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30篇)
余年寄山水
747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0: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再见杰克-励志演讲稿范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理解(
30
篇)
1
、好心的司机
我在城里奔波了一整天,黄昏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必须 马上
去办。我急于拦一辆出租车去办事。可是我站在路边,拼命地挥手,
也没有一辆出租车停下 来。正赶上下班时间出租车太难拦了。
终于,有一辆车缓缓地在我身边停了下来。我如遇救星 ,一个箭
步冲上去,拉开车门,落座后对司机说
:
“城大酒店,请快点儿
!< br>”
“龙城大酒店
?
”司机先是一愣,接着歪着头想了一下,“很远哪
!
”
“这倒奇怪了,其他出租车司机都希望越远越好,怎么到你这里
是舍远 求近啊
?
”我说司机欲言又止,末了,他终于下定决心,发动
车子说
:
“那就走吧
!
”
龙城大酒店果然很远,虽然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可是仍
花了近一个小时才抵达。这一个钟头里,我累得连一 句话也不想说,
只是闭上眼睛休息。车到目的地,我掏出钱包准备付钱,却意外地发
现这辆出租 车没有计价器,难道……
正在我紧张地思索时,司机却微笑着调侃道
:
“我 这辆出租车不
仅没有计价器,而且是免费的。”
“啊—”我哪里肯信。
< br>司机敏捷地跳下车,一边帮我拿东西,边微笑着说
:
“亏你还戴
着眼镜儿,再仔 细看看,这哪里是出租车
?
这是我的私家车呀
!
我原本
要去你在门口 等车的那家酒店为父亲新寿,哪知道还没停稳,你就拉
开车门进来了。我看你实在太着急了,只好送你过 来了……
天哪
!
这叫什么事
?
我想我是急昏了头,这辆车 有没有出租车标志
都没有辨认清楚,不由分说地逼着人家当了一回出租车司机,还奚落
人家。此 时天边的晚霞飘散着,我的脸红透了。
【问题】
1.
第五自然段 中,写“司机欲言义止”,可机“欲言”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又止”的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读文章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把句子补写完整。
3.
联系上下文,想想第六自然段中“难道”后面省略了什么
?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
在文中用“
____
”画出“我”奚落这位司机的话。
5.
你觉得这位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br>如果你是文中的乘客,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为文章续写一
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莫高窟
敦煌 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
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
49 2
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
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 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
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
卧佛长达
16
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
惟妙惟肖的彩塑 ,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
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
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 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
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
有的怀抱
琵琶,轻拨银弦
;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
有的 彩带飘拂,漫天遂游
;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
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 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
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 宝,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
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问题】
1.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气势强,语言对称,读来朗朗上ㄇ,有节奏感。
B.
形象地写出了壁画内容的十富和精美
C.
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D.
形象地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形态
2.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藏经洞”这里破折号的作用
是
( )
A.
表示声音延长
B.
表示语意转折
C.
表示解释说明
3.
本文是按
( )
的结构方式来介绍莫高窟的。
A.
总—分
B.
总分
--
总
C.
分
--
总
D.
空间顺序
4.
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
5.
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通过在网络上
“数字重建”莫 高窟,让宝贵的艺术财富获得了新的生命。关于保护
莫高窟,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
、空城计
公元
228< br>年,诸葛亮带兵讨伐中原,由于先锋马谡
(su)
既不遵守
诸葛亮的部署,又不 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致使汉中咽喉—街亭失守。
诸葛亮闻知街亭失守后,立即布置全军撤退 计划,由于战事需要,
诸葛亮身边的武将都被分派了出去,蜀军退守到西城时诸葛亮身边只
剩下 一些文官。正在此时,哨兵飞马来报
:
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蜂
拥而来。众人听后大惊 失色。诸葛亮登城眺望,只见尘烟滚滚,魏军
分两路冲杀过来。诸葛亮明白,此时他如果慌乱,必将导致 全军覆没。
因此,他神态自若,传令收起旗,各军各守营塞,有擅自出入和大声
说话者“杀”。 又命令
:
“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都派二
十名士兵,扮成老百姓,洒水、扫 街,不要惊慌。”一切安排妥当,
诸葛亮带着两个书童,搬琴走上城头,点上两炷香,悠悠扬扬地弹起< br>琴来。司马懿来到城下,见此情景,心中非常疑惑,越看越害怕。他
的儿子司马昭说
:< br>“莫非城中无兵,诸葛亮故意迷惑我们
?
