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阅读题答案

巡山小妖精
557次浏览
2021年01月22日 22: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悲剧了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金古武侠赋)

篇一:秋天的雨阅读题答案

篇二:秋天的雨阅读题答案



三、
根据课文内容,
把下列词语连接起来。

小喜鹊

挖个

树枝

睡大觉

小松鼠

衔来

松果


房子

小青蛙

找来

地洞

当粮食四、
联系生活实际,
想象句子的情景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
开了。
2

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

秋天的雨,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4


天 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5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六、
读一读,
写一写。

清凉

留意

扇子

炎热

邮票

凉爽

柿子

仙子

菠萝

气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 课文内容,
在横线










1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br>,
_________________
这几方面秋天的雨的。
2
. 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
_______________
,秋
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
_____________ __

3
.读
了课文,我认为秋天是一个
___________ _________
季节。


看,
家家户户的窗户上挂起了丝织成 的窗帘;
无数的屋檐上泻落着的瀑布;
门前的积水也像
小溪流淌似的,到处是雨——秋 天的雨。

秋天的雨,清凉晶莹,珍珠似的,且是一阵阵的,
反倒使人觉得它多情。< br>它给忙碌了一春一夏的大地洗尘换装。

雨还没停,
太阳却从云层中钻
出来了。霎时,天空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太阳给雨滴披上了美丽绚烂的外衣。红的,黄的,
绿的,蓝的… …多美啊!抬头望去,天上的雨仿佛是节日的礼花,绚丽缤纷,而这些礼花很
快落到了地上,没了。渐渐 地,礼花越来越小,最后终于没有了,啊,雨停了。

这时候,你
就会呼吸到湿润的、
沁人肺腑的秋天的空气,
吸一口,
你就会觉得凉爽异常。
天上的雨停了,路两边白杨树上还在滴答,雨点像一颗颗明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使劲摇门口的那棵白
杨树,< br>“哗哗”
,好凉啊!一颗颗明珠,被我摇下,落在脸上、身上、脖子里,倏地一下便不
见 了。

篇四:秋天的雨阅读题答案

理解词义的主要方法:
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思,
即词义。
1

查字典或词典解释字词;
2

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 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如“健美”

“健”是
“健康”
“美”是“优美”
,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3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字义辨
析:
1
、黯然、暗然、 岸然:
“黯然”
,指“阴暗的样子”
,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
的样 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 的样子”

2

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 下(幼)辈对上(长辈)

3
、安
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 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 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
的写法。
4< br>、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
静下来 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
心情平和安静,它描 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
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 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
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 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5
、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b 1
、必须 、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

表示一定要,
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
有时还可以用在分
句前面;

2
)加强命令语气;

3< br>)
“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
词,< br>表示一定得有、
不可缺少的,
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
“不可不”
的行为就用
“必须”

2

表率、表帅:

“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

“率”为“表
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
“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
,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 ,用同
“表率”
的动词意义,
表示
“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 不用这个词。

“表帅、
表率”
同音,
“帅”
又有
“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
的意思,
故人们常将
“表率”
误写为
“表帅 ”

3

报道、
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用书面或
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

“报道”读
b
à
od
ào

“报导”读
b
à
od
ǎ
o
4
、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
强调 爆炸性,
“爆发”
的使用范围比
“暴发”
宽。
暴发:
1

指突然发财或得势,
多含有贬义。

2
)指突然发 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

1
)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
多用于具体事物。

2
)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 、运动等
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5
、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br>“辩驳”指提出理由
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辩论”
指彼此用一定 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
揭露对方的矛盾,
以便达成共识;
“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 ,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辩解”指对受人指
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6
、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
认识上加以区别;
“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辨析”
指辨别分析。 7
、表示、显示、显露:
“表示”

1
)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 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

2
)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显示 ”明显地表现;
“显露”原来看不见的
变成看得见。
8

边疆、< br>边境:
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
范围较大;
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
范 围较小。
(边界:
地区与地区的界线,
多指国界)
9

不 详、
不祥:
前者指不详细、
不清楚
;
后者指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10
、不止、不只: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
围,
句中一般 带有表数量的词。
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相当于
“不但、
不仅”
11

报复、抱负: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2
、不齿、不耻:前者指不愿提到。
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3

