件则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
既可以完 整欣赏,
又可以分段
播放,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帮助
儿童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3
、讲述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
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共识,
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在
讲 述故事的过程中,
根据需要,
我注意控制语速、
音量的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
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角色的对话,
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
如:
当鼹鼠先生发现包裹空空很沮丧时,我就放慢语速,降低音量讲述;当狐狸太太、刺
猬太太、
发现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就用欢快高昂的语气讲
述。帮助孩子更 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内容,理解角色形象,并能较好地
集中孩子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 重难点做准备。
4
、提问法:
提问是教师引导孩子观察事物,< br>要求孩子再现已掌握的知识,
启发孩子积极
思维的手段,
在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 的作用。
在孩子对故事有了初步的完整的感
受后,
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并学习新词。
如老师提问:
从邮局到
鼹鼠先生的家一路上住着哪些朋友?鼹鼠先生收到 的邮包为什么是空空的?春
天来了,
刺猬太太、
狐狸太太发现路上有什么?用什么词来 描述?等等。
在提问
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设计问题的难易也不同,如:比较容易的 问题
让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回答;需要孩子描述的问题就让能力较强的孩子来回答;
像总结归纳 性的问题就让能力最强的孩子来回答。
这样,
在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
能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欣赏法、讲述法。
1
、观察发现法:
教师提供适于孩子进行观察发现活动的材料
(< br>如:
图片
)
,
使他们通过自己的
观察、探索发现知识,感知故 事内容。在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观察、想象讨论故
事中的情节、
角色对话等。
通过观察 、
提问和孩子讨论,
引导孩子自己得出结论,
充分体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r>
2
、欣赏法:
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作品内涵,
鉴别作品的美 ,
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
唤起美
的情感,
陶冶美的情操。
在活动过程 中,
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生动形象的画面
和富有浪漫气息的情节,
加上教师充满感情 的讲述,
让孩子体验作品中各个角色
的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3.
讲述法:
主要让孩子能准确地回答问题,
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感 受。
在活动中,
我提供
了丰富的物质材料和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和方法为孩子讲述提供 了空间,
启发孩
子用宏亮的声音大胆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为每个孩子创设了讲述机会。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音乐激趣导入活动:
让孩子欣赏欢快活泼的音乐
《娃哈哈》
,
让孩子感受祖国像花园一样美丽的< br>景色的意境,为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
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 事内容,
不用任何教具,
依据孩子无意注意站主要地
位,
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 特点,
为了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影响孩子对故事内
容的感知,
所以只运用 丰富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语气来表现故事,
讲完后,
提几
个简单的问题:
故事 的名称?有哪些角色?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一条什么样的小
路?
2.
出示根 据孩子用书上的图片制作的大图书,引导孩子按数字顺序观察画
面,
老师根据画面再次讲述故事 ,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
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
来了什么?学词:邮包。鼹鼠先生把邮 包给谁看?邮包里面有什么
?
鼹鼠先生是
什么表情?学词:奇怪、懊丧。刺猬太太、松 鼠太太都看到路上的鲜花是怎么说
的?鼹鼠先生怎么回答的?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样的?学习词组 :
花朵簇
簇、
花香飘动。
请你猜一猜,
这花是谁种的?鼓励孩子根据 自己的经验探索讨论,
并充分想象讲述。此环节鼓励孩子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抓住教学的重点。
3.
完整播放课件,
让孩子边完整观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
老师根据 孩子对
故事的理解进行启发式提问:
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的是什么?为什么邮包
是空的?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是谁种的?你们觉得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美
吗?让孩子体验生活中不经 意间创造的美带给的我们温馨浪漫的感受。
次环节重
在揭示故事思想内涵,
进行情感教 育,
它是解决重点,
突破难点最重要的一个环
节。
4.
请 孩子单独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讲述故事,
提醒其他孩子认真倾听。
此环节
主要让能力较强 的孩子讲述,
不要拘泥于老师教的词汇,
鼓励孩子大胆发挥运用
自己掌握的其他词汇来 生动讲述,给了孩子一个拓展的空间。
5.
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戴上头饰,
分组进行故事表演。
这个环节
旨在给孩子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 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德育。
根据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实际情况让孩子谈谈生活中有哪些自己感到美的事
物,
怎样做我们会生活得更美。
如:
你喜欢我们周围生活得环境吗?你喜欢我们
的孩子园 吗?怎样让我们生活得环境变得更美?怎样做我们的孩子园会变得更
美?等等。
围绕这样的话题 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
孩子交流时提醒其他
孩子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效果
由于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让孩子们 分角色地扮演文中的
人物,大家学习兴趣浓厚,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习效果比较理想。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
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一、说教材
《邓小平爷爷植树》介绍 了
1985
年的植树节,
81
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
京天坛公园亲 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如今
,
“小
平树”已成了天坛公 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
认识“邓、坛”等
13
个生字,理解有关生字组成的词语。
< br>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 度和他
的心愿。
3.
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绿化植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认识“邓、坛”等
13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
读课文是教 学重点,同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
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也是教学 难点。
三、说学情
学生是低龄儿童,
认知水平较低,
心 理可塑性比较强,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
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
而且他 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
况且
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确实 有点难。
四、说教法
1.
引读法
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我采用教师引读,
不仅可以帮助
学生突破朗 读的难点,
培养学生语感,
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体会文中邓
爷爷植树 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2.
抓重点词句教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
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篇幅很长,
其次是课文的内容
比较枯燥,
学生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乏味。
朗读是一个难点,
把课文读熟了解课文
的意思是基本要 求,
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这个确实一个很大的任务。
所以这样的
课文怎么让学生有兴趣 的上呢?我抓住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这段文字中的重
点句子,运用多媒体呈现出来,重点词用红颜色标 出来,重点理解,并在读中感
悟。
3.
迁移法
通过学习 最后一段,多媒体呈现小平树,教师提问:站在小平树面前,你想
说点什么?实现由读到说话的迁移。这 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还让同学们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我 要学邓爷爷什
么?学邓爷爷多种树,美化我们的国家。有助于突破难点
五、培养能力,说学法。
1.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记生字的时候,
我让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讨 论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在细读课文,
朗读感悟
这个环节,
学生带着问 题去读书,
在与同座的合作学习中找到问题答案,
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品质,增强了学生 学习语文的信心。
2.
抓重点词句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阅读的起步 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文本,
学会抓住
课文重点段落,
重点词句 来学习课文,
老师范读整篇课文后,
让学生思考本课讲
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件什么事?让 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
然后抓住课文重点
部分的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来深入学习课文,这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六、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引发期待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悠扬的旋律,
动听的歌声,
意在掀起学生 的情感波澜,
激活学生脑海中的储
备,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崇敬之情。
学生 齐读课题两遍后,
我问学生: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此环节旨在引导
学生捕捉课题中 的有效信息,
诱发他们自主探究文本的强烈期待,
从而帮助他们
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
教师范读全文,
同学 们边听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
事?学习了生字生词后,
我要求同学们 自由读课文,
力争做到
“五不”
:
不添字、
不漏字、不回读、不读错 字音、不读破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课文重点部分抓住了三句话来品读:
1.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的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
息。
2.
