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澄传翻译赏析_元澄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玛丽莲梦兔
970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18:4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手握一滴水
元澄传翻译赏析
_
元澄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拓 跋云的长子元澄,
字道镇,
从小爱好学习。
任城王拓跋云死后,
元澄在居丧期 间以孝闻名。继承王位后,被加封为征北大将军。高祖
孝文帝元宏时,柔然国进犯边境,任命元澄为使持 节、都督北讨诸军
事,率军征讨。柔然退走,又因氐羌反叛,任命元澄为都督梁益荆三
州诸军事 、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冯太后接见元澄,对他进行了一
番严厉的训诫,当着他的面对中书令李冲说:
“这小伙子意气风发,
神态、谈吐优雅,
一定会成为宗室的领袖。此行一定要让他使我 称心
如意。你记着,我对别人从不妄加评论。
”梁州氐族酋长杨仲显、婆
罗、杨卜兄弟 及符叱盘等人,自以为盘踞在边远险峻之地,世代占山
为王。元澄抵达梁州后,依照他们的风俗习惯,诱 导他们归顺朝廷。
向朝廷举荐婆罗,任命杨仲显为循城镇副将、杨卜为广业太守、符叱
盘为固道 镇副将,其余头目,各自量才录用,归顺者赏,违抗者杀,
于是仇泄地区风平浪静,西南安定。因此元澄 被加封为侍中,赐给御
衣一件、御马一匹,以示表彰。
后来,元澄转任征 东大将军、开
府、徐州刺史,很有政绩,声望日高。入京朝见时,孝文帝在皇信堂
召见了他。孝 文帝问元澄:
“昔时郑国的子产铸刑书,而晋国的叔向
颇有非议。这二人都是贤士,究竟谁对谁 错?”元澄答道:
“郑国弱
小,受到强大邻国的威胁,民心的背向,不借助刑罚就无法控制,所
以铸刑书以显示威严。虽然背离古制,却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因此
就顺时济世而言,子产是对 的。叔向对此的讽刺非议,表示他不忘古
1
制,可以与他论道,却不能与他讨论权 变之术。
”孝文帝说:
“你是想
当咱们魏国的子产喽。
”元澄说:
“ 子产顺应时代潮流,名垂青史。臣
目光短浅,庸碌无能,怎敢与子产相提并论。如今陛下以四海为家,< br>广宣道德教化以安抚天下,
但长江以南尚被敌国占据,
天下还未统一,
乱世之民 ,易被威势慑服,难用礼制治理。臣愚蠢地认为,子产的方
法还是应暂时采用,
统一天下之后,
再从根本上用道德礼乐教化百姓。
”
孝文帝当时正在考虑改革,对元澄的回答深为赞许 ,笑着说:
“非任
城王不识变化发展的大体。
朕正要改革国家体制,
当与你共 创这万世
的功业。
”
后来,元澄升任中书令,又改任尚书令。南 齐武帝萧
赜派庾荜出使北魏,庾荜见元澄声音洪亮,谈吐优雅,风姿秀逸,对
主客郎张彝说:< br>“往日魏国的任城王以勇武著称,今日的任城王则以
风度气质取胜。
”当时,孝文帝曾下 诏,在皇信堂宴请四座皇家祖庙
的子孙,不按爵位官品,而是按辈分年龄的大小确定座次,互相间只行家人之礼。孝文帝说:
“行礼已毕,想要宗室兄弟各言其志,大家
可以尽情地赋诗言志。
”特命元澄作七言连韵体诗,与孝文帝你来我
往相互唱和,以比个输赢,大家玩得极为尽兴,至 深夜才散。
不
久,孝文帝以征讨南齐为名,意在商议迁都之事,召集群臣 在明堂左
室斋戒,命太常卿王谌亲自占卜,卜问南征之事,得到“革”卦。孝
文帝说:
“这是汤武革命,应天命顺人心之卦。
”群臣都不敢开口。元
澄挺身而出,说道:
“< br>《周易》说,革,是变更的意思。预示变革君臣
之道的应天命顺人心,所以商汤、周武王得到这个 卦象是大吉大利。
陛下君临天下,继承弘扬先代的业绩,如今既是占卜征伐,得到的卦
2
象只说明可以讨伐敌人,
并不意味着改革可以取得成功。
这并非预示统治稳固的卦象,不能算十分吉利。
”孝文帝厉声说道:
“
《象辞》说:
‘大人虎变’
,怎么能说不吉利!
