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绝世美人儿
647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6: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地英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
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
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 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
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 br>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
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 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 渠道。语文,渗透德
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
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 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
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
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 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
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 丰富、幅员辽阔;《雷锋
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 br>《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
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 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
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 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
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 增
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
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 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
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 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
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
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
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 生,提出不同的
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
学 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 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
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 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
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
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 以增强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 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
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 生的认识规律。
四
、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
材 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
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 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
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
代新人。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无论对一个生命个体 还是对一个民族整体而言,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
战略全局的需要出发,
近几年来我们努力推行的素质教育,
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
对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也不断发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
意见和通知。网络游戏使学生迷失自我,跳楼殒命; 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不堪外
界压力,
青少年对父母亲人屠刀相向;
羡慕物质浮华,崇拜丑陋低俗,
是非观念、
美丑意识混乱颠倒······这一系列现象为我们教育工作者 敲响警钟,
从反
面提醒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那么在这项重要的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学应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是小学< br>语文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一、语文的人文性。文以载道,任 何语言文字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并与语
言文字紧密结合,
不可分割。
现行小学语文教 材以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标准为
依据,
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 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指导思想。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并且形式生动、具体、形象。 语
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通过语言的学习,
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
热爱 中国
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的教育,
受到辩证唯 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受到现代社会环保精
神、
开放意识、
创新 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育,
为培养和谐社会的一代新人打下基
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 br>
二、
语言所蕴含思想道德素材的广泛性。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中蕴含着丰富的
内容,大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热爱和平、保护生态环境,小到
孝敬父母、
尊重别人、
坚强勇敢、
团结向上,
语言文字像无数条长长的敏感触 角,
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
修身治国平天下,
任何德育教育的内容都可以< br>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载体,可谓五彩缤纷,包罗万象。
三、
语文的生动性、
具体性和形象性。
语文教材所蕴涵的思想道德内容对学
生的影 响不是直白的,
它把丰富的思想蕴藏于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中,
溶化于
一篇篇优美形 象的文章里。
丰富的思想结合着丰富的情感,
通过浅显易懂、
生动
活泼的文字 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又能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一特点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上小学语文的三个学科特点,
决定了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德育工作中分担
更多的任务,
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巨 大的作用,
决定了小
学语文教学应该在德育工作中担当起极其重要的角色。
可以这样说,
一本本语文教材,
就是蕴含着丰富思想教育材料的宝库。
然而,
现在教学中却存有两个误区,
影响了对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
造成了巨大的
资源浪费。
误区之一,
忽视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语文的学科特点,
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多、过滥、过于直白,对文章内容不做深入理解,如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
而流于空洞说教,
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
课,课堂气氛沉闷 ,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自然不会受到刻骨铭心的教育。误区
之二,
忽视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丰 富思想,
忽视学生追求人格升华,
人性完美的
内心渴求,
教学中不能有意识地 渗透德育教育。
只顾寻章摘句、
断章取义地进行
所谓的语言文字训练和写作技巧的培养 ,
教学进行得支离破碎。
这样学生不但不
能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而且也不会 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
文如其人,
很难
想象一个道德感、责任感淡薄的人,一个人 性残缺的人,一个心理不健全的人,
会怎样写出感人的篇章。
产生这两种误区的根源,
在于教学中没有把语文看成是
语言文字与思想精神的有机结合体,
而是把两者机械地、
野蛮地割裂开,
致使文
道分离。
那么怎样根据小学语文的 学科特点,
发挥具学科优势,
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
思想道德教育呢?我们在这方面也进 行了积极探索,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教研
活动,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可以概括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五结合”。
一、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
文章是作 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欣赏文章时,应该有文入情,
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 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
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
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
与作者同喜同悲,
同爱
同恨,
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这样 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
就
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 理》,读到满头银发
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等待灵车那一段,
引导学生:
“焦急”是什 么意思?“耐
心”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是不是矛盾?为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思
考, 逐渐体会到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厚感情,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感染。
《草船借
箭》
讲读结 束后,
我提出:
题目中的“借”字,
可否换成“骗”?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辩 论明白“借”本身暗含“还”的意思,
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
而且知道
了战争有正义 、非正义之分,人物有美、丑不同。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教学中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
生读,使他们读中明情,读中悟理。
《梅花魂》讲 述一位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
花的喜爱,
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其中他送“我” 墨梅图时说的一段话是
文章重点。在朗读前,先播放《我的中国心》录音,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 br>进入情境,
读得很有感情,
在这过程中自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在指导学
生诵读《观潮》时,我播放录相,然后引导学生转换心理角色:假如你是当时在
场的作者,看到 这雄奇、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
充分与作者感情契合后,
我指导 他们反复诵读,
从容回味,
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
优美景物,
读出自己由衷的喜 爱,
倾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这时想叫他不喜
欢自己的祖国的山河都难。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虽不直露张扬,
却更持久有
效,如春雨无声无息,深入孩子们 的心田,滋润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
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