”司马摇摇
头说
:
“ 诸葛亮办事历来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城门大开,城中必有
埋伏我们如果迸城,定中了他的诡计,赶快退 兵吧
!
”
城头的诸葛亮,脸上泰然无事,手心里却捏了一把汗,他看到司< br>马懿撒退了,不由得拍手大笑起来。
1.
诸葛亮是分哪些步骤实施“空城计”的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诸葛亮为什么“脸上然无事,于心里却捏了一把汗”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诸葛亮能成功实施“空城计”的原因是
( )
。
A.
神机妙算
B.
天时地利人和
C.
知己知彼,镇定果断,出奇制胜
D.
兵精粮多,不怕敌人
4.
文中多处用到对比,请你任选两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想象一下司马懿知道实情后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难忘的雨伞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 的镇上去上学。
当走读生,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
鸡”。那时 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哪
!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
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 身烧得滚烫。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
便红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便说:
“娘,
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
”娘沉思了很久,最后一字一句 地说
:
“买,咱买一把
!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时,家里穷,队里< br>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她哪
有钱给我买伞呢
?< br>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
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 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里哐
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每天枕着织布声入梦, 一觉醒来,
织布机还在响着。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
:
“娘。”娘 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
“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 br>!
”娘笑笑,说
:
“孩子,伞,咱还
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
上卖布回来,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眉开眼笑地对我说
:
“给你,你要的伞
!
”
啊,伞
!
我惊叫着, 从娘手里接过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
我
撑开,合上,再撑开
;
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
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 一酸,眼
里涓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一直伴随着我。渐渐地,它落伍了, 我却舍
不得扔了它。带着这把伞就仿佛娘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
对我的爱。
【问题】
1.
娘答应买伞,“我”为什么半信半疑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为什么“我”一开始提出买伞,后来又说不要伞了
?
前后 分别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画 线的句子运用了
_______
的修辞手法,体现出
____________
4.
作者以“难忘的雨伞”为标题是因为
( )
A.
这把雨伞很珍贵。
B.
雨伞已经成为文物了。
C.
这把雨伞是妈妈用生命换来的。
D.
雨伞点明了文章中心,是本文的线索。
5.
你是怎样理解“带着这把伞就仿佛娘在我身边”一句的
?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
、
母爱就是那把锁
因为穷,他 很早就辍学离开了家。唯一的行李是装在兜里的一把
朝匙,那是临走时母亲交给他的
:
“孩子,要记得回家啊
!
在南方那座城市,他两手空空,只有满腔出人头地和发财的愿望。< br>有人说,这个城市不看你的勋章、学位和文凭,而是看你的伤痕,对
初来乍到的人更是如此。他不 怕,因此他选择了最苦最累别人都不愿
意干的事。经受了生活的种种考验,几年后,历尽艰辛的他凭着精 明
的头脑、良好的信誉和超出常人的毅力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而且有
笔不小的存款。一天清晨 醒来,抬头看见那把挂在墙壁上的钥匙,他
怔住了。这些年他从未回过家,只是给家里汇些钱。他把钥匙 取下来,
贴在胸前,眼晴渐渐模糊了。
没有一个母亲可以长生不老,也没有一样东西 可以水久地存在。
面对自己的事业,他突然发现自已其实仍然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
只有胸前 这把钥匙。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他回到了村子。站在家门口,一心突突跳个
不停,一 切都是他商开时的模样,母亲不在,门锁着,这么多年没回
家了,不知道锁换了没。他从兜里摸出那把钥 匙,试着插入门上那把
锈速斑斑的镇里。门开了,屋里的摆设一如从常,他用过的课本还整
齐地 摆在柜上,顿时,他热泪盈……
对一个游子来说,母爱就是他外出多年家门上那把锈迹斑斑但 从
不更换的锁,不管他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什么身份回未,都可以
用最熟悉的方式开启。< br>
【问题】
1.
找出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抄写下来。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
(1)
因为穷,他很早就辍学
离开了家。
( ) < br>..
(2)
屋里的摆设一如从前
,他用过的课本还整齐地摆在柜上。
( )
....
3.
“一天清晨醒来,拾头看见那把挂在墙壁上的钥匙,他征住了。”< br>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他怔住时在想什么呢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
”的句子中两个“两手空空”的含义一样吗
?
为什么< 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的题目是“母爱就是那把锁”。在你的眼中,母爱又是什么呢
?
