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萌到你眼炸
591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16: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中华博览(欣赏·评述)
第
1
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造型天地
(
造型·表现
)
第
2
课
熟悉的物品
第
3
课
情感的记录
第
4
课
人类的朋友
经典魅力(综合·探索)
第
5
课
耕牛·战马
设计空间(设计·运用)
第
6
课
花的变化
第
7
课
图案之美
第
8
课
装点生活
世界之旅
(
欣赏·评述
)
第
9
课
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第
1
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 怎样
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 解花鸟
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 体验和认
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2
、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 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
成等。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 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
3
、理解花鸟画 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
现代花鸟画名 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写意花鸟画与动物画的区别和花鸟画的分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概述
花鸟画:
是以描绘花鸟、
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
歌颂生命,
并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br>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本节课主要内容
:
1
、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2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3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4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5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生活中的花鸟和写意花鸟画的不同。
1
、自然界中的动物
2
、自然界中的植物
3
、现实中的鸡与写意国画中的鸡
4
、现实中的荷花与写意国画中的荷花
5
、现实中的樱桃与写意国画中的樱桃
(二)
发展阶段:
1
、什么是传统花鸟画
在
中
国
画
以
花
草
、
竹
石
鸟
兽
虫
鱼
为
题
材
的
作
品
都
属
于花
鸟
画
范
畴。它
是
以
动
植
物
为
主
要
描
绘
对
象
的
中
国
画
传
统
画科。
2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
注重“写生”——从实际生活中撷取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的优良传统。
2)花鸟“拟人化”——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画”
(梅 、兰、
竹、菊)
。
3
)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4
)
“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白眼向天”
: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将鸟、鱼画成翻白眼状, 以此表达画
家本人愤世嫉俗的心情。
3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也 称为比兴手法。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
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是人自身情感与理性的抒
发。
“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
“象征寓意,遣兴抒怀”更使画面有了意境和深度。于是,花 鸟画摆脱了客观
物象的局限,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文化涵义。
4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 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唐代的《五牛图》属
工笔花鸟画,而清代的《鸭》则是属 写意花鸟画。
)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
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 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5
、古代花鸟画的历史轨迹及作品欣赏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
花草的装饰图
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
画《双鸦栖树图》
,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
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
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
、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 立
作出很大贡献。
(三)
、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画院,绘画迅速 兴旺起来,其间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
种风格流派。
黄荃、
徐熙风格迥然不 同,
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共同把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 四)
、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
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
、水墨写意“四君子 画”
(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
鸟画融入了一 些水墨写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
代表自觉实 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六)
、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
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写意花鸟欣赏
徐渭,字文长。不幸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混乱、腐败的社会激愤不满, 他以犀利的笔墨,用揶揄讽刺,嬉笑
怒骂,
旁敲侧击,
含沙射影的笔调发泄心头的激愤 。
他不拘程式,
用笔恣肆狂放,
泼墨汪洋淋漓,
作品透出
“不
求形似求生韵”的意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法,说明了当时的“文人画”已经走向成熟,这一成就 对于后
来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杂花图》全卷共十幅,画四季花果、 树木十三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丰润的牡丹、淋漓的荷叶、皎洁
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 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
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 。
*
画家生平:
朱耷,寡身孤居,绝交于世。二 十三岁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抱着愤世嫉俗的心情,装聋作哑,装疯卖
傻,出家为僧。朱耷后来蓄发还 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岁时,身体健康,登山如飞,年八十而终。其绘画
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批大 家巨匠,莫不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
,笔形似“哭之”或“笑
之”
。< br>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自 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
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 ,石上栖一对小禽,均单足独立,耸肩敛
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表情一以贯之。画法 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
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 ,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文同少时读书用功,常通宵达旦十二岁左右就有很高才华,文同操 韵高洁,诗词书画,人称四绝。因为他画
竹最有名,影响也最大,学他的人甚多,画史上称作“湖州竹派 ”
。
《墨竹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枝叶多用浓墨。新枝
嫩叶,渍以淡墨,熟练地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用
笔。在章法方面,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 垂,但它的奔放形迹,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
不愧为墨竹杰作。
文同画 竹,正因为十分注重观察竹子的形态,领会竹子的神韵,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指文同画竹的状态。
这一 帧笔墨简练、功夫精深的《墨竹图》
,正是画家对普通生活现象那种特殊审美观念的显露。
< br>崔白“性疏阔度”
,画风体制清赡,形象自然而无雕琢痕迹;他技巧熟练,落笔可不用起稿,工而 不拘。画
