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能让声音有磁性好听
别妄想泡我
532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2: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会计实习报告怎么写
如何锻炼能让声音有磁性好听
发声训练
第一部分
发声系统训练
朗读的时候,声音到底该如何?这个是没 有定论的。但是,如果一个好的朗读者,发音不够清晰、准确,
语音语调不很恰当,甚至带有地方口音, 朗读的效果势必会有影响,可大可小。更何况用嗓不科学,容易
造成声音嘶哑、喉咙红肿,甚至声带病变 ,都是对自己不好。
系统科学地提高发声能力(气息和共鸣控制、吐字归音及正确 用声)
,是每个朗读应该了解、最好能够掌握
的。另一方面,关于普通话,我想说的是:虽然有 时也会用到方言朗读,但是普通话作为中国人的标准用
语,还是有必要也对普通话进行正音训练。
本章分
7
个部分,它们是口部训练、气息控制训练、共鸣控制训练、声 音弹性、吐字归音训练、用声与嗓
音保护,其他注意。
第一、口部训练
口腔灵活,说话才利索。有没有感觉早晨起来说话没有下 午或者晚上那么顺当?当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
一晚上,当然没那么灵活。所以做做口腔体操,帮助我们 更好地使用嘴巴
——
1
、口的开合练习
张嘴 象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
做 这个练习,克服口腔开度的问题。
2
、咀嚼练习
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3
、双唇练习(这个练习还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
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双唇达响
4
、舌头练习
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
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
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
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
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
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
第二、气息控制训练
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
不断供给声带气流。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
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朗读时应该掌握的方法。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理想
的状态是做到
“
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
。
练习方法:
1
、慢吸慢呼
总体的要求< br>——
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呼气时练习
xiao lan
(拼音小兰)
,一声声渐渐远去;或者数数
1
、
2
、
3
、
4……
,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
、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气,并保持气息;呼气时缓缓呼出,配合声音, 平稳均匀。培训讲课过程经常用到这个方法。
呼气时,可以通过以下发声练习:
巴
拔
把
爸
低
答
底
大
夸大上声练习:好
美
满
想
仰
场
……
换气练习:广场上,红旗飘,看你能数多少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
……
相声小品里的
“
数来宝
”
经常用这个形式,大家可以观察 演员的呼吸。
二、强控制练习
要求气要吸得深并保持一定量,呼气要均匀、通畅、灵活。
强控制练习需要一点声乐 练习知识,在这里不好介绍。大家可以回想:
《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喝酒唱歌那
一段,最后结 尾有个
“
啊
——
哈,哈,哈,哈哈哈
……”
基本的感觉就是 这样。要体会隔肌和腹肌的作用,
发声的时候气息是应该下沉的。
参考练习诗词:
岳飞《满江红》
,毛泽东《忆秦娥
·
娄山 关》
,陈然《我的
“
自白
”
书》
新闻联播播音员在播报简讯的时候,一般都用强控制。
三、弱控制练习
1
、吸气深呼气匀。缓慢持续地发出
ai
uai
uang
iang
四个音。
2
、夸大声调,延长发音,控制气息。
花红柳绿
H-- ua
H
—
ong
L
—
iu
L
—
v
(发音时,声母和韵母之间气息拉长,要均匀、不断气)
3
、通过夸大连续,控制气息,扩展音域。
参考练习诗词:
李白《静夜思》
,孟浩然《春晓》等。
气息控制训练可以把握< br>“
深、通、匀、活
”
四字方针,注意气息和内容的结合。
单纯的语音、气息训练效果并不好,需要大家在实际朗读过程中不断体会、运用。
第三、共鸣控制训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在嘈杂的地 方,我们说话越大声,结果声嘶力竭,自己嗓子累得要命。其实培训
的时候也有,如为了让别人都听到, 尤其人多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就提高音调嗓门,不久就有
“
失声
”
的感
觉。
其实好的用声者,使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
1/5
,而
4/5
的力量用在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上
面。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共鸣 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在音色上进行润饰,使声音圆润、优美。科学调节
