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写作、名著导读

别妄想泡我
789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4:2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莲文化的魅力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创歌)
发挥集体才智









打造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时有关童年学习生活的课文,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
包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论语》十二章,
二次备课
< br>主要是回忆童年,童真童趣;寻觅旧影,人生感怀。重点学习学习默读,侧重
保持感知的完整性和 一定的速度。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呵
成读课文,可以使用猜读法和跳读法,把握基本 内容,了解课文大意。重视初
读体验,学会抓要素,抓关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之乐与读书之 趣
(第三题);小时候的鲁迅与写作时的鲁迅(第五题);写作技法:描写,叙
事,过渡;每个 人心中都有一个百草园,也有一个充满复杂情绪的三味书屋。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重点感恩莎莉文老师 :开启智慧与再塑生命;追寻心路
历程,体会作者情感;内容的照应与心理的表达。《窃读记》把握快乐 与惧怕
交织的矛盾心理,孩子的小心思;好学的精神,人间的关爱;精巧的布局谋篇
(悬念、顺 叙与插叙、前后对照营造张力)


<
论语
>
十二章》读书 求学,修身
立德;掌握常用词语,诵读揣摩;积累成语。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
、养成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习惯。

3
、练习猜读法和跳读法。

4
、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重点

1
、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
、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亲情、友情。

教学难点

1
、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
,
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2
、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措施

1
、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给例 子,给方
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

2
、略读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而 是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
略读课中,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3
、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4
、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单元教学准备

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课时

《再塑生命的人》
2
课时

《窃读记》
1
课时


<
论语
>
十二章》
2
课时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2
课时


1

深入二次备课










展示个性特色

二次备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1
课时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使用人:
xxxxx
教学时间:
2017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默读,采取抓要素,抓关键的方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2
、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
,
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

2
、在反复品读中,体会文中重点的语句
,
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乐园之乐与读书之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默读,采取抓要素,抓关键的方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2
、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
,
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教法

自学在先,教学在后,当堂训练。

学法

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查找与本文有关的散文。

2
、搜集作者情况。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1
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说起鲁迅, 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他被誉为“民族魂”
,但是打
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 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
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 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
看看小时候的他玩些什么,
学些什么 ,
想些什么?

二、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
、检 查自学情况,配套练习册“知识积累”

“阅读理解”部分,同步学习
“基础梳理”< br>。

重点字音

确凿(
z
á
o


菜畦(
q
í)

桑葚(
sh
è
n


油蛉(
l
í
n
ɡ)

斑蝥(
m
á
o
)攒

cu
á
n
)豁(
hu
ō)敛(
li
ǎ
n


脑髓(
su
ǐ)

觅食(
m
ì)

竹筛(
sh
ā
i


秕谷

b
ǐ)

人迹罕至(
h
ǎ
n
)书塾(
sh
ú)
< br>窦(
d
ò
u
)人声鼎沸(
d
ǐ
n
ɡ )

宿儒(
r
ú)
倜傥(
t
ì
t
ǎ
n
ɡ)

蝉蜕(
tu
ì)

2
、作者简介

鲁迅

1881

9
25
日-
1936

10

19
日 )

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樟寿,
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著名文学 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2
发挥集体才智









打造精品教案


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
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毛泽东曾评价: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
族 新文化的方向。

3
、补充文体知识

插叙的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解释说明。

三、练习默读,自主探究

1
、介绍默读的作用和方法。

作用:默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有利于较快把握文章大意。

方法:不出声,不动唇, 不指读,不回看,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全
文,了解课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可以用猜读法 或暂时跳过去,留待
以后再去学习、积累。

2
、默读课文,根据下面的问题初步理解文意。


1
)分 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
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
点拨: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
间去”
是写百草园的部分;

“出门向东”
到文章结尾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中间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2

文中说,
百草园
“其中似乎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乐
园”之“乐”表现 在哪些方面?

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

乐闻(美女蛇的故事)

乐事(捕鸟的乐趣)

四、大声朗读,合作探究

朗读并背诵第
2
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1、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
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 ,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
点拨:
这篇文章首先采取由远及近、
由高到低、
从静到动、
先 夏后冬的描写
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
如菜 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
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 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
别有情趣的冬季。菜畦的“碧绿”
,桑葚的“紫红 ”
,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
色;
“高大”
“肥胖”
“臃肿”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
视觉角度写。呜蝉的“长吟”
,蟋蟀的“弹 琴”
,是从听觉角度写。覆盆子“又
酸又甜”是味觉描写。这便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作者对 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

2

“不必说……也不必 说……单是……”
中,
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
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

点拨:
强调的重点是
“单是”
后面的内容。
用前两个不 必说来衬托单是趣味
之大,也说明了百草园趣味之多。


3
二次备课

深入二次备课










展示个性特色

二次备课

3

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
没必要写。
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点拨: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训,

悟出一
些道理,
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丰富了

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
的情趣。

五、巩固练习

仿照这段文 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200
字左右。

六、课堂总结

《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
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作 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
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 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
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 br>活泼可爱、好奇淘气、无忧无虑的小鲁迅。我们从中也学会了从多个角度一些
写景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1
、反复朗读课文,给课文后半部分做批注。

2
、完成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乐景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乐闻

美女蛇的故事

乐事

雪后捕鸟



2
课时

一、检查复习,温故知新

1
、检查第
2
段的背诵。

2
、百草园有什么乐趣?