面上,一枝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是隆冬时节,但是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 冬天寒冷,
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 带来了活力和
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妙地表现出来,此外崔白在这一作 品中还善于运用
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 使作品显得更具有
艺术魅力。
徐熙,为人宁静淡泊,不慕名利,专心于绘事。
技法上,用笔不拘泥于 精勾细描,而是用粗笔浓墨,
略施杂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 所创造,开创了一种水墨为主兼
用色彩的新体貌,画史称为“徐体”
,颇能传达“野逸”之趣。
《雪竹图》是徐熙泛游江湖,写生创作,清秀淡雅,朴素自然,一丛竹林蓬起,根秆枝叶皆 用粗笔浓墨,竹
节用青色勾点,随风摇曳。
潘天寿《露气》作品是对我国传统绘画 的延续、发展和变革,泼墨荷叶酣畅而凝重,使用体块组合和股价组
合,使得花、叶、梗、水草之间组合 十分严整。
(三)小结和思考
今天,我们利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赏析了 这些作品,了解了有关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知识。最后,让我们一
起来做个小结:
中国 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
花 鸟画传统。在摹刻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移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便成了拟人化
的观照,审美化的再现,而花鸟画也有了象征寓意、遣兴抒怀的功能。
五.教后感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技能目标: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 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2
、情感目标: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 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
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 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教学重点
1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2
、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3
、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教学难点
1
、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2
、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欣赏导趣: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让学生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2
、经典回故: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所蕴含的寓意 及象
征精神。让学生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3
、互相研讨:组 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
1
、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
2
、画家为了能
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4
、教师讲解:< br>“画之气韵出于笔墨”
。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
。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 术,学
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就是笔法与墨法。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 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则健中含有
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
、墨法: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
。初学画者,最难掌 握是
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5
、 酝酿创作: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
(咏梅)
、
“疏影横 斜三两枝”
(咏梅)
、
“虚心劲节”
(竹)
、
“犹有晚节香 ”
(菊)等。
6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 现方法,并注意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7
、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
1
)能运用几种国画的 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
2
)能表面画题的意境。
(
3
)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五、教学评价与小结
在本课学习中,
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 巧,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 界。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
情趣。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 式后,并经过临摹练习,课后都已能熟练应用。
六、教后感
第
2
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
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
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 、
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
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
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 能
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教学难点:
①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
(
最好能做成 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比较
)
。
学生:分组带水果、文具用品。
四、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类似图片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
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 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
纹彩陶盆上刻画了
新石器时代人的 生活情景。
(
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
教师归纳: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 br>“静物”
。
体验阶段:
(1)
展示多张以不同材 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画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
尝试去理解艺术家 所要表达的情感。
(2)
教师结合范图分析归纳:
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
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美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 、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
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 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线的表现便 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教师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
生的原因、明 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
表现静物的 方法。
3
、作业过程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 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规律,
给其上简单明暗
(
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
。
4
活动要求
展示的生活物品要有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和调 动学生讨论兴趣的物品。展示的静物作品除表现者的表现
意图或情感。
要求学生能用线基本表现出物品的大小、结构、比例等关系,对明暗造型不作深入要求,但要了解相关
知识点。
5
、评价方式
(1)
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作业 ,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
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6
、评价点
(1)
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
(2 )
静物表现方法是否与他人不同。
(3)
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教后感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 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
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 组静物,
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
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
