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温柔似野鬼°
950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3:0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真高兴作文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相思红豆)
探索与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执教:杨静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主要成就:
获吉林省小学数学教学新秀 ,吉林省吉林省教学新秀
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教学主要风格:
大气、

扎实、严谨。

本课主要看点:< br>经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感受数学思想;了解人
类探索圆周率的历史,
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情与思结合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前期研讨的最大感受:
有交流才会有进步,网络是一种很好的教
学资源


执教教师简介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
11-15


【学习目标】

1.
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
的意义,
掌握圆 周率的近似值;
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
式。

2.
通过观 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
经历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过程,
渗透区 间逼近的思想、

限的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3.
通过揭示圆周率的意义及介绍古人对圆周率的研究史
料,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 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硬纸板圆片< br>2
个,圆形物体,绳子,直
尺,圆规,计算器。

学具:圆片,绳子,直尺,计算器。


第一稿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圆周长的意义

1.
圆的周长的意义

师:
指一指你手中圆的周长,
谁能指 出黑板上圆的周长?谁
愿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围成圆的一周的
长叫做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
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引出用公式计算法求周长

【设计意图】
先 感知哪部分的长度是圆的周长,
然后再让学
生试图用语言概括圆的周长的定义,
符合学 生认识的特点,
有助
于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师:用什么办法能得到圆的周长呢?(测量、计算)

师:你想怎么计算?

(用公式计算

周长
=
直径×圆周率)

师:你从哪里知道这个公式的呢?你有什么问题?(
π
是什
么?圆周率又是什么?)< br>
【设计意图】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
一部分学生还一无所知,< br>让两部分学生稍作沟通。
教师能够探查
到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提出问题,明确圆的周长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1.
画圆活动,体会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师: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随便画一个 圆,边画边想,
哪是圆的周长,
再画一个圆,
使第二个圆的周长比第一个圆的周
长长,你怎么画的?(只要把半径变大就可以了),那如果我要
画一个周长更长的圆,
怎么画 呢?从刚才画图的过程中,
你觉得
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圆的大小、直径、半径)< br>
师:你怎么知道的?(半径越短圆周长越短,半径越长圆周
长越长。直径越短圆周长越 短,直径越长圆周长越长。


2.
明确研究方向。

师 :
由于圆的直径是半径的
2
倍,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圆的周
长和直径有 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
系。

【设计意图】
直径并 不是周长的一部分,
圆的周长怎么会和
直径有关系呢
?
如果老师灌输给学生周 长和直径有关,想必有的
学生会产生上面的疑问。
在学生在画圆的活动中,
教师有意识 引
导学生观察与感受,
学生有了亲身经历与体验,
就会感受到周长
和直径之间 有关系。

三、用推理的方法推测圆周率的范围

1.
与长方形、正方形对比,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师:所有圆的周长都是 直径的
3.14
倍吗?(出示长方形)
从图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出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 的和的
2
倍,
(出示正方形图)
从图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

4
倍。
那么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多少倍能一眼就看出来吗?
那么 这个倍数是怎么知道的呢?

【设计意图】
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是很难直接观 察到
的,圆这个曲线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在观
察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时 会产生认知的冲突,
而这正是激发学
生学习欲望的最好时机。

2.
小组讨论、用推理法推测圆周率的范围

小组活动记录单:

先思考下面的问题,然后填空。


1
)在正方形内放一个最大的圆。







正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比,谁长?

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几倍?

通过这幅图你一定能断定:

圆的周长一定
<
直径的
( )
倍。为什
么?


2
)在圆内放一个最大的正六边形。





正六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比,谁长?

正六边形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几倍?



通过这幅图你一定能断定:

圆的周长一定

〉直径的(

)倍。为什么?


3
)通过上面的思考,再观察下面这幅图。

你认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数在哪个范围内?




<



<




3.
学生汇报

(教师用动态的幻灯片演示上面的过程,并找学生汇报)

4.
师小结:< br>我们借助了一个圆外的正方形和一个圆内的正六
边形,用两面夹击的方法终于看出了周长与直径的 倍数在
3

4
之间。这种两面夹击的办法很好,中央电视台购物街中
就用这种方法猜价格。

【设计意图】对于正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
过 渡的小学生来说,推理的方法有点难了,但是这种推理方
法中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区间逼近的思 想。教师怎
样降低推理的难度,又不至于是教师牵着学生的思路走呢?
解决的办法就是给学生的 思维牵个线,
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达成教学目标。

四、用测量法计算圆周率

1.
小组合作,通过测量,计算圆周率。

师:
圆的周长究竟是直径的
3
倍多多少?怎么才能知道圆的
周长是直 径的
3
点几倍呢?谁有办法?


师:粗略说说你想怎么计算?需要什么?

(测出周长和直径,
用周长除以直 径,
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
关系,
需要周长是多少,
直径是多少,
也就 是周长和直径的数据)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能产生
解 决问题的想法,
也就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直觉制定解决问题
的大致方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来完成这个任务。

活动要求:

1
)每个人选择一个圆,利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测量它
的周长和直径


2
)把结果记录下来,用毫米为单位,保留整数。

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学生汇报



师:
用什么方法测量的?测量得到的数据是多少?(绕绳法
和滚动法)
< br>师小结:
虽然这几种方法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变成了直线
段。都可以概括为化曲为直。

【设计意图】在这里,测量不是为了测量而测量,测量是计
算圆周率的需要,是得到 数据的一种方法。

师:
我们用先测量然后计算的方法,
算出了这些大小不同 的
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
3< br>倍多一些)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都是
3
倍多一些,但只有极个别 人
得到了
3.14


