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24) Word版含答案
玛丽莲梦兔
758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1: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蔡邕传
2019-2020
学年人教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24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下列小题。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
,
植物都是不声不响地长大
,
即使遇到食草族的侵扰
,
也只 有默默忍受。
其实不尽然。
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
,
为了防止食草族 的侵袭
,
它们有的浑身布刺
,
有的身披铠
甲
,
而另 一些则怀揣毒药
,
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
,
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
除了防御
,
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
当山艾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
,
它们会分泌一
种物质。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
,
蛋白消化障碍和 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
,
从而无力继续
为非作歹。
更让人称奇的是
,
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
,( )
。其实< br>,
它们早就
_______,
与这些食虫
豪绅结成了互惠联盟。
结果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虫很快就会成为食虫族们的盘中美味。
比
如野烟草是烟草天蛾幼虫 的最爱。
当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
_______
的时候
,
野 烟草受
损的叶片会分泌一类叫绿叶挥发物的化学物质
,
这些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 br>,
就成了野烟草
的一种求救信号。酷爱烟草天蛾卵子的大眼长椿则会闻讯赶来
,
搜捕幼虫附近尚未孵化的卵
子
,
专门吸食里面的营养
,
从而 解除了野烟草的
_______
。
除了反击、求救
,
植物 们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
,
得到“危险就在身边”
的情报
,< br>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
,
以避免危险来临时
_______。
例如上面提到的
山艾树积极反击天蛾幼虫的例子
,
在这场反击战进行得 十分激烈之时
,
山艾树周围的同类甚至
异类们
(
例如野烟草
)
也嗅到了硝烟的味道
,
从而得以早早备好胰蛋白酶抑制剂
,
以随时 应战。
看来
,
植物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得多。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
,
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会发生,
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
歹。
B.
天蛾幼虫只有摄入这种物质< br>,
才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
,
因而无力继续为非
作歹。
C.
这种物质一旦被天蛾幼虫摄入
,
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 停滞等问题
,
从而无力继续为
非作歹。
D.
天蛾幼虫一旦 摄入这种物质
,
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
,
从而无力继续为非
作歹。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
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周围的食虫族们会向它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B.
会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静悄悄的化学求救信号
C.
周围的食虫族们会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D.
会静悄悄地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
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居安思危
狼吞虎咽
后顾之忧
猝不及防
B.
居安思危
大快朵颐
燃眉之急
措手不及
C.
未雨绸缪
大快朵颐
后顾之忧
措手不及
D.
未雨绸缪
狼吞虎咽
燃眉之急
猝不及防
2
、
下
面
是
一
名
中
学
生
写
给
某
高
校
招
生
处
的
信
的
正
文
节
选
部
分
,
其
中
有
五
处
词
语
使
用
不
得
体
,
请
指
出
并
修
改
。
晚
生
是
一
名
高
三
学
生
,
对
贵
校
情
有
独
钟
。
贵
校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
深
厚
的
文
化
底
蕴
,
丰
富
的
教
学
资
源
,
良
好
的
学
术
氛
围
,
为
社
会
培
养
出
了
许
多
后
学
。
愚
兄
入
学
后
,
对
校
园
大
为
赞
赏
,
令
尊
也
很
支
持
我
报
考
贵
校
。
现
寄
上
一
封
信
,
恳
请
敬
赠
一
些
有
关
自
主
招
生
的
资
料
,
希
望
能
得
偿
所
愿
。
3
、仿照下列示例
,
从“知识”“激情”中任选一词进行仿写 。要求
: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
:
天赋是含苞待放的 花朵
,
而勤奋就是供给花朵的养料。如果失去了勤奋
,
那么花朵就
会 枯萎。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 ·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
___________ ___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________________
”。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
__ ______________
”;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__________ ______
”。
3.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 外,“
______________
”也是勾起作
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_______________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江夕望
卢纶
洞庭芳草遍
,
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
,
逢春雁归飞。
东西兄弟远
,
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
,
天南一布衣。
注
:
《春江夕望》是卢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客居湖南时写的。
1.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上句诗人选取
“
芳草
”
这一意象
,
着一< br>“
遍
”
字
,
既状摩出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况
,< br>又紧
扣了题目。
B.
首联下句的
“
莫思归
”,
写出了作者面对春景喜出望外的情感
,“
楚客
”
又含有居住楚地 的满
意。
C.
颔联中
“
经难人空老
”
一 句高度概括了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
,
也有对人生不易而自己已衰老
但一事无成的感叹。
D.