不肖、
不孝:
前者指品行不好
(多指子弟)

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br> 14

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
“编撰”指编纂、编
写。
“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15
、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
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
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
(多指抽象、
概括性事物)

16

把戏、
伎俩 :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17
、颁 布、公布:前者指公
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 开发布。
18
、抱
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19
、 辨(辩)正、辨(辩)证:
“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
“辨证”指辨析考证。
20
、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
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摈弃” 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c
1
、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 ,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
作、任务的数量重。
2
、刹那、霎那: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3

斥责、
叱责:
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
“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
“叱责”偏
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4
、驰马、马驰: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 下去。路下,马受到
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 人写答
辩状。
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
“驰马伤人”

他写完后向 一位朋友请教。
朋友问清了情况,
提笔将
“驰马伤人”
改为
“马驰伤 人”

他说:

‘驰马伤人’
的主要责任在你,

“马驰伤人”
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

结果,
本应重判的骑马人,
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
“驰马”
和“马驰”
,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 一样。
5
、呈现、浮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
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
“呈现”
较清楚,
持续的时间长,
多是直接看到的
(不是想象的)

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
“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
脑中、眼前、 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
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6
、嘲笑、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
意轻重程 度不同。
“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
“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
笑 ,语意较重。
7
、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
细看。
8
、处罚、惩罚: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9
、沉思、深思、寻思、神思:
“沉思”
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
“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
“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
“神思”指精神、
心绪。
10
、才能、才华: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 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
慧和特长。
11
、篡改、窜改:前者指用作伪 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
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12
、处世、处事: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
指指处理事务。
1 3

查核、
察核:
前者指检查核对
(帐目)

后者 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14

查访、
察访:
前者指调 查打听案情;
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
多公开进行。
15

草率、轻率: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
考虑。 16
、常(成)规、陈规:前者指久已通行的规则(不带贬义)
;后者指不实用的旧规< br>章。
17
、筹划、筹备: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
/
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
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18
、陈设、摆设:前 者(动词)
,指摆设;后者(名词)
,指供欣赏
的艺术品
/
徒有其表 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19
、传诵、传颂: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
迹。
20
、船、船只: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21
、查阅、查验:前者指(把书刊、
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22
、常、长:
“常”有以下几个义
项:
(1 )
.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
(2)
.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 常
客、常量等;
(3)
.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

“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
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 定式多用“不常”

极少用“不常常”
,例如多说“他不常来”
,很少说“他 不常常来”

“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
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

“经常”和“常常”
“时常”区别不大,可以
通用;
但有时指较长 时间接连地、
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强调一贯性,

“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
。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
“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

“经常的工作、
经常性”
等,
这跟
“常常、
时常”
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
本义是
“长”

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 br>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
;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
。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
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


d
1
、哆嗦、颤抖: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2
、惦记、思念: 前者指(对人或
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 ,
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3
、陡峭、峻峭: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
势的高而险。
4、电讯、电信: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
消息的通讯方法。
5

独立、
独力:
前者指不依靠别人;
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 某项任务。

6
、典雅、高雅: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7
、抵制、抵御:前者指阻止
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8
、对于、关于:都是介词,前
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
1
)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

2
)引
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
组成介宾作定语,
后面要加
“的”

注意:
表关涉,

“关于”
不用
“对
于”
,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 br>,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
“关于”有提示性质,
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 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
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9
、戴、带:
“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
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 子、戴红花、戴袖章”
。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
戴绿帽子”

“ 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
“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
名。
“ 戴孝”
是身穿孝服、
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
也常常写作
“带孝”
。< br>在实际运用中,

“带
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 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
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10
、度过、渡过:
“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
,如“渡河、渡江”

也可引申为
“由此到彼 ”


“渡过难关、
过渡时期”
等。

“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
“由
此到彼”

“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 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
言文中,
“度”
有时也通
“渡 ”


《南史·
孔范传》

“长江天堑,
古来隔绝 ,
虏军岂能飞度?”
而“渡”却不能通“度”
,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11
、到、倒: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
几点。
(1)
“倒霉”
,也作“倒楣”
,里面的“倒”不用“到”

(2) 副词“到底”跟“进行到
底”里都是用“到”
,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 ”

(3)
副词表示跟意料相
反的
“倒”

不能 写成
“到”


