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习作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绝世美人儿
701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2: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山屋
三年级习作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作文教学
——兼说人教版三年
级上册第一次作文
< br>这次习作是围绕这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的生活”安排的,
它是学习课文的延伸,
又是口语 交际的继续。
口语交际里交流了自己
的课余生活,习作就来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学习好 课文和交
流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写好这次作文的前提。
从课文中既要了解丰富多
彩的课余 生活,
还要学习怎样写课余生活。
在口语交际课里交流自己
的课余生活,
一方 面可以指导学生选材,
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一
定的顺序说一说课余生活,
把内容说 清楚,
为这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
础。所以建议您心中有单元整体,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上好阅 读课
和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铺好路。
主题单元不同于这种知识和思想教育为中心的训练组单
元,
以文化主题为为核心设计的 。
单元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突破了过
去的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编排体系,
只要学生读了,
他都会从受到不同
同程度的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实。
不少老师都教 过《长城》和《颐和园》这两课,以往都是
从课文本身来进行语文教育。
现在这两课编入了人教 版四年级上册第
五组。这一组的单元文化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学习这两课课
就 不仅仅是认识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认识颐和园的美丽,还要和
《秦兵马俑》一课、词语盘点、语文园 地一道,从不同的遗产地、从
不同的角度,
站在世界遗产的高度,
组织学生通过综合性 阅读实践活
动来体验和认识祖国文化遗产的灿烂。
所以,把握主题单元整体,挖掘单元主题的文化内涵,应该是我们实施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
这不仅仅是阅读教学,
也包括习
作教学。
三年级第一次作文是围绕这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的生活 ”
来安排的,它是学习课文的延伸,又是口语交际的继续。口语交际里
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 习作就来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学习
好课文和交流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写好这次作文的前提。
从课文中既要
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还要学习怎样写课余生活。
在口语交际课< br>里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
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选材,
另一方面可以指
导学生按一 定的顺序说一说课余生活,
把内容说清楚,
为这次习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 我们应该是心中有单元整体,
从单元整体出发做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上好阅读课和口语 交际课,
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
铺好路。
完整的第一单元习作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课本的单元导读提示:
我们的生活像五彩的图画:
在教室里读书,
在操场上游戏;
去科技馆参观,到 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
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 课文,去感受
多彩的生活。
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
这一组有4
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
《金色的草
地》
《爬天都峰》是精读 课文,
《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
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有的 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
校生活,
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 了儿童在
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
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
和心灵去 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
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 乡村儿童纯朴、勤俭、
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
们读 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 br>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
开
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
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 ,
这一组是低年级和
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
要通过本组教学,
帮 助学生尽快
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
因此,
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
低年级的教学要求,
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
通过这一
组乃至后面一两 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
教材首次提出开展
“记录自己课余
生活”
< br>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
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
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
因综
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 ,又编排了
“综合性学习提示”
,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
都与丰富多彩 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中,点出
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 内容;口语交际、
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
“语文
园地”
中的“展示台”
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教学中要
加强整合的意识,
注意发挥整体优势,
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1
.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综合
性学习 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
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愿意展示自己
的习作,与父母分享快乐 。
2
.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课余生活,感受课余
生活的乐趣。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
幸福;
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 团结和友爱。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和
写出民族学校的特点,写出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的。
组织、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自己的课余生活》。在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
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记录自己的课
余生活。
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体会可爱的草 地和有趣的蒲公
英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给“我”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体
验儿童生活 的丰富多彩和乐趣。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和具体
写事的。
教学《爬天都峰》一课,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
了种种 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写一件事的,
是如
何观察和写出人物的对话 把事情写具体的。
略读《槐乡的孩子》一课,交流 读后的感受,了解槐乡的
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
体会作者劳动的快乐,
学习课文是怎 样具体
写事的。
交流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记录和资料,做《语文天
地》的展示台活动,展示自己的课余生 活。
在《我们的课余生活》口语交际活动中,说说 自己在课余
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说说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 基础上,
选择内容,
学习课文
的观察、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完以后读 给父母听,
和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本的单元导读提示:
我们已经读过一些 名人故事。
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
这
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 br>从这些小事中我们能感
受到他们的不平凡。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
的了解他们。
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
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
事,譬如 ,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
,二年级下册的《爱迪
生救妈妈》
。不同于前几册 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
以名人故事为专题,
将导语、
课文、
语文园地、
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
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
《小摄影师》< br>《奇怪的大石头》三
篇精读课文,
《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灰雀》
《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奇
怪的大 石头》
《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 命家、
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
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 中,体
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教学本组教材,
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发挥
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 ,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
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
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 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
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 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
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
所做的准备工作。
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
的小事中 不平凡的一面。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
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 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与此同时,
要培养 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
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1.
学习使用阅读教 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注意动作
和语言描写,
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的一件 事。
愿意交流自己的
习作,和同伴分享快乐。
2.
从自己熟悉人的凡人小事中认识他们的品质或特点。
习作教学单元整体设计:
学习《灰雀》一 课,认识和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
尊重、爱护的品质,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学习课文是怎样选 择平
凡小事通过一件事写人的,
特别是怎样观察和描写列宁和小男孩的语
言和动作神态 ,表现出人物特点的。
学习《小摄影师》一课,认 识和体验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
队员的关怀爱护;
继续学习课文是怎样选择平凡小事通过一件事写 人
的,
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对话和动作细节,
表现人物的
内心活 动的。
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
一 课,
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的,
认识和体验李四光的可贵品质;
继续学习课文是怎样选
择人物的平凡小事的,
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把李四光< br>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略读《我不能失信》一课,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认识和
感受小时候的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学习课文怎样观察人物的
平凡小事,
具体写普通的一件事,
是怎样描写对话来表现 人物品质的。
从阅读《语文天地》的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br>,自读自悟,交流
学习这个成语的体会和感受的感受,明白有志之士奋发努力的道理;
学 习文章怎样通过一件事写人的。
在口语交际中,交流自己收集 到的名人故事,学习怎样说好一
个人的一件事,为习作做写法上的准备。
习作教学时,交流自己准备的自己最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学习
课文的写法,注意动作和语言描写 。写完以后,和同伴交流,分享习
作的快乐。
第三单元习作教学的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主题:
秋天
课本的单元导读提示: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
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
听见
了她美妙的声音,
分享了它带给我们的欢乐。
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
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 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
的秋天。
”
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
秋天是美丽的 季节,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秋天给人带来美
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 天为专题,由
4
篇课文组
成。
《古诗两首》
《风筝》
《秋天 的雨》
是精读课文,
《听听,
秋的声音》
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多角度 描写秋天,
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
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 欢乐;有的描
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
秋天的雨,秋 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
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
来,
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
充分利用生活积累,
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 的一个重点。第二,
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秋 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
言;
第三,
本组教材无论 是导语、
课文,
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日积月累,
都是紧紧围绕 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
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
紧密配合,
使本组 教学形成一个有机
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是
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观察秋 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1.
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引导学< br>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写秋天图画的内容。愿意展示
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