”元澄说:
“陛下登基已久,怎么才
像老虎 一样脱胎变骨呢!
”孝文帝勃然大怒:
“国家,是我的国家,任
城王你想蛊惑人心吗? ”元澄说:
“国家确实是陛下的国家,然而我
是国家的大臣,
参与重大决策,
怎敢不尽心竭力。
”
孝文帝锐意革新,
志在必行,对元澄的言论大为不满,过了很久怒 气方消,说道:
“各
言其志,也没什么不好。
”回宫之后,马上召见元澄。元澄还未登 上
台阶,隔着很远孝文帝便说:
“刚才‘革卦’的事,现在还想与你辩
论。我在明堂上 发怒,是怕大家齐声附和,阻碍我的改革大计,所以
疾言厉色以震慑群臣,你应该了解朕的用意。
”于是摈退左右,对元
澄说:
“朕知道今天要做的这件事,
确实很不容易。
我国兴起于北方,
迁都平城之后,
虽幅员辽阔,
但远未统一天下,
平城只适合 指挥征战,
并不利于推行文治,
要移风易俗实行政治文化体制的改革,
确实非常
困难。崤函、河洛之地,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都,因此我才打算大举南
迁,迁都中原,你认为如何?”元 澄说:
“伊、洛地处中原,均为天
下必争之地,陛下统治华夏,荡平九夷,人民得知陛下迁都中 原,定
会大加庆贺。
”孝文帝说:
“北方人留恋故土,忽然得知将要南迁,不
能不惊恐骚动。
”元澄说:
“这既是非同寻常之事,当然不会被常人所
理解,只要陛下 作出决断,他们又能怎么办。
”孝文帝说:
“任城王,
你就是我的张子房。
” 于是加封元澄为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兼尚
书左仆射。
孝文帝驾临洛阳,
作出迁都的 决定,
下诏说:
“迁都之事,
3
必须征求大家的意见。当派任城 王返回平城,征询文武百官的意见,
讨论可否施行。近日讨论过‘革’
,今天才真称得上是‘革 ’哩,任
城王你可要勉力而行。
”元澄回到平城之后,众人听了迁都的诏书,
莫不惊骇 异常。元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徐徐开导,众人才疑云渐
消,茅塞顿开。于是元澄南驰回报孝文帝,在 滑台与孝文帝相遇。孝
文帝大喜道:
“要不是任城王,朕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元澄跟 随孝文
帝抵达邺宫,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孝文帝抵达平城后,继续向北< br>巡视,留元澄在平城考核旧有官吏。当初,北魏自公、侯以下至于候
补官员的总人数,数以万计, 冗员充斥,无所事事。元澄按照品德才
干将官吏分为三等,考核他们的优劣,量才任用,大家都毫无怨言 。
孝文帝回到洛阳后,
命元澄兼任尚书右仆射。
孝文帝抵达北邙 后,
驾临洪池,命元澄与他同乘龙舟,赋诗抒怀。孝文帝说:
“朕昨夜梦
见一老翁,鬓 发雪白,正冠整衣,拜立路旁。朕十分奇怪,问他是什
么人,
他自称是晋朝侍中嵇绍,
在此迎候。
神色局促不安,
似有所求。
”
元澄答道:
“晋末大乱,嵇 绍以身卫主,死在皇帝身旁,是晋朝的忠
臣;比干遭逢凶残暴虐的商纣,因忠心进谏而被开胸剖心,可谓 商朝