母 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爱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6
、
书籍面临着危机
书籍面临着危机。报道,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 二分之一图书的纸
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
1200
万卷藏书 中
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
1850
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
保存 寿命为
50
至
100
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
25
年便化为尘 土已经查
明造成这一悉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
的化学物质当今, 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
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我留 在纸张上,在
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
但由于产量 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化学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 问
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书馆已研出一“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
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 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
4
至
5
天,
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
100
年延长到
500
至
600
年。
① 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一旦读
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③这 在经济上,远比微缩胶卷
合算,而且使用也较方便。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
理 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问题】
1.
书籍面临的危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
8
个字< br>)
2.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短文介绍的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是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画“
”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 )
和
( )
。
A.
表示引用的部分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特殊含义
5.
第四自 然段原有
5
个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
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 内容”一句应补在
________________
7
、金色的沙子
我的女儿莫尼卡喜欢玩沙子,每天下午,她都要和小伙伴们 去社
区公园的沙地玩。近来,我发现她每次去玩时都要带上家里的红水桶。
莫尼卡才七岁,用这 样的大桶提沙子肯定会很吃力,我曾好几次建议
她换只小一点儿的桶,她却依然愿意提着大桶去玩。
那是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我打理好庭院里的花草,决定去公园看
看莫尼卡。傍晚的公园显 得安谧宁静,夕阳的柔光给一排排高大的榉
木笼上薄纱。很远我就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沙池里嬉戏,他们银 铃般的
笑声和彩色的秋千一起荡漾着,接着我便看到了那只鲜红的桶,旁边
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专 心致志地往桶里装着沙子。我走过去说
:
“莫尼
卡,你怎么不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呢?
装这么多沙子做什么呀
?
”莫尼卡
仰起粘着沙粒的汗涔涔的小脸,有些 吃惊地问
:
“妈妈,您怎么来啦
?
”
我笑着说快别这么弄了去和萨拉 她们一块玩吧不行呀莫尼卡仰起粘着
沙粒的汗涔涔的小脸,有些吃惊地问
:
“妈妈,您 怎么来啦
?
”我笑着
说
快别这么弄了
去和萨拉她们一块玩吧
不行呀
莫
尼卡摇摇头又继续装起沙子来
雷德也很想玩沙子
我要和他一
起玩
“雷德是谁呀
?
”我饶有兴致 地问“你让他过来啊”“喏,
他在那儿。”
我顺着莫尼卡指的方向望去,看到花坛那 边有个坐在轮椅上的小
男孩。“妈妈,雷德真的好想玩沙子呢,可是他只有一只脚……”莫
尼卡 的声音低了下去。我帮莫尼卡把沙桶提到雷德面前,这个有着浅
棕卷发、蔚蓝眼睛的孩子略显羞涩地对我 说
:
“阿姨,您的莫尼卡就
像天使一样,她每天都帮我造一个沙池呢
!
”说着他弯下身子去捧沙
子,把自己唯一的苍白瘦弱的脚探进沙子里。他的脸上有花朵绽放般
的欣喜与兴奋。
夕阳动人的光泽下,细细的沙子在两个孩子天籁般的笑声里,宛
若跳 跃的、金色的水花。
【问题】
1.
给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2.
短文开头写七岁的莫尼卡拿大桶提沙子的反常行为是为了
( )
。
A.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B.
交代事情的起因,为下文做铺垫
C.
突出莫尼卡的与众不同
:
年纪虽小,力气却很大
D.
突出莫尼卡非常喜欢玩沙子
3.
结合事例分析莫尼卡的特点,写在括号里。
(1)
每天下午,莫尼卡都要和小伙伴们去社区公园的沙池玩。(
)
(2)
她每天都用一只大桶吃力地提沙子,为雷德造一个沙池。(
)
(3)
她关心残疾的雷德,主动给他送去快乐。(
)
4.
题目“金色的沙子”有何用意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
、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
报国之志。
他
30
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
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 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
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 真练武,
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
34
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 。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
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
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
1170
年,
45
岁的 陆游投奔积极抗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
军旅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 努力。
他多次亲赴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
强烈愿望,因此他在 这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
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
1210
年,陆游已经是
85
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
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
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 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可是,
当他看到了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又振作起来, 瞪
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
笔棒到他跟前时,他用力 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
到今天还激励着千万人的斗 志
1.
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充诗句。
2.
一心为国建功立 业的陆游先后遇到了哪些挫折
?
他又是怎么面对的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陆游为什么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失地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
A.短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0
岁”“
34
岁”
45
岁 ”“
85
岁”这些
词语突出了陆游为国家奋斗了一生
B.
