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导学案及答案

玛丽莲梦兔
933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10: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温馨快餐店)
精品文档

13.
《曹刿论战》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


2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中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a

【学习重点】


1
、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学习难点】


1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2
、学习课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自主预案】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曹刿














又何间焉



















玉帛














登轼























靡(

















gu
ì

ji
à
n b
ǐ

bi
à
n b
ó

sh
ì

zh
é

y
í
ng m
ǐ】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精品文档

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⑤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帮逐之。



3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
1
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
2
段:叙述长勺之战的过程;第< br>3
段:写曹刿
论述知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4
、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课内探究案】


2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
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大家知道
贫穷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战胜科技先进、
经济发达的日本吗?我们是正义的,

侵略 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军民团结一心,
共同抗日。

春 秋战国时,
也有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那就是齐鲁长勺之战,
那么长勺之
战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曹刿论战》
,从中探究它的原
因。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分析文章内容,探究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3
.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文


1
、听录音,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句子的节奏。


.
精品文档

2
、同学们再读,注意圈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然后教师点拨。


(二)研文


1
、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鲁庄公认为战前的准备是什么?曹刿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准备的?


1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忠这属也,可以一战】


③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彼竭我盈”时进行反攻,
“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


④鲁国获胜后,
“公问其故”
,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

【两层,在“彼竭我盈”时进行反攻,在“辙乱旗靡”时进行追击】


2
、细读全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 心,详细描述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
的交锋对峙等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 的“远谋”



②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品质?


【曹刿虽身份低微,
却能关心国家大事,
为国事深谋远虑,
体现了 他对国家的高
度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③综观全文,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a
、为下文写鲁庄公的“鄙”作铺垫

b
、衬托曹刿的深谋远虑

“远谋”二字成
为全文的文眼、线索。



④战争过程中,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辙而望之”?

.

-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