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教学内容
玛丽莲梦兔
862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2:5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雷锋日活动策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 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
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
题目中的数量关 系,
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
适当的再出现乘加、
乘减复
合的应用题。
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
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
算的应用题。
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
系与区别。
向学生介绍小括 号,
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
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
2
.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
能 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 目的:
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
题,
会 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
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 的使用小括号。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 了解了乘法的意义、
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
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 生活经验,
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
情景,
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
消除学 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
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 分、摆一摆
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
养学 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
.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
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
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
也就是几个减 数相
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
.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 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 用除法计算。
3
。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 法之间的
联系。
4
.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
2
~6
的乘法口诀,那么用
2
~
6
的乘法口诀求商
就比较容 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
.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
把总数 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
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因此,
除 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
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
用除法计
算,都已 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
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 算式,知道除法算
式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 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
—
6
的乘法口诀
求商。
3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
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
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
2
~
6
的乘法 口诀求商。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
会判断角与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
直角进行比较,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是两种基本
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
过动 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
、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
的特征。
2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
践能力 、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
、使学生通 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
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 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
、直角、锐角、钝角。
2
、知平移、旋转现象。
3
、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
3
课时
教学建议
1
.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
1
)< br>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
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
为此,
在引 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
2
)除了 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
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 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
.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
1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
拉、转一 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
2
)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 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
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 左、右四个
方向平移,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
拴上 橡皮,
在空中旋转一下。
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
的 特征。
3
.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 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
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 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
如,
本单元对平移、
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 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
使学生大致能
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 或旋转)
。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二)
课本
P48
~
66
页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用< br>7
、
8
、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
表 内除法(二)
―――
解
决问题(
1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倍是多少-
――
整理和复习
-----
解决问题
(
2
)
: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问题
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
7
、
8、
9
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
实际问题,
综合应用乘、
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
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
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
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要求
1
、让学生经历用
7
、
8、
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
方法。
2
、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五、单元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
、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会用乘 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单元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 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
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七、单元课时安排
1
、
用
7
、
8
、
9
的乘法口诀求商
…………………3
课 时
2
、
解决问题
………………………………………4
课时
3
、
整理和复习
………………………………………2
课时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事万 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
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 、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
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
识”“100
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 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
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 br>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
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 掌握本单元内容中的一
些重要概念,
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
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 难螺旋上升的编
原则优化知识结构,
编排教学内容。
先教学
1000
以内的数,
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然后整理万以内的数顺序和数位表,
再教学数与数之间 的大小关系,
结合实际进
行估计,写出万以内近似数,最后是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
、
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 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
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
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 意义,
认识近似数,
并能结合实际进
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并与他人交流,
培
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逐步发展学生的数
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而其中的数的组成、
数位的意
义等概念又是读写 数的重点。
难点:
(
1
)
数数过程中,
接近整百 、
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
2
)
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 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
10
进关系的教学。
(
3
)
如何读写< br>中间、末尾有“0”的数。
突破措施:
(
1
)将学生的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
2
)尽量多组织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
3
)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课时安排:
约
8
课时
第六单元克与千克
(一)教材简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
建立 了初步的质量观
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