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巡山小妖精
547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5: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父亲的拐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1.< br>认识本课“崛、沈、范”等
11
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
15
个生字,
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
”等词语。
教学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目标
3.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
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
1.
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重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
1.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难点
2.
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第一课时
教学
1.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目标
2.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从志向谈起,轻松入
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
。在我们中
课,
且与结
尾前呼< br>后
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
应,
指向于
写作的
阅
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
。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
读,开 宗明义。
“志”
导入
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
)
分
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
钟
(我要当医生。
我要当航天员……)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
故事。
(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
的文化溯源,让开课不
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求知欲望。
】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
1
)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
2
)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教
给学生
读书概
括
(
2
)教师用生字 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
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
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 ”的读音,并
组词语。
(课件出示
3
)
字音难点:辱,读 (
r
ǔ)不要读成(
l
ǔ)
。淮,
的起因、经过、结果来< br>概
括
课
文
的
主
要
内
容。
】
读(huái)不要读成(
zh
ǔ
n
)
,
“斥”
“沈”为翘舌音,
“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
3
)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租、
【从寻找三个小故事,
新课
疑、惑、凡、顾、训、斥、辱”
到归纳小故事大意,再
。
(课件出示
4
)
教学
字形难点:
“怀”的偏旁是竖心旁,
“晰”
“训”的 左
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
(
)
分钟
半部窄,右半部宽。
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
“赞”
“辱”上下大小一样。
师:要想读懂文章,扫清“地雷”是必须的。这篇
式,提高要求,变着法
课文中 的生字词你们能认识,能正确地读出来么?
(
课件出示
5
)
儿让
儿童从
整体把握
课文大意。此版块,既
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看谁的反应快,读得对。
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
租界
麻烦
胸怀
屈辱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
疑惑不解
清晰而坚定
生读词。
又指< br>向于谋
篇布局
的
剖析,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
的训练
, 巧妙
融
】
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请大家多读
合。< br>几遍,先记住它们,积累起来,在平时写作中争取用上。
四字词语
生读。
师:还有些词串,未必是四个字的,也很值得我们
积累,自己再读读 “清晰而坚定”
。
(
课件出示
6
)
清晰而坚定
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
书:为中华崛起读书)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由于特定的时代,理解起
来有困难,需要我们查 找一些资料。例如“租界”
,谁知
道?
(不知道。
)
师:请看这幅图
(
课件出示
7
)
这就是清朝末年 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
的美帝国,英帝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
国,于 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
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时局图”
。而在租界
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
苦难悲情。
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
能理解更透彻。比如“欺凌”
,谁来说说这 个词的意思?
(欺负,欺压,侮辱……)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 受到怎样的欺凌?
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
意思?生读。
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
国土上受到怎样的欺凌。
生自由读片段。
三、初读,把握大意。
1.
师:这是一 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
事中又带着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
最快 ,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课件出示
8
)
(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
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师:说得很好 。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
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
的有 什么不同。
【
教
给
学
生
读
书
(课件出示
9
)
耳闻“中华不振”
(
1-6)
;目睹“中
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
华不振”(
7-8
)
;立志“振兴中华”(
7-8
)
(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
果来
概括课
文的主
要
】
< br>(不对,
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
应该说都有“中
内容。
华”两个字 。
)
师:对啊,这“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
以,概括的时候要抓关键。
(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
)
师:是的,这就叫做概括。就要简简单单。
(好像字数都一样。
)
师:我是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记住两个关键
词:简洁,抓重点。
2.
认识结构
师:这三个小故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了
什么,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呢?
(课件出示
10
)
【
从
寻
找
三
个
小
(先写耳闻“中华不振”
;再写目睹“中华不振”
; 最后
故事,到归纳小故事大
写:立志“振兴中华”
。
)
意 ,
再到串
联全文
大
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
意,
呈现串
联式结
构
图,变换方式,提高要
求,变着法儿让 儿童从
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
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
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
布 局
的剖析
,阅读
能
力、写作能力的训练,
巧妙融合。
】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
,
你来想一想
:
自己
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
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伟人
,
他们也是为 了祖国的
课堂小结
崛起而努力学习
,
为祖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你想到
及拓展延
了谁?