《示儿》是陆游的遗嘱,表达了诗人一生的心愿
C.
朗诵《示儿》这首诗应用高昂的语调,体现悲痛心情
5.
了解了陆游的爱国故事后,你想对陆游说什么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汉字王国
【材料一】
汉字传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数千年来,它对中国文明作出
了 重大贡献,同时汉字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了我国在
使用汉字外,汉字还是新加坡、日本和 韩国等国的通用文字之一,也
是联合国的书面文字之一。
新加坡华裔居民约占人口的
3/4
,汉字是其官方文字之一。
据史 料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早期的日本文
学作品都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字在日文中有着 相当大的作用,在日文
中使用汉字约为
1926
个。只是同一个汉字,中日对其意思的 解释不
太一样。
韩国也使用汉字,韩国当局于
1961
年公布的《 常见汉字表》收
1300
个汉字,
1972
年又规定中学教学用汉字
1781
个。此外,泰国、
马来西亚等国也不同程度地在使用汉字。
【材料二】
创意菜单
(
一
)
以歇后语命名的菜有
:
关公战秦琼——西红柿炒鸡蛋
为伊消得人憔——干煸豆角
千丝万缕——拔丝红薯
青龙卧雪
----
黄瓜蘸白糖
(
二
)
以 数字为首的菜名
:
一品天香、三色龙凤、七星豌豆、八仙聚宴
(
三
)
以动物为主料的菜名有
:
美食蟹、金蛇宴、北京烤鸭、脆皮卤鸽
1 .
文中规定中学教学用汉字的国家是
( )
。
A.
新加坡
B.
泰国
C.
日本
D.
韩国
2.
“青龙卧雪—黄瓜蘸白糖”是根据
( )
来创意命名的。
B.
食物的味道
A.
食物的煮法
C.
食物的颜色
D.
食物的口感
3.
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是
( )
A.
日本、韩国 、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在汉字使用方面与中国完全一致
B.
汉字有生命力,不仅在韩国通用,也 是联合国的书面文字之一
C.
汉字非常古老,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D.
汉字的运用,不仅表现在文化的传播上,还体现在菜名中
4.
请你也试着各写一个以数字为首和以动物为主料的菜名。
以数字为首的菜名有
:________________
以动物为主料的菜名有:
_________________
10
、
可爱的中国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 ,但谁能断言,
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
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 br>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华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
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 证明中华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
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 国
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
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 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
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 中华民族
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
随着帝国主义被赶 走而离去中国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
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 悲叹,笑脸将
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
)
,康健将代替了
( )
,智慧
将代替了
( )
,友爱将代替了
( )
,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
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
!
这时,我们 民族就可以无愧
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被最美丽地装饰起来,
与世界上 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问题】
1.
文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
_______
句,表达了
_____________。
2.
“帝国主义带给我们可憎的赠品”指的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
理解文中画“
------
”的句子并填空。
(1)
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
“朋友”指的 是
_____________
,“那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
(3)
朗读这组句子应该要
( )
。
A.
语速稍快,语调要激昂,节奏要先慢后快,体现深沉的爱国之情
B.
语速稍慢,语调要铿锵,节奏要先慢后快,体现愤怒的心情
C.
语速较快,语调要欢快,节奏要较快,体现高兴的心情
4.
作 者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有“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
结合你所知道的
资料,说说在今天,中 华民族的创造力还表现在哪些地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_______________
地锦,即我们常说的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那一年夏天我因脑血管病住 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
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里有个草木葱郁的花园,四周是带
有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拖着病恹
恹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 绕着围墙艰难而缓慢地行走。有一天,我
刚走不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休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 时我
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趴在墙上,绿绿的,
虎虎有生气。我不由 得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寻常的亲切感。我第一次
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 卷须,卷须
前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壁后分泌黏液死死地吸附在墙壁上,植
株借以顽强地向 上生长。这时我从它身上分明读到一种炽热的情感,
倾听到一种向前疾行的呼唤。
这 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墙外拉拐绕行,
它在围墙上攒劲上行。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 ,或是月光如水的静夜,
我绕墙行走时总喜欢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伫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
后来竟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
于热浪滚滚之中咬住被烈日烤得滚烫 的砖墙一步步往上爬,绿算茸的,
惹人喜爱。
一天,几个顽皮的孩子在围墙根玩,恶 作剧似的将爬山虎的枝蔓
从墙壁上扯下来。当我发现悲惨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时,我想我的
无 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子去把它托起,
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把 附在墙上,将被弄得凌乱不堪
的叶片重新理顺。直到暮色渐浓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发现它的吸盘竟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住了培壁,它的
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 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
展。好样的,朋友。
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 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杖,
爬山虎也爬到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
意去同这位无言的朋友告别,它的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
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
【问题】
1.