的贤士。二人都是为国尽忠而死,坟墓都在陛下路过的地方。然而陛
下前往鏶洛路经殷墟时 ,凭吊祭祀了比干,到了洛阳之后,却忘记去
凭吊嵇绍,当是嵇绍希望陛下的恩典而托梦给陛下。
”孝文帝说:
“朕
有什么德行,居然能在冥冥之中感动贤达人士。然而就追礼先贤、弘
扬忠义而言,比干、嵇绍都是古时的忠臣义士,而朕却厚待比干,忽
略了嵇绍,心中确实有愧。既然做 了此梦,大概正如你所言。
”于是
4
寻访嵇绍的坟墓,
派人前去凭吊祭祀。
萧鸾杀死萧昭业自立为帝
后,
南齐雍州刺史曹虎请求投降北魏,
献出襄阳城。
孝文帝调兵遣将,
准备亲率大军南征。
可豫州又上报朝廷,
说曹虎接洽投降的使节没有
再来。孝文帝召 集元澄及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司徒冯诞、司空
穆亮、镇南将军李冲等人,商讨对策。孝文帝说:< br>“得到边境州县的
报告,说襄阳请求归降,所以朕准备进军江、沔,大造声势,加以接
应 。
如今又报告说,
这件事没了下文,
大军是行还是留,
究竟如何?”
元禧等人有的主张应该继续进军,有的认为应停止进军。孝文帝说:
“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朕不知听谁 的才好。若要详尽阐述行、留的
利弊得失,使之言之成理令人信服,应分为正、反两方,互相辩驳。任城王元澄与镇南将军李冲陈述停止进军的理由,
朕论述继续进军的
道理,诸位坐在一边判 断得失,看谁说得更为有理,就听谁的。
”于
是孝文帝说:
“二位贤臣,
请陈 述停止进军的理由吧。
”
李冲说道:
“臣
等认为,迁都时间过短,人心思安, 而内应曹虎的情况不明,不宜轻
举妄动。
”孝文帝说:
“襄阳归顺之事,不知是虚是实 。朕也知道刚刚
经过迁徙的民众,不宜服劳役。如果曹虎投降是真,自应乘民心归附
之机,远可 进逼会稽,近可平定长江以北地区。如果曹虎投降是假,
朕也可巡视江淮地区,
访问民间疾苦,
使那里的百姓感受到君主的关
怀,
怎能因其投降是假而吝惜这一举动?如果曹虎归顺是 真,
我们停
止不前不加接应安抚,
无异会断绝归顺之心,
破坏朕统一天下的大 计。
”
元澄说:
“如果归降是真,应送来人质。而曹虎的使节一去之后,竟
毫 无音讯,可见其中有诈。如今自平城南迁的民众,人人怀念故土,
5
他们扶老携幼 ,刚刚来到洛阳,栖身无所,家无担石之粮,让他们怀
着怨苦出征,
含着眼泪战斗,
恐 怕不是获胜之师。
如今国家刚刚安定,
春耕即将开始,正是百姓兴建家园之日,农夫努力耕作之 时,应减轻
民众的战争负担,以造福百姓。而且声援曹虎的部队已经出发,并非
未作接应。如果曹虎投降是真,
出动的兵力足以应付,
等到平定了襄、
沔,再圣驾亲征不迟。 如今凭空出动大军,若劳而无功,恐怕会损害
陛下的天威,徒增敌国的声势,愿陛下上观盘庚迁都初期的 艰难,下
吟诗人《由庚》的至真咏叹,安定新都,造福亿万黎民百姓。
”而司
空穆亮认 为应继续进军,
其余的公卿大臣也都一致赞同。
元澄对穆亮
说:
“你在外面看 见大军整装待发,面有忧色,平时的言论也是不希
望大军南征的,为什么当着陛下的面却说出这样的话。 当面一套,背
