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余年寄山水
563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10:0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情系中国结
《曹刿论战》练习
【课内四基达标】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
又何间焉
( ) 2.
肉食者鄙
( ) 3.
牺牲玉帛
( ) 4.
下视其辙
( )
5.
登轼而望
( ) 6.
望其旗靡
( ) 7.
小信未孚
( ) 8.
曹刿请见
( )
二、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
齐师伐我
2.
又何间焉
3.
肉食者鄙
4.
牺牲玉帛
5.
小信未孚
6.
小大之狱
7.
可以一战
8.
齐师败绩
三、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1.
伐
( ) 2.
将
( ) 3.
请
( ) 4.
谋
( )
5.
惠
( ) 6.
必
( ) 7.
衰
( ) 8.
伏
( )
四、下面加点字均有几个义项,请将其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写出来。
1.
故
A.
既克,公问其故
B.
彼竭我盈,故克之
C.
桓侯故使人问之
D.
温故而知新
2.
夫
A.
夫战,勇气也
B.
其夫呓语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予观夫巴陵胜状
3.
于
A.
告之于帝
B.
战于长勺
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
生于忧患
4.
之
A.
公将鼓之
B.
登轼而望之
C.
小大之狱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五、揣摩语句:
1.
下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再而衰:
“再”后省略了“鼓”字。
B.
必以分人:
“以”后省略了“之”字。
C.
夫战,勇气也:句中省略了判断词“这是”
。
D.
问:何以战:
“问”前省略了“刿”
。
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
何以战
? (2)
忠之属也。
(3)
战则请从。
(4)
虽不能察,必以情。
(5)
夫战,勇气也。
3.
下列各句中属判断句的是:
( )
A.
忠之属也。
B.
下视其辙。
C.
夫战,勇气也。
D.
十年春,齐师伐我。
4.
本文人物对话有鲜明的语气,有赞成和反对,有肯定和否定,有抒情和议论。试根据加
点字说说下边各 句的语气。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小惠未
,民弗从也
(3)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
夫战,勇气也
七、填空。
1.
《左传》是一部
体史书,相传作者是
。书中对鲁国以“我”来称代是因
为
。
《曹刿论战》一文论叙了齐鲁
的全过程,这是
的
著名战例。
2.
全文分三段,请概括每段的意思。
(1)
(2)
1
(3)
3.
本文最后一节中,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
即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即:
。
4.
体现战前准备“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5.
体现曹刿作战思想的句子是
6.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
,
,故克之。夫大
国
。
,
,故逐之。
八、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
1.
“忠之属也”指的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件事。
( )
2.
《曹刿论战》
是一个主谓短语。
“论”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
也可以议论,
本
文
是以议论为主的。
( )
3.
《曹刿论战》记的是史实。主要记叙方式是“记言”
。文中以曹刿为主,庄公 为宾,通过
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 则,即
政
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先发制人等。
( )
九、语段阅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解释下面字词。
(1)
鼓
( ) (2)
驰
( ) (3)
作
( ) (4)
衰
( )
(5)
盈
( ) (6)
靡
( ) (7)
既克
( )
2.
写出由下列词义而联想到的成语。
例:故克之:克敌制胜
难测也:
三而竭:
观其辙:
惧有伏焉:
彼竭我盈:
登轼而望:
3.
选出加点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
公问其故
故逐之
B.
公将鼓之
故克之
C.
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D.
下视其辙
公问其故
4.
选出加点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
公与之乘
公将驰之
B.
故克之
故逐之
C.
下视其辙
吾视其辙乱
D.
遂逐齐师
齐师败绩
5.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一句的正确翻译是
( )
A.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到长勺作战。
B.
鲁庄公和他乘坐
(
车
)
,在长勺作战。
C.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6.
文中的一个成语是
,它在文中的意思是
,现在的意
思是
。
7.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与哪一句相呼应
?
8.
文字中的
“将鼓”
、
“将驰”
表现了鲁庄公
。
“未可”
、
“可矣”
表现了曹刿
。
9.
曹刿在“齐人三鼓”之后才令进攻的原因是
。
10.
第二段文字通过论述
的原因,
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
、
的战术思想
表现出来了。
2
11.
第一段
(A.
详写,
B.
略写
)
,第二段
(A.详写,
B.
略写
)
,这样详略安排材料
主要根据
的需要,这样剪裁,使文章的中心
。
12.
选出对第二段文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
A.
此段文字写鲁庄公叙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
B.
“对曰”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
C.
第一层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
D.
第二层指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
【能力素质提高】
一、比较阅读。
甲文:
《曹刿论战》
(
见教材
)
乙文
(
宋
)
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
“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
请击之。
”公③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 以告。公曰:
“未可。
”既陈④,而后击之,
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⑤歼 焉。国人皆咎公,公曰:
“君子不重伤⑥,不禽二毛⑦。古之
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
〔注 〕①泓,河名,今河南柘城县北,当时是宋的界河。②司马:宋国司马
(
官名
)
名子鱼
③
公:宋襄公,宋是殷之后,殷为周所灭,所以宋襄公后文自谦为“亡国之 余。
”④陈:
通“
阵”
,列阵,动词。⑤门官:卫队,侍卫官。⑥ 重
(ch
ó
ng)
伤:
(
对敌人
)
不伤第 二次。
⑦二
毛:指花白头发的人。
1.
注音:
泓
( )
咎
( )
隘
( )
3.