从文中找一个词组作为题日,你会选
:_______________
2.
“锦”的意思有
:
①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
②色彩鲜明华丽< br>;
③姓。
“地锦”的“锦”应选第
_______
种解释。结合解释与 短文内容猜想,
称它为“地锦”可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
下列不属于作者跟爬山虎结下不解之缘的原因的是
( )
A.
“我”住院期间无人陪伴,只好把爬山虎看作朝夕相伴的朋友
B.看到幼小的爬山虎顽强地向上生长,“我”感到亲切,倾听到一种
向前疾行的呼唤
C.
爬山虎受伤后仍然顽强生长的精神,给了“我”鼓励,给了“我”
战胜病魔的勇气
D.
住院期间“我”喜欢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仁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
谈
4.
理解文中画“
----
”的句子并填空。
(1)“朋友”指的是
____________
说它“好样的”是因为
_______ ____
;
“
!
”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读这一句 的时候,应用
________
的语调,读出
__________
之情。< br>
5.
如果爬山虎会说话,它会对“我”说什么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为竹唱一支颂歌
冬天来临,树木大多 褪去了盛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翠竹却
在严寒中抖身姿,竹叶沙沙作响,一如既往地唱响生命之歌。
松、竹、梅,向来被称为“岁寒三友”,正是因为它们在冬天依
旧尊贵。而三友中的 竹,更是有它不平凡的气质。
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傲霜斗雪,它还有着松、梅
所没有的中通外直,难怪自古以来颇得文人的青睐。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是啊,竹就是这样,把根牢牢扎在
山坡上、小道旁,甚至岩石缝 中。它对生命是如此执着,如此坚定,
砍去了它的躯干,还有地里的竹鞭
;
挖出了它的 竹鞭,更有那深埋地
底的竹根。即使只是刚从地里冒出的小笋子,也不可小看不管压在它
身上的 东西有多大,有多重它都不会屈服,它只是拼命地向上,向上,
向上……直到将重物掀开,一株全新的蕴 藏无数生机和力量的翠竹挺
立在天地之间了
!
竹的家族成员众多,不管是浑身斑斑泪痕 的湘妃竹,
还是高大挺拔的楠竹
;
不管是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的凤尾竹,还是不
起眼的毛竹……也不管是在贫痛的土地还是肥沃的原野,它们个个都
那么坚定、端直、挺拔、秀顾。它 们总是无忧无虑地生长,它们沐浴
着春风,也承受着烈日
;
它们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在 风雪中摇曳生姿。
从不要人们给它修剪、施肥、浇水,真可谓无所求。
竹对人们无所 求,给人的却是挺好的东西。有的被用采编器,作
为日用品
;
有的被用作栋梁之材修造 房屋
;
有的被制成竹笛、长箭等乐
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
还有的 被当作燃料,虽然烧成灰,也无怨
无悔……
我要为竹唱一支颂歌
!
赞美它不畏风霜严寒,赞美它顽强的生命
力,赞美它的端庄、挺拔,赞美它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 操。
【问题】
1.
下列诗句填在文中的“
_____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B.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C.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D.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2.
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竹的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竹与松或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短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竹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B.
“中通外直”是指竹子中间是空的,外形却很挺拔
C.
短文通 过描写竹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竹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5.
你由竹想到了哪些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你在伞里吗
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 手穿过
我的腋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
车子骑得有些吃力 ,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
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地用 力我问道
:
“你在伞里吗
?
”
“妈妈,在
!”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
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太高兴了— —期中考试,她语
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西式快餐。
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
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 背。车子一颠一颠的,女儿的小
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战栗。
西式快餐店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 的女儿对它却一直保持
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
9
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西式快餐 店,
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游,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
乎不敢面对……为了自 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
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 女儿不菲
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
难以实现。
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腋窝里的
女儿的小手得紧一些,想让 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
:
“你在伞里吗
?
”女儿的回答还是那 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
”
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 让女儿抽出手来。
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
!
但她微笑着,扯了
拉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
:
“它没湿,还热着呢
!
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问题】
1.
短文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的事。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填空。
(1)
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战栗
!
..