师:
应该是每个人的周长除以直径的 商都是
3.14
呀,
奇怪,
我们没有得到
3.14
这个数据 ,
甚至连一个固定的数也没有得到,
同学们,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得不出这个统一的数 呢?
(测量的
时候存在误差,
也可能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不是一个固定
的数)

师:
有没有同学怀疑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固
定的数呢 ?请产生这种疑问的同学举手。

【设计意图】
在学习这一课以前,
学生对圆 周率的理解应该
是通过接受学习的途径得来的,学生只知道结果,不关心过程。
唯书本至上,唯 名人至上,不知不觉占据了学生的思维,他们也
许从来没有怀疑过圆周率,
测量得到的数据不统 一能够给学生的
思想稍微带来一点疑惑,为什么没得到
3.14
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找原因,也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五、介绍圆周率的历史

1.
了解刘徽的割圆术,渗透极限的思想。

⑴了解割圆术的基本过程

师:
古人自然也产生了这种疑问,
为了弄 清圆的周长和直径
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
如果是一个固定的数,
个数究竟是
3
点几,
人们进行了漫长的研究,
你知道这个研究进
行了多少年吗?(几千年,从古至今,从未停歇)你们想了解人
们研究周长和直径之间关系的历程吗?< br>
(放映幻灯片圆周率的历史,《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
的记载,阿基米德的成就, 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贡献,现在
计算机研究的状况。)

(课件出示刘徽作出圆内接正六边形和正十二边形)

师:他会继续在圆内画正多边形吗?

接下来会画正几边形呢?(
24

96

128


【设计意图】教师用课件演示给学生 看圆内接正六边形,

内接正十二边形,
到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时,
就和圆的 四周贴合
很紧了,利用视觉的刺激,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正多边形边
数越多,就越接近圆的 周长。

⑵体会极限思想

师:
猜一猜,
刘徽怎么得到圆的 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的?你是怎么想到的?

(随着边数越来越多,
正 多边形越来越像圆,
它的周长也越
来越接近圆的周长)

课件出示《周髀算经》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一直这样分下去,正多边形的周长就更接 近圆的周长。此
时这个正多边形的周长仍然只是圆的周长的近似数。
但是可以用
计算的 方法来代替操作测量了,
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是
操作测量永远无法达到的,
但 割的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
求出圆
的周长和直径的商就越精确。


【设计意图】
教师让学生猜测刘徽是怎么得到割圆术的目的
在于让学生了解割圆术的优点之一是 能够避免误差。
根据前面的
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大胆的猜测,
刘徽是怎么 得到圆的周长
是直径的多少倍的。
学生可能会认为刘徽量出正多边形的一条边
的长度, 再乘边数,算出周长,用正多边形的周长除以直径,就
得到了这个倍数,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对 的,
刘徽是利用面积推
导出圆周率的,
在这里画图只起到提示作用,
所以才能 够避免误
差,测量的方法是不能够得到如此精确的数的。此外,引用《周
髀算经》中的原文能够 帮助学生在分析与品味中感受极限思想。

2.
介绍祖冲之的贡献。(课件播放祖冲之的贡献)

师:看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祖冲之算出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了吗?

到祖冲之时,
人类已经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有多少年了呢?

【设计意图】祖冲之的贡献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从时间的角度纵观人类探究圆周率的历程

师:
下面我们从时间的角度再来回顾一下人类研究这个猜想
的历程吧。

课件出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

我国的

《周髀算经》说:三倍多一些吧

公元前
3
世纪,古希腊的阿基米德 说:
3.14
倍多一些吧。

又过了
600
年,中国的刘徽 说:

3.1416
倍多一些吧”

又过了
200
年,中国的祖冲之说:

3.1415926
”倍多一些吧

又过了 几百年,
很多科学家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
数关系(中间象电影胶片一样闪过无数人的 头像)

公元
2000
年,终于有人说:我可以告诉你,









它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第
12411
亿位,
这个数有多少呢?如果
你一秒钟读一个数的话,大约需要读
4
万年。还没有算完,人类
花了几千年的时间,
有人甚至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终于达成了这
样一个共识,无论是大圆还是小圆,任意一个圆,它的周长除以
直径的商 都是一个固定的数,
我们现在就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
商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派表示,我们 来读一读,这个圆周率
有两大让人不可思议,这个数是固定的,但却是无限的,永远也
数不完, 而且还不循环,没有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感受人类探究历史的漫
长,探究过程的艰难,圆周率的小数点每前进一位,都要付出几
代人的努力,敬佩人类对真理孜孜不倦 的追求。同时,学生在前
30
多分钟已经积累了对周长和直径的倍数的很多感想,经过教
师不断地刺激,
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定义,
圆周率的特点,
学生会有一种认同 感,
他已经能把教师的传授的语言同他的感触
联系在一起,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的观点,
学生已经能自主地把圆
周率这个词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了,
和教师的理解相差不多
了。

师:谁愿意说说你对圆周率这个数的感受?

4
.圆周率的计算对人类科学的推动作用。

师:现在我们知道圆周率是一个 固定的数,
是一个无限不循
环小数,研究圆周率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用< br>л
的值不仅可以计算圆的周长,促进数学不断发展,
还可以测试或检验计算机的性能,< br>特别是运算速度与计算过程的
稳定性。培养人的记忆力,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还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数学思想,
促进人们不断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单了解研究圆周率这件枯燥的工作,
其实有很多实际意义。

六、学生自主建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如果已知半径,
怎样求
圆的周长?要求圆的周长, 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设计意图】前面的难点已经突破了,
建构圆的周长公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网络研讨与评论】

问题
1
:是否应安排基本练习、巩固训练和提高训练?

网友的主要评论及建议:

-我真高兴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