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

巡山小妖精
686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1: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爱冷笑话

2021年1月23日发(作者:什么时候春运)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






















三(
2
)班



黄金莲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与体会诗歌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视频播放

诗内容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
一曲婉转动听的 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诗,我们来学习第
12
课《古诗三首》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描 写春天的古诗
《游园不值》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知诗人

解诗题


诗中的美景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书
58
页。

1
、初读(要求:读通诗句,划节拍。
)自由读

2
、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件出示)


1
)知诗 人,解诗题。

2
)抓字眼,明诗意。

3
)入诗境,悟诗 情。

3
、知诗人,解诗题。

A
过渡:这首古诗是叶绍翁写的,那你说说对作者了解多少呢?(指名学生交流)

师汇总:
(课件出示)

B
师:这个



的意思就是(相遇)


不值呢?(没有相遇、遇到要拜访的人)

C
同桌合作,根据注释解诗题。

(二)再读古诗

1
、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读之前先要把课文里这几个字读好了。
(课件出示)

2
、重点指导

应、屐、苔、扣、扉


3
、用怎么样的节拍去读呢

(出示内容)

那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节拍,带着你的感情大声地读一读吧。

自由读

听录音示范读

指名读

配乐男女生赛读

配乐齐读

三、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 到主人,
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
(指
名说)

苍苔、柴扉、红杏(课件出示)

师:结合你们平时所知道的,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

总结:绿绿的,长在地上的,有 点像青苔。阴暗潮湿的地方。厥类植物。春雨过后,这个贴
着地面长出的小植物就是苍苔!
(课 件出示苍苔图片)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春天很美生机勃勃)

师:这绿绿的苍苔把春天唤醒了!

(
齐读第一句
)
师:
柴扉


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门。
很简陋,
很破旧。
就是用竹子或树枝支起来的大门,
这样的门太简陋,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

师:红杏,什么时候开的?

总结:早春二月开,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
(课件出示杏花图片)

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

师:红杏很美,绿油油的苍苔也美。春天真是生机勃勃啊!

四、品读诗情,理解诗意

师:
同学们,
这就是叶绍翁游园所遇。< br>那么,
诗人来访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看什么呢?
(师
板书)

过渡: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
,
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
,
还必须理解诗意 。

这样的一座园,
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
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 ?诗中哪个字饱含
了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怜)

师:这个



字,用在今天就是?可怜

1


怜苍苔

主人仅仅是喜欢苍苔吗?对,主人不仅仅是怜苍苔,也是怜春天 。老师也希望
你们热爱春天,爱春天的一草一木。

2
、理解




屐齿


师:在当时,穿木屐鞋是一 种身份的象征。这是一种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叶绍翁穿着
木屐鞋,那是说明自己很休闲)他要穿木 屐鞋来游园,这说明他对苍苔的爱。

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意思:大概是花园主人爱惜这苍苔,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3
、扣的意思(敲)

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小扣就是轻轻地敲。小心翼翼地敲

师:扣了多长时间?(很久)表示时间长。

师:

小扣

说明对园主人的(尊重)
(对春天的喜爱)

(作者不仅扣出了对主人的尊敬 ,
也扣出了对春天的热爱。
老师也希望你们做个有礼貌的孩
子。

这一句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或者说你怎样理解呢?

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过渡:
诗人说是园主人 怕苔藓被踩坏,
其实我觉得是诗人太爱这些绿色了,
是他舍不得踩怀。
说明他爱大自然 的一切,连这些不起眼的苍苔在他眼里都是不能被破坏的。

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很有道理,在有感情地读读这句。

4
、理解

春色满园

你怎样理解这句呢?

意思:满园的花开得正艳,这美好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5
、诗人想进去却没能进去,他看到了什么?

这句应该怎样理解呢?

意思: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

老师引导:读了这句你又有什么感受

一枝红杏就代表春天来了。
从字面看是 写一个花园的春色,
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向
往。
这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 赞叹。
杏花是春天最有特色的景物之一,
因此他由杏花想
到了春天。

带感情读。读出作者赞美春天美景,对春天向往的感情。

6
、老师引导总结 全诗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谁愿把全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遍呢?

