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周长的教案
余年寄山水
730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17: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彩那天小练笔
小学数学周长的教案
【篇一:周长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
:
罗兰
更新时间:
2012-3-8 15:54:15
鹰潭市第六小学汪娟凤
(一)、
教材分析:
“
认识周长
”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第
41
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 角形、平行四边
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
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
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旧教材是 把对周长的熟
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
时间让学生感知 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
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 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 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 各
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本节课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
感知和理解
“一周
”
;再通过
“
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
”
让
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
步探究
“
周长
”
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
的周长。
2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
直观经验的同时 发展空间观念。
3
、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 探
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课件)
2
、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
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 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
的。
3
、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
认识周长
”
。板书课题。
4
、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
学情预设: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 同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理解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也就是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
[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动态演示,
突出了小蚂蚁爬行的路线,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
“
一周< br>”
。
]
板书:
一周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
、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出示一片大树叶。
师:老师这儿有一片美丽的大树叶,谁愿意到前面描出它的一周?
请同学们注意
观察,他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描,又到什么地方结束?
要求: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描出树叶的一周,其余的学生跟着比划树
叶的一周,然
后再请几名同学展示不同的描法。
小结:不管他们从哪一点开始,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
师:在生 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象树叶一样有一周,你能不能
从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表面的一周?说给你 的同桌听。
[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
“
描一描
”
,初步建立
“
一周
”
的表象;到生活实
际中
“
找一 找
”
,加深对
“
一周
”
的理解。
]
2
、、观察比较,理解周长。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 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
(逐一出示例
1
的相关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 平面图形的周
长。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
生
1
:周长就是四周边线的长。
生
2
:周长就是一周的长。
生
3
: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没有。
师:你能指出你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吗?(一生上台指)
师:你能指出每 个图形的周长吗?请你用笔描一描。(学生独立描,
然后小组交流,最后让学生上台指出每一个图形的周 长。)
练一练。
师:你能在教室里指出一个实物的周长吗?
生
1
:课桌表面的周长就是桌面一周的长度。(学生边指边说)
生
2
:黑板的周围长就是四周四条边的总长度。
生:我文具盒上面这个面的周长就是这一周的长度。
??
3
、小结周长的含义。
我们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
(
设计意图:结合开课的事例,先让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感知
周长,然后在 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一
第列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从理性上认 识周长。
)
三、量算结合,理解
“
周长
”
1
、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 形的周长
呢?在例
1
的这些图形中,你能想办法知道你所喜欢的物体的周长
吗 ?(请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
、组织交流。
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坐得最好。瞧他们小组
做好了,反应真快,咱们大家 要想他们学习啊!
师:来,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
1
:我们用尺子先量了一下每个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了
它的长度。
生
2
:树叶和钟面,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他们的边绕了一圈, 在
用尺子量出它们的长度。
生
3
:有的可以用尺子量,有的不行。
2
、量腰围。
要求:先估计,再测量,最后汇报量的结果。
[
学情预设:学生估计有时离实际测量的结果相差太远,教师可提供
一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有据可依。
]
[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 探究不同图形的
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给学生提供足 够的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
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会有些图形周长 计算的特殊
性。
]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小冬沿着跑道跑了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
2
、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
框的周长?
3
思考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任务撕开,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吗?
先猜一猜,再播放课件演示验证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 学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方
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
功。
]
五、课堂小结,体验成功。
今天,我们熟悉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
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
从而让学生体 验成功的快乐。
]
(五)、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
贴各种图形
【篇二:《周长的认识
》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江口小学
钟从英
一、教学依据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
41
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 学生对
“
周长
”
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
索的活动空 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
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
“
周 长
”
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
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 认识在实践中得以
升华,并对以后
“
周长的计算
”
的学习积累了丰富 的感性经验。充分
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
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
,因此,本
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
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
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 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
身经历的过程中
“
做数学
”
,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
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
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教材没
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
直接经验为 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
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 节课探索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 是在二年
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
识,掌握了长方形、 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
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 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
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 学生
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
“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
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 过程,
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
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 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
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结合实际测
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
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 的周长
,
最终理解周长
的含义。
六、教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