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设计

余年寄山水
758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3:4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困难的作文

2021年1月23日发(作者:闽江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古城二小


王静艳


教学内容:
《现代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当前课程改革强 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
《新课标》
中所倡导的< br>“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
数学活动经验。


【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标》理念:

义务 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
(包括
数学事实、 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
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 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
数学的意识。针对“空间与图形”这部 分内容,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
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注重为学习 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
让学
习者透过个人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 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
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放到实践应 用中去检验。由此可
以概括,体验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主体性、过程性、交往性、反思性,个性化以及建 构式特
征的学习方式。



依据“研究性学习”理论
< br>“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
觉学习,是 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
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 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以特定的角度和
途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 验进行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实际问题解决,主
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属于 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们是最简单的几何
体。学生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将 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认
识上的一次飞跃。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 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帮助学
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 状、大小、位置关

1
系及其变换的过程,有序观察物体并制作模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 识,
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知识基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也能从生活中 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
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
正方体
的一些基本特征 。



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 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
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教学方式】

提供可操作的素材,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 与认知对象进行
“对话”
,发现、概括进而抓住长正方体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获 得知识上的体
验又获得心理上体验。

【教学手段说明】



在具体模型生成前,从生活实例中搜索研究对象的特征

教学中 学生的对长方体的理性思考是从“切萝卜”切入的,取一个萝卜,问学生若要把
它切成长方体的形状,想 一想:至少要切多少刀?

该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要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有些学生的思维在 这种转化的过程中
“打了结”

这时让学生不妨假想一个萝卜用手比划着试一试,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长方体的
6
个面。进而通过将切好的长方体萝卜块与完整的萝卜相比, 初步感知长方体的外部特征。
其间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提高了认知 的水平。



在具体模型的生成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通过模拟广告灯箱的制作过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长方体的本质特征。整个
实践活动 包括两个内容:拼插长方体框架,再给框架选择合适的面。

在实际动手操作拼插框架之前学生要完一个领料单的填写。

和操作过程相比较,填写 “领料单”有着更为独特的价值,在思考如何准确无误地选择
拼一个长方体框架所需要的材料的同时,学 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一个较为理性地梳理。根据
棱和顶点的数量来选取小棍和三通的数量,正确地选择材 料之后,自然正确地拼成长方体的
框架了。

后来有又安排了有利于学生发现长、正方 体面的特征的一个环节,给拼好的框架选择合
适的面。

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填写“选料 单”
,然后说明自己的选料结果:
“选择了哪些面,这些面
是什么形状,应该贴在什么 位置?”上述环节中学生在动手生成具体模型的过程中发现并运

2
用了知识。



在具体模型生成后,总结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新课的学习是将原有的知识完善化,模 糊的知识清晰化。如果说动手操作是学生与知识
客体之间交流与对话,那么反馈就是学生以表达的形式将 体验结果显露出来,是学生提炼知
识的过程,这时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引导者,引学生的思维进入发现之旅 ,问学生“你能告诉
大家你选择了哪些材料制成的这个框架。这些材料分别在框架的什么位置?”然后引 导学生
将不同的拼法进行归纳分类,找出异同,进而了解长正方体的各方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引领起到了“点睛”的作用。通过老师的疏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通过进一步思考领悟
从而进行建 构。

【技术准备】

结合学生的具体操作,制作相应的课件显示模型的生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了解长、正方 体面、棱、顶点的知识,掌握长、正方体
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了解长、正 方体的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观察、想象、操作形成对研究 对象的真实体验,获得知识,
激发兴趣。



通过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兴 趣,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与资源设计



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导入: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再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意图

以生活实例引入,
从感性知识出发,
使学生对长正方体有一个初步的体验,
另一方面帮 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离自己很近”
,从而产生学
习的愿望。< br>)



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出示一个萝卜,提出问题。

若要把这个萝卜切成长方体的形状,想一想,至少要切多少刀?



假想一个萝卜用手比划着试一试。



老师切萝卜,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几刀将其切成长方体。



评价:老师切得怎么样?


教学意图: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奋点。




概括新知


3

-困难的作文


-困难的作文


-困难的作文


-困难的作文


-困难的作文


-困难的作文


-困难的作文


-困难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