7
、配乐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五、体会诗情

1、过渡:诗人满怀喜悦想去花园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遇到主人。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
碰了个钉子 。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

扫兴)

课件出示诗

谁来读读这一、二行诗?(老师在你的语气里听出了失望的感情)正确引导学生的语气

2
、正当他扫兴想回时,无意间抬起头,他又看到了什么,却发现了

一枝红杏出墙 来

。这
枝红杏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不由发出感叹!

课件出示: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来 赏园,
柴门关着,
他进不去,
但他可以从门缝里看到园里大概景象因此他在想象园里< br>一定很美。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替诗人想象一下,
假如推开了柴门,
满园会是 怎样的春色
呢?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真是五 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
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
。飘出浓郁的芳香,花儿们张开笑脸,对 着天空高歌。还有
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小 结:是啊,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心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这一切都缘于(一枝红
杏)
, 一枝红杏却能让我们浮想联翩,古人的文字真是精妙呀。

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 那桃红柳绿、
姹紫嫣红美景中,但作为北方的孩子,我
们很难在春季中欣赏到春色,今天老师就 带你们到南方走一趟。
(多媒体演示春景图)

学生汇报: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发现我们这里的春天是怎样的?

小结:< br>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想必同学们已经能背下来了,下面让我们配上美妙的
音乐一起背诵 这首诗吧。

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知道春意盎然,
所以没必要进园子里了。
生活中有些事可遇而不可求。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
《游园不值》
,游园虽不值 ,但不遇中有遇。看到这一片春色,
诗人已经觉得非常(值)

六、课外延伸

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一边欣赏一边再想想:
你还能回忆起 哪些
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想说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七、总结

我们学习的古诗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
就要努力进行课外积累,
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

规、闲

等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
、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乡间 的小路上,
我们会闻到花草的芳香;
在夜晚的池塘边,
我们会听到青蛙
的歌唱 ;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会看到成群的牛羊、




、走进乡村,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总
是一幅自然、
清新、
和谐的生活景象。
那么在古代诗人的 眼中乡村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
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中的乡村生活。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
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对比李白杜甫,
翁 卷对
我们来说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课件出示翁卷生平)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

请学生朗读诗题

,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 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




)是啊,我向往
乡村四月。
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
因为你们没读 进乡村四月。
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
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
.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自由读)



2
.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
师范读。

4
学生在小组内读。

5
.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想一想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
请教别 人
……




6
.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 br>过渡语: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
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四月的景色。
(课件播放乡 村
景色)


三、品读美景。



1.
多美的景色啊!与这样的景色相比刚才同学们说的就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了。那
么请 同学们再朗读全诗,
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
在诗中,
你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
.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
.引导分析:



很多人写了

山原

,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

山原
”/“


等 时
——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
“< br>绿遍山原

,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

山原

,也有写

绿遍山原

的时候
——



师导:(问写

绿遍山原

的学生)为何你要把

绿遍

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
的是怎样的山原?


启发想象:
这是他看到的山原,
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

山原

前面加个
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 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
——


绿遍山原
白 满川

吗?翠绿翠绿的山原它与银光闪闪的水田相互衬托这不也是(引读
——


绿遍山原
白满川

吗?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呢,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学生回答如歌的鸟叫,悦耳的鸟叫、





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隐约中还传来了杜鹃鸟如歌的鸣叫,< br>这
不就是

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吗?< br>


4
.回到整体。



绿的 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
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br>


你们很不简单,这两行诗句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它变成美 若仙境的画卷,
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
这就是诗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 的感觉,
一起品味这
两句诗吧。
(美读前两句并播放课件展示美景)



板书:景美



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 是诗人笔下的
——
(可引读,或师读)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 雨如烟

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
是啊,
这哪里是乡村,
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 幸福,
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齐读后两句

1
.再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
.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
.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
,也就是
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
.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
(学生回答)

5
.从

才了
……

……”
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6
.是啊,简单的
3
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 形象,让我们怀着对
村民的崇敬之情再读后两句。






板书:人勤

五、悟读升华



1< br>.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
是美若仙境的 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
(读出
陶醉美,配乐诵读 )




2
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 br>……
这里的人(勤)
……
于是你把你的感情
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 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3
.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 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
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 心里。
(学生练习背诵)

4
.指名汇报背诵古诗,齐背诵古诗。

六、谈谈收获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孟浩然、王维、陶渊明等等,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

(课件出示)

像这样描写田园的古诗还有很多,
课后我希望同学们能的找出 一些这样的田园诗读一读,

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赠花卿


教学目标:




1
、会认“卿、锦、管”两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描写的乐曲的美妙,
及诗人对它 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乐器,导入课题




1

(
挂图出示
)
各种乐器,有琵琶、笛、箫、笙,你们认识这些乐器 吗
?