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小树苗,小心的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3
、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
又走上前把树苗扶 正。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先让学生紧扣文本的重点语句自主阅读,
体悟字 里行
间所蕴含着的情愫,
再通过朗读,
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情感体验表现出来,
使学
生在自读自悟、
交流对话、
感情朗读、
自评互评的过程中,
内 化语言,
培养语感。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述:是啊,邓 爷爷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树,种下的更是“植树造林,绿化
祖国”的心愿,让我们全体起立,带着对邓爷 爷的崇敬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配乐朗读。
优美的音乐,
激荡起学生心中的快乐,
和着旋律动情的朗读,
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入情入景,咂摸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感渲染,营造浓厚
的情感氛围,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邓小平高达光辉的形象,
使其具有立体的、
丰
厚的美感,占据着学 生的心灵世界。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我要求学生在2012
年的植树节植树,给小树取个名,写写观察日记。本课
的课外拓展以课文作为出发 点,
把学生由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的实践,
拓展学生
的学习时空,体现“大语文”的教 学理念。
(六)说板书设计: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柏树————小平树————美丽的风景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
本课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
贯穿全文,
能够很好的为学习文本服务,
让一年
级的小朋友感知文本,体会邓 小平爷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心愿。
七、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1.
说预期效果
﹙
1
﹚认识“邓、坛”等
13< br>个生字,会读本课带生字的新词。
﹙
2
﹚培学生养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
3
﹚全班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
植树的认真 态度和他的心愿。
2.
说教后反思
在备课时
,
就觉得这课挺不好上的
,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
邓小平爷爷的时代
离他们实在 太远了,
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
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
长,课文中有许多 学生觉得特别陌生的词语,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
确实有点难。
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 ,
我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自主识字,
把
“读”
作为教学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我抓住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这段文字
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媒体 呈现出来,重点词用红颜色标出来,重点理解,并在
读中感悟。
上完这节课我带着高兴,也带着忧虑……
高兴的是:
我看到了我们孩子的希 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我们一小部
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
他们随着阅读 量的增大,
课文的字词阅读对他们来说已不
成问题,
而且能主动地去了解去学,
特别是开放的问题下他们会更有探索,
更有
所思。像《邓小平爷爷植树》所蕴含的道理确实对 于现在学生是很难感悟的。但
他们能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际行动中,
有所感动,< br>有所体会。
这是学生在自主
学习,主动地探索,作为教师感到欣慰。
忧虑的是:
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跟不上每天认识十几个字,
阅读那么长
篇幅文章的 学习了,如《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要认识
13
个字,写
8
个字,
读懂
300
百字左右的课文。
这些学生对于读课文已感到困难重重。
因此对于 我们
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想出好< br>的教学策略,更多的关注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
邓小平爷爷植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邓小平爷爷植树 》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
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课文介绍了1987
年
4
月
5
日,
83
岁高龄的邓小平< br>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
如今
,邓爷爷所亲手栽种的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
认识“邓、坛”等
14
个生字,会写“邓、植”等
8
个 生字,会写“爷爷、
植树”等
13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3.
积累“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等词语。
3.
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绿化植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认识“邓、植”等
13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是教 学重点,同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
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也是教学 难点。
三、说学情
学生是二年级低龄儿童,认知水平较低,心理可塑性比 较强,对于现在的
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
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
生来说,确实有点难。
四、说教法
1.
引读法
邓小平爷爷植 树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我采用老师引读,不仅可以帮
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 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
中邓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2.
抓重点词句教学法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篇 幅很长,其次是课文
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乏味。朗读是一个难点,把课文读熟,了
解课文的意思是基本要求,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这确实一个很大的任务。所以
这样的课文怎么让学生有 兴趣的上呢?我抓住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这段文
字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媒体呈现出来,重点词用红颜 色标出来,重点理解,
并在读中感悟。
3.
迁移法
通过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多媒体呈现邓爷爷种的树,教师提问:站在小
平树面前,你想说点什么?实现由读 到说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
掘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同时 还让同学们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要学邓爷爷什么?学邓爷爷多种树,美化我们的国家。有助于突破难 点。
五、培养能力,说学法。
1.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 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识记生字的时候,
我让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讨论用什么好办法记 住这些生字;在细读课文,朗读感
悟这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与同座的合作学习中找到问题答 案,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2.
抓重点词句学习法
二年级的学生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引导学 生学会整体感知文
本,学会抓住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来学习课文,老师范读整篇课文后,让
学生思考本课讲了邓小平爷爷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
然
后抓住课文重点部 分的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来深入学习课文,
这有利于学生养
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 会”向“会学”过渡。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引发期待
多媒体出示邓小平爷爷不同时期的照片,
由学生猜猜是谁,
从而引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后,我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此环节旨在引
导学生捕捉课题中的有 效信息,诱发他们自主探究文本的强烈期待,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教师范读全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
么事?学习了生字生词后,我 要求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力争做到“五不”:不
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错字音、不读错句子。
(三)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课文重点部分抓住了三句话来品读:
1.
只见他手握铁锹,
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
额头已经满是汗珠,
仍不肯休息。
2.
邓爷爷精心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 填了几锹
土。
3.
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 ,不行!”他又
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先让学生紧扣文本的重点 语句自主阅读,体悟字里
行间所蕴含着的情愫,再通过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情感体验表现出来,< br>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交流对话、感情朗读、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内化语言,培
养语感。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述:是啊,邓爷爷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树,种下的更是 “植树造林,绿
化祖国”
的心愿,
让我们全体起立,
带着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把课文齐读一遍。
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配乐朗读。
优美的音乐 ,激荡起学生心中的快乐,和着旋律动情地朗读,在不知不觉
中,学生入情入景,咂摸语言文字,享受语 文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感渲染,营
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邓小平高达光辉的形象,使其 具有立
体的、丰厚的美感,占据着学生的心灵世界。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我要求学生在
2018
年的 植树节植树,给小树取个名,写写观察日记。本
课的课外拓展以课文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由课内的学习引 向课外的实践,拓展
学生的学习时空,体现“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六)说板书设计: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柏树———邓爷爷种的树———美丽的风景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
本课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贯穿全文,能够很好的为学习文本服务,让 二
年级的小朋友感知文本,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心愿。
七、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1.
说预期效果
﹙
1
﹚认识“邓、坛”等
14
个生字,会读本课带生字的新词。
﹙
2
﹚培学生养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
3
﹚全班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
树的认真 态度和心愿。
2.
