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螳螂捕蝉》原文翻译及道理
萌到你眼炸
694次浏览
2021年01月23日 05:1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克林顿演讲
[
标签
:
标题
]
篇一: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
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 文。忽然间,雪下得紧
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
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
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 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 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 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
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
问元方:
“你爸爸在
家吗
?
”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
“真不是东
西!跟别 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
同 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
便从 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 br>【翻译】
孔子说:
“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是很令
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学而》
【翻译】
曾子说:
“我每天多 次反省自身:
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
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 还不精通熟练呢?”
3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孔子说: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
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
也能听之 泰然;
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
4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翻译】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
“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 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
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 乐趣。贤德啊,颜回!
”
7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翻译】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 人。
”
8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述而》
【翻译】孔子说:< br>“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 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孔子说:< br>“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
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 改正自己的缺点。
”
10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翻译】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12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翻译】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 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
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虽有嘉肴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此之 谓乎!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
但不 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 不足,
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
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
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
说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河中石兽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g
ā
n
)
,山门圮(
p
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zh
à
o
)数小舟,曳(
yè)铁钯(
p
á)
,寻十
余里,无迹。
一 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f
è
i
)
,岂能为暴涨携
(xi
é
)
之
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湮(
y
ā
n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
服 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 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
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ni
è)
篇二:文言文十二
螳螂捕蝉
文言文十二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
”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
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
“子来, 何苦沾衣如此?”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
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 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
也;黄雀延颈
,
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
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 其兵。
注释
①吴王:指昊王阖闾。伐:攻打。荆: 指楚国。②谏:规劝。以下劝上,婉言规劝。③舍
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④少孺子:年轻人。⑤怀丸操弹:怀
揣子弹,手拿弹弓。操:拿着。⑥如是:像这样。是,这样。旦:早 晨。⑦委身曲附:缩着
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
,脚背。⑧傍:侧,旁边。⑨延 颈:伸长脖子。延:
伸长。⑩顾:考虑。患:灾祸。
译文
阅读导航
孺子规劝吴王罢兵,巧妙地利用蝉、螳螂、黄雀、人 拿弹弓这一潜在的危险,让吴王自悟
其中的奥秘,
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的。
说明有的 时候人往往只抓住了事物的一面,
造成对
事物本质的错误认识。如果想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就 应该多角度分析问题。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文言知识
“其”字的常见用法
< br>1.
多用作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可译为:他(他们)
、她(她们)
、它
(
它们
)
、他们的、
她们的、它们的。
2.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怎么”
。例: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3.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
??
还是
??
”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是真的没有好
马呢,还是真的不认识好马啊!< br>)
尝试小练习
1.
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
吴王欲伐荆伐:
?
如是者三旦
是:
旦:
?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子:
?
黄雀延颈
延:
?
乃罢其兵罢: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黄雀延颈
,
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
文中舍人少孺子和吴王分别是怎样的人?
4.< br>写出文中的“其”分别代指什么。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
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
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
,
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br>
①②
③④⑤
⑥⑦
⑧
篇三: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名句翻译
1.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
(
译
:
作为君子
,
应该有坚强的意志
,
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
,
努力加强自我修养
,
完
成并发展自
己的学业或事业
,
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
,
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
能
.)
2 .
勿以恶小而为之
,
勿以善小而不为
.
——《三国志》