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除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我”的心“一
阵阵战栗”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①这 个结尾的特点是
(A.
首尾照应,意犹未尽
B.
总结全文,点明中
心
)(
给正确答案打“√”
)
②这“泪水”和“……”包含着“我”哪些情感
?(
不少于两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
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br>A.
“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写出了女儿知道妈妈挣钱的艰
辛和家庭的困难, 因此对于妈妈能满足自己小小的愿望格外珍惜
B.
“让我几乎不敢面对”是因为“我 ”觉得自己为了实现梦想而委屈
了孩子,连孩子些小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心里很愧疚
C.
女儿“小心翼翼地嚼”是因为分量不多,担心一阵子就吃光了
D
满足”是因为女儿对西式快餐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现在愿望终
于实现了
4.
结合短文内容,分析文中的“女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
不少于两
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
短文为什么以“你在伞里吗”为题
?(
不少于两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4
、孟母三迁
邹孟轲之母也 。号孟母。其舍①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
踊跃筑埋。孟母曰
:
“此非吾 所以居处子②。”乃去,舍市傍。其嬉
戏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孟。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 舍
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⑤,揖让进选。孟母曰
:
“真可以居吾子
矣。”遂 ⑥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⑦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
以渐化。
【注释】①合< br>:
住处,②处子
:
安顿儿子。③贾
:
商人,④炫卖
:
沿街叫
卖,夺耀,⑤豆
:
古代的礼器,这里指祭祀光仪。⑥
:
于是。⑦
:
终于,
渐化
:
逐渐染
【问题】
1.
结合注释,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孟母两次搬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的原因是
( )
A.
母月光长 远,让孩子从小接触上层人物,结交上层人物的孩子,学
习上层人物的礼仪,那么孩子长大后就能成为上 人物
B.
孟母瞧不起底层社会的小人物,认为这些人都有不良习气,孩子跟
他们在一起会影响前途
C.
孟母用心良苦,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
你认同孟母的做法吗
?
为什么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最崇高的父亲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 痛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
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
?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
说出了他的心愿
:
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前往。母亲笑了,说
:
“那当然,
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 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
:
“我不
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惊奇, 问
:
“这是为什么
?
”他勉
强地笑了笑,说
:
“我 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整个气氛
变味儿。”母亲叹一口气说
:
“你是嫌弃 你父亲了
?
”父亲这时正好走
过来,说
:
“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 事情,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
了。”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在回 家的路上,母
亲很高兴,说
:
“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会放声高歌的。”< br>乔治沉下了脸说
:
“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
?
”母亲接受不了他
的口气,尖叫起来,说
:
“你必须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
”乔治满不在 乎
地笑了笑,说
:
“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个时候提到他。”母亲的
脸色凝 重起来,说
:
“孩子,有些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
下去,很可能就会伤害到 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
吗
?
”乔治漠然地摇摇头,说
:“不知道。”母亲说
:
“你两岁时你父
亲带你去公园里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 右跑,忽然一辆汽车急驰
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车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
“ 这怎么可能呢
?
”母亲说
:
“这怎么不可能,只是这些年你父亲不让
我告诉你罢了。”
二人慢慢地走着,母亲又说
:
“有件事情可能你还不知道 ,你父
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
:
“你
说 什么
?
我不信
!
”母亲说
:
“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 你不信可
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急急地向学校跑去。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
笑,说
:
“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怕影响你成长。既
然你现在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 ,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了,乔治问父亲
:
“你就 是大名鼎鼎的布菜
特吗
?
”
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
:
“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菜特。”
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
:
“那你先给我签个 名吧
!
”父亲看了他片刻,
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上写道
:
“赠乔治 ,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多年以后,乔治成了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
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
:
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问题】
1.
父亲不让母亲告诉乔治哪两件事
?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
理解句子意思填空。
(1)
母亲叹一口气说
:
“你是嫌弃你父亲了
?
”
母亲当时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上写道
:“赠乔治,生活
其实比什么都重要。”父亲“看了他片刻”时在想
: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
对文中画“”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儿子竟然嫌弃自己,父亲心里十分生气不想见到儿子,故意说要出
差
B.
母子俩的对话父亲都听到了,为了不让儿子为难,他故意说要出差
C.
这是位善良而慈爱的父亲,儿子的言行伤害了他,他却默默忍受着,
始终不让儿子知道自己残疾 的真相
4.
母亲为什么要把真相说出来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认同父亲迟迟不告诉儿子真相的做法吗
?
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6
、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