颈联中的
“
远
”
字。既写出了兄弟在空间上 相隔的遥远
,
也写出了因距离的遥远而难叙兄弟
情的哀伤。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
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6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3
小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
,
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 的浸润十分深刻
,
甚至可以说
,
在很大
程度上
,
自 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
,
老子说
“
道法自然
”,“
道
”
是世界的根本
,“
道
”
就是
“
自
然
”,
它就是它自己 的样子
,
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
“
道
”,
背离
“
自然
”
的
,
人应
该超脱这种
“背离
”,
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
,< br>他
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
,
《
饮酒》
中的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
,
正是
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
陶渊明用他的方式
,
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 卷
,
而这幅画卷
,
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
,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
响
,
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
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
,
不以描摹 山水之形态为旨归
,
而是要通
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 山水诗追求
“
静
”
的境界
,
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
,
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
,
王维的山
水诗是展现
“
静
”
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
,
广阔浩渺而辽远
,
进入一种超脱现实 功利的辽远
境界
,
是一种精神之
“
远
”
。王维被称 为
“
诗佛
”,
他的山水诗对
“
静
”
与“
远
”
的刻画
,
萦绕着深邃的
“
空
”
趣。例如《新晴野望》
,
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
,
其中
“
白水明田外
,
碧
峰出山后
”
两句
,
写河水映照阳光
,
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
,
爽朗明澈
的诗境
,
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
“< br>江流天地外
,
山色有无中
”,
写江水浩渺
,
天水相接 相融
,
远山似有若无
,
这是山水之远
,
更是精神之远。《鹿 柴》
“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
响
”,
诗中幽远的山 林是充满深邃
“
空
”
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
,< br>羚羊挂角
,
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
,
提到 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
,
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
,
今天
的我们 要理解他
,
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
,
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
,
这个
“
大鹏
”
就是
《庄子
·
逍遥游》
中的大鹏。
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
,
化说自己< br>“
大鹏一日同风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
犹能 簸却沧溟水
”
。李白的豪迈奔放
,
就
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 时也要看到
,
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
游之境
,
和人世是有对立的
,
超脱流俗的同时
,
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
,
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
痛反而鼓盆而歌
,
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
,
他天才豪放
,
但身上毫无
怪诞之处
,< br>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
,
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
,
更为本然。
这种本然的表达
,
使李
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
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
,
笔
触极为纯净天真
,“
郎骑竹马来
,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
两小无嫌猜
”
。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
,
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 妙。宋代以
下
,
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
唐诗所赖以形成的 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
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
,< br>对唐诗的自然精神
,
对唐诗神妙的艺
术之美
,
还有许多问题< br>,
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
选自
2018
年
10
月
9
日《光明日报》
,
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
“
道
”,
背离
“
自然
”,“
道法自然
”
就是超脱
“
背离
”,
回复本然。
B.
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
,
这三重境界恰 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C.
陶渊明归隐田园
,
寻求悠然 心会的真意
,
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
D.
宋代以 后
,
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
,
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br>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论证结构清晰
,
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
,
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B.
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
,< br>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
“
空
”
趣。
C.
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
,
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 发。
D.
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
,