3
、描写百草园的时候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二、感情朗读,体会百草园的写法

1

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 笔,
没必要写。
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点拨: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训,

悟出一
些道理,
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丰富了

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
的情趣。

2
、仿照第二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 物,用上“不必说……不必说……单
是……”
这个句式,
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200
字左
右。

三、感情朗读,合作交流三味书屋部分

大声朗读三味书屋部分,根据自己的体会做圈点批注,合作交流下面问题。

1
、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点拨:快乐。

依据: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其
乐。

写了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腊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

还写了被

4
发挥集体才智









打造精品教案


老师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挺

老实一个人大声入迷的朗读;
二次备课

又趁老师读书入迷,有几个便用纸糊 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等课
堂生活的细节描写。
其中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而他的快 乐,
一种成年

人再也没
有的单纯地快乐。

2
、 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
,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
却不予以回答;他有一 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
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点拨: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
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 br>进程中,对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
书识理方面,起过重 要的作用。但是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
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 刚入学不久的学生,这大概是
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 知
的积极性。

打戒尺、
罚跪,
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
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
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 理中的开明思想,
在鲁迅眼里,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当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私塾教
育管理方法的落后性。

3
、鲁迅先生一直很尊敬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请从选段 中找出表达这
种情感的语句,并做简要分析。

点拨:
“戒尺”
“不 常用”

“罚跪的规则”
“不常用”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先生读书入神时
“微笑”
“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等描写,表现作者对先生的赞赏、
尊敬,即使批评也 是寓于幽默之中。

四、拓展延伸


阅读《配套练习册》
30
页《思,在百草园》
,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 描
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
故事,动静结合 ,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
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 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儿
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 沉沉,而是通过课
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
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配套练习册》
《同步学习》中相关习题。

2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童年时美好的记忆,
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肯定也
勾起了同学们对 童年的美好回忆,

能否说说你心中的那个“百草园“那些趣事
呢?

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

先生


5
深入二次备课










展示个性特色

二次备课



读书

画画

教学反思





10
、再塑生命的人


使用人:
xxxxx
教学时间:
2017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默读,采取抓要素,抓关键的方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内容的照应与心理的表达。

3
、理解老师如何开启智慧与再塑生命,体会作者感恩莎莉文老师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

2
、在反复品读中,体会文中重点的语句
,
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感恩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内容的照应与心理的表达。

2
、理解老师如何开启智慧与再塑生命,体会作者感恩莎莉文老师的情感。

教法:
点拨法。

学法:
结合课文批注和资料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全班展示。

教学准备

1
、查找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
、搜集作者情况。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老师”这个词,我们肯定会想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春蚕”

“蜡烛”等美好的词句。这说明老师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
作用,下面让我 们一起走进作家海伦凯勒的童年,看一下她的老师对她的成长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
、检查自学情况,配套练习册“知识积 累”

“阅读理解”部分,同步学习
“基础梳理”


多媒体投影试题,提问学生。

2
、作者简介


6
发挥集体才智









打造精品教案


海伦•凯勒(
Helen Keller

1880

6

27
日-
1968

6

1
日)
,著名
的美国女作家、教育 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
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 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
嘴巴也不能说话。
1899

6
月 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

6

1
日逝 世,享年
88
岁,却有
87
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 br>先后完成了
14
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
《石墙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
建立了许多慈 善机构,
1964
年荣获
“总
统自由勋章”
,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 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二次备课

之一。

3
、补充莎莉文老师。

安妮·莎莉文
,1866

4
月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5
岁时因一场眼疾(俗
称沙眼)
失去 大部分视力。
1880

10
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
此间经过两次 眼
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
1887

3
月,
安妮来到海伦
.
凯勒家做家庭教师。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 在没有任
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
摸索中成 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
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 学。
1936

10

19
日,用全部心血培育

20
世纪不朽传奇海伦·
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
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
长辞。

三、学会阅读,自主探究

1
、自学课后的“阅读提示”
,学会自读课文的方法。

教师点拨: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

注意一些与标题照应的语句。

注意文章在叙事之中穿插的一些抒情和议论。

2
、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文章的旁批、
《配套练习册》

《 同步学习》
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在课本上做批注,重点思考:


1
)本文题为《再塑生命的人》
,为什么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
命?如何做到的?


