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巡山小妖精
774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6: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幸好的近义词)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5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5


【篇一】

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劳动教育;

智慧;人格;幸福;

小学教育

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双手灵活、热爱劳动的儿童, 能够形成聪敏的、好探究
的智慧。手所掌握的或正在学习的技能越高超,儿童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
因果联系和事物之间的规律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明显。

(一)劳动与智慧的结合是智力情感的首要源泉

学习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于干活时思 考和思考时干活。我们学习的绝大部分来自
做事、创造,以及靠双手去感知。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相 连,对手的刺激就
是对脑的刺激,削弱动手的能力也会削弱大脑活动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上遇
到困难,那么产生这种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洞察事物之间的关联和
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 ,劳动中的创造是激发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

(二)通过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

依靠学生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能有效激起和 发展学生的才能。对某一种劳动的
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我们学校会组织< br>
巧手折趣

水果拼盘

开心农场

等活动,把不同 年级的学生组织到一个劳动集体当中,
互相帮助,完成一个需要创造性的、有挑战的劳动项目。学生在劳 动中锻炼自己
的才能,发现自己的爱好。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千方百
计 让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那些
天赋还没有显著表现出来的 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有一次做放学做值日,一 个孩子竟然不知道怎么将一个垃圾袋从一卷垃圾袋上扯
下来。哭笑不得的我只能耐下心来,让他仔细观察 两个垃圾袋连接处的虚线,告
诉他从那扯就能把口袋扯下来。现在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也不足为奇,因为 他们
在家从来不打扫卫生,家长包干了一切。更有甚者,家长自己也不干活,花钱雇
佣钟点工来 打扫房间,凡是能花钱解决的都不愿意自己去动手。有些人教育孩子,
总会习惯地说:

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扫马路!

你看,对于体力劳动,人
们总认为是羞耻的事。学 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
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应当教会学生懂得敬 重劳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
诱导他们成为所谓的

人上人

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
最近,我校组织的< br>
劳动教育月

启动仪式上,邀请了学校的保洁阿姨、保安队长、
食堂厨师 、家长义工等上台发言,孩子们感受到,有了这些平时在我们身边默默
付出劳动的辛勤工作者,我们的生 活才会如此幸福美满。这是一次极好的劳动教
育,更是一次出彩的人格教育。孩子们感受到教育者对劳动 的尊重,更能在生活
中敬畏劳动、热爱劳动。

三、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

幸福来源于劳动,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使 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一个人获
得的生活和文化的财富是与他参加的劳动有直接联系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 ,
期盼不劳而获、少劳多得都是病态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
值观去克服。

(一)没有劳动是无法幸福生活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需要自己通过劳 动去获取的,唾手可得不是幸福。要做有
一定挑战性和技术性的事情,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朝 着明确的目标前
进。但是,现代社会有太多获得感官愉悦的捷径,比如电子产品,孩子们很容易
地获得愉悦,甚至是狂喜,误以为这就是幸福。但实际上,这些暂时的舒适和兴
奋都不是真正的幸福。而 当你用你的才干和优势去应对一项挑战且顺利完成时,
你会有幸福感,这不同于一般的感官愉悦,也绝不 仅仅是一种瞬间的情绪体验,
它是绝对投入的、完全忘我的劳动体验。

(二)幸福的根源在于创造性的劳动

人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者,满足其生活必须固然是 首要的、决定性的先决条件,但
它终究只是幸福的先决条件。生活的真正幸福,则是源于享受心爱的创造 性活动。


以人为本

的社会里,儿童可以在某一项劳动中成为一个真 正的创造者、诗人
或者艺术家,这种劳动就是精神的创造性活动。在学校里,不应有一个毫无个性,没有任何兴趣点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上脚步慢,则不应要求他在同样的
时间完成和其他学生 一样的练习。不然,他就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
虽然可能让他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但不能让他从根本上认识到事物
之间的联系。最好的办法是,提供一个劳动的空间,让学生从事创造性 的劳动,
让他在劳动中探索事物的规则规律。

当下,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 育,切忌把劳动教育变成附加的任务,要
探究怎样把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形成综 合性学习的课程,
因势利导地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
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在每一颗幼小的
心灵中点燃热爱劳动的 火花。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241-266.

【篇二】

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德育特色建设

摘要:高职高专小 学教育专业的特色具有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
身性
,
以反思性实践为发 展的主线
.
由此奠定了其德育的特色
.
特色建设可从目标、
内容、课 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管理和评价方面着手
.

关键词:高职高專;小学教育专业;德育特色;建设

本研究的德育指培养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
,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
确的政治观念
,
形成 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

班华指出
,
现代德育要以人为本
,
突出主体和发展
.
高职高专比之于本科院校
,
应该
更贴近 职业的需要
,
培养的人才侧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
.
因此
,
它在以
人为本
,
立德树人方面应该可持续地贴近社会
,
贴近 生活
,
贴近实践
.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由以下方面决定:一是小学 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本质特

,
二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养成性
.
顺应
2012
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的要求
,
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具有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
终身性
,
以反思性实践为发 展的主线
.
由此奠定了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德育的特

.
下面从目 标、内容、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管理和评价方面来论述特色
建设
.

一、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受国家教育目的和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制约的
.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
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符合教育事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 展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
,
具有良好
的师德和品质
,
复合的专业 知识和综合的专业能力
,
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一
定的研究能力的具有专业发展潜 质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

培养规格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A.< br>具有一定的专业理想和专业精神
,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
具有良好的师德 和正确的
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班级管理观与教育观
.

