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的文言文
萌到你眼炸
920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5: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关于安全演讲稿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 ,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
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 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 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
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 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
亦笑。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 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
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 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
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
“这孩 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
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 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捧着书,就着佛
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 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
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韩性听了王冕好学的事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就收王冕为学生,王冕学习很勤奋,于
是成了通 晓古今的学者。韩性去世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这时王冕的父亲也已
去世了,王冕就 把他母亲接到越城来生活。时间长了,他母亲想回老家,于是王冕就买了白牛拉着
母亲坐的车子,自己戴 着古式的帽子,穿着古式的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见了王冕的
样子,都争着拦在道上叽笑王 冕,王冕也在笑。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 王冕幼时读书专
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 成功的基
石。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 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
无书读,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
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
下笔已 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 秆在沙
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
读书人家去借来读,
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
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启 示: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
一个坏事。因为 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
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 缺少了思想和性格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 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
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 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个
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 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
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 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我希
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 :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
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 ,终于一举成名。后人即用
“
凿壁、凿壁借辉、借光
”
等指勤
学苦读 ,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韩愈《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