2
、这些就是丝管乐器。它们能演奏出美妙的 乐曲,我们唐朝大诗人杜甫就在当时驻
扎在成都的一名唐军将领花卿的府上,
听到弹奏出来的美 妙乐曲,
不禁写下了一首诗
《赠花
卿》
。你们想读读吗
?
出 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
、先自己读读古诗吧,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解决。




2
、指名认读生字,再读准“赠、卿、纷”三个字。




3


游戏巩固。




4


指名读古诗,并正音。




5
、教师范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



6
、反馈:指名说。学生理解多少就说多少。把相应的诗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知道吗
?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


三、再读古诗,体会古诗韵昧




1
、师讲故事:唐朝大诗人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
在花卿的府上,那悠扬动听的乐曲,
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
随风荡漾在锦江上,
冉冉飘入
蓝天白云间。乐曲如此之美,杜甫禁不住慨叹说: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
甫将这首诗赠给花卿。





师:
诗 人如此陶醉,
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
老师都想美美地读一读呢,
你们想听吗
?



2
、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读古诗。




3
、学生再美美地读读诗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
、请喜欢第
1
句的同学读第
1
句。





(1)
师评:想看看吗
?(
看图
)




(2)
师解说:成都城中丝弦管乐纷纷奏响,那乐 曲轻悠、柔美,杂错而又和谐。日
日奏个不停。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 锦江上,冉冉飘人蓝
天白云间。真动听呀
!
你们也想美美地读读这一句吗
?





学生自由练读第
1
句。





(3)
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好第
1
句。






师评:我听出日日演奏个不停,真是“日纷纷”
(
示范读
)





师评:我仿佛听到那美妙的乐曲“半入江风半入云”
(
示范读
)



(4)
男、女生读,齐读。






学习古诗第
2
句:




5

咱们来欣赏一段乐曲放松放松吧。
播放优美的乐曲让学生欣赏。
听完后随机采访:
你怎么这样陶醉呀,心情怎样
?



6
、诗人和你们一样,当他听到像仙乐一样的乐曲,情不自禁地赞叹“此曲只应天上
有,人间能 得几回闻”
。是呀,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仙境才能听到,人间真是难得
听到几回呀!我 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像诗人—样,
把你美好的感受读出来。
读好了就读给你
的 小伙伴听听。





(1)
学生自由读第
2
句。





(2)
指名读。






师:谁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






生评:我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






师评:我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
你读得真好,
我们 已经被你带到美
妙的乐曲中去了。让我们也来像他一样美美地一读吧。齐读。




7
、配乐朗诵。



四、音乐擂台




1
、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能 美美地朗读给大家听吗?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音乐擂台:
这里有各种不同的音乐,
你可以自由选 择美妙的乐曲配上朗诵。
先准备一下,
可以找好朋友
一起朗诵,也可以小组合作。看看 哪组获得擂主。




2
、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读。师生评议。




3
、师生合作读,共同展示。



五、课后延伸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是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 ,被称为“诗圣”
。请
同学们下课后。再收集杜甫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
, 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
唱一唱都行。




板书设计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采莲曲(其二)

教学目标:



1
、会认“莲、罗、裁”
3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1
、猜谜:
“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2
、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相机指导认读:芙蓉、莲




3
、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引出荷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

师:
孩子们,
每到春末夏初之 际,
荷塘里,
荷叶绿了;
到了盛夏时节,
荷花红了,
一个个粉嫩的莲 蓬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采莲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
摇着小船,
来到荷塘 采摘莲蓬。
那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读读唐代大诗 人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
(板书课题)
。你们看,这个新朋友“莲”
,头上
戴着一顶大草帽呢?聪明的孩子想一想,
“莲”为什么要戴上草帽儿?(指名说)






采莲指的就是采莲蓬。炎炎夏日到青青池塘去采莲,感觉怎 么样?(指名说)带
着我们的感觉读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
、请大家把 书翻到
120
页,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
读几遍。