B.< br>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良好的品质
,
富有爱心、责任心和童心
,
阳光健康 、富有亲
和力
,
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

C .
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
艺术的基本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复合的专业知识
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小学两门以上学科教学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潜能
,
并至少
精通 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够不断探索儿童哲学、儿童科学和儿童艺术的关系
,

能够以艺术 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

D.
具有扎实的 教学基本技能
,
能够流利而生动地进行口语表达、正确而规范地书
写汉字
,< br>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
并能整合教学要素
,
胜任班主任工作.

E.
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
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的习惯
,
具有主动获取知
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
具有基本的小学教育 研究能力
,
能够在教育情境中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具有 应对挑战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

德育总体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
,
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
价值观
,
了解和理解中国梦并能付诸小学教育 实践
.
具有一定的专业精神
和教育信念
,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
,
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
观;富有爱心、责任心、童心
,亲和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
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专业 发展潜质的社会需要的小学教师
.

总体目标又可以分为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文明 规范;基本道德品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与服务;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等分
目标
.
其中
,
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下设生存常识、人际关系、 生存品质、应对挫
折、生态文明、生活意义、生活能力、品德和习惯、爱和感恩、生活选择、生命
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和谐目标;文明规范下设礼貌、礼仪、行为目标;基本道
德品质下设勤劳、勇敢 、奋发、诚实、节制、沉默、秩序、决断、公正、中庸
(不偏不倚
,
不走极端)、清洁 、安详、贞洁、谦让、自强、自立等一系列优良
品质目标;爱国主义下设爱自己、爱家庭、爱学校、爱家 乡、爱社会、爱祖国目
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br>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
荣辱观目标;中国 梦下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目标;
劳动与技术下设生活常见材料、技术工具 、生产技能、设计、制作与评价作品、
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安全和责任、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 新意识、质量
意识、环保意识、审美意识目标;社会实践与服务下设实践能力、社会适应、社
会 参与、公民责任感目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下设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
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的目标
.
为了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
可以根据地
区、学校、教 师、学生、教学的实际来因时、因人和因地制宜
.

二、德育课程

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
.
设置包括:一是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
,
直接传授道德 价值;
二是实施间接教学
,
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
,
主要是通过以社会 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
和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
.
实践证明
,
两种形式相 结合
,
才能全面、充分地实施德育
.
课程体系由内容和目标体系构成
.
内容体系在如上所述;活动体系围绕学校(含
大学和小学)、家庭(含大学生和小学生的家庭 )和社会之间的交叉关系而展开
.
志愿服务、家校共育、自我教育将共筑德育课程活动体系.
对于任何学校的学生
而言
,
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在全部德育中所占的比重 最大
.
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自然
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和跨学科的交融 、渗透比较紧密
,
由于该
专业的终极受益者儿童天生是以游戏的方式认识世界
,
而游戏和艺术又天然密不
可分
,
那么着重和艺术学科相交融的跨学科的德育 渗透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
.
而高
校在艺术学科、跨学科建设方面还很薄弱
,< br>由于学科之间在学科理念、价值标准、
学科语言、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等的冲突;基于同质学 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
体制导致的跨学科研究的组织障碍与冲突;受管理体制制约的跨学科研究的资源配置障碍与冲突;传统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式下对跨学科的评价导致的障碍与冲突
,
导致的跨 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实施还任重道远
.

【篇三】

教育游戏在城乡小学教育中应用分析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教育;应用分析

文章編号:
1004-7026< br>(
2017

10-009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G62 3.5
文献标志码:
A

小学生们处于成长基础阶段
,
这个 阶段的他们并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
因此在
教育方式的使用上
,
应当注重于引导而不是灌输
.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限
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教学质量低下
,
学生们需要合适的方式释放自身飞扬的
思维能力< br>.
教育游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
可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游戏是必要的
.

1
教育游戏的概述

教育游戏是为了帮助小学生们尽早的进入学习的氛围之中
,
教育游戏的使用方式
是多种多样的
.
随着社会急速的发展教育游戏 的种类也有着新的突破
,
当前许多的
小学教育者经常使用多媒体的技术使用教育游戏< br>,
这是时
******
展的必然
.
小学教
师们应当认 识到仅仅使用教育游戏是不行的
,
要清晰的认识到教育游戏在课堂教
学中的定位
,
合理的使用教育游戏会使小学生们充分的吸收知识
,
不恰当的使用教
育游 戏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

2
教育游戏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2.1
可以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是一群对于事物充满无限好奇心的 群体
,
传统的教育方式采用填鸭式的教
学模式使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机会
,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扼杀
.
近年来随着课程的改革
,
小学教育已经进入了数 码时代
.
在这个新的适期如何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
的兴趣
,
帮 助他们更好的吸收知识是小学教师们的教育目的
[1].
教育游戏充分的
契合了小学生 们的心理
,
据调查
,
在使用教育游戏之后
,
多数的小学生们 的学习兴
趣逐渐的变得浓厚
,
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
为他 们未来的成长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
.

2.2
可以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 的主体
,
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的地位高高在

,
学生们往往会对教师 产生害怕的心理
.
这种心理是不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

,
许多学 生由于害怕教师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
许多小学生逃课、旷课的现象就是
由此产生
.
教育游戏的出现完全可以拉近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
培养
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
许多的游戏往往不是学生能够完成的
,
许多游戏需要教 师
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
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们共同的参与是拉近师生关系最好的方式
.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