将甲文与乙文作一比较,然后填空。
(1)
从作战时间看,甲为
,乙为
(2)
从作战地点看,甲为
,乙为
(3)
从交战双方看,甲为
,乙为
(4)
从战争结果看,甲为
,乙为
4.(1)
在两次战争中,鲁国和宋国所处地位基本相同,即都处于弱方,
《曹刿论战 》中表明
鲁国是弱方的句子是“
”
,本段中表明宋国是弱方的句子是“
”
。
(2)
这两次战争,作者着重写一方,
另一方略写。
但究竟选择哪一方作为描写的重点就要根
据不同的情况来作相应的选择了。
《曹刿论战》
中写了
的一方,
本段则写了
的
一方。两文都采用“记言”的写法。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表明了
的原因,子鱼和
宋襄公的对话则揭示
的原因。
(3)
写失败的一方,作者在两文中都用了“
”一词,本段还写了“
”
、
“
”两件事,
《曹刿论战》中则用“
”和“
”两句表明齐国战败
的狼狈相。
5.
乙文中宋公最本质的个性是:
( )
A.
固执
B.
虚伪
C.
迂腐
D.
武断
6.
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两文都略写作战,对战争规模,作战图景等一概不提。
B.
两文主帅的鲁庄公和宋公都很糊涂,但庄公能听取正确意见。
C.
宋公是一位仁义之君,因此虽败犹荣。
D.
宋公失去了两次战 机,一是“楚人未既济”
,二是“既济而未成列”
。
二、
上题中乙 文后还有一段话,是子鱼反驳宋襄公的。
请你站在子鱼的角度写一段
50
字左
右
的话,反驳宋襄公的话。
【渗透拓展创新】
3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 适市来,曾子欲捕彘
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 与戏也,和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女”同“汝”
。②顾反:等
(
我
)
回来。③彘:zhì
猪。
④婴儿:孩子。
1.
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
。
B.
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动词“去、到”
。
C.
前 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后一个“之”是动词“去、到”
。
D.前一个“之”是动词“去、到”
,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
2.
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为女杀彘——杀猪给你吃。
B.
子而不信其母——孩子就不再相信母亲的话。
C.
妻适市来——妻去到集市回来。
D.
婴儿非与戏也——不可以和孩子做游戏。
3.
对曾子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曾子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方法。
B.
曾子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C.
曾子谈论的是孩子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育。
D.
曾子谈论的是父母应该从生活上关心孩
子。
【中考真题演练】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刿曰:
“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
未
,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1.
选出对语句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 )
A.
十年春,齐师伐我。
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B.
又何间焉
?
意思是:你又何必参与呢
?
C.
何以战
?
意思是:您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呢
?
D.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意思是:祭祀用的牛、羊、猪、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2.
这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
能力自测一
一、选择题: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
战于长勺(
)
A
、
sh
ā
o B
、
sh
á
o C
、
di
à
o
2
牺牲玉帛(
)
A
、
b
ó
B
、
j
ī
n C
、
mi
á
n
3
遂逐齐师(
)
A
、
s
ù
i B
、
su
í
C
、
su
ì
4
公与之乘(
)
A
、
ch
é
ng B
、
ch
è
ng C
、
sh
è
ng
2
、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4
A
、曹刿论战
(gu
ì
)
又何间焉
(ji
ā
n)
肉食者鄙
(b
ǐ
)
B
、下视其辙
(zh
é
)
小信未孚
(f
ú
)
齐师败绩
(j
ī
)
C
、登轼而望
(sh
ì
)
小惠未徧(piān) 民弗从也(fú)
D
、彼竭我盈(jié) 望其旗靡(mǐ) 夫战,勇气也(fū)
3
、选择加点的字的词义,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1
衣食所安
(
)
A
、安排
B
、安定
C
、养生的东西
2
弗敢专也
(
)
A
、专有
B
、专门
C
、专权
3
小信未孚
(
)
A
、信任
B
、信实
C
、为别人所信服
4
彼竭我盈
(
)
A
、多余
B
、旺盛
C
、充满
5
望其旗靡
(
)
A
、倒下
B
、华丽
C
、浪费
4
、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其”选择正确的解释:
备选答案:
A
、代曹刿
B
、代齐军
C
、代鲁庄公
D
、结构助词“的”
E
、取胜的
F
、语尾助词
1
小大之狱(
)
2
公将鼓之(
)
3
公与之乘(
)
4
登轼而望之
(
)
5
公问其故
(
)
6
吾视其辙乱
(
)
7
其乡人曰
(
)
5
、选择正确的译文:
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A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就减弱了,第三次就消失了。
B
、第一次鼓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就鼓不起来了。
C
、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起士兵们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
消失了。
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
A
、大国难猜测,怕有埋伏呀。
B
、那大国是难猜测的,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C
、
(齐国)是大国,难以猜测(它的军事布置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3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A
、吃肉的人偷偷商量,别人怎能参加呢?
B
、大官们在筹划这件事,你有什么资格参与呢?
C
、大官们自然会筹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4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A
、损失的玉器、丝织品,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B
、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C
、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不敢增加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5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A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B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普遍,老百姓是不会随从您的。
C
、这种小恩小惠,
,不能偏向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6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A
、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察看,我也一定按事情实情处理。
B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但我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C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察看,我也一定要用真情处理。
7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
A
、这是属于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事情,可以凭着这个条件去打仗。
B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用这个去打一仗。
C
、这是尽忠君主一类的事情,可以凭着这个条件去打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