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萌到你眼炸
626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07: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
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
10
个生 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
另一个读音
(de)
。
2.
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
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
图,
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
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 学生
看图。
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
如: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
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
哪个是司 马光
?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是
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 意的基础上,
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
(
一至三 自然段
)
,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
久以前。
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 ,
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
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
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
然后启发学生想想
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
?
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 情
况
?
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 br>课文的第二部分是
(
四至六自然段
)
。
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 ,
找
希望能帮助到您
出“有的……有的……”及“哭、 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
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
动作忙乱的情景。
在此 基础上引导学生
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
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
读完第< br>六自然段,
小朋友得救了。
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
办法救那个 小朋友
?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
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
人,离现在有
900
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
设置悬念:今天 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
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
?(
激发 学生的阅读兴趣
)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
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
2.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
他们在干什么
?哪个是司马光
?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
提出初读要求:
(1)
读准每个字音。
希望能帮助到您
(2)
画出本课的生字。
2.
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
“古时候”
,
帮助学生理解
“古时候”
就是很久< br>以前。
(3)
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
情。
(4)
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
第二自然段。
(1)
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
( 2)
借助图画学习第
2
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
口大缸,强调 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
水。
3.
第三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
(2)
学生回 答思考题后,
教师略作小结,
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
聪明果敢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