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
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 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
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
、水果、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 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
物画的构图、静物的 选择与搭配。
2
.体验阶段:
(
1
)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 br>(
2
)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 物;如何摆放;如
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
3
)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
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3
.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 ,
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
.实践阶段:
(
1
)每班分组是,可分成
4
-
6
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 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
2
)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5
.展示评价
(
1
)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
2
)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
3
)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
4
)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6
.小结
第
3
课
情感的记录(第一课时)
一、
1
、认知目标:
感受色彩造型作品的艺术美,
了解素描淡彩画和水 彩画的表现方法,
认识色调的运用对作品表达意境的
作用,培养观察能力。
2
、技能目标:运用色彩关系,熟悉、尝试色彩绘画工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有机组合,完成色 彩
作品,作品要有一定的色调和主题,并试着表现出自己的
3
、情感目标: 感受色彩作品的丰富,体会色彩对人的情感表达的作用。关注生活的细节,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
了解素描淡彩画和水彩画的表现方法,认识色调的运用对作品表达意境的作用,
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规律。认识不同的色彩工具性能。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色彩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有感情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课件、静物、画笔、颜料、图片、纸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课前准备
教师:
收集凡高的《向日葵》
、
《星月夜》等代表作以 及多幅以淡彩手法表现的绘画作品;收集若干表现人
的喜、忧、哀、乐等情绪的音乐片段;准备一张表现 “书桌一角”的铅笔素描稿;实物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等。
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自己喜欢的色彩静物作品数张;毛笔、铅笔、水 粉颜料、调色盘,彩色铅笔等。
2
、教学策略
引导阶段:
(1)
请学生就自己平时的感受,谈一谈自己在情绪处理方面的经验。
(2)
播放音乐片段,请学生通过欣赏来时论音乐家是用怎样的乐曲来打动人的情感的,展示优秀绘画作品,请
学生讨论分析:
绘画是借助哪些表现语言来反映画家情感的。
(3)< br>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说明,分析画面色彩组成、介绍色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br>
(4)
试分析绘画中的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的不同,色彩对于表现情感的作用。
体验阶段:
(1)
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的淡彩绘 画作品,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的效果,
讨论作品的风
格特点。
(2)
教师在准备好的铅笔素描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演示,了解淡彩的表现过程与方法。
(3)
请学生根据自带的色彩静物作品,
选择喜欢的工具,
尝试用淡彩画的 表现步骤和方法来进行色彩改变或临
摹。
总结归纳阶段: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根据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
3
教学评价: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讨论;学生能否按自己的愿望去改画作品。
4
活动要求:
(1)
收集的音乐片段代表性要强,能较直观地激发学生参与判断的兴趣。
(2)
淡彩作品可通过上网搜寻查找,内容可以是风景、静物、卡通人物或动物。
( 3)
学生在收集色彩静物作品时,
不宜选择太复杂的、容易挫伤和降低学生在临摹过程中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的
作品。
或者由教师进行色彩静物作品的收集,按照每班
2~
4
人一张,从网上收集若干张,打印成彩色统一尺寸,
并封塑保存。
情感的记录(第二课时
)
1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的色彩静物作品;收集尽可能多的色彩表现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或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等,按组带好若干支塑料花 或真花及放置
的容器。
2
、教学策略
引导阶段:
请学生就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谈谈自己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请学生 再根据自己平时表现色彩的感受,
谈谈自己喜欢的色彩表现工具。
体验阶段:
(1)
展示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工具的色彩绘画作品。
(2)
请学生将自带的花和容器摆放于课桌上,以
4
~
6
人为一组,讨论花 卉的组合搭配。
(3)
学生根据不同的角度,直接用主观色彩表现静物。
总结归纳阶段:
(1)
用色彩表现对象时,最主要的是要把自 己的第一感受画出来,而不是纯粹地模仿实物。可根据自己的感受
适当对颜色、形状作夸张、变形。色彩 表现时,恰当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如水粉、水彩使用时,要注意颜
色的调配及与水的比例;彩色铅笔使 用时,要注意用笔的轻重、浓淡等。
(2)
展示的色彩绘画作品,表现形式和表现工 具要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从中获得自己喜欢的表现
工具和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创作 欲望。花和容器的摆放主要根据学生讨论商量的意见,选择自己喜
欢的角度和喜欢的内容表现。
第
4
课
人类的朋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富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
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对动物的比例、线条变化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前准备:
1
、收集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的各种资料和动物图片
2
、各种各种形式的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
如果人类不善待动物不合 理利用资源,
那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节课,
就来讨论人与动物的关系。
2
、交流:
(
1
)你还能说出那些动物是人类的朋 友?动物造型或图案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抢
答)
教师归纳总结:从衣食住行四方面说明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
2
)将收集来的动物图片进行展示,简要介绍其生活习性。
(< br>3
)欣赏课文范图,请学生归纳课本上动物造型主要使用的工具及展现的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你 比较喜
欢哪一幅范图或哪一种工具,为什么喜欢?
教师归纳总结:不管哪一种工具, 不管是线造型还是明暗造型都体现了画家对动物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学们也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 就选一种进行表现吧!
3
、体验:
(
1
)根据 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动物造型临摹,可以是书中的也可以是自带的动物图片。
(
2
)作业注意点:
①线造型的作品要注意观察线条的多种变化与节奏;
②明暗造型的作品要注意光源的方向,把握好明暗的处理方法。
(
3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来回巡视指导。
4
、归纳: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回顾,对学生中作业的典型问 题全班探讨并解决,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工具和材
料。
五、教后感
人类的朋友
(
第二课时
)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用线造型的表现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富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
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了解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对动物的比例、线条变化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前准备:
教师
:a?
准备若干件动物标本
(
以昆虫、鸟类为主
)< br>,有条件者可再准备一段有关昆虫的动物影片资料。
b?