后一套,有欺君谄媚之嫌,
不是讨论问题应有的态度,更有失国家大
臣的 风范,此行若有不测,你们这些谄媚之臣难逃其责。
”李冲说:
“任城王可谓忠于社稷,
他的话应引起陛下的深思。
臣等在朝外都对
南征深怀忧虑,因为地位贵贱的不同,看法也会不 同,愿陛下作出最
后的裁决。
”孝文帝说:
“任城王刚才因为公卿大臣都附合朕的主张 ,
而发了这一番议论。
不赞成朕的,
并不一定都忠心耿耿而能洞察国家
的安危 。小忠是大忠的敌人,不就是像这样吗?”元澄说:
“臣愚昧
昏庸,不识大理,所说的一切虽属 小忠,但确实是竭忠尽智,不知道
究竟什么才算是大忠?”孝文帝说:
“任城王大概是想担当宰 辅的重
任,因而才要使自己具有大忠吧。
”元澄说:
“臣并非宰辅之才,且缺
乏宰辅所需的智慧,
若能滥竽充数身居宰辅之位,
定会在其位而谋其
6 < br>政,鞠躬尽瘁。
”孝文帝大笑。元澄又对穆亮说:
“昔日汲黯曾在汉武
帝面前指 责公孙吃小米饭、盖粗布被子,是欺世盗名。于是公孙自愿
位居汲黯之下,以示谦让。
汉武帝因 此感叹汲黯忠诚至极、公孙是忠
厚长者,二人都被称为贤士。您既然具有与昔人同样的品德,但愿能想起汉武帝称赞公孙为长者的话。
”
孝文帝笑着说:
“任城王想要自比
为 汲黯吧。话说的虽然在理,但还不知道得失究竟如何,怎么便先向
司空谢起罪来了呢。
”于是孝 文帝便亲率大军南征。
按五等爵位
分封土地之后,
元澄食邑一千 户。
元澄跟随孝文帝南征大军抵达悬瓠
后,
因病重返回洛阳。
孝文帝在汝氵贲 为他饯行,
君臣二人赋诗而别。
孝文帝返回京城洛阳后,在清徽堂召见王公大臣。孝文帝说:< br>“清徽
堂建成以来,
还未与王公大臣在此举行过宴会。
东阁的廊庑厅堂已基本修建完毕,所以今天朕与大家要无高不登、无小不入。
”于是来到
流化渠。孝文帝说:< br>“这弯曲的水流也有它的含义,取天道曲成、万
物无滞之意。
”随后到了洗烦池。孝文帝 说:
“此池中也有好鱼。
”元
澄道:
“正所谓‘鱼在藻,有颁其首’
。
”孝文帝说:
“不如说‘王在灵
沼,于禼鱼跃’
。
”然后来到观德 殿。孝文帝说:
“由射箭可以观察人
的品德,
所以命名为
‘观德殿’
。
”
随后又去了凝闲堂。
孝文帝说:
“名
字要有意义,这是取夫子闲 居之义。不可以放纵奢侈而忘掉节俭,处
身安乐而忘掉危险,所以在此堂后面兴建了茅茨堂。
” 又对李冲说:
“东面的叫步元庑,
西面的叫游凯庑。
这凝闲堂中虽无唐尧那样的君主,你们却无愧于元、凯。
”李冲答道:
“臣等既然遇到了唐尧那样的
贤明君主, 自然不敢推辞与元、凯相提并论的荣誉。
”孝文帝说:
“夕
7
阳 西下,天色已晚,皇族宗室自然留宴宫中,卿等就要离去,为什么
沉默不语,一言不发?”于是命黄门侍 郎崔光、郭祚,通直郎邢峦、
崔休等人赋诗言志。掌灯之后,公卿大臣告退。李冲再三拜别,并祝
孝文帝万寿无疆。孝文帝说:
“你刚刚因掌灯已拜辞过了,又祝朕万
寿无疆,朕用《南山》这 首诗来回报吧。
”孝文帝说:
“宫中掌灯,外
臣告退,这是庶姓的礼节;
在宫 中设夜宴款待皇亲国戚,则是尽宗族
之义。你们回去吧,朕要与诸王宗室乘兴夜饮。
”
元澄又曾随孝
文帝巡视邺城,回到洛阳后,因随同出巡有功,增加食邑五百户。后< br>因公事被免去官职,不久兼任吏部尚书。恒州刺史穆泰在恒州谋反,