(课件出示
11
)
伸
(
)
分钟
师小结:中 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
“为了中华
之崛起读书”这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 国的
希望,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多多了解这
位伟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严
s
ù(
)
清
x
ī(
)
z
à
n
(
)叹
xi
ō
n
ɡ
(
)怀
屈
r
ǔ
(
)
疑
hu
ò(
)
二、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
引起事故;闹事。
)
B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
向左右两边看)
C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 字的沉重分量。
(
振作)
三、选词填空。
1< br>.
在沈阳租界,
中国巡警面对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的现象,
不但不惩处肇事的 洋人,
反而
____
(
A
.训骂
B
.斥责
C
.训斥)死者的家属
2
.大家只能
_____
(
A
.劝告
B
.劝慰
C
.安慰)那个不幸的女人。
3
.怎么把祖国 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
______
(
A
.解救
B
.拯救
C
.解脱)出来呢?
【答案】
一、肃
晰
赞
胸
辱
惑
二、
C
三、
1
.
C 2
.
B 3
.
B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
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直入新课
【设计意图:复习学
师: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 什么方
法,学习第二、三个故
法?
事,这里简单引入、提
先读通顺,再读出疑问。
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
生自己读。
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师:对,有疑 问了,先做好标注,然后尝试解决
疑问。请问,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办?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还可以询问,查资料,弄明白后带着自己的
望】
理解读读文章,就读出滋味来了。还有些实在不能理
解的地方,课后再去寻找答案。
二、自读,学习课文
1.
充分自读
【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
师:接 下来我们先尝试自读课文,学习第二个故
读书方法:
抓住重点词
事和第三个故事。读书 要讲方法,请看两个小要求。
语,
体会人物的内心想
(课件出示
1 3
)
(
1
)读得通顺(
2
)读出疑问
法,揣摩人物性格特
在这些有疑问的地方,画上“?”
2.
尝试质疑,解疑
点。】
(为什么伯父会说“有时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
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设计意图:少讲多
师:谁找到了下文中写到的“麻烦”是什么?
读,以读 代讲,读中体
他们凑了过去,
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
会人物的语言、动作,< br>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
体会人物特点。】
死了, 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课件出示
14
)
师:撑腰,训斥,形成对比。这两个词,谁来说
说你的理解。
(撑腰就是做主的意思。)
(主持公道。)
(就好像当法官。)
【设计意图:通过读
书,
在下文中寻找问题
答案。更为巧妙的是,
教师不满足于此,
而是
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结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训斥就是骂人,很凶地骂。)
师:对比后,你发现什么?
构上的
“秘妙”
——
“悬< br>念与伏笔”,不露痕迹
(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
因为是洋人
地将教学 的重点,
指向
轧死了中国人,
可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
还训斥他。
于写作。
在阅读中要结
非常不讲道理!)
合写作技法渗透,
让儿
(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弱,被欺负,所以巡警也
童在阅读实践中,形
狗仗人势。)
象、
直观地体会作者的
师:
说得好,
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br>请大家再看看,
写作运思。】
还有这样的地方么?
(“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
人的租界里,
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
幸的女人。”原本大家要帮忙,但是却不敢帮忙,只
能劝。大家也很无奈,因为中华不振。)< br>
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和“劝慰”这对矛
盾来读,你会读到当时中国人的心情 ,你会体验到中
华不振,国民怒不敢言的无奈。来吧,让我们一起把
这个故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
(板书:
妇人饱受欺凌
巡警丧失尊严)
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
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
了么?
(课件出示
15
)
(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
负。)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都没人管。)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
生活很
困难,而洋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人。)
【让学生感兴趣,
师:体会得真 好。
(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他
来才会立下“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四、课堂小测试。
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
语言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