说教后反思
在备课时
,
就觉 得这课挺不好上的
,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
邓小平爷爷的时
代离他们实在太远 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
那么长,课文中有许多学生觉得特别陌生的词 语,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二年
级下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我激发 学生
兴趣,让学生自主识字,把“读”作为教学主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我
抓住邓小平爷 爷植树的经过这段文字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媒体呈现出来,重
点词用红颜色标出来,重点理解,并在读 中感悟。
上完这节课我带着高兴,也带着忧虑……
高兴的是:我看到了我 们孩子的希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一小
部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他们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课文 的字词阅读对他们来说
已不成问题,
而且能主动地去了解去学,
特别是开放的问题下他 们会更有探索,
更有所思。像《邓小平爷爷植树》所蕴含的道理确实对于现在学生是很难感悟
的。但他们能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实际行动中,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这是学
生在自主学习,主 动地探索,作为教师感到欣慰。
忧虑的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跟不上每天认识十几个字 ,阅读那么
长篇幅文章的学习了,如《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要认识
13
个字,写< br>8
个
字,读懂
300
字左右的课文。这些学生对于读课文已感到困难重 重。因此对于
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想出 好的教学策略,更多地关注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
《邓小平爷爷植树》说课稿
【说教材】
“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
从那时起,
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
走 进了万
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在北京天坛公园,
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
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
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 物园,
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
迎着南国的风,
唱着春
天的歌,
长得枝繁叶茂。
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
展示着春天的
图画,诉说着 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4
月
5
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
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 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
“植
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
”
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
83
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
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 br>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
……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
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我们的未来呢
?
学习目标
1.
认识“邓、坛”等
14
个生字。会写“邓、植”等
8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
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说教法学法】
略
【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
分别出示邓小平画像和植树图。提问:
(1)
这位爷爷谁认识
?(
他叫邓小平,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
(2)
再看着张图, 邓小平爷爷在干什么
?(
植树
)
这是邓爷爷
1987
年4
月
5
日
植树节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
想知道邓爷爷是 怎样种树的吗
?
好
!
我们一
起来学习课文。
2.
出示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二、合作学习完成预习
1.
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段,其他同学在听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
互帮互学。向同组同学请教,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3.
小组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1)
爷爷植树时多大年龄了
?
(2)
树栽好了邓爷爷满意吗
?
从哪里能看出来
?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在画上记号。
三、反馈、质疑、自悟
1.
全班器读课文
2.
说说通过自己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
3.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
四、朗读、感悟、体会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br>读给大家听,
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老
师相机指导朗读。
2.
指名读第
3
自然段其他同学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做动作。
3.
讨论交流:
邓爷爷那么大年龄了,
工作又非常忙还 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我们
同学该怎么样做
?
五、学习积累词语
1.
课文有很多用得非常好的词语,学着找一找,画出来,再读几遍。
2.
小组内交流,各自画出的词语是什么。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雷 锋叔叔,
你在哪里》
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
的宗旨 是让学生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本文是一首
儿童诗,
作者以优美的 语言和流畅的音韵,
沿着
“长长的小溪”
和
“弯弯的小路”
娓娓的向 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读完这首诗,要让学生明白,
人们寻找雷锋、
呼唤雷锋 ,
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
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同志学
习。
二、教学目标
1.
会认
14
个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
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其中“会认
14< br>个生字”是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
资料的能力”
是能力目标;< br>教育学生
“通过朗读感悟,
懂得奉献爱心,
乐于助人”
是本课的情感教 育目标,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目标
1
、
2
为教学 重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多读成诵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
验,逐渐能够背诵课文。结合本课,我让学生课 前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并在上
课时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目标
3
是难点 。关于难点,通过课件展
示资料图片,
和课外延伸的小诗入手,
使学生明白了要乐于助 人,
乐于奉献爱心。
三、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确定“ 情景激趣法”、
“指导朗读法”、
“故事法”、
“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朗读法 ”、“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歌
唱法”等形式的学习方法来教、学本课。力求紧密结合课文,贴 近学生心理,符
合学生年龄特征。
四、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时,我先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出示图片导入,
板书,并 随即讲解“锋”“叔”二字。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
锋的资料,讲讲雷锋的故事。
2.
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利用视频播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听 范读,熟悉课文。然后自
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标出小节,学生自学课文。
然后小组内自学字词。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只重点强调几个易错字的读音。
字音读 准了,接下来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同桌的小伙伴读一读,比一比,
谁读得好。同桌互相读,互相正音。 然后指名读,让学生读出感情。
最后,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
雷锋叔叔到过哪里?他在 那里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
划出有关的
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课文的哪几个小 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
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让学生提出还有那些不 懂的问题。
三、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首先学习第一、二小节。
学习第一、二小节朗读时,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讲 解第二个比第一
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
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
“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
高音调。
边读边想这两小节中,
雷锋都帮助了谁?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
小孩儿 的?体会“蒙蒙”、“冒着”的意思。
然后学习第三、四小节。
方法与第二小节差不多。要体会“荆棘”的意思。
接着下一个环节,
听老师 的朗读,
闭上眼睛做想象,
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
子,
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的表
达能力。
最后学习第五小节。
提示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
在弯 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
迈的大娘。
他还会到哪儿呢?我们大家愿意去寻找他好吗?引起学生兴趣后 让学
生把第五小节读一读。
并指导第五小节的第一句的朗读,
要注意:
读出急 迫寻觅
的感觉。然后突破重点。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讨论:
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雷锋叔叔真的会出现吗?这里的
“雷锋叔叔”
指的是谁?
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展示现实生活中“雷锋”图片,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一
直鼓舞着人们,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懂得谁为人们做了好事,
谁就是
“活雷 锋”
。
最后,
请学生看看书上的学习伙伴,
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 好的建议,
让学
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
四、巩固练习
积累“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这样的词语吗。试着用这些词说话,
或再找一些这样的词语,再读 一读。体会这篇课文中语言的优美。
6
《千人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千人糕》
和
《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
《一匹出色的马》
同属于第二单元。
这个单元都以“关爱”为主题,这是一组用 爱心串出来的课文。不要说雷锋叔叔
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
就是那用一节树枝给予孩子鼓 励的父亲,
也同样有
着一颗真诚而平和的爱心,有爱才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千人糕》
一文以父子对话的形式,
介绍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告诉我们任
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我们只有共同努力,
互相合作,
才能使社会更美好的道理。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语文课 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语文课堂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
用。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 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
、默读 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
做成,知道一块小小的米糕来之不易;
3
、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
成。重点: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 可成。”教学方法的
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导读法、
谈话法、
讨论法来组织教学,
指导学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
理解
“千
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许多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学法:
结合本课蕴含深刻道理的特点,
我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
默读法、 复述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他们的口
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设计:
学习本课,既要让学生领悟这些道理,又要借助插图,复述“ 千人糕”的制
作工程,
这也是对文章的进一步内化,
本课我打算安排谈话导入、
整体感知课文、
借助插图练说、拓展感悟主题、课堂小结
5
个教学环节:
第一步:谈话导入。课的开始谈话,让学生自由说吃过的糕点,提问质疑引
入课堂。
第二步:感知课文。通过听课文朗读,提出问题,课文是谁和谁的对话,谈
话的内容是什么?< br>
第三步:借助插图练说。借助课文的两幅插图,观察图画上的事物、人物,
通过课件理 解米糕的制作过程,
从看图到看文字,
找出讲述图画内容的句子。
最
后借助提 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现了“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
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 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
第四步:拓展感悟主题。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仿照课 文进行说话,感
悟课文的主题,
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千人糕还是生活的每一样东西,
都需 要经过很
多人的劳动,才能供我们食用和使用。
第五步:课堂小结。《千人糕》这个 故事,主要的借助孩子经常吃到糕点,
揭示一个生活哲理:
每一样物品都凝聚了大量的劳动,< br>享用时,
应该对劳动者心
生感激之情。延伸到国学诵读,特别是已学过的《悯农》,理解 粮食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惜粮食,爱护劳动成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是以“千人糕”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到的材料、制作方法为主线,
最后点明中心:“一块平平 常常的糕,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的目的。
7
《一匹出色的马》说课
一、说教材
《一匹出色的马》
一匹出色的马》
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讲述的是一家外出游玩时, 妹妹感觉很累,爸爸拾一根枝条让她当“马”骑,她
忘记了疲劳,比大家都先到家的故事。
< br>课文写的非常美,
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河水碧绿碧绿的,< br>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
软的绿毯。
这些描写春景的句子自然清新,
色彩明丽,
从文字中想象画面为将来
将画面写成文字 打下了基础。
本文故事性强,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
这 样能够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二、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会读“郊、泛”等
14
个生字、会写本课“匹、纹”等
8
个生字。
2.