2
、同桌互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3
、认读生字:罗、裁




4
、认识多音字:觉




5
、谁能把 整首诗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
通顺了吗?(指名读,生评价)




6
、其实,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师范
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三、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师:
真是一曲动听的采莲曲呀!
读着这美妙的采莲曲,
你仿佛可到了怎样的一 幅采
莲图呢?(生自由读,读后指名交流)



(一)看图入境





①是啊,多么迷人的荷 塘!
(出示课件荷塘图)碧绿的茶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
星星点点。
悦耳的歌声飘飘 悠悠,
(放歌曲
《江南》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荷塘边的诗人,
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指名说)





②引导思考:为什么只闻歌不见人?





③品读“闻歌始觉有人来”







预设:






大诗人王昌龄也是听 到歌声才知道荷塘里还藏着人的,
(出示诗句“闻歌始觉有
人来”
)来,读来你们共同 的感受来!
(生读)






本来满眼是荷叶荷花,突然你听到了歌声,读——(指读诗句)






为什么只听见歌声,
却看不见采莲姑娘?大家读读整首诗,< br>顺着诗句找找原因吧!



(二)交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原因,根据学情分版块品读诗句。




1
、学习一、二行古诗





A
、品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①为什么只听见歌声,
却看不见采莲姑娘?你从诗中哪一句读出来的?
(指名说
并相机板书:荷叶、罗裙)






②指名读第一行诗,相机解释“罗裙”







③猜谜“十把小剪刀,剪掉衣服角。
”学习“裁”字的字形。






④师范读第一行诗,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名说)






⑤荷叶碧绿碧绿的,
姑娘的罗裙翠绿翠绿的,绿得那么轻爽,绿得那么醉人,谁
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⑥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到荷塘去看看美景吧。睁开眼睛, 看到这么多的绿色,
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小组读)






⑦男女生比一比,看谁把罗裙和荷叶读得一样绿!






⑧荷叶是绿的,罗裙是绿的,
就像是同一块绿布上裁下来的, 真是——
(齐读第
一行诗)





B
、品读“芙蓉向脸两边开”






①哦,
看不见姑娘们是因为荷叶罗裙一色裁呀!
再读诗句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我
们看不见姑娘们?(指名说)你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诗句;板:芙蓉脸)






②想象拓境:







娇艳的芙蓉花,
你为什么要向着采莲姑娘的脸儿开 呢?
(指名说)
你就是一朵
盛开在采莲姑娘脸旁的小荷花,读出你的美来!
( 指名读)你就是在粉红荷花间绽开笑脸的
采莲姑娘,来,边读边配上动作,和小荷花比比美!






③粉红的荷花朝着粉红的脸儿开放,
粉 红的笑脸绽开在粉红的荷花间,
真是花美,
人更美,我们一起美美的读。
(齐读)





④老师已经看见了那个画面,荷叶和姑娘 穿的罗裙是绿色的,分不清哪是荷叶,
哪是姑娘的罗裙,
采莲姑娘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 间,
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
姑娘的脸庞开放,互相比美,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br>(
男、女生读,齐读一、二行诗
)



2
、学习三、四行诗





①这么美 的采莲姑娘在荷塘里采莲,为什么诗人却看不见呢?读读三、四行诗吧。
(自由读,指名说)





②原来,
采莲姑娘的罗裙已经与荷叶混在一起,< br>采莲姑娘红扑扑的脸也与荷花交相
辉映,分不清哪里荷叶,哪是罗裙,哪是荷花,哪是姑娘的脸, 瞧,这个“乱”字用得多好
呀,
写出了这种融为一体的美,
正是
“乱入池中看 不见”

谁能读读这行诗?
(指名读,
男、
女生比赛读)





③诗人为什么看不见采莲姑娘呢?(师生配合读)





④咦!你们听!什么声音?(课件出示
flash
画面)





⑤听了这歌声,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是呀!景美、人美、歌更美 ,诗人也像
我们一样,
听到这优美的歌声才发觉在这荷塘之中采莲姑娘正摇着小船缓缓而来呢,
谁能来
读一读?(指名读)





⑥ 诗人起初在茂密的荷塘中寻找着采莲姑娘,
想找又找不到,
后来顺着优美的歌声
看见了 身穿绿罗裙,美丽似荷花的采莲姑娘,心里可高兴了。
(
齐读第三、四行诗
)