“这样一来倒省事了、
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

(4)
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
,不能写成“到”
。例如:
“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

“学
倒学过,
可是 早忘了。

(5)
表示催促、
追问的副词
“倒”

不能写成
“到”


“你倒快唱呀、
你倒会不会呀”
。这 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

e
1

而 后、
尔后:
都是连词,
常用于书面语言。
而后:
以后,
然后 ,
表示在某事之后。
尔后:
从此以后,此后。
“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
“此”

2
、恩惠、恩赐:前者是名词,给予
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3
、偶然、偶尔: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
发生(相对于必然)


f 1
、幅、副:都作量词,
“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
“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
布料、
丝织品,
也用来表示图画、
布匹等。

“副”
的意 思是居第二位,
属辅助性的,
如副业、
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 ,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
示面部表情,
如:
一副笑脸。
2

发奋、
发愤:

“奋”
本义指鸟振翅飞翔,
后来引申为振作、
鼓动。

“愤 ”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
“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
发愤指决心努力 ,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
“发奋”强调精神振作;
“发愤”突出精神受到
刺激而产 生向上的内动力。
“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
“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
以 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
“发奋”可以说“奋发”
,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3
、抚养、扶养:都有“供养”之意。前者包含“教养、爱护 ”之意,多用
于长辈对晚辈。后者多用于晚辈对长辈、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或用于法律关系(父子、夫
妻等)


前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后者表示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
6
、复员、复原:指军人退出现役
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 状况。
7
、风气、风俗、风尚:
“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 br>“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
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
“风尚”指在一定 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8
、妨害、妨
碍: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 )
;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9
、肤浅、浮浅:前者
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浅薄。
10
、反映、反 应:
“反映”指把情况告诉、传达到有关
部门(多用于对上级)

“反应”指 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11
、富裕、富余:前
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12
、赋予、 付与: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
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13
、废除、废黜、解除:
“废除”指取消、废止(法
令、制度、条约等)

“废 黜”指罢免、革除(官职)
,现多指废除特权;
“解除”指去掉、破
除(警报、顾虑、 武装、职务等)

14
、凡响、反响:
“凡响”指平凡的音乐;
“ 反响”指事
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15
、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 爱情)
;后者指(
1

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

2

比喻极亲近的人

3

比喻诚意。
16

抚育、
哺育、
抚恤:
“抚育”
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
“ 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
“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
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 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17
、分辨、分辩:
“分辨”是
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 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

g 1
、改进、改善:搭配对象不同,前者常与“ 工作、方法、技术”搭配;后者常与“关系、
条件、生活”搭配。
2
、沟通、勾通: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
串通、勾结。
3
、公然、公开:前者指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
;后者指(与秘密相对)
不加隐 蔽的。
4
、关注、关照:前者指关心重视;后者指关心照顾。
5
、灌注、贯注:前者
指用液体浇灌;后者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6
、光临、惠顾:前者是敬词,称宾
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7
、工夫、功夫: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
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8< br>、贯穿、贯串: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

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 事物。
9
、过度、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
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过渡句”决不能用“度”

10
、给予、给以:前者是书面语,也
作“给与”
,后者所带宾语只说所给的事物,不说接受的人,并且多为抽象事物
.11
、聒(
gu
ō)噪、鼓噪:
“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
“鼓噪” 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
势,今泛指喧嚷。
12
、观察、观测:前者指仔细察 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
1
)观察并
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2
)观察并测度(情况)
,如:观测敌情。
13
、国事、
国是:
前者指国家大事,
后者指国家大计,
国家的大政方针。
用后者的地方 一般也可用前者,
但反之却不一定,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14
、功效、工效:前者指作用、
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
h 1
、化装、化妆:
“化装”有两个意思:

1
)假扮;

2< br>)
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
“化妆”的含义:

1
)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
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 词义与“化装”是可以
通用的。

2
)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 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
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2
、含糊(含胡)、模糊(模胡)
:前者指(
1
)不明确、不清晰;

2

不认真、马虎;

3
)示弱(多用于否定)
。后者指(
1
)不分明、不清楚;

2
)混淆。
3
、侯、
候:
“侯”
,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
“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 夫间
也常以
“侯”
作为尊称,
“侯”
相当于今天的
“君”< br>。
“候”
一般指
“等候”
“等待”

