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719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3: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作文雨

2021年1月23日发(作者:藕丝秋色浅)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主讲老师;陈少屏

教学目标:

1、
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变换形式诵读,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
美德。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1
、释题:
< br>(
1
)、
《世说新语》的编撰人刘义庆
(403

4 44)
,南北朝彭城
(
现在江苏省
徐州市
)
人,南朝刘宋王 朝的宗室,他爱好文学,

“招聚文学之士”,编出了中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 br>──
《世说新语》。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
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题目是编者 加的。陈太丘指陈实
(104

187)
。字仲弓,
东汉颍川许(
现在河南省许昌市东
)
人。因曾任太丘长
(
太丘县在今河南省 永城县
西北,长,县级长官
)
,所以称陈太丘。他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
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
不为陈君所短。” 他的生平事迹见《后汉书
·
苟韩钟陈列传》。这里记叙他任太
丘长时的一个故事,表现 他依约行事、遵守时间的作风。


2
)、题目意思: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期;约定。

2
、感知理解课文:

(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在为学习文言文而发愁 呢?你们是否因为文
言文的难懂而失去信心呢?


其实文言文作为古 代的书面语,是很简洁、典雅的。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丰富
我们的语言积累,
培养我们的语感,< br>而且能让我们更好地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
统,了解历史上的许多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
,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
吧。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让我先给大家讲讲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要注意些
什么?


1.
我们要学什么?


我们要学会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期、委、去、引、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
学会品味本文简洁、
隽永的语言 ;
还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人物
进行评论。


2.
我们要注意什么?


1

请同学们 在上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老师在每个环节上布置的任
务,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



(二)

好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约会有关的故事。大 家想一想,我们
与朋友约会必须做到什么?(遵守时间)
。鲁迅先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
谋财害命。
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鲁迅先生这样有时间观念。
就像陈太丘的这
位朋友自己迟到不说,
还骂人,
结果被一个小孩数落了一顿。
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原文,认识一下这个小孩吧。


(三)整体感悟,品味语言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
,
简洁传神
,
既有优美的辞 句
,
又有生动的口语。
《陈
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语言不加任何修饰,全用白 描,质朴自然,辞意隽永,平
易近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
听一听、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议一议
这篇古文,
亲身感受一下《世说新语》的语言魅力 吧。


1.
原文品读


古代的文 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代小孩读书首先就要学会句读(

u

,什
么是句读呢?


古代人把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做句读。


请大家先别看课文,试着读一读这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原文,比一比谁读得
最好。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
、角色扮演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们一起把文章情节用小剧本的形式表演
一下?


老师旁白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而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学生扮客人
(问)


尊君在不?






一学生扮元方
(答)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一学生扮客人
(怒)


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一学生扮元 方
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


老师旁白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四)理解课文(用小黑板)


太丘舍去(

shě



、尊君在不(
fǒu


、友人惭(

n


、⑦非人哉


zāi



期:约定

、至:到



去:离开



行:走

舍:放弃



乃:才、委:
丢下

舍弃



则:就、引:拉、顾:回头看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相< br>当于“你父亲”、家君:古代称自己的的父亲,相当于“家父、君:您。


2

-作文雨


-作文雨


-作文雨


-作文雨


-作文雨


-作文雨


-作文雨


-作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