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与鲁迅
绝世美人儿
848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2: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浔古镇-火影忍者450
臧克家与鲁迅
杨洪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
“
呵,我
多么伟大
!”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这首诗自
1949
年诞生以来,半个多世
纪里,在亿万人民中传颂,读过此诗
的估计不下
10
亿人。全诗共七小节
28
行诗句,却
饱含着诗人对一个人的
“
生
”
与
“
死
”
的深刻理解与哲理透视。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
”
诗人用简洁,凝炼的语言;通俗易懂、容量极大、哲理性极强
的诗句,
< br>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
入木三分;
全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
句句
都
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人生真谛。
《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以
耐人寻味的深刻,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中,耳
熟能详。
这篇响遍神州大地的诗作的作者,
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诗坛大师、
世纪诗翁、
山东大学著名的校友
——
臧克家。
1949
年,
臧克家来到了北京。
10
月
19
日是鲁迅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日,
胜利了的人民在全
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身参加
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 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
日那一天,到北京阜成门里去瞻仰过
他的
“< br>故居
”
后,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
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
“
枣树
”“
老虎尾巴
”
、
。
睹物思人,
百感交集,
心中充满
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
《有的人》
写了
这首短诗。
其
副标题为
“
纪念鲁迅有感
”
。
有中国诗坛泰斗、
诗翁之称的臧克家,
他的
“
诗生活
”
是
从国立青岛大学
(
山
东大学前身
)
开始的,他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的。
1930
年,
国立
青岛大学在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
被鲁迅先生称为
“
极描
写
人间疾苦
”
的著名作家 、
教育家杨振声出任校长。
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
系主任;
梁实
秋出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
同年夏天,臧克家以祖叔臧瑗望的名义考入国立青岛大
学。在这场考试中,
显示出了他非凡的诗人才华。当时,国文考试出了两个题目,一个是
《你为什么
投考青岛大学》
,另一个题目是《杂感》
,任选一题。臧克家当时才华横溢,
挥笔
立就,将两题都做了文章。
当他注册报道时,
一位职员看到他的名字,
笑着瞪了
他一
眼,报喜似的说:
“
你的国文卷得了九十八分,第一名。闻一多先生看卷子
极为严格,五
分十分的都有,得个六十分就不容易了。
”
听了这话,臧克家恍然
大悟,解决了数学吃
“
鸭
蛋
”
还被录取的疑问。
同时他想到:
一定是我那三句杂
感打动了闻先生的心。
他所写的三句
杂感是:
“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
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
。
臧克
家当时考入梁实秋任系主任的英文系。因为记忆力差,又酷爱文学,便
转入闻一多任主任
的中文系。从此,便成了闻一多门下的一位高足。臧克家后来
用感激的语调回忆到:
“
从
此,我成了闻一多先生手下的一名中文系的弟子,从
此我成为闻一多先生门下的一名诗的
学徒。
”
在闻一多、
王统照等文学前辈的帮助下,
这位
“
夜夜苦吟
”
的诗人,
在大学
毕业时,
贡献出两本诗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两本诗集。一跃而成为
20
世纪三十年代一颗冉
冉升起的诗坛新星。当时,诗界评论:
“
克家的诗,没有一
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意
义。
”(
闻一多《烙印》序
)
;茅盾称赞:
《烙印》
“
的二十二首诗只是用朴素的字句写出了
平凡的老百姓的生活一一我相信在目今
青年诗人中,
《烙印》
的作者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了
”
。朱自清说,以臧克家的作
品为代表的诗歌出现以后,
“
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
题材的诗。
”
中国现代文
学史评介说,在三十年代,他坚持诗歌与现实结合,走表现人 民
疾苦的路,
但又
避免了政治情绪高昂却艺术粗燥之弊,对新诗的发展,
有一定的贡献。
臧
克家在青岛登上诗坛,同样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同鲁迅先生的交往。他
敬仰鲁迅先生人
格的伟大,纪念鲁迅、研究鲁迅伴随着臧克家的一生。他写了许
多纪念鲁迅、研究鲁迅的
诗文。
一、
赠书显真情
第一本诗集
《烙印》
出版后,
好评如潮,
臧克家被称为
“
农民诗人
”
,
他的
短诗也被称为
“
烙印体
”
或
“
臧克家体
”
。之后,臧克家又将视角转向了在城市
生活的
贫民。青岛是一座风光秀美引人向往的城市。可生活在这里的臧克家却感
到窒息苦闷,痛
楚悲愤。在他眼前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都失去了色彩。他看到的
是美日帝国主义的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