也可指
“问
好”
,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
“气候”
“火候”等。
4
、痕迹、踪迹:前者指(
1

物体留下的印记;

2
)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5
、合
计、 核计:前者指(
1
)盘算,商量;

2
)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 (成本)

6
、焕发、
激发:前者指(
1
)光彩四射;< br>(
2
)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7
、荒芜、荒废:前者指(田
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j 1
、拣、捡:使用范围不同,
“拣”字有两种解释:

1
)挑选、选择,如拣良 种、拣菜、挑
肥拣瘦等;

2
)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
“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
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2
、坚苦、艰苦:
“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
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
“坚苦”就是“坚忍刻苦”
。所以,
“坚苦”一般喻指一个
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 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
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
,后者指坚难困苦(客
观实际)

3
、艰辛、艰难: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
4
、< br>决、绝:
“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
“无”
“非”
“没有”等否定
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 好下场等。
“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
“非”
“不”等否 定词的前面,表示
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
“绝”还表示极、最的 意思,如绝大多
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
“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 而“绝”强调
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
“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
以用 “决”就错了。
5
、究竟、毕竟:都含有到底的意思。
“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 疑问
句,语气不肯定。

“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
“毕竟”表 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
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
“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 。同“究竟”
“毕
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
“终归”
“终究”

6
、精密、周密: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
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
“ 精密”侧重于“精”
,意为“精确细密”
,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
程度。而“周密”侧 重于“周”
,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
7
、截止、截至:
“截止”


动词,
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 ,
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

“截至”

一般作介词,
与宾语 组成
“介
词短语”
作状语,
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
“截止”
ji
é
zh
ǐ;
“截至”

ji
é
zhi

比 如:
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
数有多少。
8
、局面、场面:前者范围大较抽象,后者范围小较具体。
9
、交流、交换:前
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
后者强调互换,
另搭配对象不同,
交流
(思想)

交换
(礼物)

10

聚歼、
歼灭:
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
强调包围;
后者指消灭敌人,
属一般用法。
11

尽管、无论: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 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
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12< br>、节制、节支:前者指(
1
)指挥管辖;

2
)限制或控制。 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
13
、节余、结余: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
剩下,
后者是结算后剩下。
14

间接、
简捷:
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

“直接 ”
相对;
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
15
、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 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
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
16
、精练、精炼、简练:“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
词语,也作精炼。
“精炼”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 ;同“精练”

“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

17
、鉴赏、欣赏: 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
;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
趣味。
18
、惊愕、惊骇、惊恐、惊吓、惊讶:
“惊愕”



吃惊而发愣;
“惊骇”



惊慌害
怕;
“惊恐”惊慌恐惧;
“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1 9
、经
历、阅历: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
,是动词。后者指(
1
)亲身见过、听过
或做过;

2
)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 名词。
20
、激动、感动:前者指(
1
)感情因受
刺激而冲动;< br>(
2
)使感情冲动;

3
)激荡。后者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 的影响而激动,引起
同情或向慕。
21
、检查、检察、监察:
“检查”指一 般的查看查考;
“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
的审查检举;
“监察”指监督并检举违法失职 的机关或个人。
22
、教诲、教训:前者是褒义
词,
(书)
教训、
教导;
后者是中性词,

1

教导训诫

2

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23

辣手、棘手: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24
、 界限、界线:前者指不同
性质事物的分界,限度,尽头等;后者指分界的线(具体的)

25
、急躁、暴躁:前者侧重
于“急”
,有两种意思:

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

2
)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
准备 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
,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k 1
、考察 、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
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 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2
、克服、克复:前者指用精神力量战胜
或抑 制什么;后者指把敌人占领的地方夺了回来。
3
、开辟、开拓:前者指打开通路,创立
(从无到有)
;后者指开辟、扩展(从小到大)

4
、宽慰、安慰: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
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l 1
、里程、历程:
“里程”指(
1
)路程;

2
)发展的过程。
“历程”指经历的过程。
2
、连
接、联接:都是 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从方式上看,
“连接”重在“衔接”
,就是
互相接连 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
“联结”重在“结合”
,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

-悲剧了


-悲剧了


-悲剧了


-悲剧了


-悲剧了


-悲剧了


-悲剧了


-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