2
)叙事之中穿插我的感受与认识。画出这样的句子,感受我学习中的苦
与乐。


3
)文中第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
)你认为莎利文老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四、全班展示,交流提高

1
、针对上面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
、教师点拨。


1

在本文中,
海伦 •凯勒盲聋哑,
对世界非常迷茫,
是莎莉文老师让
“我”
又回到自然,理解自 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
己所言:
“她就是那个来对 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
义上说,
莎莉文老师是
“ 再塑生命的人”

用中国通俗的话说,
就是
“再生父母”

“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

一是作者本人身体条件决定的,
海伦没有视力没有听力她不可能看到

7
深入二次备课










展示个性特色

二次备课

老师的外貌、动作 、神态等,也不可能听到老师的声音,她只能用心去感受莎
莉文老师的爱;二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 和反衬的手法。从侧面写老师对
自己的影响,写老师的可爱可敬。同时,还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衬托了老师 的耐
心与用心良苦。


3

文中第三段的景物描写衬托自 己激动地心情,
突出莎莉文老师的重要
作用。


4
)莎利文老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在于:

她的教学方法得当。她让海伦走出来,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她的循循善诱。她不厌其烦地教海伦认识理解“爱”


莎利文老师的耐心细 致,不怕挫折的精神。她教海伦识字,比如教“水”
字,一遍又一遍地在海伦手中写着,直到海伦懂得为 止。

莎利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她是真诚地想帮海伦,所以想尽办法教育海伦。
当海伦 失去信心发脾气时,她耐心地引导、启发她。

五、课堂训练

1
、给下列字词注音:

觅食(



预兆(



无垠(



骚动(



和蔼(



毛坯(



绚丽(



琢磨(



2
、根据括号内的词义写出词语。


1
)周围是

(辽阔无边)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2
)我意识到这是雷雨的

(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3

她的话使我

(疑惑不可理解)


3
、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沙莉文老师教我学知识:教导“我”认识具体事物,教我热 爱
大自然和教我懂得什么是爱:高度的赞扬了老师的教育技巧与爱心,表达了我
对老师的感激与 崇敬之情。通过海伦凯勒的成功,老师想起了这样几句话“你
不能改变容颜,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 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
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 拓宽他
的宽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即使是流星也能划破夜空的沉寂,
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无论怎么样,同学们,先接受自己,试着
发现自己的优点, 挖掘自己的潜力。

布置作业

1
、完成《配套练习册》
《同步学习》


2
、描摹“读读写写”
,将词语写会。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

失明


失聪

幸福




教学反思


8
发挥集体才智









打造精品教案





11
、窃读记


使用人:
xxxxx
教学时间:
2017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默读,采取抓要素,抓关键的方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二次备课

2
、体会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矛盾心理,孩子的小心思;学习本文精 巧的布局
谋篇(悬念、顺叙与插叙、前后对照营造张力)。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
2
、在反复品读中,体会文中重点的语句
,
领会其深刻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好学的精神,人间的关爱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矛盾心理,孩子的小心思。

2
、学习本 文精巧的布局谋篇(悬念、顺叙与插叙、前后对照营造张力)。
教法:
点拨法。

学法:
结合课文批注和资料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全班展示。

教学准备

1
、查找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


2
、搜集作者情况。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
一种快乐。读一本好 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以老师、家长都希望同学
们多读书、
读好书。
但是有这 样的一个小女孩,
非常喜欢读书,
竟然去
“窃书”

这究竟是怎么回 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
、检查自学情况,配套练习册“知识积 累”

“阅读理解”部分,同步学习
“基础梳理”


多媒体投影试题,提问学生。

2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

2001)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生于日本大坂 ,
3
岁随父母返
台,
5
岁来到北京,
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 年时期,
在北京,
她完成了从学生到
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 学之路的起点。
1948
年,举
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 ,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
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
9

深入二次备课










展示个性特色

二次备课

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
《 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
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
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 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
学奖项,
1998
年“第三届世 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3
、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 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
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 br>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三、学会自学,自主探究

1
、自学课后的“阅读提示”
,学会自读课文的方法。

教师点拨:

这篇文章比较长,作者通过富有悬念的起笔、中间的插叙、突然的转折及
深化主题的结尾,把文章写得起伏有致,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头
连续设置悬念,让 读者不断地追问“她要干什么”
,谜底揭开一角时,却又突然
变故;结尾,读者预感要发生什么 事,又有出人意料的转折,可以根据本单元
的默读要求,一气读完全文,并在你想问为什么,或以为会怎 样的地方做个记
号,读完后再想想,这些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对结局的揭示有什么好的效
果 ,这样的写法在我们自己写记叙文,或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学着用用,

2
、指导学 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

《配套练习册》

《同
步学习》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在课本上做批注,重点思考:


1
)用默读方 法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


2
)体会文中什么地方表现了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矛盾心理,孩子的小心
思?


3
)分析本文精巧的布局谋篇(悬念、顺叙与插叙、前后对照营造张力)
表现在什么地方?< br>

4

你认为文中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对结局的揭示有 什么好的效果?

四、全班展示,交流提高

1
、针对上面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2
、教师点拨。


1
)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 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
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 动地描
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
渴望。

2
)文中大量的心理活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快乐与惧怕交织的矛盾心理,孩子的小心思。


3
)文章开头连续设置悬念,让读者不断地追 问“她要干什么”
,谜底揭
开一角时,却又突然变故;结尾,读者预感要发生什么事,又有出人 意料的转
折。
“曾经有一天,……”一段是插叙。


4

文中悬念的设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

10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