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读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从妹妹的变化中体会兴趣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克服疲劳。
三、说教法、学法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识字,
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
让 学生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
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
并培养了学生
主动识字 的兴趣。
2.
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讲自己的故事,达到加深课文理解的目的。
3.
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
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是新课标中低
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
在本节课中,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讲述
运用 不同的方法,取得不同的效果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1.
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 活中既有语文,使学生开阔视野。课前,我布置学生
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例子,
看是用什么方法怎 么来消除疲劳,
并相互交流,
激发了
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2.
游戏识字,情感朗读。
新改版的教材识字多,难度大,单一的去认, 去写,既枯燥,又没有效果,
所以在教学流程中,
我始终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认读生字,
能认识哪些字,
能读
好哪一段。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
,
达到了 较好的效果。
例如学习
“景”,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画上美丽的景色,然后出示“ 景”字,这样,加
深了学生对“景”字的印象。
3.
插想象翅膀,练口语能力。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
仍然是让 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面自己不同的看
法和想法,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并锻炼了口语 表达能力。
最后,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
大胆说出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将课堂教学与
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
从而更 乐意地学习语文,
学好语文。
五、说教学效果
教学有 法,教无定法。在预习的环节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与课文类似的生活
例子,
然后在课堂上充分进行 交流,
大家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达到了教学的预
期目的。
1
《神州谣》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神州谣》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识字课。
本课是一首充
满童趣的“三字经”儿歌,儿歌共
8
句,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的
一部分、
祖国各族人民感情深厚,
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发。
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
联系祖国版图和教材中的图画,
引导学生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
学 生记住字音,运用平时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
动识 字的愿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要求:
1.
会读“州、谣”等
15
个生字、会写本课“州、湾”等
9
个生字,会写“神
州、中华”等
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
8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3.
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况且 本课为识字课,
因此,
我确定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 。”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 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
教的思想,
借助图片,
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
兴趣,
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 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
以自主探
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 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
(
一
)
谈话激趣,看图入境。
出示祖国版图,同学们,我 们祖国地形图像什么?生:一只雄鸡!歌唱祖国
的歌曲非常多,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
1
《神州谣》,看一看,歌谣里告诉了我们
哪些丰富的知识。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
想看看吗?快打开书
29
页。听老师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找出山川、河流、
地名等。
2.
汇报。
(设计意图:
初读部分给学生作好示范朗读,
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让学生
切实地感知整篇儿歌。)
(三)图中识物,积累语言。
1.
读生字词。(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2.
去拼音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
3.
做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通过个别读、开火车 读、男女比赛读、齐读等多种
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四)识字写字。
(
1
)巩固音、形。
本课要 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
chu
ā
n
)、
州(
zh
ō
u
)、争(
zh
ē
ng
)、族(
z
ú)。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
读音。“齐”字是六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 ,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
2
)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
3
)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奋”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
“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
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五)再读理解,随文识字。
1.
自由读课文,把带拼音的句子多读两遍。
2.
品读短文,说一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山川、河流。
3.
全班朗读。
(六)创编儿歌,拓展延伸。
1.
出示图片,示范创编:
黄河黄,长江长,
中原大地在中央。
东北头,西北尾,
雄鸡高歌向太阳。
青藏高,内蒙长,
华南华北锦绣庄。
台湾东,海南南,
雄鸡生出大蛋蛋。
中国人,团结紧,
一切听从党中央。
黄岩岛,钓鱼岛,
祖宗家业不可让。
2.
出示几幅图,激发创作灵感。
3.
学生创编,指名说。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范本,活学才能活 用。于是,我设计了创编儿
歌,从示范开始,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而启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激发 了
他们的创编欲望,使学生从文本中走了出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式的板书,直观、形象,一目了 然。符合低年级小学
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还达到了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不断识字认字的目的。
2
《传统节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
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从 中认识、
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并知道每个节日的具体时间。
2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主 要让学生根据
图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
加深了对课 文的理
解。
3
、说教学目标:
(
1
)巩固生字新词。
(
2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
3)借助图片、资料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并知道它们的具体时
间。
(
4
)感受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 的思想,
先借助图片,
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了解 传统节日中
的风俗,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的与学生交流,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
趣,同时采用小组 合作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1
、谈 话导入:通过儿歌导入,营造了节日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的
过渡到了课题并让学生对什么是传统 节日有了一定了解。
2
、课前热身:
3
、初读,整体感 知,让学生整体感受了童谣的韵律美。分小组读课文,标
出序号,圈出节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
、深入学习,了解传统节日,练习朗读、说话
(
1< br>)学习我国最隆重、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春节,教学时先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小 朋友,图上画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
再让学生说一说
春节这一天还有哪些风俗呢?春节 是几月几日呢?最后再交流:
学生在理解文意
的基础上体会应该以一种什么语气读这一个节日。
(
2
)学习元宵节时和学习春节的方法相似。
(
3
)
学习完这两个节日后我同学生一起归纳了学习这两个节日的学习方法:
看(想) ——说——读并让学生分小组照以上方法小组学习其余五个节日。
(
4
)全班交流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5.
拓展延伸:
(
1
)全班一起拍手读,童谣感受节日的美好。
(
2
)进行记忆挑战赛,检测学生对节日时间的识记情况。
(
3
)说话练习:再次加深印象,感受节日的美好。
总之,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
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
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 化内涵,
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
爱国、
爱老敬老等优
良传统。
通 过本节课学习,
学生了解了每个节日的内涵,
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
并激发民族自豪 感。
四、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 br>1
、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让学生通过图片和
生活实际或情 境进行说话训练和朗读训练。
2
、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 深入、全面地了解这
些节日,
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 法,
引导学生
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
、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 量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
观、
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
有效的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知识,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的是课前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搜集资料,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够。
3
《“贝”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贝类引入,讲述了古人对贝的喜爱,讲解了一些 由“贝”衍生出
的汉字,如:赚、赔、购、贫、货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刚开始是用具体
的事物帮助记忆、交流思想,然后依靠集体的智慧,经过时间的锤炼,就形成了
汉字。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汉字的起源不了解,
但这一课形象生动地讲解了 与
“贝”
相
关的汉字,学生易于接受。因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汉字知识,在 课外
拓展汉字知识,这样,学生对于汉字的起源及相关知识会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br>喜欢学习汉字,
有
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要求:
知识技能
1.