收
集课本相关航海家或 生物学家的生平简历以及他们所画的动物插图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
件。
c?
实物探头。
学生
:a?
自带有关昆虫和鸟类的照片资料,或自带一些小昆虫标本,并收
集好该图片或该动物标本的相关信息资料。
b?
各种笔和颜料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人阶段
:
展示一段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昆虫影片资料,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昆虫产
生兴趣,继而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增强对昆虫特征的把握。介绍动物学家法布
尔的生平简介,通过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求实精神。将动物描绘
与生物学同有机结合。
2
、交流阶段
:
请学生就自己手头收集的动物图片资料,借助实物探头作展示介绍,尤其是
关于该动物形体特征、生活月性等方面的内容。请收集到昆虫标本的同学在实物
探头的帮助下,介绍该标本的相关信息资料。还可请其他学生作相关补充。教师
归纳 总结
:
对于课后认真收集资料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就生活中对人类有
帮助的昆虫作简单介绍,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动物,树立起保护动物的意识。
3
体验阶段
:
a?
请学生就课本上的动物图片作欣贯分析,如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
(
线造
型、明暗造型
)
,造型要素
(
点、线
)
等等。
b?
你觉得在表现昆虫或动物时应注意和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
请学生讨
论
)
c?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合自己所带的图片资料或昆虫标本,用点与线的造
型手段来描绘动物或昆虫的基本形体特征,表现工具不限,并可适当添加淡彩。
d?
学生体验尝试,教师来回进行辅导,针对问题及时补充说明。
4
、归纳阶段
:
就本节课的学月内容作简要归纳,鼓励学生多观察和研究身边的动物 ,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动物、关心动物的
意识。
五、教后感
第
5
课
耕牛·战马(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 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
国画的绘画 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技能目标:把握线条的变化,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动物、善待 动
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查阅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图片赏析:各类美术作品中的牛、马形象,通过图片,揭示课题——《耕牛战马》
新授课程
2
、分析讨论
(
1
)你知道 哪些有关牛、马题材的美术作品?敦煌壁画耕牛、毕加索的雕塑《公牛》
、李可染的《牧牛图》
、
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野马、汉画像砖中战马、唐代的浮雕《昭陵六骏》„„可以看到牛、马与人们的密 切关
系,可以感受到人们与牛、马的深厚情感。
(
2
)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3.
思考欣赏
(
1
)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笔兼写意。
《五牛图》
,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整 幅画面
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唐朝的牛也契合了当时的审美风 尚,都很
丰腴,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有着浓郁的田园气息。
(
2
)
《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画家
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
3
)牛的性格特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哪些?
牛,勤劳的象征。 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为自己的座右铭;
毛泽东、周恩来 都曾自喻为牛;齐白石则自称“耕砚牛”
,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
牛堂 ”横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牛还曾多次奔赴战 场,历尽杀伤,如“燕将早横功”就是指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
牛战”
。
“放牛归马” 则指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4.
教师演示
在《五牛图》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画家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沉稳而行动迟缓性格。
线 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皮毛褶皱感描绘得惟妙惟肖。尤其对牛的眼睛、鼻
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重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教师在黑 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
描的感 受能力。
5.
探究分析
(
1
)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
2
)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
五牛目 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
了五 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
神 情。
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
有情感,
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 br>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
3
)线条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上起到了哪些作用?
线条的变化:快慢缓急、粗细长短、虚实疏密、曲折起伏、提按。
耕牛·战马(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 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
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技能目 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
素养 。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 培动物、善待动
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
四、教学过程
1
、欣赏分析
(
1
)
《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马的轮廓, 似乎感觉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渲染后,又似乎能感觉到其皮毛、斑纹。人物的面部刻画得很简
单,但结 构异常准确,状貌极其生动,须眉之间,不但可视其年龄、身份、民族,甚至从表情可以窥其内心。
(
2
)
《五马图》是如何展示中国画简淡风格的?
构图以 朴实的肖像形式,分五个部分以线描勾成,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
一名 奚官牵引。
前三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
姿态各异,
无一雷同,
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
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 者。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
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画面 虽然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
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 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
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重量感。
(
3
)
《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 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
官很相像 ,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
情感。
2
、
探讨交流
(
1
)中国画中线的表现性特征
《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 独立元素。画家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
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 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
(
2
)学生作业
作业内容:仔细观察,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任何一头牛。
基本要求:合理运用线条,完成一头牛的临摹。
个性要求:仔细读画,掌握线条的表 现语言,尝试运用不同的画笔,表现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
(
3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作业,互评及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