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 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
朗读的发声中,多采用中声区, 而中声区主要形成于口腔上下,这就决定了用声的共鸣重心在口腔上下,
以口腔共鸣为主。在这里我稍微 提一下共鸣腔。一般提到的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这四个共
鸣腔最基本。声乐学习中还有提 到腹腔共鸣,不过有些人不赞同这个提法。
除了口腔共鸣为主之外,胸腔共鸣是基础,可以加 多一点,如果有高音的时候,增加呼吸量,发挥一点鼻
腔、头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声音圆润集中,需要改变口腔共鸣条件。发音时双唇集中用力,下巴放松,打开牙关,喉部放松,提颧肌、颊肌、笑肌,在共同运动时,嘴角上提。可以通过张口吸气或用
“
半打哈欠
”
感觉体会喉部、舌根、
下巴放松,这时的口腔共鸣会加大。在打开口腔的时候,同时注意唇的 收拢。
1
、口腔共鸣训练
口腔共鸣发声最主要的一点 ,是发声的时候鼻咽要关闭,不产生鼻泄露。通过下列练习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基本都是以开口元音为主 练习:
ba
da
ga
pa
ta
ka
peng
pa
pi
pu
pai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准确的叫法是第一声
阴平;第二声
阳平;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我们在进行声
音训练的时候 ,多用阴平声调进行,这样有利于体会声音和气息。
词组练习:
澎湃
冰雹
拍照
平静
抨击
批评
……
哗啦啦
噼啪啪
咣啷啷
扑嗵嗵
胡噜噜
……
快乐
宣纸
挫折
菊花
捐助
吹捧
乌鸦
……
绕口令:
山上五株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柜中五条裤,伐了山上树,取下架 上醋,捉住林中鹿,拿出柜中
裤。
2
、鼻腔共鸣训练
鼻腔共鸣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
标准的鼻辅音
m
,
n
和ng
就是这样发声的。
有人觉得鼻音重显得声音好听、
有厚度,但是过多的鼻音有 如感冒,是不好的。
发
a
i
u
的音,加点鼻腔共鸣体会
加鼻辅音
ma
mi
mu
na
ni
nu
词组练习:
妈妈
光芒
中央
接纳
头脑
……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3
、胸腔共鸣训练
胸腔的空间及共鸣能量大,发出的声音有深度和宽度,声音更浑厚、宽广。
“a”
元音直上、直下、滑动练习
词组练习:
百炼成钢
翻江倒海
追悔莫及
……
小柳树,满地栽,金花谢,银花开。
4
、头腔共鸣、腹腔共鸣
基本在说话过程中用不到这两个共鸣。男声发高音 ,体会声音从眉心发出的感觉。基本来说,做好胸腔、
口腔、鼻腔共鸣,演讲、朗读绰绰有余。
第四部分、声音弹性
声音具有伸缩性和可变性,这就是声音的 弹性。有了弹性的声音才能适应思想感情的变化,也才能适应讲
课内容的需要。
声音弹性的训练比较简单,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1
、扩展音域,加大音量 ,控制气息。练习时,注意声音的高低、强弱、虚实、刚柔、厚薄、明暗等变化。
A
、
a
、
i
、
u
、由低音向上滑动,再从高音向下滑动。
B
、
/a/
、
/i/
绕音,螺旋式上绕、下绕练习;
C
、远距离对话练习,练习时随时改变距离。
甲:喂
——
,喂
——
,小芳
——
乙:嗳
——
甲:快
——
来
——
啊
——
乙:怎么了
——
呀
——
甲:一起去看
——
电
——
影
——
吧
乙:好
——
啊!
2
、夸张声音,加大运动幅度,用丹田气发声。
快板是最明显的例子,想象说快板的演员发声的状态,自己找一段快板试试,体会声音的弹性。
第五、吐字归音训练
普通话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也可叫做字头、字颈、字腹、字尾、字神。
< br>在这里,我不对这些具体音节的发声要求作阐述,大家可以从这些字眼看出,要想说出的声音具备
“
大珠小
珠落玉盘
”
的效果,吐字归音是要从张嘴、运气、吐气、发声、保持 、延续到收尾的一系列控制,所以不要
随便,也不必拘谨,培训师做到吐字清晰就基本够了,更上层楼, 就要勤于练习。
吐字归音的练习,基本都是通过绕口令进行的。从系统锻炼的方法 来说,它通过不同声母、韵母的发声位
置、气息和韵尾,可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 舌面音、翘舌音、平舌音;开口呼、齐
齿呼、合口呼、撮口呼;还有就是十三辙训练。
在这里推荐一些绕口令给大家参考练习:
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 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四和十,十和四,十 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
“
细席
”
,他 的舌头没
用力;谁说十四是
“
适时
”
,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 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河里有只船,船上挂白帆,风吹帆张船向前,无风帆落停下船。
老唐端蛋汤,踏凳登宝塔,只因凳太滑,汤洒汤烫塔。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在进行十三辙练习时,中国古代的 诗辞歌赋都是非常好的材料,很容易找到,不再敷述。有意识地练习肯
定对我们的发声吐字有帮助,我们 不一定专门找时间、地点、材料,进行很正规严肃地训练才可以,随时
随地我们都可以利用:比如上下班 的公车上,听广播、广告、报站;家里看电视、看新闻,跟着播音员一
起播报;看文艺晚会,观察相声、 评书、快板等演员,适时模仿一点
……
要想让受众接受自己,除了必要的知识外,一 些生动的语言、表情、表演等,也是吸引他们的因素。这些
训练也可以通过上述的练习,达到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