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2.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 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
课。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学习,
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
远流长。
3.
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况且本课为识字课,
教学重点:
了
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掌握贝在左右结构 和上下结构中书写不同的特
点。教学难点:有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 立了以学定
教的思想,
借助图片,
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同时采用灵活机 动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 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
兴趣,
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 中学,
以自主探
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br>
三、说教学过程
(
一
)
谈话激趣,复习导入。出示复习字词大屏幕出示:
贝壳贝类漂亮珍贵饰品随身容易损坏钱币参与钱财有关赚钱赔付购买贫困
甲骨文
(
1
)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
2
)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
3
)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
4
)单 独出示文中
15
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在多读中对词
语复习巩 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想看看吗?快打开书33
页。听范文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考问题等。
①讲“贝”字的起源。
②人们把贝壳当作“饰品”用以佩戴。
③ 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购买东西,同时列举与“贝”有关的汉字。(设
计意图:
初读部分给学 生作好示范朗读,
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让学生切实地
感知整文章。)
(三)介绍甲骨文。
甲骨文因镌刻、
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
它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
是
汉字的早期形式。(简单介绍甲骨文的由来)
(四)贝”字是如何形成的呢?贝的写法演变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
指名说明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
精读理解,重点突破。
A.
学习第一自然段
(
1
)第一自然段贝壳是什么?出示贝壳图片。(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
甲。)< br>
(
2
)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B.
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是贝壳在古代的作用作为饰品。
(
1
) 除了珍贵、漂亮,贝壳还有什么特点?(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
损坏)
(
2
)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
3
)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
“贝”
作偏旁的字,
大多与钱财有关,
比如,
“赚、
赔、
购、
贫、
货”
。
)
(
4
)除了书上列举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她贝字旁的字吗?(学生
查字典回答)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范本,活学才能活用。于是,我设计了查字
典,
从示范开始,< br>再让学生巩固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主动学习
的兴趣,使学生从文本中走 了出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贝的特点:珍贵、不容易坏
用途:用贝当作钱币
装饰品
赚
赔
购
贫
货
设计意图:采用图文式的板书,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符合低年级小学生
的年龄特点,而且还达到了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不断识字认字的目的。
4
《中国美食》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美食 》第二课时,我说课的
内容分为六部分: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 br>评价。
一、说教材
1
、《中国美食》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 下册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
篇图片课文,
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菜品图片,
让学 生认识生字,
进而了解中国的
美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教学重点:准确认读生字,了解积累火字旁和四点底生字;
3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美食文化,激发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4
、课时安排:
2
课时(本节课说得是《中国美食》第二课时)
二、说目标
新课标提出:
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
并乐于
与人交流。由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
1.
会认
16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
能说出常见的菜名。
3.
让学生了解
10
种烹饪方式。
三、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并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
因此生字
学 习障碍相对而言较少。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
对文中图片中的菜品名称
不是全都 了解,菜肴也不全都吃过。教学时要求学生认知菜肴名称,了解菜肴,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美食的喜 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我确 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
借助图片,
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
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 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
与学生交流,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这样更好的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 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
重教给孩子观察生字,
注意生字中的重难点的识字方法,
激发 学生主动识字的愿
望。通过看图、识字,激发学生对中国美食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刚开始,
让学生观看图片:
说说图片中的它们都喜欢吃什么?引出学生
对中国美食的交流,相机引出新 课,板书课题:《中国美食》。
(二)新课教学
1
.
学 生认读菜品名称,
并对菜品名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达到了解菜肴,
熟记生字。
2.
指名回答标出的重点字词,
在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这便是我们常用的< br>多种烹饪方法。
3.
读字词,
看图,
说说一下食材都可以用 到我们学到的那些烹饪方法,
鼓励
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美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三)指导书写
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重点指导“烧、烤、炒”的书写。
(四)布置作业
1.
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吗?
2.
学做简单的美食。
六、说教学评价
为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有效创新的评价方式,
适时恰当地改变教学中评价的方式 和手段,
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
可以给
学生心理上带来愉悦,
更重要的 是可以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
从而最大限度的
激励他们语文学习热情。
我本节课主要用了以下评价方式:
1
、教师评价:
(< br>1
)幽默式:”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无意注意相当成熟,注意力很容易
分散,
机智、
诙谐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更 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2
)鼓励式: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
(
3
)夸奖式: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
4
)安慰式: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
2
、生生互评:
例如在其他同学朗读课文的时候,
鼓励学生做一个 忠实的听众,
当好小老师,
对前面同学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等。
以上是我对 《中国美食》第一课时的一些教学设想,有不妥之处,望各位领
导和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中国美食》说课稿
一、赏美食,导入新课
1.
联系生活,导入话题。
中国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 国人创造了我们祖国自己独
特的饮食文化。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
生活中你最喜欢吃哪些 中餐美食?谁愿意给
大家介绍介绍你最爱吃的美食。看谁的介绍最精彩,能让人“垂涎欲滴”。
说到美食,老师知道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小小美食家。大家对美食是津津乐
道。老师也 喜欢吃,不过可别光顾着吃,应该吃出品味,吃出文化。今天这堂课
我和大家共同探讨中华食文化《中国 美食》。(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中华五千年饮食文化博大情深、
源远流长,
勤劳、
智慧的华人把中餐馆开遍
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华美食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 声誉,
中国人用美味征服了
世界。
今天,
老师把许多中 国美食带到我们身边,
想不想一睹为快?好,
我们一起
来看看吧!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2.< br>师:
是什么让你们发出如此惊叹?看到这些赏心悦目、
五彩缤纷的中国美
食,你 想说些什么?
(中国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美而著称于世,它造型别致、五彩缤纷、栩栩如生,让人回味无穷了,精巧绝伦的外观,还是那别有韵味的名字,勾起人
们无限的遐想和欲望 。)
二、说美食,学习生字
1.
出示课本图片,学生说说美食。
师:先观察图片中美食的形状、颜色,再说说这叫什么。
学生说。
师:书中所提到的美食,你尝过多少呢?请你说一说。
要求:
先交待所尝过的美食叫什么名字。
再说说这美食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口感怎么样。
如果你对这美食的做法了解一些,还可以介绍一下这美食的做法。
学生交流。
老师适时评价。
2.
介绍了这些美食,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美食的名字中有哪些是你不认识的
字。
学生划出生字,对照拼 音多读几遍。然后,去掉拼音学生认读。
(开火车
读、点名读)
3.
多媒体出示
炒
烤
烧
爆
炖
炸
煎
蒸
煮
①指名读上面的字。
②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
例如:煮鸡蛋
烤肉串
清蒸鲤鱼
油炸大虾
爆米花
煎鸡蛋……
总结:
我们不但从美食的名字中学会了汉字,
而且从美食的做法中也学会
了汉字。
4.