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
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
,
唐诗具有自然精神
,
说明道家思想在唐 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
位。
B.
王维的《鸟鸣涧》诗
“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
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
,
反衬出 山林的幽静
深广。
C.
王维《山居秋暝》中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两句明白如话
,
但创造出了一种深远空寂的
诗境。
D.
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
,“
登高壮观天地间< br>,
大江茫茫去不还
”,
是大鹏的视野
,
是逍遥远游之
境。
7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问题。
苦寒日子里的火盆
李文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
冬季农村我家冰冷的土屋里
,
一个摆放在炕中间的火盆
,
徐徐地散
发着微弱的热量
,
温暖着家人。
灰头土脸的火盆
,
经年磨 损已辨不清它的色泽
,
灰不溜秋不修边幅有些邋遢
,
是我和母亲
挖来 房前土坑的黄土
,
掺拌碎麻绳头仿造泥盆打制而成
,
盆壁粗糙凹凸不平。但它 厚实
,
耐用
,
稳重
,
有如沉静在时光里的老者
,< br>静穆地抵御四面八方入侵而来的寒冷。它散发着秋阳晒干的
柴草和牛马粪燃烧后的味道
,
偶尔窜出一丝瘦弱的青烟
,
嘘寒问暖呵护着家人。
年迈的祖母整日 厮守着火盆
,
有如它的保护神。
祖母著一袭黑色长袍
,
黑色网兜罩住 稀疏
的花发
,
瘦弱的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和老年斑
,
半眯着凹涩的 双眼
,
青筋裸露枯枝般的双手
总是轻轻放在火盆上吸收热量
,
双膝上 下叠加端坐在褥子上
,
一如默默念经打坐修行的僧尼。
祖母喜爱抽烟
,
一杆尺余长的烟袋伸进火盆
,
深深一吸
,
火星闪烁
,
烟雾 缭绕中的祖母如同仙人
般养精纳神。左邻右舍难耐寂寞的老姐妹爱串门凑热闹
,
三三两 两围拢着火盆
,
陪同祖母长枪
短炮吞云吐雾
,
有一搭无一搭地东拉西 扯
,
一坐就是小半天
,
真应了“老太太
,
小媳妇儿
,
一个一
个有福人儿
,
不做饭
,
不淘米儿
,
坐在炕上烤火盆儿”
的民谣
,
寒冷寂寞的时光随着袅娜升腾的烟
雾悄悄溜走 。
数九寒冬的夜晚
,
闲暇的女孩子也爱扎堆凑热闹
,
二姐 的闺蜜们常挤在我们家。
几位穿着
花棉袄梳着大辫子透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围坐在火盆旁学织毛衣 。胖乎乎的二丫是初学
,
二姐
先是平针起好头
,
再手把手教
,
食指怎样上线
,
怎样旋转回针
,
不厌其烦
;
黑黝 黝的领弟是一知半
解
,
二姐悉心点拨
,
恰到好处
;
闪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芹拿着半成品
,
是来学花样技巧的
,
两人比
比画画
,
各抒己见。她们唧唧嘎嘎地说着话
,
说毛线
,说款式
,
说图案
,
说织法
,
也说女孩子的悄悄
话
,
说到高兴处
,
哈哈大笑不止。不小心
,
织针掉到火盆里
,
线头被点燃
,
女孩子惊叫拍打着。
一张张甜美秀娟的脸 散发出胭脂之气
,
女孩子的心事梦想和憧憬蕴藏在簇拥的火盆里。
火盆里也 有孩子的乐趣。
我和四姐五妹在火盆旁写作业
,
看画本
,
玩嘎拉哈< br>,
翻绳
,
下五道。
有时火盆里埋几个土豆
,
在抓心挠 肝的急切等待中
,
外焦里嫩散发着芳香的土豆
,
让枯寂的冬
夜充满甜 蜜温馨。抓一把玉米、黄豆
,
散落到火盆里
,
噗噗噗
,
一粒 粒黄豆变色裂纹
;
嘭嘭嘭
,
一
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
,掺杂着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
,
惊醒了寂寞的长冬
,
成为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
火盆也成为家中议事的中心
,
家庭中有许多重要事情
,
都是围坐在火盆旁酝酿成熟的。
姐
姐们长大了
,
有媒婆来 提亲
,
父母与客人围坐在火炉旁
,
喝着茶吸着烟谈论着
,
媒 婆眉飞色舞先
是夸赞一番姐姐聪明能干
,
再口若悬河表扬小伙子吃苦耐劳。父亲时不时 拿起小铲子弄一弄
火盆
,
烟灭了
,
撮点火点燃
,
几 经反复
,
姐姐的终身大事就敲定了。年关将近
,
家人围坐在一起
,< br>你
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购买年货的琐事
,
火盆映照着家人的脸庞
,
在寒冷中散发着其乐融融的温
情。
一盆余火
,
散发着热量
,
凝聚着人心
,
温润着一个家庭。在那些苦寒的岁月里
,
在破旧的 老
屋里
,
燃烧着祖孙三代的希望、梦想和未来……
(
选自 《散文百家》
2018
年
02
期
,
有改动
)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二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
先是极力描绘火盆的灰头土脸
,
粗糙邋遢
,
随后转折
,
就是这
样的火盆以它的温暖呵护 着家人。
B.
第三段中的民谣
,
说明了当时农村妇女把围在炕上烤 火视为一种感觉很爽的生活享受
,
由
“
我
”
家延伸开来,
对内容做了很好的拓展。
C.
作者对年迈的祖母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br>,
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
,
意在凸显祖母往
日生活的艰辛和 如今生活的惬意。
D.
作者虽然描绘的是淳朴的农村生活
,
却很少 使用带有地方色彩的话语
,
用的是富有表现力的
文学性语言
,
引发了 读者诸多遐想。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3.
请结 合文本分析题目
“
苦寒日子里的火盆
”
的作用。
8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问题。
材料一
: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所谓 “双元”
,
是指职业
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 职业学校
,
其主要职能是
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
;
“另一元”是 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
,
其主要职
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 面的专业培训。
“双元制”
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重视 理论学习
,
是学科体系
,
而
“双
元制”职业教育以岗位要求 为培训目标
,
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侧重实践的教育形
式非常受欢迎
,
很多年轻人选择“双元制”教育培训
,
而不是去上大学。“双元制”教学体制
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
大大提高了学生培训后就业的能力
,
有利于为劳动市场
输送大量合格的劳动力。
(
摘编自网络
,
有删改
)
材料二
:
职业教育主要关注点分布
(
摘自环球网《大数据透视两会教育热 点─
2019
年全国两会教育热点问题分析报告》
)
材料三
:
最近
,
湖北潜江一所职业教育学院设立了
“小龙虾专业”
,
该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
“销
售一空”
,薪酬也着实可观。细品“小龙虾学院”这道“菜”
,
不难咂摸出这样的“味道”
:
接地气、把握市场脉搏的职业教育其实有很广阔的前景。
一直以来
,
就业市场存在结构矛盾
:
一边是大学生面临就业难
,
一边是企业面临招工难 、
用工荒。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错位”。这恰恰说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
人 才
,
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
,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
问题。
近年来
,
对“工 匠精神”的呼唤成为社会共识。能力是最好的学历
,
本事是最大的优势。
职业教育的大 发展
,
也需要在劳动观、价值观上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消除偏见和误解的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