⑦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美丽的姑娘,动听的歌声,多 么让人陶醉呀!让我们
再一次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象,一起把整首诗读一遍,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配乐齐读)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
、孩子们,这乱入池中看不见的采莲姑娘就是这美丽荷塘的一部分,就 是美妙大自
然的一部分!要不然她们怎会是——(指读全诗)




2
、赛歌会:






听愉 快的歌声又飘来了,
(放歌曲《江南》
)一群荷叶罗裙,芙蓉脸的采莲姑娘划
着船离我 们越来越近,
小诗人们,
谁想用优美的诗句赞美她们?都觉得自己读得美呀!
那咱们来个赛歌会,看谁读得美!





①赛前,我们 先练习练习,
可以看图读,
做动作背,
还可以和同桌一人读一句或一
块儿来背 !
(自由背)





②每一小组为一只赛歌船,派代表参赛,代表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





③小组之间可以以拉歌的形式互相接背。





④(放古筝乐曲《出水莲》
)我们一起站在自己心中的荷花池边,一边欣 赏,一边
放歌——(配乐齐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
、欣赏《江南》
,师范读。




2
、师讲解诗意。




3
、学生自由读《江南》





4
、合着音乐唱《江南》





< br>采莲姑娘听见也来参加我们的赛歌会了,
(放歌曲《江南》来,跟着采莲姑娘一起
唱唱吧 !






小结:
美妙的大自然是诗 人们唱不完的歌,
诗人们唱不完的歌是美妙的大自然。

子们,课后请找一找,读一读 其他诗人写的与采莲有关的诗句,并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
、感受诗中夏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有个女诗人叫李清照,大家知道吗?她不仅诗写的好,而且很有骨气。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写的一首诗。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
.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
.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
.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
.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
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夏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夏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2
、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

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
、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
、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
、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
、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
、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
、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
、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夏天虽然很热,但是优美的诗句却带给我们惬意舒服。


写写这几首诗。

竹枝词二首(其一)

一、谈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 br>“太阳雨”
吗?一边下雨,
另一边却阳光灿烂。
有一句诗说得好——
( 试
探学生是否预习)
,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




1.
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
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 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
朗欢快。
人们在劳作之余 ,
成群结队在江边、
堤畔吹笛、
击鼓,
边唱边舞,
抒发内心的感情,
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
刘禹锡在夔州,
经常见到这种场面,
极为
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
,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
理解诗意。






1
)指名朗读,齐读。






2
)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
)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
: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
: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
)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
读中想象。






1
)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 ,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
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







2
)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




1.
默写这两首古诗。




2.
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教学目标:




1
、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
、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 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
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
、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设计理念: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
诗 蕴深刻。
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
“两重”

重诵读品悟,
重内化积淀 。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
“诗言”
,理解 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


[
教学意图
]
:不仅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已有的知识,更引出他们对新知识 的学习
兴趣。
























《秋思》


一、导入新课。




1
.在你眼里,秋天是一 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
天却是树叶飘零、
残荷片片、
萧条凄凉的季节
.
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
《秋思》
(板
书课题)






[
教学意图
]
: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围。




2
、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
史之乱时兵荒马乱,
民不聊生,
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
却不知战乱中的 家人是否安全,
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
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
并托 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
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
教学意图
]
: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

“秋”是指——秋天,
“思”是指—— 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
些。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
.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 ,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
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学生 反复练读)






[
教学意图
]
:明确读诗要求,引出本堂课的中心问题。




2

(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




3

(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

(投影出示生字“洛”
)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生自由回 答)




5
、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






[
教学意图
]
:扫清读诗障碍,识记生字。




6
、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
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
、谁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朗读)






[
教学意图
]
:结合本堂课的中心问题,在 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练习读出诗的韵味。



三.入境悟情。




1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
想想你仿 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 一说。
(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
教学意图
]
: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 br>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生自由汇报)< br>



3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Δ
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
。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
看见的 是什么呢?(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 酒言欢,
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
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 家,这是
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 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
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
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 颜?有多少话,想
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
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
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
到刚才 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
,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

-我爱冷笑话


-我爱冷笑话


-我爱冷笑话


-我爱冷笑话


-我爱冷笑话


-我爱冷笑话


-我爱冷笑话


-我爱冷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