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汉字,再说说你的发现。
灶
焰
烫
煲
焦
烹
(带火旁的字大都与火有关;灬
也与火有关。古时灬也就是火。)
三、赞美食,练习口语
大家欣赏了不少美食图片,有的尝过不少美食,请用一句话赞一赞中国美
食。
生: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
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 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
生:
那些冰糖葫芦红彤彤的,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不知引来多少小孩
儿渴求的目光。
生:烤红薯看 似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
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
8
《彩色的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彩色的梦》
是部编版二年 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儿童诗,
本单元的课
文迸射着想象的火花,内容富有趣味性,
《彩色的梦》写的是小朋友彩色铅笔画
笔画出了美好的梦境。
学习时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
大胆描绘梦境,
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盒、聊”等
9
个生字,会写“彩、梦”等
9
个生 字。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2.
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3.
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四)教学难点
感受梦的色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本课教学安排共两课时,第一课时识字、写字,第二课时朗读体会。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情景激趣法”、“指导朗读法”、“想象法” 、
“展示法”
等教学方法,
力求紧密结合课文,
贴近学生心理,
符合 学生认知特征。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学习的基础上采用
“ 朗读法”、
“想象法”
、
“小组合作法”
等形式的学习方法来学,感受梦的色 彩,自由大胆地描绘梦境。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1.
师谈自己的梦境。
2.
学生讲自己做的梦。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听范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
自读课文,数数课文有多少个小节。
(三)品读诗歌,想象彩色的梦。
1.
学习第
1-4
小节。
(
1
)多种形式朗读。
(
2
)引导学生想象。
(
3
)交流汇报。
2.
学生仿照说话。
(四)拓展延伸。
1.
想一想你会用彩色铅笔画什么呢?
2.
仿照课文的第
2
小节或第
3
小节写一写。
3.
全班交流。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我力求 简洁、
明了。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诗歌内容传递给学
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想 象和理解。
9
《枫树上的喜鹊》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教材是《枫树上的喜鹊》。
《枫树上
的喜鹊》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 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生动形
象、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与一般的、采用第三 人称叙述的童话不同的是,
课文情节简单,
语言朴素却又充满想象,
是训练学生朗读和 表演的好课例。
它从
第一人称的角度,
通过一个孩子创造性的想象,
讲述了村 子渡口旁的枫树上喜鹊
一家的快乐生活,传达出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的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基本掌握了识记生字的
方法, 已经能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课文,但要把握字义还有一定的难度。因
此,
本课我采用随文识 字,
对难点生字进行重点指导,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
识记生字。在写字方面,学生 也已初具书写能力,能把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要求,
但对于生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的摆放位置,
仍 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在教学时,
我
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
并 分三个步骤评价书写的美观程度。
在
阅读方面,
学生能结合一些关键词句展开学习,< br>但对于文本的整体结构、
写作顺
序的把握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
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充分与文本
进行对话交流,感知故事,同时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予 以适当的点拨、归纳。另
外,
二年级的孩子乐于在朗读中表现自己,
乐于可以模仿动物 的语气、
神态和动
作进行朗读,本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充分的朗读训练。
< br>另外,在本课的课后练习中有“默读课文”这一要求。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
经学习过默读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寻找答案。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
根据以上教 材和学情分析,
综合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 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
、认识“渡、荫、蔽、拼、母”
5
个生字,会写“伞、教”
2
个字。
2
、理解课文内容,在故事情 境中朗读,体会“!”“……”的作用,感受
课文富有童趣,纯净透明的语言。
3
、借助对课文中喜鹊一家树上快乐生活的情形的想象与描述,感受“我”
对枫树和喜鹊的喜爱,感受故事的童趣。我把第二、第三个教学目标的落实,作
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喜鹊,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三)细读品味,感悟“喜欢”;
(四)复习巩固,练习写字。
第一环节:介绍喜鹊,揭示课题
在导入环节,
我先出示一张喜鹊的图片,< br>问问孩子见过喜鹊吗?并说说对喜
鹊的了解或者是自己和喜鹊的故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
自然地引出本课的
主角——喜鹊。让学生跟我一起补充课题后,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特别 是“的”
字要读得轻一点短一点。
【在这一环节,
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br>基于学生的生活常识,
激发学习兴趣,
将学生引入故事情境,省时高效。】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那么,
这枫树上的喜鹊到底发生了怎么样 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去瞧一瞧
吧!”说着,我出示课文的初读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朗读课文 ,自然地进入第
二环节的教学。
学生读完课文后,
为了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引导学生跟我一
起读课文,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谁
接着往下读?”接着请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
喜鹊 的窝。
这时他是怎么想的?哪位小朋友能读?”
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接
下来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你来说说……”引导学生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在这样
的引读、问读中检查学生 的初读情况,并适时请学生评价,提出意见。
【本环节,我注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初读是联系 精读的纽带只有在“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精读才能达到“有感情”。我用教师导读的方式 引
导学生读文,
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同时,
也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 大致
的把握,降低了低年级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难度。】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感悟“喜欢”
在正确地读通课文后,
我们的课堂进入了第三环节。
本环节我主要抓住作者
对枫树和喜鹊的喜爱之情进行教学。
在引导学生发现枫树在
“渡口旁”
的基础 上,
教学本课生字“渡”。通过“渡”字形的分析,了解“渡”的意思,结合图片,
从而理解“ 渡口”就是有船摆渡的地方。了解枫树的所在地后,顺势让学生介绍
枫树,引出第一自然段。紧接着引导 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认识“荫、蔽”。
学习第一自然段,
先让学生自由说说初读 的感悟,
接着出示枫树的图片,
练
习(
)的枫树,总结枫 树的特点。顺势引导“这么茂盛的一棵枫树,怪不
得作者说它好像一把绿色的太阳伞”,抓住“绿色的太 阳伞”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枫树的茂盛,
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另外,
“遮 蔽”
一词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教学时,
我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茂密的枝叶能挡住太 阳,
顺势指出这就是课
文中所说的“遮蔽”,进而理解“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抓住关键词句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后,
剩下的就是以朗读来感悟了。
“小
朋友, 连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了两个“喜欢”,你感受到什么?”引导
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 对枫树和喜鹊的喜爱。
“是啊,作者太喜欢枫树
和喜鹊了,真是喜欢极了,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 来吗?”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
式引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
【本环节我主要把握了 阅读中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的规律,
结合图片,
抓住
几个关键词,
层 层递进,
引导学生体会到喜鹊居住环境的优美,
初步感受作者对
枫树和喜鹊的喜爱之情 ,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我多喜欢喜鹊呀,
不仅常常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 窝,
我还把他们当做
家人了呢!”接着,我让学生通过默读
2-4
自然段寻找 我把喜鹊当家人的话,学
生很容易就能找到:
“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
我像童话书里那样,
在心中称呼她是我的喜
鹊阿姨。”
“我真是像童话书 里那样,
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弟弟。
”
及时引导
学生分析字形,用“ 熟字加偏旁”认识“掌”
备课中,
我发现这两句话很有诗意,
于是,
我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改变成一
首小诗:
我像在童话书本里那样,
在心中 称呼她,
是我的喜鹊阿姨。
我也像童话书本
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小喜鹊,是我的喜鹊弟 弟。
学生看到这种神奇的变化后,
面对短小的语句,
朗读兴趣一 下子就来了。
通
过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我”对喜鹊的喜爱。
紧接着,我通过“我太喜欢这些喜鹊了,只要一有空,便去渡口边,站在树
下看望我 的喜鹊弟弟。
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五自然段,
将本节
课带到 第三环节。
学生从能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的句式中找到
喜鹊 阿姨做的事情:教喜鹊弟弟唱歌,教喜鹊弟弟做游戏,教喜鹊弟弟学拼音。
及时认识“拼、母”,由于这 两字比较简单,可以不做深入讲解。再引导学生发
挥想象往下说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做的事情,
从而理解省略号的意义。
这里也要
做好“一会儿”的朗读指导。
接着,通过 导语“原来,喜鹊弟弟也与我们一样,在学习拼音字母呢!让我
们去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将学生引入情境,
展开对喜鹊弟弟学拼音段落的学习。
这里三个自然段,主要是让学生模仿 喜鹊的叫声,展开丰富的想象。首先,我作
为喜鹊阿姨,
与学生扮演的喜鹊弟弟对话,
并引导学生为小喜鹊翻译,
初步感受
文本。接着,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读文,并抓住点评学生朗 读的机会,引导学生
发现喜鹊阿姨的叫声“鹊!鹊!鹊!”里有三个感叹号,声音是清脆而响亮的。“你想当当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学拼音吗?你想当当喜鹊弟弟跟着喜鹊阿姨学拼
音吗?”
