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评课

玛丽莲梦兔
512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18: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看春晚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网络舆情专报)

《认识周长》的评课




一、
我从 教学环节有效性观察这两节课,
这两节课在各环节上时间分配如下:
王老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用了
1
分钟,探索新知环节是
28
分钟,练习巩固环节用

9< br>分钟,
拓展应用是
3
分钟。
陈老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用了
2分钟,
探索新知环
节是
29
分钟,练习巩固环节花了
9
分钟,拓展应用是
4
分钟。从时间分配上可
以看出她们的课堂教学各环节是有效的。< br>
如果两节课的探索新知环节能压缩到
25
分钟,
多腾出
3< br>、
4
分钟放到练习环
节中我觉得会更好。

二、
《认 识周长》这两节课都是概念课,都遵循了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引
入概念——形成概念——巩固概念—— 发展概念”
来设计每个环节,
做到环环相
扣。

在引入时,
王老师直接切入,
以简短的话语创设小乌龟参加森林运动会比赛
的情境,
出示小乌龟围 着草地跑一圈出现的三种跑法,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哪只
小乌龟的跑法是正确的,使学 生初步感知“一周”的意思。这样的设计,从学生
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入概念,使学生轻易地感知 了新课内容。

接着以正确小乌龟跑的路线形成的图形、
用绳子做一个角和一个三角形 作对
比,
让学生清晰地区分封闭和不封闭图形,
突破了周长概念里的关键词
“ 封闭图
形”
,继而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形成周
长的完整概念。

紧跟着王老师又让学生完成几道对应练习:
1
、指出中秋节 挂饰的周长,
2

从不同图形中判断有周长的图形,
3
、用自己准备 的图形描在练习本上。通过这
样的设计,
让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基础上,
从大量的典型的 材料中,
通过自己比较、
分析、综合、抽象,并动手指一指,动口说一说,动手描一描,使初步 形成的概
念逐渐分明,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王老师还善于把握和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
如在练习环节中,
一名学生在描


的周长时,只在图形外面围一圈,王老师巡视时发现,及时展示出与其他
同学的描图 作对比,
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了对
周长概念的理解。

陈老师的课堂设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在探究曲线图形的周长环节,
放手让
学生讨论、
尝试,
然后让学生汇报方法,
还让学生演示如何用绳子围着树叶一 圈
作记号,
再把绳子拉直来测量,
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在一个学 生提
到用软尺来测量时,
陈老师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
让该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测量,
让学生认识到又一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个环节的开放设计,
把时间交 给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使学生很容易的从实
践中理解“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 ,而且她在每个环节中对学生点拨很到位,指
令也非常明确,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静分明,充分体现了数 学课堂的理性教学。

在练习环节中,
王老师以一个脑筋急转弯轻松过渡引入,
陈老师则以智力大
比拼的形式出现,
激起学生的斗志,
两人的练习题型丰富多样,< br>这样的设计都很
好的利用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心理,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 大地提高了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

两位老师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的自然、紧 凑,衔接得当,教态、
语言亲切,适度的表扬鼓励,给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三、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

-我看春晚


-我看春晚


-我看春晚


-我看春晚


-我看春晚


-我看春晚


-我看春晚


-我看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