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 盟主。元颐向朝廷密报穆泰的罪状。孝
文帝在凝闲堂召见元澄,说道:
“刚刚得到阳平王的报告 ,穆泰图谋
不轨,引诱皇族宗室叛乱。如果真是这样,迁都刚刚不久,北方人留
恋故土,南北之 间动荡纷扰,朕在洛阳就不能立足了。处理此事非你
莫属,
可为朕带病去北方一趟。
如 果他们力量薄弱,
就直接加以擒获、
铲除;如果他们势力强大,可代朕征发并、肆二州的兵马加 以剿灭。
朕虽然知道你正在患病,既然是国家大事,当然义不容辞。
”元澄说:
“穆泰 等人愚昧昏愦,只因留恋故土,才有此一举,并无深谋远虑。
臣虽怯懦无能,但足以对付他们,虽身患疾 病,岂敢推辞!定当尽心
竭力,
死而后已,
愿陛下不要忧虑。
”
孝文 帝笑道:
“任城王肯去一趟,
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于是赐给元澄节杖、铜制虎符、竹使符 及
皇帝的仪仗与御前侍卫,任命元澄为行恒州事。元澄行至雁门,雁门
太守深夜报告说,
穆泰已率领部众向西投奔阳平王去了,
恒州城下只
8
剩下一堆弓箭甲仗 。
元澄闻讯,
便命令加速前进。
当时,
右丞孟斌说:
“事态的发展难 以预料,
应遵照陛下的吩咐,
征调并、
肆二州的军队,
然后再徐徐推进。”元澄说:
“穆泰既然举兵谋反,理应据守坚城,而
如今却去迎接阳平王,从他的所做所为 推测,似乎力量薄弱。穆泰既
然没有公开举兵抗拒朝廷,我们无故征调大军,并不合适。只要迅速
前往镇压,
民心自会安定。
”
于是加紧赶路,
以出其不意,
攻其无 备。
又派治书侍御史李焕先行一步,一到平城便擒获了穆泰,人心安定、
平静。追查穆泰的党羽 ,将其一网打尽,钜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
一百多人全都被捕入狱。
元澄将整个过程上奏朝廷 ,
孝文帝看了奏章
极为高兴,召集公卿以下文武百官,让他们传阅元澄的奏章,说道:
“朕的任城王堪称是国家栋梁之臣,看他审理罪案,就是皋陶断案,
又岂能超过他。
”转过头对 咸阳王等人说:
“你们如果身当此任,就办
不成这个样子。
”
不久,
孝文帝抵达平城,
慰劳元澄说:
“任城王此行,
深孚重望。
”
元澄答 道:
“
陛下威镇四方,
罪犯无处逃避,
臣何功之有。
”
孝文 帝审问罪犯时,并无一人喊冤,世人莫不赞叹元澄的明察秋毫。
孝文帝回过头,对左右的人说:
“昔日孔子说:
‘审理诉讼,我与别人
差不多,一定要使诉讼完全消灭才好。
’然而圣 人审理案件,大概非
平常人可比,完全消灭诉讼,朕今天算是看到了。
”于是任命元澄为
尚书。
孝文帝再次率军南征,命元澄留守洛阳,兼任右仆射。元
澄上书 朝廷,
请求捐献封地内一年的租税布帛作为军用物资,
孝文帝
下诏表示只接受一半。< br>孝文帝抵达邺城时,
正逢高车、
树者部落叛乱,
孝文帝准备亲率大军征讨,元澄上书劝阻御驾亲征,
刚好江阳王元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