当我 这样引导时,
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一下就有了,
通过指名读、
小组读、
齐读等, 孩子们在生动的课文情境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这一环节,我扣住“ 喜欢”,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让孩子尝
试在自己阅读、分析中找到答案,品味语言,并进行 一系列的朗读训练,真正体
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合作探究的乐趣。】
第五环节: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最后,
我编了一首小诗,
涵盖了 整堂课的要认的
5
个生字和要写的
2
个生字。
即帮助孩子巩固生字, 又引出写字环节。
我们村的渡口旁边,
有一个高大的枫树。
它的枝叶密密层 层,
好像一把绿色
的太阳伞,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喜鹊一家住在那里,瞧,喜鹊阿姨忙 着
教喜鹊弟弟,唱歌跳舞做游戏,拼音字母也会读!
通过读小诗帮助孩子巩固生字后 ,我请学生仔细观察两个田字格中的生字,
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想提醒大家哪个字哪个笔画?在学生充 分交流后,
我提醒
学生在写“伞”时要把撇和捺充分展开,中间的点和撇写在横中线 上。写“教”
字,要注意左右大小相当,“子”中的横要变成提。
范写之后,
在学生练写时走在他们中间仔细地巡视,
如发现问题,
个别做指
导。最后,展示两三 位孩子的字,从“正确、端正、美观”三方面师生一起进行
评议。教学过程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是我的板书。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
所有环节都只是在教师预 设下设计的,
实
际操作还需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成进行调整,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10
《沙滩上的童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沙滩上的童话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
课文比较具有童趣,
与孩子的生活相
贴近,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垒起一座城堡,
然后展开想象
的翅膀编织了一个 美丽的童话:城堡里住着一个凶恶的魔王,抢走了美丽的公
主……最后,这群孩子成为攻打城堡的勇士, 他们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故
事一方面再现了孩子们快乐缤纷的童年生活,
另一方面也歌颂 了一种人间的善良
温情与正义。
在孩子们的童话中,
那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那 纯真的对他人的关爱
和帮助,尽显人性之美。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
)会认
15
个生 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的
8
个生字。
(
2
)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凶狠”等词语的意思。
(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
1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 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
感悟课文带给大家的乐趣。
(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景,感受文字之美。
(
2
)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识记生字,
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
的情景,体会童年的快乐。
二、说学情
二 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词语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积累。
对于生字的教学,
我
重点讲述容易混淆的生字,< br>同时,
这样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
习及阅读习惯。
但学生由于年龄小,
注意力不够集中,
所以更喜欢情节性较强的故事,
需要
教 师引导在故事中体验情感。
三、联系实际,说教学策略
1.
说教法
(
1
)阅读感悟
(
2
)情境教学
2.
说学法
(
1
)交流合作学习法
(
2
)读想结合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一)
质疑导入。
“童话是什么?你们最喜欢的童话是什么?沙滩上的童话
会 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动的故事本身就对孩子有很大吸引力,
再加上疑问的色彩就更 能体现故事
的神秘感,让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独立解决生字问题,
然后我采取同桌互读的方式
来检查自读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提高认读质量 。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试着让学生说出
“孩子们编织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 ?”
学生可能出现几种答案:
孩子们在沙滩上建造城堡、
孩子们变成勇士救公主等等,
此时学生是对文本的内容初步的感受,
因此回答会比较零散。
我通过适时板 书和
语言上的指导,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体会乐趣。
1.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趁机出 示“凶狠”“编织”“补充”“反驳”“赞赏”等词语,由学生试着
说出他们所理解的意思,
然 后我加以补充或纠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扫除障
碍。
2.
在阅 读教学中,
先听录音,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发现文章的内部
联系,又能让学生 感受到文中的情感在朗读时的集中体现。通过“补充”
“转眼
间”“反驳”“欢呼”等词语让学 生感受到孩子们在编织童话时激烈、热闹、快
乐的情景,
体会孩子们的情感变化。
我通 过语言的引导,
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童
年生活的快乐以及孩子们的善良纯真。
3.
然后让学生小组内朗读,
并交流,
试着找出这个童话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或者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并能说出理由。继续进行全班交流。
4.
自由品读,体会文中孩子的乐趣。
5.
分角色读文,因为文章 的语言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们的语言特点,
所以分角色朗读,
更能使学生融入课文,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喜爱的方式,
进行生动地表演。
(四)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
1.
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为我们营造一个美 丽的童话故事?此时也让学生展
开讨论,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以及更深层次的挖掘文本的意思。
2.
接下来,要求学生借助板书,概括故事内容。
3.
