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玛丽莲梦兔
588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16: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博美之家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傅榆说什么了)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
认识< br>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 br>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
词语。< br>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
理解 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
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
的独特之处。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 、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的美景。体会它的价值不可估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去年,我们学习过课文《颐和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
拥山抱水,风景独特的古典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 声誉。但是,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
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在
153
年前被英法联
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 园的毁灭》
,了解一下
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
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2.
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齐读生字词,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

2.
说说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

5.
指名接读课文。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放录像或幻灯片。


1.
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2.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
--
万春园
--
长春园。

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 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出来。
(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 华。


2.
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
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
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5.
有感情地朗读第
3
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
练习背诵第
3
自然段。

师: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 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
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7.
请一名同学读第
4
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 用。

8.
朗读第
4
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为什么说圆 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
博物馆、艺术馆?

9.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谈感受:学习了这三段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七、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 段,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
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2.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 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
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
、大家 再来欣赏一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3

4
自然段。

3.
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 它
的?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
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读,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2.
指名朗读这些句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4.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5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三、学习
1
自然段。

1
、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课件出 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
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
、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
、理解“不可估量”


4
、连续两次出现“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5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 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br>)

6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总结深化
< br>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
,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
大、 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
心啊?

五、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辉煌

建筑艺术的精华

毁灭

(

)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
.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本课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任务、尸体、悬崖、磨盘、
斩钉截铁、

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
、理解课 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
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和为祖国 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
、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
神以及忠于 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
1937

1945
年是中国 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八年。在这八年里,我中华
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区。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
“壮”可以组成哪些词?

(壮烈、
雄壮、壮举、气壮山河)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 侵
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请大家认真读课文,去感受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二、自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
、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
、生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三、理清脉络。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给每个部分起个标题。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
1
)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
2
)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
3
)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
4-6
)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
7-10
)英勇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探讨。

五、作业:
1
、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 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
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2
.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为什么?


二、研读二、三部分,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 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找出最能打动
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
.学习第二自然段——痛歼敌人



①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②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语 段
: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
一枪就大 吼一声,
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


瞄准敌人射击。



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进行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④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

“横
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⑤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
、导学第三自然段——

诱敌上山,引上绝路


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
(朗读评价)




“绝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④班长明 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
答。


⑤战士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

⑥指名 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
”带 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
的理解?


⑦朗读指导:通过这段的理解, 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不畏牺牲)
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 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
涨的情绪。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走哪一条路呢?”
(学生接读)


3
、自学
4

5
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①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英勇顽强)

你从哪里
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②、
(出示 课件—班长砸石头的画面)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
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 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课件出示:


“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与

“举起一块石头”

比较,
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④练读
4

5
自然段,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部分,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
、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
6

9
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
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2
、看插图:
A
、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B
、他们当时的表
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
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


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
景。


4
、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
6

8
自然段)


5
、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br>“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
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 自然段。



6
、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惊天动地 ”
“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这只
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
纪念塔。聂荣臻同志 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
想说些什么,请同 学们书写下来。


2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板书设计:


22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诱敌上山























痛击敌人























接受任务









教学目标:


*
23

难忘的一课

1
.认识
2
个生字。

2< br>.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
烈的民族精神,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 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
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 人民的坚强不
屈;
1945
年台湾
“光复”
后,
从小学校 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

(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
、质疑: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

2
、导学:


1
)思考: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2
)提示: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3
)读课文、交流,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4
)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三、总结升华。

1
、感情朗读全文。

2
.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围绕这个中心,课文按 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
要这样安排?

4
、 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
1997

7

1
日回到 祖国怀抱;澳门于
1999
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 为:
“我(们)是中
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 br>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和让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学目标:

24
*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最后一分钟

1
、认识本课
5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 诗歌,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情感强烈的诗句。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199 7

7

1
日)
1997

6

30
日的午夜,世界目光聚焦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在那儿进行香港政
权交接仪式。那一刻,中国人民聚集心中的爱国热情喷涌而出,其中有一位名叫李小雨的
作家,用一首诗 记下了当时人们的情感。

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
《最后一分 钟》

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齐
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并想一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3
、质疑合作、交流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划出来,联系课前收集 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
论,争取读懂诗歌。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
、指名读诗,边诗边评价,指导字音。

2
、读着这首诗,哪些语 句,让你感觉热血沸腾?请找出来,读给同桌听,读出你的
豪情和感动。

3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感情。迅速
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 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的。

四、研读诗歌,读中感悟

1
、感受仪式来临前的激动。

2
、体验仪式来临时的自豪。

3
、感悟仪式来临后的畅想

-博美之家


-博美之家


-博美之家


-博美之家


-博美之家


-博美之家


-博美之家


-博美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