要求 学生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美美地品读课文,
看哪个小组读的棒。
这样可以激发学 生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效果。
五、说板书
沙滩上的童话
成勇士(孩子)
编织童话
攻城堡
快乐童年
炸魔王
救公主(妈妈)
《沙滩上的童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部 编本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
《沙滩上的童
话》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课文比较具有童 趣,与孩子的生活相贴近,符合孩
子的年龄特点。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 垒起一座城堡,
然
后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
城堡里住着一个凶恶的魔 王,
抢走了
美丽的公主……最后,
这群孩子成为攻打城堡的勇士,
他们炸死了 魔王,
救出了
公主。
故事一方面再现了孩子们快乐缤纷的童年生活,
另一方面 也歌颂了一种人
间的善良温情与正义。
在孩子们的童话中,
那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那纯真的对他
人的关爱和帮助,尽显人性之美。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
)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想象沙滩上 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培养学生概括
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以及想象力。
(
2
)认识
15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会认一个多音字。
(
3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
1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 边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的情景,
感悟课文带给大家的乐趣。
(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想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的情景,感受文字之美。
(
2
)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识记生字,
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时
的情景,体会童年的快乐。
三、说学情。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这篇课文 的词语比较浅显,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积累。
对于生字的教学,
我
重点讲 述容易混淆的生字,
同时,
这样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
习及阅读习惯 。
但学生由于年龄小,
注意力不够集中,
所以更喜欢情节性较强的故事,< br>需要
教师引导在故事中体验情感。
四、联系实际,说教学策略。
1
、说教法
(
1
)阅读感悟
(
2
)情境教学
2
、说学法
(
1
)交流合作学习法
(
2
)读想结合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童话是什么?你们最喜欢的童话是什么?沙滩上的童话
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动的故事本身就对孩子有很大吸引力,
再加上疑问的色彩就更能体现故事
的神秘感,让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独立解决生字问题,
然后我采取同桌互读的方式来检查自 读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注意力会高
度集中,提高认读质量。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试着让学生说出
“孩子们编织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
学生可 能出现几种答案:
孩子们在沙滩上建造城堡、
孩子们变成勇士救公主等等,
此时学生是 对文本的内容初步的感受,
因此回答会比较零散。
我通过适时板书和
语言上的指导,查 漏补缺,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体会乐趣。
1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勾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趁机出 示“凶狠”“编织”“补充”“反驳”“赞赏”等词语,由学生试着
说出他们所理解的意思,
然 后我加以补充或纠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扫除障
碍。
2、在阅读教学中,先听录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发现文章的内
部联系,又能让学生感受到 文中的情感在朗读时的集中体现。通过“补充”
“转
眼间”“反驳”“欢呼”等词语让学生感受 到孩子们在编织童话时激烈、热闹、
快乐的情景,
体会孩子们的情感变化。
我通过语言 的引导,
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
童年生活的快乐以及孩子们的善良纯真。
3< br>、然后让学生小组内朗读,并交流,试着找出这个童话让你感动的地方在
哪,或者你最喜欢哪一部 分,并能说出理由。继续进行全班交流。
4
、自由品读,体会文中孩子的乐趣。
5
、
分角色读文,
因为文章的语言贴近孩子的生活,
符合孩子们的语言特点,
所以分角色朗读,
更能使学生融入课文,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喜爱的方式,
进行生动地表演。
(四)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
1
、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为我们营造一个美 丽的童话故事?此时也让学生展
开讨论,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以及更深层次的挖掘文本的意思。
2
、接下来,要求学生借助板书,概括故事内容。
3
、要求学生一个小 组为单
位进行比赛,
美美地品读课文,
看哪个小组读的棒。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
达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一定还会出现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说课稿
【说教材】
我说的是义 务教育课程二年级语文下册,第
11
课《我是一只小虫子》;这
篇文章是以“童心”为 主题的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
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 我”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共
7
个自然段,
课文结构清晰,
可分为当一只小虫子
“不好”
和
“真不错”
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小伙伴们的感受,再写觉得不好的理由;
第二部分是写的当一只小虫
子还真不错的感受,两点都是围绕“小” 的特点描述的;两部分都是以先概括再
具体地说,段落之间联系紧密。最后以“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总 结全文,照应
开头。
【说目标】
基于该学段在本册书 中认识常用汉字
450
个,
会写汉字
250
个;
继续学习默
读;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不同语气,学习独立识字,继续学
习用部首查字典 的课程标准,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借助拼音、随文识字、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屁、股 ”等
16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泡”,会写“屁、股”等
8
个字;会 写“屁股、苍耳”等
8
个词语。
二、能发现月字旁的表义特点,不认识的字能借助查字典认读。
三、能借助拼音朗读、默读课文,能就课文感兴趣的部分与同学交流。
其中根据教学实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细化如下:
一、借助拼音、随文识字、联系生 活实际等方法认识“屁、股”等
16
个生
字,读准多音字“泡”,通过范写观察指导把 “屁、尿、屎”书写正确。
二、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
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说出当一只小虫子不好的原因。
【说教法学法及评价任务】
根据教学实际,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学法,以达到完成学习目标。
目标一:识字
通过完成预习单,圈出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通过看 屎壳郎图片识记生字“屎”。从图画入手,将词语置于图画中,图文
结合,直观形象的识字。
出示第一组浅显易懂的词语进行集中识字,
带拼音自由读
---
去掉拼音读< br>---
全班齐读,指导学习多音字“泡”。
读一读老师出示的句子,
回顾加一加识字方法,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进行识字。
这主要是针对生字在课文中相对集中的情况 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避免孤立、机械的识记。
随堂检测巩 固识记,我是将生字编入顺口溜中复现,让学生通过读顺口溜,
提高识字效率,检测识字效果。
写字
根据第一课时实际情况,安排了形近字“屁、尿、屎”的书写,引导学生了解
“尸”
字部的字大多与身体排泄物有关,
同时通过回顾语文园地一左半包围结< br>
构的字书写,进行巩固左半包围结构的字写字要点,范写“屁”字,以一带二,
由学生 自己交流该注意的重要笔画占格,旨在巩固这类字的写法。
目标二:默读
根据新课标要求,在本堂课中带着“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问题去默读,
有助于学生思考,初步感知课 文层次结构。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明确学习任务:
找出当一只小 虫子不好的原因。
由默读的问题引出所出示的
几个句子,进行恰当的停顿指导,引导学生读好关 联词。
通过想象和总结小虫子遇到危险时候的心情,
再齐读第二自然段,
从 情感上
予以朗读指导。
【说教学过程】
根据该学段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看图读虫名,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本课小虫子的图片,同时识记“屎”字,从图画入手,将词语置于
图画中,
图 文结合,
直观形象的识字,
并初步感受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昆虫的形象。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学生通过预习圈出本课带有生字的词,
在通过多 种识字方法进行识字,
避免
孤立、
机械的识字,
最后以复现字顺口溜进行生字 检测,
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
率。
三、书写生字“屁、尿、屎”
把形近字归类书写,可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带有“尸”字旁的字的字义。同时
范写指导“屁”,回 顾之前学过的相同结构的字,交流书写注意的笔画,以提高
课堂质量和效率。
四、默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明确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找出当一只小虫子不好的原因。
由默读的问题引
出所出示的几个句子,进行分解指导,引导 学生读好关联词。
通过想象和总结小虫子遇到危险时候的心情,
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 知识、
经
验,想象小虫子遭遇的危险,读懂“一点都不好”的原因,再齐读第二自然段,
从情感上予以朗读指导。
五、教师总结:其实当一只小虫子也非常有意思,下节 课我们一起学习吧!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思想。
六、分层布置作业:
1
、把“屁尿屎”各写
2
遍并组两个词,进行巩固。
2< br>、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认真读读课文,猜猜“我”这只小虫子是谁?旨
在根据学生接受水平不同 进行作业布置。
12
亡羊补牢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选自《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
事情节简明有趣,< br>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
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 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
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 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
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br>我
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
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
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
成 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1
、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以 及自主合作精神,
创新精神,
是新
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br>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构建开放而富有 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
我采用了
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